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1021

  很明显,志愿军缺乏打击航母战斗群的有效手段。
  至于潜艇,在没有空中掩护与导弹支援的情况下,单独突破航母战斗群反潜网的机会非常渺茫。
  要知道,美军已经吸取了教训,配备给第71特混舰队的攻击核潜艇多达八艘,其中六艘是性能先进的“弗吉尼亚”级,还有一艘更加擅长反潜作战的“海狼”级,而唯一的“洛杉矶”级也是最晚服役的SSN773“夏延”号。
  除此之外,联军至少调集了三十架P-3C,专门协助第71特混舰队作战。
  航母战斗群里,除了护航战舰之外,每艘航母搭载的反潜直升机由标准的四架增加到了十二架。
  如此强大的反潜兵力,足以击溃任何规模的潜艇袭击。
  那么,志愿军的目的是攻击运输船队吗?
  皮特上校也觉得不大可能,因为按照任务安排,第71特混舰队清理了海域后,将南下接应运输船队,然后一同北上,所以运输船队在离开釜山后,将一直呆在航母战斗群的掩护海域内。
  如果志愿军有能力袭击运输船队,也就有能力袭击第71特混舰队。
  也就在皮特上校认为海上威胁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CIA发来的一封情报,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志愿军的目标,正是第71特混舰队,或者是运输船队。
  CIA的情报非常明确,就在一天之前,至少有六艘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从宗谷海峡进入日本海。
  毫无疑问,这些潜艇是非常巨大的威胁。
  虽然海军没有搞清楚袭击两栖突击舰队的潜艇数量,但是在战斗结束前,只发现了两艘潜艇,随后“斯普林菲尔德”号搜集到的声纳数据被送去检测,证实其截获的噪音是同一艘潜艇发出来的。
  也就是说,伏击两栖突击舰队的很有可能就是两艘潜艇。
  如果两艘潜艇都能让两栖突击舰队尝到苦头,那么六艘潜艇,肯定能让第71特混舰队折戟沙场。
  志愿军按兵不动,甚至故意露出破绽,让第一陆战师撤离,肯定是在等待这些潜艇。
  如果能在海上干掉第一陆战队,自然没有必要在陆地上拼命了。
  问题是,这些潜艇会用什么方法偷袭第71特混舰队呢?
  如果只用常规战术,六艘常规潜艇肯定难成大事。
  也就在皮特准备找海军参谋询问的时候,CIA再次发来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志愿军很有可能为潜艇配备了电磁武器。
  这条情报,让皮特上校彻底醒悟了。
  虽然CIA没有提到情报来源,也没有给出肯定结论,即志愿军是否已经拥有了能由潜艇使用的电磁武器,但是为潜艇配备电磁武器不是难事,而且从战术上讲,舰艇加上电磁武器的威胁非常大。
  一种隐蔽的作战平台使用大范围杀伤性武器,绝对是战场利器。
  要知道,这种配合的典型代表就是战略核潜艇。在核武器时代,战略核潜艇绝对是最有毁伤力的作战平台。从武器的威力上看,一艘战略核潜艇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甚至摧毁全球所有大城市。
  CIA的判断,得到了海军参谋的支持。
  如果潜艇拥有了电磁武器,比如配备了电磁战斗部的导弹,完全不用靠近目标,甚至不需要精确瞄准,能在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之外,用“电磁导弹”发起攻击,彻底解除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
  第72特混舰队就是前车之鉴,只不过那次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弹道导弹。
  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讲,电磁武器还是潜艇的防身利器,完全可以用来对付除潜艇之外的任何一种反潜平台,而潜艇自身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也就是说,即便潜艇暴露行踪,也能用电磁武器对付反潜飞机与反潜战舰。
  真正能够克制潜艇的,只有藏在水下的潜艇。
  这下,问题出来了。
  虽然美军投入了八艘攻击核潜艇,而且性能都非常先进,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些攻击核潜艇能在中国潜艇发射“电磁导弹”之前将其击沉,只要有一枚电磁导弹在第71特混舰队上空引爆,后果就无法想像。
  要是能一举干掉第71特混舰队,哪怕只是让第71特混舰队瘫痪掉,志愿军也能毫不费力的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许到不了那个时候,美国总统就会宣布停战,然后在谈判桌上交出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的东西。
  皮特不是政治家,不会考虑停战后的事。
  他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使第71特混舰队避免遭到致命打击。
  拿到海军参谋的评估报告后,皮特立即电令第71特混舰队,立即离开东朝鲜湾,前往日本领海。
  志愿军再厉害,也没有胆量在日本领海袭击美军战舰。
  再说了,日本肯定会派遣战机与战舰掩护第71特混舰队,如果志愿军在这个时候使用电磁武器,等于把日本拖下水。
  志愿军有这个胆,中国当局都不会准许这么做。
  撤走第71特混舰队很容易,可是如何接走第一陆战师,却成了非常严峻的问题。
  没有舰队掩护,即便中国潜艇不使用电磁武器,也能轻易干掉运输船队,而且很有可能在船队返航时下手,顺带干掉第一陆战师。
  不能走海路,就只剩下了最后的选择。
第一百八十七章
陡生变数
  不能走海路,就只能从空中撤退。
  美军不缺运输机,不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略运输机群,还拥有上千架C-130这样的战术运输机。按照美军的标准,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把一个全副武装的快速反应旅送到五千公里之外。从金策到韩国,也就几百公里,就算空运一个陆战师,也只需要动用一百多架C-17,就能在一天内全部撤走。
  问题是,空运更容易受到攻击。只要志愿军把握住机会,一枚携带了电磁弹头的导弹就能干掉数十架运输机。
  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皮特上校想不出来,恐怕也没人想得出来。
  不管怎么说,来自空中的威胁都可以预测,而且运输机的速度也不慢,至少能在导弹落下之前飞行数十公里。
  需要防备的,只是志愿军的大规模电磁袭击。
  想好之后,皮特上校立即进行部署。
  抵抗电磁袭击的最好方式不是主动攻击,而是想方设法的消耗掉志愿军的电磁武器。
  有迹象表明,志愿军的电磁武器不多了,不然在第一陆战师向金策退却的时候,完全可以用一次大规模电磁袭击让第一陆战师的主战装备全部瘫痪,没有了主战装备,第一陆战师就算到了元山也无法担当重任。如果志愿军及时出手,已经到达咸关岭的第一陆战师很有可能回不了金策。
  如果能够证明志愿军已经用光了电磁武器,就能用空运的方式把第一陆战师撤出来。
  为此,必须采取行动。
  当天晚上,联军就发动了自地面战争开打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夜间空袭,接连出动了近两千架次的作战飞机,一些靠前部署的战术航空兵连续出动了四次,即便是靠后部署的作战飞机也出动了两次。
  因为猛烈空袭全部集中在东北方向上,所以看上去很像在为第一陆战师突围做准备。
  受此影响,在第一时间里,母祁铁没有准确判断出联军的作战意图。连黄峙博都认为联军是在故意制造混乱,想让志愿军认为第一陆战师将从金策突围,结果他只命令第十六集团军加强对金策的包围力度。
  黄峙博并不担心第一陆战师突围,从金策到元山可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黄峙博收到周渝生从清津发来的消息,第一批两艘039型潜艇已经到达清津,陆雯在做了初步检测后,认为可以为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配备一枚小型火箭战斗部,并且为火箭安装上经过改进的小型电磁弹头,足以破坏方圆五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这条消息,让黄峙博吃了颗定心丸。
  只要潜艇出动,第71特混舰队将自身难保,也就不可能掩护第一陆战师撤退了。一切顺利的话,美军会在丧失逃跑机会的情况下向志愿军投降。如果能够让一个陆战师投降,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上的胜利。要知道,美国建国之后,在经历的所有战争中还从来没有整师投降的记录。
  到了二十一日上午,联军的空袭强度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空袭范围不再局限于金策附近,而是延伸到了志愿军的战线后方。在清晨的第一轮轰炸中,一队美军的F-15E战斗机甚至用防区外弹药轰炸了江界,一队韩军战斗机甚至向新义州发起了冲击。
  情况明显不对劲,如果美军只是用空袭作为掩护手段,没有理由扩大空袭范围。
  黄峙博有点担心,却说不出为什么担心。
  快到中午的时候,从丹东赶来的李明阳终于让黄峙博知道,他为什么要担心了。
  二部已经收到确切情报,大批美军运输机正在向韩国的各个机场集结,已经确定的就有上百架C-17C与近两百架C-130J。更重要的是,这些运输机在到达韩国时,只有少数运载了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都是空载飞行。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在向韩国空运作战物资,而是准备运走什么东西。
  虽然觉得不大可能,但是黄峙博不得不相信,联军准备从空中撤走第一陆战师。
  两个小时后,二部发来的第二份情报证明了黄峙博的猜测。
  美军正在拓展金策郊外的机场,而且临时构筑了上百个停机位,而第一陆战师正在分批次向机场集中。后方,第一批运输机已经起飞,由内线提供的情报表明,这批运输机不是空载出发,而是载着全副武装的韩军官兵。
  显然,联军打算用韩军顶替第一陆战师。
  原因很简单,任何撤离行动,都需要部队断后,而留下来断后的部队,要么在完成任务后向敌人投降,要么分散突围,肯定不可能跟随撤退部队离开。美军不想做出牺牲,只能让韩军来承担最后的使命。
  没过多久,在中国本土上空巡逻的预警机发现了飞往金策的运输机群。
  阻止这批运输机肯定来不及了,但是不等于没有办法阻止第一陆战师逃跑。
  第一批运输机群的规模并不大,只有大概二十架C-17C,搭载的韩军官兵不会超过两个营。
  显然,联军仍然有所忌惮,害怕志愿军手里的电磁武器。
  黄峙博没有迟疑,立即找来戚凯威与母祁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