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1021

  “朝鲜政府已经迁往新义州,可以把志愿军司令部设在新义州。”陆风烈替黄峙博做了选择,“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司令部的安全,二来可以加强与人民军的沟通交流,三来可以稳住朝鲜政府。”
  “老陆说得有道理,黄将军,你认为呢?”
  “只要能让人民军将士相信,志愿军将与他们并肩奋战,去哪并不重要。”
  “那就这样决定吧,尽快在新义州设立志愿军司令部。特种部队入朝作战的事,由你自行决定。”傅秀波笑了笑,对黄峙博说道,“地面部队大规模参战之前,我们得打好空中战争与海上战争,打出我们的军威,让敌人知道,志愿军不仅能在地面作战,还能在所有地方打击侵略者。”
  黄峙博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空中与海上能打成什么样,黄峙博心里根本没底。之前取得的战果算不了什么,美韩联军的强大攻势,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压力。
第六十七章
后勤大总管
  会议结束后,黄峙博跟陆风烈去了总参谋部。
  “你要的人,我帮你物色好了,这是人员名单。”陆风烈把一份文件递给黄峙博,“过几天,我去沈阳,帮你解决军区的事。元首没在会议上提出来,他想知道,地面部队什么时候能入朝作战。”
  “半个月之内。”
  陆风烈笑了笑,说道:“你在会议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总得给自己留点退路吧。”黄峙博放下文件,对陆风烈说道,“地面部队能在什么时候入朝作战,不由我决定。”
  “那由谁决定?”
  “老陆,我们的问题比想像的还要多。”
  陆风烈拿起香烟,先给黄峙博点上。
  “不得不承认,最初,我把问题想简单了。”黄峙博叹了口气,说道,“刚去沈阳时,我觉得让三十九、六十五与十六等几个集团军变更番号,就能开上战场。前几天我去基层转了一圈,发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
  “比如……”
  “主要有两个,一是装备,二是人员。”
  陆风烈点了点头,让黄峙博往下说。
  “装备最健全、最先进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最不合适的也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从军事顾问团反馈的消息来看,朝鲜的道路非常糟糕,特别是北部地区,只有主干道能供五十吨以上的主战坦克通行。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主战装备中,99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在五十五吨以上,部分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也超过了五十吨。相对而言,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更加适合朝鲜的作战环境。”
  “这个问题好解决,我帮你想办法。”
  “什么办法?”
  “从北京军区与济南军区抽调主战装备,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对换。”
  “这样的话,就得抓紧安排。”
  “还有半个月,肯定能安排过来。”
  “装备到位后,还得对人员进行培训,总得给我留点时间吧。”
  陆风烈笑了笑,说道:“我马上替你安排,肯定在一周之内让第三十九集团军拿到适合在朝鲜作战的主战装备。”
  “最严重的,还是人员问题。”
  “什么问题?”
  “沈阳军区三个主力集团军中,百分之六十的官兵不是北方人。”
  陆风烈愣了一下,让黄峙博说明白一点。
  “老陆,你也知道我们的兵役制度。不打仗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冬天大部分时候呆在有暖气的营房里,野外训练也有充足的后勤保障。”黄峙博摇了摇头,说道,“按照出兵计划,第一次战役将在夏末打响,问题还不是很明显。朝鲜的秋季非常短暂,十月初开始降温,十一月进入寒冬,这正是计划中进行第二次与第三次战役的时间,南方地区的官兵能否适应北方的寒冬,恐怕谁也说不准。”
  “你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个问题。”
  “事实上,连北方地区的官兵能否适应寒冬,都是个问题。”
  “是吗?”
  “现在的北方城镇,有几个没有通暖气?根据基层反映的情况,一些北方大城市的官兵反而比不上南方地区的官兵。最耐寒的,反而是来自长江中下游以北,没有通暖气,冬天又比较寒冷地方的农村籍官兵。”
  “你打算把人员也替换掉?”
  “现在替换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尽量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冬季作战的被服一定要及时运送到位。”
  “这是小问题。”
  “还得注重质量,别以次充好。平常差点没什么,到了战场上,被服能否御寒,不但关系着军队的士气,也关系着将士的生死。”
  陆风烈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好了,我是你的后勤大总管。”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照联军的投入力度,三个集团军肯定不够,最快三个月、最迟半年,就得派遣第二批地面部队。如果可以的话,得对部队的人员编制做出调整,尽量派遣合适的官兵。”
  “你说得没错,这件事很重要。”
  “除此之外,人员方面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黄峙博想了想,说道:“老陆,你有几个子女?”
  “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你问这个干什么?”
  “那你有几个孙辈?”
  “这……”陆风烈迟疑了一下,说道,“一个孙子、一个外孙与两个外孙女,老幺结婚八年,到现在还没要孩子。”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独生子女?”
  陆风烈的眉头跳了几下,明白了黄峙博的意思。
  “部队的具体情况如何,我没做详细调查,但是从我到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三个集团军中,独生子女官兵占了将近八成。”
  “这么多?”
  “这还是平均数。”
  “什么意思?”
  “独生子女化最严重的是基层军官,特别是那些从军事院校出来的高才生。基层士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情况稍微好一点,独生子女只占了六成左右。基层军官大部分来自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家庭情况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父母大多是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上班,独生子女化最为严重。第六十五集团军的一个装甲营,三十多名基层军官全都是独生子女。”
  陆风烈锁紧眉头,黄峙博说到的问题确实非常严重。
  “我们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至少得想办法解决一部分。”
  “怎么解决?”
  “在全军范围内征召非独生子女基层军官,替换三个集团军的部分基层军官。”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真打起来,我们没有多少优势,肯定非常艰难,基层军官将决定部队的战斗力。”
  “也只能这么办了。”
  “老陆,这件事最为紧要。”
  陆风烈点了点头,说道:“三天之内,我会给你一个明确答复。”
  黄峙博没再多说什么,三天不算太长。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陆风烈转移了话题,“你上次提交的战报中提到,联军的空中进攻非常猛烈,顶得住吗?”
  “顶不住也得顶住。”
  “顶得住就是顶得住,顶不住就是顶不住,别硬撑。”
  黄峙博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么说,那就是快要顶不住了。”
  “有需要我帮忙的吗?”
  “当然有,只是……”
  “说吧,我解决不了,就去找元首,总有人能解决。”
  “主要还是装备与人员的问题。”
  陆风烈点上第二根香烟,等着黄峙博说下去。
  “退到鸭绿江一线后,依靠部署在国内的多基址远程警戒雷达,我们的防空作战效率有所提高,面对F-22A时不是那么被动。只是前出到北纬三十九度线时,我们的劣势仍然非常明显,在与F-22A对抗中,空军的损失非常大。打了五天,丢了近一百架战斗机。照这个速度,要不了两个月,空军就将拼得一干二净。”
  “装备不是问题,后方正在加紧生产,沈飞与成飞都已开足马力。元首说了,给朝鲜发放战争贷款的事能在这几天搞定,资金到位后,沈飞与成飞将启动两条新的生产线,一个月之后能把产能提高一倍。”
  “光有产能,没有合适的装备,也没用。”
  “什么意思?”
  “空军的装备太单一了,缺少一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作战装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