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1021

  如此一来,联军就不会拿中国航母战斗群开刀。
  问题是,只要中国航母战斗群进入黄海,那么联军在黄海上的制海权就将受到威胁,西部战场受到局面将彻底改变。
  一支航母战斗群,足以控制整个黄海。
  即便航母战斗群不参与直接作战行动,也能为那些在黄海东部海域活动的潜艇提供必要的掩护,让潜艇不再畏惧联军的航空反潜力量,从而更加严密的封锁前往海州的航线,让联军的后勤保障出现问题。
  西线军团失去最可靠的后勤保障支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即将打响的地面战争中,这个问题必将成为联军西线军团的死穴。
  不能攻击航母战斗群,不等于无法消除航母战斗群的威胁。
  与美军的航母战斗群一样,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来自舰载航空兵,没有舰载航空兵,航母战斗群什么都不是。
  只要能够打掉舰载航空兵,航母战斗群自然不足为虑。
  这正是皮特上校的打算。
  利用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参战的机会,消灭那些J-15战斗机,让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失去作战能力。
  舰载战斗机不是空军的战斗机,产量本来就不大,补充起来肯定更加困难。
  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击毙一些舰载战斗机的飞行员,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出海活动。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联军调集了大量制空战斗机。
  用差不多五十架F-15C与F-22A去对付十二架J-15,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滋味。
  只是没过多久,皮特上校的部署就发挥了关键作用。
  飞在最前面的F-15C机群与J-15机群交火前,在东朝鲜湾南部海域上空,也就是郁陵岛北部上空巡逻的E-2D发现了第二支J-15机群。
  二十四架J-15,差不多是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全部兵力了。
  要知道,J-15在去年年底才定型量产,战争爆发前,只交付了二十多架。最快要到明年年中,才能配齐三十六架。战争爆发后,沈飞把重点放在了J-11B上,J-15的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干掉这二十四架J-15,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肯定无法在短期内恢复元气。
  只是,E-2D发现J-15的时候稍微晚了一点。
  让E-2D向南规避,撤出东朝鲜湾上空的反潜巡逻机之后,联军调派了一个F-15中队与一个F-22A中队前去拦截J-15机群。
  在东朝鲜湾上空,联军的优势非常大。
  离J-15最近的KJ-2000在四百多公里外,只能勉强探测到F-15C机群,另外一架专门支持J-15机群的KJ-200在三百公里外,也只能探测到F-15C机群,伴随预警机活动的电子侦察机没能发现F-22A机群。
  与之相比,联军不但能用东部战场上的E-3C支持F-15C与F-22A机群,还能调动韩国的E-2C与海军的E-2D。
  在预警机的支持下,F-15C都能对付J-15。
  只是这样一来,联军在东朝鲜湾的反潜力量就没有那么充足了。
  因为F-15C机群与F-22A机群不一定能及时击落所有J-15战斗机,所以两栖突击舰队不得不收回所有反潜直升机。
  为了尽快离开危险海域,两栖突击舰队把速度提高到二十二节。
  只有在离开空战区域之后,反潜直升机才能再次升空,为两栖突击舰队提供数十公里的反潜纵深。
  在此期间,两栖突击舰队只能依靠护航的反潜战舰。
  掩护两栖突击舰队的四艘驱逐舰中,两艘是“伯克”级的2A型,另外两艘是早期建造的2型,也只有这两艘配备了拖拽声纳。正常情况下,两艘驱逐舰足以掩护整支两栖突击舰队,把敌潜艇挡在重型鱼雷的射程之外。可是在高速航行时,驱逐舰得收回拖拽声纳,只能使用舰壳声纳。
  没有空中威胁,主要依靠反潜直升机。
  在只能依靠四艘驱逐舰的时候,两栖突击舰队的安全没有任何保障可言。
  只是,美军并不担忧。
  除了反潜驱逐舰,海面下还有攻击核潜艇。在日本海,攻击核潜艇的反潜作战效能不但超过了反潜战舰,还超过了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只要部署到位,一艘攻击核潜艇就能对付数艘常规潜艇。
  更重要的是,攻击核潜艇能够跟上两栖突击舰队。
  收回反潜直升机的时候,两栖突击舰队的指挥官让两架反潜直升机联系了伴随活动的两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这两艘潜艇将跟随两栖突击舰队加速航行,其中一艘在舰队前方大约四十公里处,另外一艘在舰队东面大约十公里处。按照美军的作战部署,两艘潜艇的主要任务不是反潜,而是吓跑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
  如果需要对付常规潜艇,美军还有其他手段。
  正是如此,在两栖突击舰队加速后不久,“海蛇”号与“海龙”号先后探测到了“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发出的噪声。
  在此之前,因为舰队的噪声更加巨大,所以两艘“洛杉矶”级没有暴露行踪。
  用攻击核潜艇掩护两栖突击舰队,不算什么怪事。
  第71特混舰队离开之后,两栖突击舰队成为美国海军在日本海的唯一存在。与航母战斗群里的水面战舰不同,攻击核潜艇不需要去日本的海军基地休整。正常情况下,攻击核潜艇能在海上活动六十天。冷战期间,美国海军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曾经创造过持续部署一百二十天的纪录。
  不用掩护航母战斗群,自然有足够的潜艇掩护两栖突击舰队。
  这下,难题交到了汪誉涵与萨非墨手上。
  攻击两栖突击舰队,首先得考虑那两艘攻击核潜艇的威胁。
  与攻击核潜艇对抗,常规潜艇的胜算几乎为零。如果因为发射导弹、鱼雷暴露行踪,常规潜艇更是必死无疑。
  在此情况下,反舰导弹成为理想选择。
  至少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发起攻击,避免与美军的攻击核潜艇交战。
  只是在两栖突击舰队前方的那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让汪誉涵打消了这个想法,在他发射导弹的时候,美军潜艇就能用鱼雷发起反击。
  时机还未成熟,必须耐心等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勇敢的选择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首先攻击两栖突击舰队的肯定不是“海蛇”号,而是位置不太理想的“海龙”号。
  因为距离太远,超过了重型鱼雷的最大射程,所以“海龙”号只能使用反舰导弹。
  萨非墨别无选择,他必须为友艇创造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先发起攻击,把美军反潜力量吸引过来。
  只是,萨非墨忽略了一点,战场上不止有美军的反潜力量。
  事实上,他也不可能知道,在“海龙”号发射反舰导弹的时候,正好有一架E-2D朝这边飞来。
  这架E-2D隶属于美国海军,部署在釜山附近的海军航空站。
  第71特混舰队撤离后,舰载预警机没有离开战场,而是转移到陆地上,继续在日本海上执行巡逻任务。
  虽然韩国空军有不少E-2C,还有四架不久前才装备的E-737,具备相当的实力,但是在作战行动中,美军不大信任韩国的预警机。按照联军的作战安排,韩军的预警机主要为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服务,只在必要的时候参与制空作战。绝大部分时候,美军更加相信舰载预警机。
  必须承认,E-2D确实非常先进。
  采用了机械扫描相控阵雷达之后,E-2D的性能大幅度提升,不但看得更远,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也更加突出。
  “海龙”号发射的四枚C-802刚刚跃出海面,就被E-2D发现了。
  战场信息迅速转发给两栖突击舰队,位于舰队东面的两艘“伯克”级驱逐舰在几秒钟之后就用“宙斯盾”系统锁定了来袭的反舰导弹,随后各发射了四枚“标准”2,对反舰导弹进行拦截。
  虽然空中战斗还没结束,但是美军管不了那么多。
  防空导弹升空后不久,两艘驱逐舰各出动了一架反潜直升机。后方,两架SH-60也从两栖突击舰上起飞,参加反潜战斗。
  海面下,SSN761“斯普林菲尔德”号也调整了航向,用主动攻击声纳搜索敌艇。
  在反潜直升机到达敌艇所在海域之前,攻击核潜艇的主动声纳是主要探测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探测手段。
  距离不算很远,还不到四十公里,完全在主动攻击声纳的探测范围之内。
  只是,海水受温度、盐分、潮汐等影响,不同海域的密度并不一样,会对声波产生折射干扰,甚至会折返声波,导致声波的传递距离大幅度缩短。此外,直接用主动攻击声纳照射目标,也会使本艇暴露,甚至有可能遭到反击。受这些因素影响,美军潜艇在用主动声纳探测远距离目标时,往往会利用海底与海面产生的镜面反射现象,增大声纳的探测距离,并且保证本艇的隐蔽性。
  用这个方法,主动攻击声纳的探测距离可以提高到一百公里以上。
  当然,在折返数次之后,声波的强度大大减弱,导致反射时的强度不高,很容易被海洋背景噪声干扰,也就无法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
  只有一点可以保证,即敌艇最多只能确定对方的方向,而无法确定距离。
  没有距离参数,敌艇就无法进行反击。
  两分钟后,“斯普林菲尔德”号发现了敌艇,并且根据回波强度,判断为一艘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
  此时,美军驱逐舰发射的“标准”2防空导弹已经击落了来袭的反舰导弹。
  没等美军喘口气,第二批反舰导弹冲出水面。
  第二批反舰导弹的出水海域与第一批反舰导弹非常近,让美军指挥官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同一艘潜艇发射的导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