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1021

  两个目标的噪声信号相似,被动声纳很难甄别,鱼雷的导引系统立即做出调整,让声纳以主动方式工作。
  这下,情况一目了然了。
  鱼雷诱饵能够模仿战舰发出的噪声,却无法像战舰那样反射声波,“格里德利”号的反射信号明显强烈得多。
  两条鱼雷再次找准目标,随即冲向“格里德利”号。
  此时,“格里德利”号正在向左转向,把舰尾对准右侧那条稍近一点的鱼雷,希望诱饵再次发挥作用。
  这也是驱逐舰此时唯一能做的事情。
  被鱼雷击中已经不可避免,只能想法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鱼雷诱饵能发挥作用,引爆右侧的鱼雷,就能保住推进系统。至于左侧那条鱼雷,只能祈祷它尽快引爆,不要到了战舰肚皮底下才引爆。
  只是这一招的效果非常有限。
  威斯特霍芬的第二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再次锁定目标后,左侧那条鱼雷立即加速冲刺。虽然战舰时反射信号开始减弱,但是比起远处的鱼雷诱饵,仍然十分明显。与绝大部分重型反舰鱼雷一样,这条鱼雷采用的是磁感应近炸引信,定深比战舰吃水多了两米。
  爆炸点在舰首球鼻声纳正下方,威力十分惊人。
  站在司令舰桥里的威斯特霍芬清楚看到,主炮前方的舰首像奶酪一样被切开,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入空中,战舰首部随即离开水面,再砸落下来,白花花的海水汹涌而来,顷刻间吞没了战舰首部。
  紧急关头,两名军官抓住威斯特霍芬,没让他飞起来。
  平静下来的时候,舰桥里狼狈不堪,好几名官兵因为没能抓牢,被爆炸抛飞,摔得头破血流。
  威斯特霍芬也摔破了鼻子,鼻血糊了一脸。
  危险还没过去,舰首进水后,战舰开始前倾,速度也在减慢。如果不能控制住,舰尾很快就会抬出水面。如果螺旋桨抬出水面,主机很容易过载,导致推进器损坏,战舰将彻底丧失动力。
  会有什么结果?任何一名海军军官都知道。
  必须向尾部压载舱注水,恢复纵向平衡。
  只是这样一来,战舰的速度会继续降低。
  威斯特霍芬没有迟疑,还没站起来就发出了命令。
  他没忘记,战舰后方还有一条鱼雷。
  此时,战舰后方的重型鱼雷也再次锁定了目标。
  必须承认,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战舰转向时,反射信号迅速减弱,鱼雷诱饵沿切向逼近鱼雷,反射信号逐渐增强。虽然鱼雷已经锁定战舰,但是第二个目标出现后,启动了甄别程序。
  鱼雷认不出战舰,只能从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价值最大的,而判断目标价值的主要依据就是声波的反射强度。
  与威斯特霍芬期望的那样,鱼雷诱饵发挥了作用。
  只是,从后方袭来的鱼雷在甄别目标时没有加速,结果在鱼雷扑向诱饵的时候,“格里德利”号被前方袭来的鱼雷击中。
  猛烈的爆炸,产生了足够强烈的反射信号,以及足够明显的噪声信号。
  随着战舰减速,鱼雷诱饵的速度也开始减慢。
  因为连接战舰与鱼雷诱饵的钢索是柔性的,所以鱼雷诱饵不在战舰正后方,而是在战舰的右后方。
  随着诱饵的运动速度减慢,与战舰的距离拉开,鱼雷立即辨认出真假目标。
  第二次爆炸发生在战舰尾部,鱼雷直接撞上战舰右舷,在推进轴支架附近引爆,炸飞了推进轴,也炸毁了附近的十几个舱室。
  这个损伤,绝对不是最糟糕的。
  如果鱼雷在战舰底部爆炸,将有更多的能量作用在战舰上,足以炸掉舰尾,让“格里德利”号完全丧失动力,甚至沉没。
  鱼雷在战舰右舷爆炸,大部分能量没有作用在战舰上,也就没能炸掉舰尾。
  拯救“格里德利”号的,正是威斯特霍芬下达的注水命令。
  被鱼雷击中前,船员打开尾舱的通海阀门,让舰尾下沉两米左右,不但使战舰恢复了纵向平衡,还减少了舰首的吃水深度,以便损管人员封闭舰首破损处附近的水密门,阻止海水涌入附近舱室。
  结果就是,鱼雷的磁感应近炸引信提前启动。
  虽然“格里德利”号没像“哈尔西”号那样迅速沉没,但是遭到重创后,也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
  因为舰尾在爆炸中变形,所以左侧推进轴也没能幸免。
  丧失航行能力后,“格里德利”号成了一艘浮在海面上的“靶船”。
  此时,海面下,“海蛇”号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急速下潜时,“海蛇”号差点撞上海底。虽然在后上方爆炸的MK46没有对潜艇造成致命损伤,只是震坏了尾部的非耐压壳,没有破坏特别加固的泵喷射推进器,只需要向首压载舱注入等量海水,潜艇就能恢复平衡,但是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把“海蛇”号往下方推了十多米,直接撞到海床上。
  “格里德利”号拼命挣扎的时候,汪誉涵带着军官检查了艇底的电池舱。
  他不得不承认,运气实在是太好了,海床非常平缓,而且有数米厚的泥沙,撞击没有损坏耐压壳。
  现在,汪誉涵得想办法让潜艇浮起来。
  因为尾部压载舱破损,所以“海蛇”号损失了部分储备浮力。潜艇陷在海床上,想要浮起来,肯定不大容易。
  排空全部压载舱后,“海蛇”号仍然纹丝不动。
  没办法,汪誉涵只能让官兵把不用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全部收集起来,从鱼雷发射管丢出去。
  潜艇上不用的与不必要的东西并不多,但是要找也找得出来。
  比如放置食品的容器、桌椅等摆设、一些没有用的装饰品。到最后,官兵甚至把床板都拆了下来,还丢掉了所有换洗衣服、没有纪念意义的个人物品、娱乐室里的电视、DVD与健身器材。
  俗话说,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最后一根稻草也能拯救骆驼。
  “海蛇”号就是这头骆驼,随着潜艇开始动摇,汪誉涵让手下加快了抛放速度,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都丢掉。
  到底丢了多少东西,汪誉涵也不知道,只是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
  因为海底有很强的吸附力,所以“海蛇”号脱离海底后,开始加速上浮。汪誉涵不得不向首部压载舱注水,阻止潜艇上浮,恢复纵向平衡。
  此时,“格里德利”号正在海面上垂死挣扎。
  发现驱逐舰没有沉没,远处已经有两条运输船被鱼雷集中,更多的运输船正在向海岸方向航行,汪誉涵没有迟疑,立即让官兵重新装填鱼雷,为四枚C-802反舰导弹通电,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击。
  “海蛇”号能够携带二十枚鱼雷与导弹,一般情况下为四枚C-802反舰导弹、六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与十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
  与“郑地”号的战斗中,用掉两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前面还用掉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与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还有四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与四枚反舰导弹,正好够两次攻击。
第六十二章
战略意图
  因为SQS-53C球首声纳被炸毁,所以了望员发现鱼雷时,已经太晚了。
  一条直航鱼雷足以击沉完全丧失航行能力的驱逐舰。
  威斯特霍芬没有犹豫,立即发出弃舰令。只是鱼雷已经逼近,没时间放下救生艇,跳海是唯一的逃生手段。
  这次击中“格里德利”号的是一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
  爆炸点在驱逐舰中部正下方,与战舰水线中央的偏差不会超过五米。
  虽然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的威力比不上六百五十毫米鱼雷,但是足以把“格里德利”号炸成两截。
  最后关头,两名军官强行把打算殉舰的威斯特霍芬拖出舰桥。
  落水后不久,威斯特霍芬看到四枚反舰导弹从东北五海里处的海面上跃出,爬升后转向朝西北方向的两艘运输船飞去。
  海面下,分成前后两批的七条鱼雷正在追击逃窜的运输船只。
  “海蛇”号首先发射的六条鱼雷中,除了攻击“格里德利”号的那条鱼雷,三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奔向快速运输船,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奔向战略预置舰。汪誉涵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起排水量只有两万多吨的快速运输船,排水量接近十万吨的战略预置舰更有诱惑。
  为了发射反舰导弹与最后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第一批鱼雷全都采用自导模式。
  汪誉涵并不在乎攻击成功率,反正不能让那些运输船逃走。
  第二批发射的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采用了线导模式,而且攻击对象是远处的战略预置舰。
  两条鱼雷,攻击两艘战略预置舰。
  算上前面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总共攻击了四艘战略预置舰。
  攻击结果,比汪誉涵预期的还要理想。
  切断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的导线后,“海蛇”号的声纳接收到六次爆炸声,两次来自运输船所在的方向,四次来自预置舰所在的方向。随后,声纳又截获了船体断裂与船只沉没时发出的声响。
  因为噪声过于嘈杂,所以无法判断有多少艘船只断裂沉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