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0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021

  别忘了,受重力场波动影响,绝对不能在地球附近做光速飞行,必须在一百万公里之外才进行光速飞行。结果就是,只要宇宙人类决心鱼死网破,地球人类的逃亡飞船就无法安全到达一百万公里之外。
  说白了,没有宇宙人类的配合,地球人类也逃不掉。
  随着战争派占据上风,全面备战工作开始了。
  问题是,宇宙战争是个什么样子?
  显然,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能够想像宇宙战争会是个什么样子。
  当时,很多人仍然按照人类之间的战争来揣摩宇宙战争,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依然得遵循最根本的战争原则。
  持这一观点的,正是战争派的核心人物。
  这也很简单,战争派本来就是一群军人组建的,连宇宙文明也是由军人组建的,只是在背后撑腰的是五大财团。在这些军人眼里,不管是什么方式的战争,只要是战争,战斗方式就八九不离十。
  结果就是,在战术上,所有准备工作都以人类间的战争为基准。
  当时,最出名的,就是宇宙舰队战术。
  该战术的核心,来自人类的海军舰队战术,只是由二维变成了三维,并且加上了一些宇宙战争的特点。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宇宙人类诞生之初,就投入到了大规模军备扩展中去,开始不计代价的建造宇宙战舰。
  根据记载,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宇宙人类就建造了一万多艘宇宙战舰。
  这些战舰,每一艘的吨位都在一百万吨以上,而且最大的超过了一亿吨,其中最强大的战舰能够毁灭一颗小行星。
  其实,这仅仅是个开始,或者说是热身运动。
  在后面的六十年内,宇宙人类建造了差不多一百万艘超级宇宙战舰。
  这些战舰中,最小的都有一亿吨,最大的超过了一千亿吨,其中最强大的战舰能够毁灭掉一颗类地行星。
  当时,宇宙人类还改造了一些小行星,使其成为宇宙战舰。
  至于设在外围巨行星的卫星上的军事基地,更是数不胜数,一座最小的宇宙战舰港都能容纳一千艘宇宙战舰。
  当然,所有的宇宙战舰都具有光速飞行能力。
  说白了,在战争派里,也有一些人持逃亡观点,即认为在打不过敌人的时候,至少要能逃出战场。
  事实上,这些巨大的战舰上,就有差不多十亿名官兵。
  也就是说,要逃亡的话,至少有十亿人能够逃走。只是,战舰不是逃亡飞船,其携带的燃料最多只能维持一百年,而且在达到光速之后,最多只能减速一次,因此用来逃亡肯定比不上专门的逃亡飞船。
  当然,后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战术思想。
  虽然宇宙战争也是战争,但是与人类之间的战争截然不同,因为人类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彻底毁灭。要知道,哪怕是在全面核战争中,也会有一些幸存者,不可能彻底毁灭人类。
  宇宙战争的目的,则是彻底毁灭另外一个文明!
第二百九十九章
战争动物
  事实证明,战争、以及迫近的战争威胁,绝对是促进人类科技大发展的首要动力。
  在宇宙人类开始积极备战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就提出,宇宙战争与已知的任何一种人类间的战争都不一样。当时,一些军官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人类战争的经验,无法用在宇宙战争之中。
  当时,科学家提出,应该首先搞清楚外星文明的情况,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手段。
  这个手段,就是向外星文明所在的星系,发射一个有着极高智能的宇宙飞船,探清楚外星文明的底细。
  当然,这艘宇宙飞船上,必须有量子通信设备,以便及时获取信息。
  此外,这艘驭手飞船不需要减速,因为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同样能够接收到外界的电磁信号。
  也就是说,这艘宇宙飞船将直接飞过外星文明所在的星系,在此期间获取信息,然后发回地球。
  宇宙人类政府批准了这项工程,另外要求科学家探询更加有效的探测手段。
  不久之后,人类的第三艘光速飞船就离开了太阳系,直奔八十光年外的星系,而这艘飞船上有一台量子通信设备,以及众多的探测器。这艘飞船,被宇宙人类命名为“敢死队员”号。
  事实上,这只是聊胜于无的做法。
  要知道,如果外星文明决定入侵太阳系,而且立即采取行动的话,那么在“敢死队员”号到达外星系的时候,宇宙战争已经爆发很长一段时间了。如果外星文明足够强大,人类在收到“敢死队员”号发回的信息之前,太阳系已经被外星文明占领、或者被摧毁,收到信息的恐怕是正在逃亡的人类。
  当然,外星文明不见得会立即入侵太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是人类文明最大的希望。
  原因很简单,人类文明需要的是时间,即让科技大爆发创造出实际科学技术的时间。时间越充足,人类文明发展壮大的机会就越大,在宇宙战争中取胜的概率就越大,幸免于难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时,一些宇宙社会学者提出了一个似乎非常振奋人心的观点。
  这个观点就是,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都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之上,因为只有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才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也才能使文明变得更加发达,取得更加辉煌的科技成果。
  显然,这又是一个从人类本身经验出发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结论。
  要知道,在宇宙人类诞生之后,人类的民主制度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了,即权力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人只是劳动者,而不是决策者。随后的宇宙大开发也证明,在高度发达、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中,独裁、以及倾向于独裁制度的文明占了绝大多数。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都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众多的个体。
  用人类的话来说,就是足够多的人口。
  当个体多到足以填满整个星系的时候,民主制度就是一项空谈,因为民主制度不可能在如此多的个体中达成共识。如果个体意识得到弘扬,并且被提高到了足以影响群体决策的地步时,灾难就不可避免。要知道,极端的民主制度,就是每一个个体的主张都能得到弘扬与发挥。
  显然,如果一个文明有数千亿、甚至数万亿个个体,就有可能出现同样多的个体主张。
  照顾这么多的个体主张,等于一个都没有照顾到,结果就是文明的力量被无限分化,使得每一个个体的显得无足轻重。
  事实上,在残酷的宇宙文明竞争中,别说无限分化,就算是一个文明分化成两个部分都是灾难性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宇宙人类后来全力压制地球人类,使地球人类边缘化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如果地球人类也足够强大,那么宇宙人类就会被削弱,人类的总体力量就会分裂成两个部分,而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在残酷的宇宙文明斗争中生存下来。只有当其中的一部分变得无足轻重,文明的大部分力量集中到另外一部分之后,人类才有生存的权利。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在与其他文明斗争时,在政治体制上都不可避免的向独裁靠近,民主制度受到压制,或者说被削减为二级政治体制,即只限制在与文明生存无关的领域。只要涉及到文明生存,独裁体制就占了上风,而结合之后就是半独裁体制。
  当然,这种独裁体制,与人类文明上的独裁没有半点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宇宙文明的政治体制一般都是二元结构,即独裁与民主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在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政治体制,即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当然,这也不是偶然巧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罗马共和国的处境,与宇宙文明很相似,即不断的在对外扩张中遭遇其他文明,并且与其他文明进行殊死搏斗,因此每每遇到生死存亡的挑战,独裁就会取代民主。
  事实上,人类一直是幸运儿。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在进入宇宙阶段之后,仍然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壮大的文明都是幸运儿。
  原因很简单,不太幸运的宇宙文明早就灭亡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当时人类遭遇的是一个处于相同阶段的文明,差距并不大,如果以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计算的话,也就只有一百年左右。更加幸运的是,八十光年外的那个文明的科技发展线路与人类截然不同,是大部分宇宙文明的模式,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就低估了人类文明的科技爆发力。
  也就是说,外星文明也是根据自身经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判断。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这个被称为“射手A”的外星文明错过了宝贵的时间,或者说给了人类文明宝贵的时间。
  当然,在二十三世纪初、也就是宇宙纪元初期,人类并不知道这些情况。
  在毁灭的阴影下,五千亿人,以几乎狂热的方式投入了宇宙战争的备战工作中去,把人类的战争潜力发挥到了极限。
  毫无疑问,人类本来就是战争生物。
  如果人类是由猿类进化而来的,那么在人类直立行走之前,战争天性就已经写在了人类的基因之中。要知道,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黑猩猩,根本算不上是智慧生物,却已经在生存斗争中用上了战争手段。
  这种好战的本性,也许正是人类文明能够在宇宙中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甚至可以说,能够在宇宙中生存下来的文明,必须具备好战的本性,有半点和平倾向的文明都已惨遭灭绝,或者都将惨遭灭绝。
  当战争本性开始发挥作用,人类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
  比如,当时科学家按照宇宙人类政府的要求,探索更有效的探测手段,就使人类文明在科技领域,特别是量子理论上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飞跃,而由此带来的结果,将影响人类数百年。
  这个飞跃,就是量子态粒子的多维属性。
  在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有八个维度,除掉时间,还有七个空间维度,而宇宙本身只有三个空间维度。
  也就是说,另外四个空间维度只存在与微观粒子之中。
  由此,科学家就想到,能否把微观粒子的高维度属性在低维度上展开,从而得到一个可以施展其他科技手段的平台。
  要知道,在数学理论上,三维空间是无数个二维空间的集合,而二维空间又是无数个一维空间的集合,一维空间则是无数个零维空间的集合。只是在理论上,零维不属于纬度,即其本身没办法用空间尺寸进行衡量。
  当然,数学理论不能直接套用在物理学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