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021

  凭借这些优势,美军的防御性制空战术变得非常简单。
  四架F-22A每两架组成一个编队,在E-3D巡逻区域以北大约一百公里处巡逻,由预警机提供空情信息,战斗机的雷达处于关机状态。接到敌情信息后,F-22A在预警机的引导下隐蔽接敌,开火前启动AGP-77锁定目标,为导弹获取火控数据。一切顺利的话,F-22A能用AIM-120D进行两次拦截,击落敌机的概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迫不得已,才与敌机格斗。
  前面三天,F-22A参与的七次空战,全部以该方式取胜,击落人民军的三架Mig-29与六架Mig-21,只有一架Mig-25凭速度优势逃走。F-22A不但毫发无损,还从未被敌机发现过。
  这个难题,同样困扰着晏鹰搏与贾定康。
  仅靠J-11B,别说击败F-22A,连F-15C都打不过。
  要想取胜,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作战系统上。
  安排战术时,晏鹰搏没有选择常用的高空线路,而是决定从超低空进入。四架J-11B起飞后,只爬升到五百米高度,随后转向东南,到达黄海上空后,进一步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五十米。
  因为不是侧重打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所以这个高度是J-11B的极限了。
  能飞这么低,完全靠飞行员过硬的本领。
  选择超低空进入,能够最大限度缩短被美军预警机发现的距离,迫使F-22A进行迎面空战。
  晏鹰搏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可能多的烧掉机内的燃油。
  虽然地面部队还没入朝,作战飞机在完成任务后得返回本土机场,朝鲜空军基地也无法为J-11B提供支援保障,但是晏鹰搏觉得这不是问题,比起在空战中被敌机击落,到人民军机场迫降明显好得多。
  只有尽可能多的烧掉燃油,才有机会在被迫进行垂直格斗的时候获得优势。
  哪怕只是缩小差距,也能提高格斗胜算。
  飞越黄海花不了多少时间,最多二十分钟。
  即将从西朝鲜湾南部进入朝鲜领空时,四架J-11B打开加力燃烧室,以最快的速度向万米高空冲刺。
  美军的E-3D就在南面三百多公里外,在丹东北面活动的KJ-2000、以及在辽东半岛南面活动的KJ-200一直盯着那架预警机,通过数据链把实时空情发给J-11B。再飞几十公里就将进入E-3D的探测区域,F-22A随后就会赶到,必须在此之前,把飞行高度提上去,争取让对方进入水平格斗。
  此时,四架J-11B的燃油已经烧掉三分之一以上。
  打开加力燃烧室后,燃油消耗速度大增,等四架J-11B上升到万米高空,所剩燃油肯定不到一半。
  晏鹰搏想得很好,也确实判断准确。
  J-11B还在爬升,E-3D就发现了突然出现在西北方向上的四个目标,随即判断为中国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空情信息同步反馈给巡逻战斗机,在首尔北面巡逻的两架F-22A立即转向迎敌。
  此时,另外两架F-22A在东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处,收到预警机的信息后,也立即转向迎敌。
  后方机场上,四架美国空军的F-15C紧急升空。
  因为没有发现更多的敌机,所以韩国空军的F-16C没有升空。
  距离实在太近了,四架J-11B不但在爬升,还在逼近E-3D,美军指挥官认为,敌机将攻击预警机。
  虽然E-3D已经服役数十年,算不上新锐,但是战略价值远远超过任何一架战斗机。
  两架F-22A没有时间绕到敌机侧面,只能迎面发射导弹。
  AIM-120D的标称射程达到一百二十公里,实际迎头攻击距离不会超过八十公里,尾追攻击距离在六十公里以内。
  在发射导弹之前,F-22A得把距离缩短到八十公里以内,然后启动火控雷达。
  此时,三百公里外,贾定康所在的KJ-2000率先“发现”F-22A的踪迹,随后邻近的两架KJ-200也有所收获。
  四架J-11B还在黄海上空的时候,防空指挥中心就用KJ-2000与KJ-200探测到的空情信息确定了F-22A的巡逻区域,还用探测到的数十个峰值信号,测算出几十条F-22A的巡逻航线。
  因为无法确定有多少架F-22A在空中巡逻,所以无法完全确定F-22A的巡逻路线。
  随着两架F-22A转向迎敌,KJ-2000与KJ-200在不到半分钟内,探测到十多个峰值信号。
  这下,敌情明了了。
  两架F-22A,正迎面飞来!
  问题是,空情信息中没有敌机的准确方位,也就没法得知与敌机的距离。
  F-22A的巡航速度接近一点五马赫,如果所剩燃油不多,还能超过一点五马赫,意味着每秒钟飞行四百多米,一分钟就能飞行二十多公里。
  如果进入AIM-120D的绝杀范围,J-11B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空情信息不够准确,晏鹰搏也没把希望寄托在预警机上。虽然J-11B比不上F-22A,但是有一样装备不比F-22A差。
  要想扭转局面,就得依靠这种装备!
第三十六章
前仆后继
  雷达告警机响起来的时候,晏鹰搏的神经一下绷紧了。
  其他三架J-11B的飞行员也紧张起来,因为那种声音意味着,他们已经被敌机的火控雷达锁定,而他们连敌机在哪都不知道。
  警报声只持续了几秒钟。
  看了眼熄灭的报警灯,晏鹰搏突然笑了起来。
  “妈的,二部真牛比,连这都搞对了!”晏鹰搏低声咒骂一句,轻摇操纵杆,让飞机左右晃动了几下。
  后面,三架J-11B做了同样的动作,表示明白长机的意思。
  现在,晏鹰搏得掐着指头计时了。
  大约十五秒后,领队的J-11B首先以七G过载侧滚,三架尾随的J-11B立即跟进。五秒钟内,四架J-11B的航向改变了九十度,转到西南。因为同时开启加力燃烧室,所以J-11B还在加速。
  再过三十秒,四架J-11B的飞行速度将达到一点五马赫。
  七十多公里外,罗伯特上尉目瞪口呆的看着控制台中央的平板显示器。
  几秒钟前,他发射了四枚AIM-120D,右后方的僚机也发射了四枚导弹。敌机像知道上尉发射了导弹,随即做切向机动,而且还在加速!
  巧合吗?
  罗伯特上尉一时有点不知所措。
  APG-77是美军最先进的火控雷达,比F/A-18E/F上的AGP-73与F-35的AGP-81先进得多,除了探测距离超远之外,还具有低可探测性。在之前的空战中,人民军Mig-29的雷达告警机就没有发挥作用。
  难道中国空军有更加先进的雷达告警机?
  想清楚这个问题前,罗伯特得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要不要再次启动火控雷达,为开始发射的AIM-120D提供中继制导。
  发射导弹前,上尉只让火控雷达工作了十秒钟。
  因为只有四个目标,AGP-77能同时锁定八个目标,所以僚机没有启动火控雷达,而是通过数据链获取长机的火控数据。
  为了保证隐蔽性,罗伯特把导弹设置为中程惯性制导。
  这样一来,就能关闭火控雷达,不用继续照射目标,导弹在惯性导航系统的控制下,飞行大约六十公里,在离目标大约二十公里时启动主动雷达导引头,自主搜索目标,然后发起攻击。
  现在,目标航向转变了九十度。
  等到八枚AIM-120D启动主动雷达导引头,四架J-11B已经在四十多公里外,离开了导弹的攻击区域。
  要让导弹咬上敌机,就得使用其他制导方式。要么用火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让导弹的导引头以被动方式工作,接收目标发射的雷达信号。要么发出中继制导指令,让导弹按照战斗机的命令转变航向,朝目标飞行。
  两种中继制导方式都得再次启动火控雷达。
  前者需要让火控雷达持续工作,后者需要战斗机发出无线电指令。
  不管怎么做,F-22A的隐蔽性都将荡然无存。
  J-11B能够探测到AGP-77发出的捷变雷达信号,也就能探测到无线电指令,从而大致确定F-22A的方向。
  中国战斗机上肯定有中程导弹,而且射程不比AIM-120D短,说不定会朝F-22A所在的方向发射导弹。
  遭到导弹攻击,F-22A必须规避,从而错过再次拦截的机会。
  只要敌机够聪明,就会在这个时候加速逼近。J-11B的极限速度是二点四马赫,在万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二点一五马赫,而F-22A的极限速度只有二点零马赫,在万米高度上最多达到一点八马赫。
  不能一举击落四架敌机,就得与敌机格斗。
  引导已经发射的导弹,还是等待下一次机会?
  罗伯特上尉犹豫了几秒钟,随即决定选择后者。
  任务指令很清楚:消除中国战斗机对预警机构成的威胁。
  四架J-11B转向后,不再对预警机构成威胁。只要随同转向,就能确保J-11B无法攻击预警机。
  在心底,罗伯特上尉还是有点畏惧中国战斗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