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1021

  “老周,你觉得我们该知难而退吗?”
  “可是……”
  “上校,最新战报。”
  杨禹方长出口气,回头朝通信参谋看去。
  “两架侦察机被导弹击落,僚机飞行员没能及时跳伞,长机飞行员落在龙南里附近。”
  “联系在敌后活动的特种部队,让他们立即过去。”
  牧浩洋点了点头,朝通信室走去。
  “少校,不是叫你。”杨禹方让通信参谋去联系特种部队,然后把牧浩洋叫了过来,“让侦察兵找到战区防空系统,他们带了激光指示器吗?”
  “装备齐全,只是……”
  “那就行,轰炸开始后,我会安排防空压制行动。如果联军的防空雷达关机,得由侦察兵引导。”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这需要时间,肯定无法立即完成。”
  “你们有时间,压制行动安排在最后。”
  “老杨,这么做有意义?”周渝生插了一句。
  虽然他是海军军官,来自与航空兵完全不沾边的潜艇部队,但是在志愿军海军司令部当参谋,他清楚该什么时候进行防空压制。
  所谓的“防空压制”,就是以轰炸、干扰等方式,使敌方防空系统丧失作战能力。
  作战中,防空压制必须安排在其他轰炸之前。首先打掉敌人的防空系统,才能确保后继进入的战机不受威胁。
  至少,美军在作战中,把防空压制排在最前面。
  “老周,现在不是争辩的时候。”杨禹方对周渝生客气得多,毕竟周渝生是潜艇作战参谋。
  周渝生没再多说什么,空中作战本来就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如果不是与杨禹方关系不错,他连参与作战指挥的资格都没有。
  牧浩洋去给庞跃龙发消息的时候,通信参谋送来最新情报,执行打击任务的机群已经出发。
  首批进入战场的不是轰炸机,而是战斗机。
  因为打击行动单独安排,为了不影响其他作战行动,所以廖文纲没有从西线战场上抽调力量,而是动用了刚撤下去休整的空7师。
  第一批飞过鸭绿江,向北纬三十九度线逼近的是十二架J-10A。
  后方的KJ-2000上,由贾定康与晏鹰搏负责战术指挥。
  晏鹰搏很想上天作战,可是没有获得批准。一是廖文纲明令禁止,要他帮助其他飞行员熟悉对抗F-22A的战术。二是J-11B的产量上不去,空7师只获得了J-10A,而晏鹰搏不太熟悉这种战斗机。
  怎么对抗F-22A?
  关键不是怎么打,而是如何发现与锁定F-22A!
  回到空7师,晏鹰搏递交的第一份报告就是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防空预警系统。
  他的建议,得到了二部的全力支持。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F-22A的隐身性能并非尽善尽美,除了在起降时、以及打开弹舱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反射信号之外,因为集中把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反射到八个方向上,所以只要角度正确,仍然能探测到F-22A。
  至于哪八个方向,除了设计F-22A的工程师与美国空军的技术官员,没人知道。
  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分散部署预警机与地面警戒雷达,扩大雷达的部署范围,以碰巧的方式探测F-22A。
  除此之外,工作在米波频段的战略预警雷达也是不错的探测工具。
  包括F-22A在内,任何隐身飞机针对的都是分米波段与厘米波段的短波雷达,在长波雷达面前将原形毕露。
  只是长波雷达的探测精度非常有限,达不到火控标准,甚至无法引导作战飞机。
  更重要的是,长波雷达的天线非常巨大,无法装在空中平台上,即便部署在地面,也难以机动部署。
  受这些因素影响,长波雷达一般部署在大后方,执行战略警戒任务。
  中国东北地区,只在长春附近有一台长波雷达。
  离战场太远,雷达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虽然黄峙博想尽办法,还利用陆风烈向沈阳军区施压,但是军区司令部一直不肯把警戒雷达送往前线,陆风烈也不大支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战略警戒雷达是国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战略预警。
  把如此重要的雷达送往前线,不但非常麻烦,会在短期内丧失面对东北方向的战略预警能力,还无法做到保密。
  陆风烈不是不肯帮助黄峙博,而是让他有点耐心。
  按照陆风烈的要求,总装备部以分散采购方式,订购了一套新的战略警戒雷达。一个月之后,这部雷达就能交付给志愿军。
  没有长波雷达,只能利用已有资源。
  此时,空中至少有八架预警机,两架KJ-2000与六架KJ-200。
  最东边那架KJ-200在珲春市上空,最西边那架KJ-200在海洋岛上空,八架预警机与元山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三百五十公里。以元山为中心,这八架预警机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一百三十度。
  因为F-22A会前出部署,所以实际探测范围在一百五十度左右。
  依靠战术数据链,八架预警机探测到的信息全部汇总到地面指挥中心,由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后,发给直接指挥空战的预警机。
  晏鹰搏就在这架预警机上。
  “还有多久到达联军优势空域?”
  “不到十分钟。”
  晏鹰搏拍了拍空中引导员的肩膀,低头沉思起来。
  “怎么样,想好怎么打了吗?”
  “早就想好了,只是……”晏鹰搏回头看了眼贾定康,说道,“情报中,没有提到元山有战区防空系统。”
  “这有什么关系?”
  “联军会不会早有警觉?”
  贾定康愣了一下,随即锁紧眉头。
  晏鹰搏迟疑了一下,对引导员说道:“与侦察机遭遇前,那四架F-15C的速度、高度分别是多少?”
  “速度不到一马赫,高度为一万二千米。”
  晏鹰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
  贾定康没有打扰他,耐心等待着。
  “老贾,我飞J-8C的时间不长,那种战斗机的加速性能怎么样?”
  “很不错,特别是在高空。”
  “跟F-15C相比呢?”
  “旗鼓相当吧,即便在高空,也好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那四架F-15C有足够的时间爬升到二万五千米,它们却没这么做,而是在一万五千米的高度上发射了导弹。”
  “也许是个战术错误。”
  “可能吗?”
  贾定康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联系机群,立即转向。”
  引导员回头看了眼晏鹰搏,有点不大明白上尉的意思。
  “照我的话做。”
  贾定康点了点头,引导员才开始联系J-10A机群。
  “如果F-22A正在逼近,就得跟随J-10A机群转向,把侧面暴露在我们面前,留下蛛丝马迹。”晏鹰搏看了贾定康一眼,又说道,“老贾,你得告诉后方,联军很有可能已经知道我们的作战意图。”
  “你盯紧点。”
  贾定康没有迟疑,赶紧去联系指挥中心。
  如果联军早有准备,肯定会遇到很多预料之外的麻烦,说不定会功亏一篑。即便来不及取消突击行动,也应该调整作战计划,比如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机提供更多掩护,或者招回携带近程弹药的战机。
  到底该怎么打,贾定康说了不算,得由杨禹方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