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1021

  “怎么样?”
  “沙里院那边没有动静,第二步兵师的装甲部队还在营地里。”
  黄峙博锁紧眉头,瞟了眼同样神色严峻的戚凯威。
  “看来,美国佬没有上当。”戚凯威长出口气,说道,“如果美军不主动反击,我们就得调整作战计划了。”
  黄峙博压了压手,打住戚凯威的话,然后沉思起来。
  牧浩洋迟疑了一下,给戚凯威递了个眼神。
  “中校,你去忙吧。”黄峙博朝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有消息的话,立即送来。如果能够联系上特种部队,让他们扩大监视范围。”
  牧浩洋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作战指挥中心。
  跟特种部队联系,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为特种部队都是分散行动,只能携带短波无线电台,无法携带长波电台。事实上,那些携带了长波电台的主力部队在突击时,也无法与后方联系,因为长波电台非常笨重,特别是那些使用电子管的电台,在使用前还得架设巨大的收发天线。
  已经参战的三个集团军中,只有第二十四集团军与司令部保持着联系。
  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要在停下来之后,才能向司令部汇报情况。
  要跟特种部队联系,得等到战役间隙,即停止大规模电磁战之后。
  黄峙博也没有强求,这些技术问题不是凭指战员的意志就能解决的。
  美军的反应过于迟钝,让黄峙博有点犹豫。如同皮特上校得猜测志愿军的意图,在战场不透明的情况下,黄峙博也得猜测联军的意图。在很多时候,做出错误的判断,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事实上,这也正是皮特面临的问题。
  要么按照臆测冒险,要么等待更多的情报。
  皮特只是作战参谋,担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作为参谋,他也更加相信客观情报,而不是主观臆断。
  与皮特相比,黄峙博有担负责任的能力与气魄。
  更重要的是,志愿军不是美军,很难获得可以相信的客观情报。
第二百零五章
多头进攻
  如果战场透明,一名资深参谋就能指挥战役行动。只有在战场变得不透明、局势难以捉摸的时候,指挥官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沉思一阵,黄峙博敲了敲地图桌,说道:“让四十七军继续向平壤挺进,不要理会沙里院的第二步兵师。”
  “不理会?”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黄峙博笑了笑,看着戚凯威说道,“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联军司令部还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四十七军正在向平壤挺进,也就没有采取应对措施;二是联军认为四十七军打不下平壤,没有必要出动第二步兵师;三是担心东线战场上的三十九军与六十五军参战,不敢轻举妄动。不管如何,几个小时后,联军就会知道四十七军的去向,肯定会采取行动。”
  “既然如此,就应该让四十七军放慢步伐。”
  黄峙博摇了摇头,说道:“果真如此的话,那就太明显了,而且四十七军集中行动,不见得能够围歼沙里院的美军。”
  “可是……”
  “三十九军与六十五军的情况怎么样了?”
  “官兵的士气还不错,只是损失的重装备没有完全补充到位。三十九军每个师只有一个整编装甲营,其他装甲部队的在编比例都不超过八成。六十五军的情况更加糟糕,全军只有两个整编装甲营,在编比例低于七成。”
  “人员呢?”
  “都已补充到位,只是新补充的兵员还没有经受战火考验。”
  “该来的迟早都得来,不上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战士。”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去下达命令吧,让三十九军先开拔,六十五军殿后。记得告诉魏成龙,如果南边的韩军胆敢轻举妄动,就给点颜色,千万不要为了西面的战斗束手束脚。如果这次战役仍然不能迫使联军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我们就得为第三次战役做准备。”
  戚凯威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魏成龙是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少将军长,也是陆军中非常有名的“猛将”。如果不是为人过于刚硬,而且经常袒护犯错误的部下,他早就去了第三十九集团军,成为东北地区的头号战将了。到第六十五集团军,不但没有埋没他,反而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他的努力下,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第六十五集团军才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并且发展壮大,在朝鲜一战成名。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第六十五集团军将“留守”东线。
  名为留守,实际则是让魏成龙好好发挥一下。
  虽然在东线战场上,联军已经退却,韩军第九装甲师侥幸突围后,一路逃到三八线北面的高城,沿着高城到金化的公路线部署防线,但是联军并没完全丧失反扑能力,只要第九装甲师获得补充,仍然具有威胁。
  用一个集团军对付一个韩军师,肯定不是问题。
  问题是,东线上不止第九装甲师。
  到十月十五日上午,东线的韩军已经超过四十万,而且有三个主力师与五个战前组建的独立旅,精锐部队的总兵力超过八万。
  这支力量,绝对不可小觑。
  从某种意义上讲,韩军已经把重点转向东线。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第一次战役中,美军遭到重创,两个在东线打主力的陆战师全军覆没。战役后,美国当局在是否继续打下去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向韩国增兵,连已经完成动员的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也留在了本土,没有开拔。结果是,美军必须集中兵力守卫西线,只能把东线的防御重任交给韩军。
  为此,韩军只能把主力全部放在东线。
  以东线的交通情况,特别是元山以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更适合韩军,而不是装甲师这类的重型部队。
  用一个集团军对付四十万韩军,就算魏成龙没有丝毫畏惧,也不大乐观。
  理想的防御方式不是建立防线,而是充分利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装甲力量,跟韩军打运动战。
  在此安排下,第六十五集团军将在必要的时候发起进攻,拖住东线的韩军。
  黄峙博的要求并不高,第六十五集团军只要坚持到战役结束就行了。如果能够在东线取得突破,自然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取得突破,志愿军也能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在东线发动一场战术进攻。
  总而言之,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基本任务是守住元山。
  事实上,关键在第三十九集团军身上。
  如果让黄峙博选择,肯定会让第六十五集团军参与西线战斗,把第三十九集团军留在东线。可是在他做出这个安排之前,陆风烈打来电话,要他充分考虑第三十九集团军全体指战员的感受。
  虽然陆风烈没有明确要求什么,但是黄峙博不是笨蛋。
  第一次战役中,第三十九集团军负责攻坚,损失非常惨重,可是在评定战果时,却排在了第六十五集团军之后,甚至不比第十六集团军好多少。虽然黄峙博亲自制定的战果评定标准非常公正,但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官兵却难以理解。要知道,消灭第二陆战师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阻挡第一陆战师突围的也是第三十九集团军,而第六十五集团军只打了咸州,没有参加围攻咸兴的战斗。
  这种不满情绪,很快就转变成了实际行动。
  战役结束之后,理应损失最惨重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优先获得补充,可是总装备部与总后勤部却把优先权给了第三十九集团军。
  因为补充由后方总部负责,所以黄峙博也插不了手。
  事实上,这也可以理解,从第三十九集团军走出来的将军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而且大部分都在四总部任职,人脉关系极广,影响力也非常大。与之相比,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情况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别的不说,陆风烈就在第三十九集团军服役了六年。
  虽然离开的时候,他还没有提干,而是到了第三十八集团军之后才提的干,随后平步青云,直到以少将身份离开基层回到总参谋部,但是作为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元老”,陆风烈不可能忘记“娘家”部队。
  既然陆风烈开了口,黄峙博也就顺水推舟,对调了两个集团军。
  这么安排,也不见得有问题。
  第三十九集团军获得的补充更多,而且装甲力量更加雄厚,更适合在西部平原上与美军主力部队作战。
  照此安排,第三十九集团军将在第五十四集团军打下阳德之后,全速向西运动。
  一切顺利的话,十六日夜间,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就能到达西线,协助第四十七集团军作战。
  至于怎么打,还得看战场形势。
  关键就是,第五十四集团军能不能及时攻占阳德,以及第四十七集团军能不能把沙里院的美军引诱出来。
  前者可以努力争取,后者则要看联军的反应了。
  黄峙博做出这个部署的时候,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阳德郊外,主力部队则在北面十五公里处展开。
  因为无法使用电台,所以只能由通信兵架设电话线。
  一切顺利的话,第五十四集团军能在下午一点左右发起进攻。因为守卫阳德的全是韩军的预备役部队,所以黄峙博只给了第五十四集团军六个小时,即必须在天黑前打下阳德,让第三十九集团军通过。
  在第五十四集团军准备攻打阳德的时候,联军司令部也收到了更多的情报。
  虽然在电磁战的干扰下,E-8C的探测效率大大降低,对地面装甲集群的探测距离由三百五十公里缩短到了一百五十公里,但是阳德离三八线太近了,随着第五十四集团军的主力到达,E-8C立即向联军司令部汇报了情况。
  同时发现的,还有正在集结的第三十九集团军。
  这下,问题大了。
  皮特首先想到,第三十九集团军会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配合第五十四集团军向南推进,可是半个小时后,E-8C发现了同样开始集结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他立即意识到,第三十九集团军不会南下。
  两个小时后,一条从百源里发来的消息让皮特猛的醒悟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