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1021

  “都是改造飞机,有什么技术难度?”
  “战斗机上有火控雷达,其他的飞机上未必有火控雷达。”
  “雷达只是部件,又不是没办法装上去。”
  “好了,你们不是专家,我们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吧。”黄峙博制止了两人的争吵,对陆雯说道,“陆工,你觉得呢?”
  陆雯思索了一阵,说道:“杨参谋的建议具有可行性,也更加安全。虽然我不大明白空军的战术,但是负责照射敌机的战机最容易受到攻击,所以最好能远离战场,让战斗机去对付敌机。”
  “看来,我们想到一块了。”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战斗机非常有限。如果让战斗机承担非作战任务,只会提高作战难度。母参谋,你是此次作战行动的总策划者,由你决定。”
  母祁铁咬了咬牙,说道:“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
  “如果只需要几架照射机,问题还不大。”廖文纲终于开口了,“空军有几架用来测试战斗机火控雷达的大型飞机,其中两架就在沈飞,成飞那边还有两架。需要的话,二十四小时就能部署到位。”
  “看来,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黄峙博朝廖文纲点了点头,转而对母祁铁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美军的F-22A开启火控雷达?”
  “故伎重演,用弹道导弹袭击美军的预警机。”
  黄峙博锁紧眉头,觉得母祁铁说得太简单了。
  “难度确实有,比如SA-2、以及我军的远程火箭弹都不具备大气层外飞行能力,很容易受到拦截,甚至有可能被美军战斗机发射的空对空导弹击落,但是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战术手段解决。”
  “你有把握?”
  “绝对有把握。”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我仍然坚持一贯原则,不干预战术策划与指挥工作,充分发挥参谋的才智。只是我必须告诉各位,不要为已经取得的胜利骄傲自满。一场战役改变不了什么,在取胜之前,我们还要战胜很多艰难险阻。接下来的战斗将越来越艰难,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迎难而上!”
  总司令下了论调,会议也该结束了。
  没人知道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战果,重要的也不是结果,而是达到结果的过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讧
  从咸兴出发后的第九天,第一陆战师完成了作战任务,占领了金策港。
  虽然比预计时间多了两天,但是第一陆战师的进攻行动还算胜利。除了沿途上多如牛毛的地雷、以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桥梁隧道之外,联军没有遇到多少麻烦,作战伤亡还不到五百人。
  因为西线军团停止了进攻,所以空军分担了很多支援任务。
  到第一陆战师停止前进时,第71特混舰队的三艘航母还没有达到最大出勤率,只是以美军的作战标准,三艘航母得尽快回港维修。
  这个时候,联军内部产生了分歧。
  在地面部队尚有余力,空中支援也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部分联军将领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的拿下吉州,为接下来攻打清津港打下基础。持这种观点的以韩军将领居多,一些韩国将军甚至认为,即便没有第一陆战师,韩军也能北上攻打吉州,甚至在得到足够的空中支援后攻占清津港。
  与韩军将领不同,美军将领更加保守。
  把金策港订为进攻目的地,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是联军的支援能力有限,即便少了航母战斗群也能继续推进,可是空军作战飞机的出勤率也不能无限制提高,打了这么久,很多作战飞机都需要维护保养。二是补给线仍然受到威胁,金策港是联军沿海岸线北上的重要中转站,只有在这里站稳脚跟才能继续前进。三是地面部队的官兵都很疲惫,没有理由为了不太重要的作战目的而疲于奔命。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美军对今后战斗的预测。
  志愿军地面部队早已完成动员与改编,却迟迟没有渡过鸭绿江,绝对不是好征兆。虽然暂时没有情报表明志愿军将在联军打到鸭绿江南岸之后再动手,但是包括阿伦在内,几乎所有美军将领都深信,志愿军正在策划一场大规模反击行动,而且以地面作战为主,需要的只是适当的时机。
  什么才是适当的时机?
  要是联军顾头不顾尾,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北上,那就是志愿军等待的时机。
  打到这个时候,联军已经出现了顾头不顾尾的征兆。
  第一陆战师占领金策之前,阿伦就让皮特上校对各作战部队做了调查,最终决定让地面部队在金策停顿休整。
  打了一个多月,联军早已疲惫不堪。
  海军不用多说,第72舰队已经丧失战斗力,第71舰队必须撑起大局。
  空中力量上,各支航空联对的出勤率比战争爆发时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一些任务密集的联队甚至发生了好几次事故。比如在五支F-15E联队中,至少有七架战斗机因为维护不当造成的机械故障坠毁。
  地面部队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只是长期在前线活动的官兵急需休整。
  按照阿伦的安排,联军的首要任务是对装备进行维护保养,让官兵获得休息机会,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为此,不但大幅度减少了作战飞机的出动量,连地面部队也在组织换防。
  一切顺利的话,即将到达的第二陆战师将取代第一陆战师,成为联军在东线战场上的主力部队。第一陆战师回到元山后,将让官兵分批次返回釜山。只是志愿军反击在即,第一陆战师的绝大部分官兵仍然得留在元山。
  西线战场上,联军的换防工作已经开始。
  顶替第二步兵师的是第三步兵师,顶替韩军第九装甲师的是第四步兵师,晚一些到达的第七步兵师将前往开城,充当集团军的预备队。
  随同换防同时进行的,还有联军的作战部署。
  虽然看上去变化不大,但是在主导思想改变之后,联军的部署方式也悄然改变,作战部队不再以进攻为主,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了防御上。最明显的,正是装甲部队的部署方式。在进攻的时候,装甲部队肯定在最前沿,而在防御状态下,装甲部队必须放在防线后方,担任机动反击任务。
  必须承认,阿伦非常理智,而且非常及时的调整了联军的作战态势。
  按照他的部署,第71特混舰队将在第二陆战师到达之后返回横滨军港,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大规模维护。如果有必要,第71特混舰队将与正在夏威夷组建的第73特混舰队交换数艘主力战舰,特别是航母,以确保在志愿军发起反击的时候,至少有一支航母战斗群在日本海活动。
  当然,重点在空军上。
  针对各种作战飞机超标准使用的情况,联军大幅度提高了保养标准,韩国当局还从三星等公司征用了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军队维护作战飞机。美国当局也没闲着,与通用电气、洛马公司、波音公司等多家军火商签署了特别协议,让他们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提高联军的后勤维护能力。
  一切顺利的话,联军将迅速恢复战斗力,以最佳状态迎接志愿军的挑战。
  可惜的是,并非一帆风顺。
  能在一个月之内扫荡三分之二个朝鲜,离统一整个半岛只有一步之遥,却停下了前进步伐,最不甘心的不是美国,而是韩国。
  说到底,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没有领土之争的战争。
  可是对韩国来说,这却是一场关系到民族大一统的战争。
  不管打成什么样子,美国可以拍屁股走人,韩国却要留下来承担战场产生的所有后果。
  美国可以不要结果,韩国却不得不要结果,而且需要一个完美的结果。
  西线战场上,联军在占领顺川后停止前进,没有按照计划向江界与新义州推进,韩军将领就发表了异议,认为联军不应该停下来。一些较为激进的韩军将领甚至公开宣称,没有美军的支持,韩军也能占领整个朝鲜。
  可惜的是,主导战场的不是韩军,而是美军。
  那些跳出来“造反”的韩军将领都被撤职,让留下的韩军将领闭上了嘴。
  以当时的情况,联军也没办法从西线北上,因为第一陆战师已经转移到元山,正在为东线战场上的进攻做准备。
  第一陆战师发起进攻后,韩军中的抱怨情绪稍微少了一些。
  不管怎么打,只要还在进攻,只要还有希望统一整个半岛,韩国军队就很积极。
  只是,当第一陆战师停了下来后,韩国军人压在心底的愤怒再次爆发了。
  虽然韩国当局从未承认,联军也没有公布任何消息,但是嗅觉灵敏的记者仍然挖出了不少新闻。
  阿伦宣布第一陆战师与第二陆战师换防当天,韩国发生了一次未遂军事政变。
  严格的说,算不上军事政变,而是兵变。
  根据日本的NHK电视台报道,当天清晨,首尔卫戍部队的一个装甲营在青年军官的组织下冲入青瓦台总统府,想以兵谏的方式,让总统向前线部队下令,继续向北推进。只是这次行动组织得非常糟糕,总统卫队不但及时把总统送走,还在半个小时内击溃了擅自行动的卫戍部队,逮捕了二十多名年轻军官。
  这条新闻,绝非空穴来风。
  因为几个小时之后,韩国当局宣布青瓦台遭到潜伏在首尔的朝鲜间谍袭击,总统卫队与卫戍部队成功保护了总统,并且在激战中击毙数十名朝鲜间谍,粉碎了朝鲜情报机构妄图推翻韩国政府的阴谋。
  韩国当局的话可以相信吗?
  朝鲜确实有一个规模庞大的谍报机构,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谍报队伍,而且谍报人员主要集中在韩国,可是在朝鲜政权分崩离析,平壤沦陷之后,朝鲜的情报机构已经瓦解,大部分谍报人员都潜伏了下来。
  靠谍报人员的自发力量,能够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袭击行动吗?
  别说没有上级领导与谍报系统的支持,就算有也很难组织数十名谍报人员,对防卫严密的目标发动袭击。
  只要朝鲜的谍报人员稍微有点理智,就不会做这种与自杀无异的蠢事。
  随后,美国国防部长伯克希尔紧急访问首尔,与韩国总统、总参谋长等军政要员进行了数个小时的秘密会晤,更能说明问题。
  联军确实出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的影响是,在美军积极调整作战部署的时候,作为随从的韩国军队却没有做出任何调整。
  战线上,韩军仍然保持着进攻势态。
  战线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降低整条战线的强度。韩军的不配合、甚至是消极态度所产生的影响,肯定难以估量。
  只是,这个情况,更加证明了阿伦的决定没有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