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刃(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387


第七十四节
帝国蒙难
  虽然英国已经不再是往昔的“日不落帝国”,但是英国人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后来,英国将2月27日定为了英国海军“蒙难日”,因为就是这历史上的这一天,参加第二次英阿马岛战争的英国远征舰队遭受了第一次惨败,也正是从此开始,英国将逐步输掉这场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战争。
  当击沉2艘45型驱逐舰,击沉1艘23型护卫舰,并且迫使英国远征舰队向东撤退了数百公里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阿根廷空军司令部顿时沸腾了起来,作为客人的凌天翔也跟着那些参谋军官一起欢呼了起来。半个小时后,一直在战场外围徘徊的预警机发回了确切的战报之后,凌天翔这才了解到了战斗的经过。
  空战的过程就不用累述了,最关键的打击还是在最后时刻到达的。
  12架执行攻击任务的F-10AⅡ都成功的发射了导弹,并且都安全的脱离了战斗。战斗机是在攻击机撤退之后才返航的,因为在返航的途中还要进行一次空中加油,所以飞行员都不太注意节约使用燃料。实际上,整场空战就打了15分钟左右,所有战斗机都有足够的燃料返航,安排空中加油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另外,射出的48枚导弹都提前装入了目标的大概信息,不需要进行中继制导。
  见到敌人的战斗机撤退,英国舰队的指挥官也暗暗松了口气,可他还没有来得及擦掉额头上的汗水,防空警报就再次响起,而且这次是导弹告警警报,而不是敌机来袭的警报。这下,英国舰队司令官明白为什么敌人这次会拼了命的进攻了。在他反应过来之前,舰队里的4艘防空驱逐舰,以及4艘护卫舰都各自进入了防空战斗状态。整个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是在战时情况下,就算舰队司令官还没有下达命令,各舰上的官兵也知道此时应该做什么了。
  从理论上讲,紫苑30与标准Ⅳ对亚音速飞行的反舰导弹都至少有3次拦截机会。可是要达到这个理论值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导弹在中高空飞行,这样战舰上的火控雷达才能够提前发现,并且在距离战舰100公里处就进行第一轮拦截。如果导弹是低空飞行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有预警机为战舰指引目标,并且在预警机与战舰之间需要通过最先进的高速数据链传送目标信息。实际上,此时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而且攻击机群发射导弹的时候,距离战舰已经只有60公里左右了,所以无论如何,英国的45型防空驱逐舰都不可能对来袭导弹进行三次拦截。
  不管是“桑普森”还是“宙斯盾”,对那些在距离海面20米以内飞行的导弹的发现距离都只有30到35公里左右。对速度接近音速的导弹来说,35公里只需要100秒的时间就能飞过。按照理论计算,在这个距离上,两艘防空驱逐舰实际上只有一次区域防空拦截的机会。
  紫苑30系统还要稍微好一点。“桑普森”雷达本来就是主要针对舰队防空任务研制的,虽然其最大探测距离,以及同时探测的目标,同时跟踪的目标数量都远不如宙斯盾雷达,但是在对付超低空反舰导弹时,桑普森雷达的性能就要好得多了。另外,紫苑30导弹的拦截近界为500米,下界为5米,这都要比标准Ⅳ好得多。
  紧急时刻,面对着导弹来袭方向的三艘驱逐舰都混身数解,导弹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以1秒为间隔陆续发射了出去。同时,在标准作战模式下,不管是紫苑30,还是标准Ⅳ,都是2枚防空导弹对付一个目标,这样可以使命中率提高到95%以上。可问题是,配备在这边的三艘45型驱逐舰中,有2艘装备的是宙斯盾与标准系统,而英国舰队采用这一配制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宙斯盾的强大探测能力来弥补防空探测能力不足的缺陷。问题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英国海军装备的标准系列导弹的拦截高度下界是50米,而所有来袭导弹的飞行高度都在20米以下。换句话说,标准导弹对那些反舰导弹根本就无能为力!
  真正起到中坚作用的反而是那艘装备了桑普森与紫苑系统的45型驱逐舰。恐怕此时英国海军要为听信美国的“谗言”,放弃紫苑,改用标准而后悔了。在区域防空阶段,宙斯盾与标准无一建树,相反,席尔瓦与紫苑的配合,在第一个回合中就成功的拦截了4枚反舰导弹,几乎达到了设计指标的极限值。
  这也是唯一一轮区域防空作战,随即就转入了各舰的近程防空作战阶段。当然,这两个阶段实际上是没有太明显的界限的。也就在防空驱逐舰上的雷达还在引导区域防空导弹的时候,战舰上的近程防空导弹就被发射了出去。
  宙斯盾舰上用的是“超级海麻雀”,一个标准垂直发射器里可以容纳4枚这种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但一般用来执行近程防空任务的导弹。其容量大是其最大的特点。相对而言,“超级海麻雀”更适合执行舰队的反导防空任务,到此时,宙斯盾舰才取得了战果。而“超级海麻雀”并不需要战舰上的火控雷达提供连续照射,战舰上的火控系统只需要引导导弹靠近目标,随即导弹上的雷达就能够自动锁定目标,并且发动攻击。
  桑普森舰使用的是紫苑15导弹。这种导弹的主单体与紫苑30一样,只是助推器更小一些,因此作战距离更近一些。另外,紫苑15采用的也是自主导引系统,在作战时,战舰只需要为导弹提供目标的大概方位数据,导弹就能够自主进行攻击,而不需要战舰上的雷达对目标进行持续照射。
  这轮战斗是生死攸关的,如果让反舰导弹继续突击,那么战舰上就只剩下了末段反导系统了。而任何一艘战舰的末段反导系统最多一次对付3到4枚导弹,再多的话,就只能期望电子干扰能够起到作用,不然战舰就将束手待毙。
  这也是防空作战中最成功的一轮,三艘战舰一共发射了40多枚“超级海麻雀”与紫苑15,总共击落了26枚导弹。这其中,紫苑15击落的就有10枚,虽然绝对数量要比“超级海麻雀”好,但是相对数量却比“超级海麻雀”多出了25%。可即便如此,仍然有18枚导弹突破了第二层防空网,继续向那几艘战舰杀去。
  最后两个阶段的防空战斗几乎是同时展开的。当英国战舰上的“密集阵”速射炮开始轰鸣的时候,电子干扰设备也开始工作,大量的铂条弹,热源弹被纷纷弹射了出去,在战舰周围形成了密集的电子干扰云雾。
  此时,45型设计上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暴露了出来。其两座末段反导系统分别设置在了战舰两舷的中部。换句话说,当导弹从战舰一侧袭来的时候,就只能有一座反导系统投入战斗,另外一座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另外,英国海军使用的仍然是“密集阵”速射炮,而不是“海拉姆”导弹。理论上,“密集阵”一次最多可以拦截3枚亚音速反舰导弹,可实战中,能够打下1枚就已经合格了,而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打下2枚就已经是奇迹了。
  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位于舰队东南面的“龙”号。这是“果敢”级,也就是45型驱逐舰的第四艘,装备的是宙斯盾系统。在面对袭来的6枚反舰导弹的时候,“龙”号上的“密集阵”奇迹般的拦截下了2枚导弹,同时还用干扰系统让另外1枚导弹偏离了目标。可最终,仍然有3枚导弹接踵而至,在不到5秒钟之内连续命中了战舰的舰桥后方(防空指挥中心),中部(烟囱前下方,动力舱的上面),以及直升机机库下方舰体水线附近。这三枚导弹上重达150公斤的战斗部都成功起爆,最要命的是,这三枚导弹采用的都是涡轮风扇发动机,都只消耗掉了四成的燃料,另外还有六成的燃料没有用掉,在战斗部引爆之后,这些燃料也被引燃了,这为后来的损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当初,“谢菲尔德”号就是因为导弹的燃料引燃了战舰上的易燃物品,结果导致损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最终沉没。后来,英国海军的所有战舰都不再使用铝合金制造上层建筑(铝在高温下极易燃烧),全部改用钢,或者是不可燃的复合材料。45型驱逐舰也不另外。只是,这次阿根廷空军发射的反舰导弹的威力要比当年用的“飞鱼”大得多,1枚就可以瘫痪一艘驱逐舰,3枚肯定能够击沉驱逐舰。
  事实也正是如此,“龙”号只坚持了15分钟,在舰体严重倾斜,且舰体内的大火失去了控制之后,舰长无奈的下达了弃舰命令,全舰近200名官兵(标准配置190人,实战时会多几名军官)中,有40多人没有来得及撤出。
  紧接着遭殃的就是位于“龙”号东北面的“钻石”号。这是“果敢”级的第三艘。该舰原本计划装备桑普森雷达与紫苑导弹,后来英国海军为建造“维多利亚女王”号航母,缩减了45型驱逐舰的开支,并且从第三艘就开始装备宙斯盾系统。而这次“钻石”号的失败正缘于宙斯盾系统。在最后关头,战舰上的末段反导系统与干扰系统只应付了两枚反舰导弹,最终仍然有3枚导弹命中了这艘仅仅只比“龙”号早服役3个月的驱逐舰。
  “钻石”号的结局与“龙”号相差不大,遭到重创的舰体开始倾斜,而且战舰上大火无法控制,弹药库随时有可能爆炸的时候,舰长不得不下达了弃舰的命令。194名官兵中有181人逃了出来,只13人阵亡或者失踪。这也许是最幸运的,因为这艘战舰阵亡与失踪的官兵是当天战沉的3艘战舰中最少的。
  位于“龙”号东南的“无畏”号是最为幸运的。这艘装备了桑普森与紫苑系统的战舰在防空作战中表现极为神勇,两轮就拦截下了14枚反舰导弹。最重要的是,这艘战舰的舰长提前了一分钟下达释放烟雾的命令,也就是在近程防空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战舰就释放出了具有干扰雷达与红外探测能力的烟雾。同时,战舰加速规避,并且将几乎所有的干扰弹都释放了出去。结果,在末段拦截作战中,战舰上的“密集阵”没有取得一个战果,而当时射向这艘战舰的导弹也全部丢失了目标。“无畏”号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无畏”号的好运,等于是把霉运送给了别人,其身后的F237号护卫舰,即23型“公爵”级护卫舰的第八艘“威斯敏斯特”号倒了大霉。
  这艘护卫舰在防空作战中的表现也极为英勇,用其装备的“海狼”导弹击落了4枚反舰导弹(其中2枚是被干扰后偏离目标后飞过来的),可这也是“威斯敏斯特”号防空能力的极限了。最终,两枚被“无畏”号干扰而偏离目标的导弹“盯”上了这艘没有还手之力的护卫舰,随即就扑了上去。
  结果可想而知,排水量近8000吨的45型驱逐舰遭到3枚导弹攻击就必然沉没,而23型护卫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3500吨,满载排水量也不过就4200吨,在遭到2枚导弹的打击之后,不想沉没,那就得等待奇迹降临,但是这一天,“威斯敏斯特”号的上帝放假了。
  最后沉没的就是“威斯敏斯特”号。当这艘战舰从海面上消失的时候,距离空战开始仅仅35分钟,距离反舰导弹袭击开始不过18分钟。两艘45型驱逐舰,一艘23型护卫舰,先后在3分钟之内的时间内战沉。
  后来,英国海军将这3分钟称为“黑色三分种”。如果说另外一个黑色三分钟里,英国人只是丢了几个球的话,那么在这个黑色三分钟里,英国人丢的不仅仅是三艘战舰,数十名官兵,还有数百年来大英帝国的骄傲与荣誉!
第七十五节
风暴来临
  英国举国上下都为损失三艘主力战舰而感到震惊不已的时候,美国那边,也抛起了一场风暴。
  位于风暴中心的,是赫赫有名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自F-35B在实战中交待出糟糕表现后,宙斯盾系统的糟糕表现再次抛起了美国人对这家军火巨头的关注,而这个关注主要就表现在该公司的上市股票全面暴跌。
  洛马公司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负责制造宙斯盾系统的是海上系统与传感器公司,即洛马集团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虽然当时英国方面还没有立即公布相关的战果,以及详细的战斗经过,但是毫无疑问的,两艘宙斯盾战舰在战斗中被击沉,而同时参加战斗的那艘装备了桑普森雷达与紫苑防空导弹的战舰却安然无恙,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凌天翔也在这个时候收到了消息,连豫泯已经跟随黄龙飞他们开始收购洛马公司的股票。另外,F-35的第二承包商,即诺思罗普·格鲁门公司的股票也暴跌不少,同时在选型竞争中失败,接着,参与了制造工作的波音公司的股票也开始下跌。黄龙飞他们重点收购了这些公司的股票。随着英国远征舰队宙斯盾战舰战沉,洛马公司的股票再度受到打击,黄龙飞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了。
  实际上,这次受到宙斯盾战舰战沉影响的不仅仅是洛马公司。雷神、波音、诺思罗普,以及通用动力等公司也都参与了宙斯盾的研制与制造工作,都是次级承包商,所以这些公司的股票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受到影响最重要的还是雷神公司。该公司不但参加了宙斯盾的设计与制造,而且还为宙斯盾系统提供了标准导弹,是标准导弹的主承包商。虽然,在战斗当天,雷神公司的股票只是微幅下跌,但是当阿根廷与英国先后公布了战果,以及大概的作战过程之后,雷神公司就开始倒霉了。特别是当英国的某位官员将“标准”导弹无法在战斗中拦截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消息透露出来之后,雷神公司的股票在当天就跌停盘,并且在雷神公司出面解释之前的数个交易日之内连续跌停盘。
  与洛马在战斗机方面的垄断地位,通用船舶在舰船方面的垄断地位,波音在大飞机方面的垄断地位一样,雷神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导弹制造商,是美国占有垄断地位的生产导弹的公司。其开发的导弹最出名的就是“标准”,“阿姆拉姆”AIM-120,“响尾蛇”AIM-9,“海麻雀”RIM-7等。其中,标准是全球销量最多,制造数量最多的舰队区域防空导弹,从1型到现在的6型,一共生产了数十年,在数十个国家与地区销售了上万枚之多。而这其中,从2Ⅲ型到6型,是最新的型号,用美国的话来说,也是性能最先进的型号。
  在伊朗战争之前,标准导弹最“光荣”的战绩就是在海湾上空击落了伊朗的B747客机,导致200多人遇难。可笑的是,当时与标准配合的正是宙斯盾雷达。而在伊朗战争中,因为伊朗空军没有多少反击的力量,所以在海湾与阿拉伯海活动的美国舰队没有遇到多大的空中威胁,标准导弹只击落了两架来犯的伊朗攻击机。
  第二次马岛战争才是真正考验标准导弹的战争,可这种被美国人、英国人,以及所有购买与装备了这种导弹的国家寄托了厚望的导弹,却没有经受住考验,直接拉稀了。
  英国是最先出来指责雷神公司的,原因很简单,标准导弹无法对付50米高度以下的反舰导弹,也就无法担负起舰队防空的任务,完全就是一种不合格的导弹。说白了,现在英国政府也需要一个理由来洗脱自己的责任,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将矛头对准了军火销售商,将矛头对准了雷神公司。
  在英国做出反应之后,好几个已经购买,或者是正准备购买标准导弹的国家立即做出了反应。比如,澳大利亚就暂时终止了向雷神公司购买标准导弹的合同,而西班牙、荷兰、丹麦这几个原本计划在他们新建造的战舰上使用宙斯盾与标准导弹的国家也都纷纷转向与法国、意大利、英国就购买桑普森雷达与紫苑导弹的事情进行谈判。韩国人做得更绝,干脆暂时停止了正在建造的第4艘区域防空驱逐舰,准备等到美国那边就标准导弹在实战中的糟糕表现给出了明确的说明之后,再考虑是否购买标准导弹与宙斯盾雷达,还是要临时转向,去购买欧洲的雷达与导弹。
  这些,都是雷神、洛马、诺思罗普、波音、通用动力等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这下,美国政府也坐不住了。美国海军是世界上宙斯盾与标准导弹的最大用户,而且宙斯盾防空系统是美国海军防空力量的支柱,如果这套防空系统真的存在着致命缺陷的话,那美国海军的强大舰队将不堪一击。
  实际上,就在战斗的当天,美国总统就已经下令调查宙斯盾与标准导弹系统是否存在着致命漏洞。为此,五角大楼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由专门负责海军作战的副部长,以及负责海军装备采购的官员,还有几名海军将领组成,随即就着手对雷神、洛马、诺思罗普、波音、通用动力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要查出结果并不难,可以说,标准导弹在这场战斗中失利的主要问题就是导弹的射高下界明显不够。紫苑能够有良好的表现,是因为其射高下界达到了5米,标准是50米,而大部分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在攻击前,飞行高度都在20米以下,一些先进的导弹的飞行高度甚至在5米以下。可是,美国会公布这个消息吗?显然不会,考虑到美国海军的威信,还有美国在全球军火市场上占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制造”这个品牌的声誉,美国政府是绝不可能公布真正的调查结果的。
  一周之后,美国政府首先公布了调查结果,表示其实是英国海军没有正确的使用宙斯盾系统,所以在实战中导致标准导弹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随即,雷神公司也发布了一份声明,英国政府购买的标准4型导弹主要是针对敌人的作战飞机,并且兼具一定的区域反导能力,对付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并不是其主要作战任务,而雷神公司生产的标准6系列导弹才是专门用来对付巡航导弹的。
  这两个结果公布之前,雷神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连续5天跌停板了。而在这5天之内,黄龙飞与连豫泯等人主要就在收购雷神公司的股票。而消息公布之后,雷神公司的股票立即开始反弹。两人并没有急着卖出手里的股票,因为他们都知道,雷神公司股票反弹只是暂时性的,因为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雷神公司交出的“答卷”都不合格。
  反应最迅速的还是英国政府。就在美国政府公布了调查结果的第二天,英国政府就发表就极为强烈的抗议。很显然,美国人无理指责英国皇家海军没有正确使用宙斯盾系统严重的刺激了英国人的自尊心。在英国看来,这无疑是鸡蛋里挑骨头,同时是美国在推卸责任。而雷神公司的声明更是让英国政府怒不可遏,当天,英国政府就公布了与雷神公司签订的购买合同的部分内容,其中就明确提到了一点,即雷神公司在推销标准4型导弹的时候,就提到过,这种导弹兼具反导、防空,以及对付巡航导弹的能力。
  事情到此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雷神公司的股票在上扬了一天之后,又继续开始下跌。附带着美国其他军火商的股票也都纷纷下跌。这其中,最惨的还是洛马公司。因为在这几天之内,F-35B的惨淡战绩已经让洛马公司找不到任何的说辞了。
  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批投入战斗的60架F-35B,在仅仅5天的战斗中,就被击落了53架,还有4架因为严重损伤而无法继续使用,只有3架幸存了下来。在5天的空战中,F-35B只击落了43架敌机,其中还有3架有可能是被舰队的防空导弹击落的。也就是说,F-35B与F-10AⅡ的交换比在1之上。而按照美国与洛马公司的宣传,F-35可是第四代战斗机,而F-10系列最多就算得上是第三代战斗机的翘楚。也就是说,F-35要比F-10整整领先一代。而在宣传的时候,洛马公司自己做的模拟空战结果是,1架F-35可以交换掉至少3架Su-27这类的第三代飞机。
  洛马公司的解释,或者说借口与雷神公司比较类似,即F-35在设计的时候就不是为了空战的。而且F-35B是陆战队使用的垂直降落,短距起飞的型号,其任务侧重点是对地支援,在美军中,担任制空任务的是F-22。可以说,洛马公司这一招是比较高明的,一方面说明了F-35B的惨痛损失与战机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另外一方面,则开始推销在美国没有卖掉多少的F-22,甚至希望美国国会能够批准资金,购买更多的F-22。
  可是,买账的人并不多。一共有数个国家参与了F-35的研制工作,而这些国家不可能都用购买的F-35去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在遇到敌人的战斗机的时候就转身逃跑,甚至有很多国家准备用F-35充当主力制空战斗机,就如同当初与F-15搭档的F-16一样。作为研制时间最长,投资最多的F-35B型战斗机在空战中的糟糕表现,洛马公司拿任何理由来应付都显得不太充足。
  随后,洛马公司又更改了说明,即F-35B的性能不如空军用的A型,以及海军用的C型,并且保证A型与C型有更强的空战能力,希望用F-35执行空战任务的国家,可以选择购买A型或者C型。另外,A型的价格要比B型低得多,主要就是少了一个复杂的升力风扇,并且降低了飞机的重量,性能自然也要好得多了。
  可不管怎么说,洛马公司的股票还是在一路下跌。而同时感到恼火的还有美国政府。按照美国政府的计划,如果所有参与研制的国家,还有那些存在潜在购买意向的盟国都订购F-35的话,那么这种战机就将成为继F-16之后,销量最大的战机。早在F-35研制的时候,就有美国机构预测,这种战斗机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销量不会少于3500架,其中至少有1300架用于出口。如果美国放松出口管制,以及F-35能够准时服役的话,那么其全球销量很有可能达到5000架,出口达到2800架,超过美军自己的采购数量。这样一来,研制F-35的巨额研究经费就可以分摊到出口的战斗机身上,从而降低美军自己的采购价格,也就为美国节约了大笔军费开支。最重要的是,通过出口F-35,还能够抓住更多的盟国,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
  现在,问题出来了。就在F-35B遭到了惨败的时候,俄罗斯首先公布其PAK
FA的研制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预计在年底,最迟不过明年年初就能够完成所有试飞测试,并且在明年年底投入批量生产。
  PAK
FA瞄准的就是F-35的市场,这种研制了近30年的战斗机一改再改,从最初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发展到现在的中型多功能战斗机,俄罗斯投入了太多的心血,甚至还将共和国与印度拉了进来,共同承担研制工作。只要PAK
FA准时投产,那些长期采购俄罗斯军火的国家,还有对F-35性能不太满意的国家就多了一个选择。而这绝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了政治、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
  就在俄罗斯抛出了这一消息之后不久,共和国也正式宣布,其研制的F-14型战斗机将在年底试飞,并且有望在2年之内完成所有的研制工作,正式投入生产。而F-14不是普通的轻型战斗机,而是一种重型多功能战斗机!
第七十六节
重重打击
  收看这条新闻的时候,凌天翔非常的兴奋,他甚至忘记了还在继续的战争。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能够看到国家强大,民族兴旺,这绝对是值得兴奋的。当天晚上,凌天翔甚至去搞来了一瓶香槟,只不过没有人陪他共饮。
  F-14在共和国内的代号为J-14,其立项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期研制工作相当困难,主要就是跨度太大,而且军方一再修改技术指标,搞了几年,提出了十多个方案,却没有一个方案被确定下来。直到90年代初,共和国从俄罗斯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Su-27之后,J-14的研制工作才步入正轨,这时候,军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需要的是一种重型制空战斗机,而中型多功能战斗机已经有J-10了,没有必要再研制一种中型多功能战斗机。后来,共和国又引进了Su-30,随即空军再次提出修改意见,将制空作为性能的一个侧重点,同时要求J-14具有对地作战、侦察,甚至是长途奔袭的能力。
  在空军最终确定了战术指标之后,负责研制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首先做的就是确定具体的技术与性能指标。当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五个,首先是高机动能力,其次是先进的电子设备,再次是大航程,然后是隐身能力,最后才是多任务能力。这个性能指标后来做了变动,电子设备的重要性被提到了首位,其次是隐身能力,然后是多任务能力,大航程,最后才是机动性。可空军对这一性能排序仍然有点不满,后又经过了几番调整才最终确定了两个重点,即隐身与多任务能力,其他三项性能则可以适当降低指标。
  换句话说,在新的要求下J-14并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机,更像是FBC-1这类的战斗轰炸机了。沈飞的设计师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FBC-1至少能够服役30年,也就是使用到21世纪的20年代,而J-14肯定在此之前问世,如果出现了任务冲突的话,那么J-14就不可能在空军与海航拿到太多的订单。结果,沈飞的工程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在确保空军提出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提高另外三项性能指标,绝不打折扣。
  这个目标是相当难以完成的。不说别的,F-22在设计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多任务能力,而是在定型之后,再拓展其多任务能力的。另外,以当时共和国的飞机研制技术储备来看,要像制造出满足所有性能指标的J-14,其跨度确实很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发动机。共和国能够获得的最好的发动机就是Su-27系列战斗机使用的AL-31F,而这种发动机是前苏联时期搞出来的,虽然性能很不错,但是却有不少的缺陷,比如使用寿命太短、油耗太高、可维护性不强等等。直到21世纪初,共和国的发动机制造厂才仿制出了类似的发动机,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可不管是AL-31F,还是共和国自行研制的“昆仑”,“太行”都无法满足J-14的设计要求。
  按照沈飞的初始设计指标,J-14所用的发动机的最大加力推力至少要达到155千牛,军用推力要达到120千牛。如果要为J-14留下足够的改进空间的话,那么发动机的这两个推力还要提高20%以上,同时要留下在今后升级,继续提高推力的空间。而以当时共和国的技术来说,要想研制出这样的发动机来,少说也要20年的时间。
  其次就是电子设备,相对而言,这还稍微简单一点。毕竟,J-10的电子设备就是向西方国家的第三代作战飞机看齐的,而且直接瞄准了第三代战机的终极型号。而在J-10的电子设备基础上加以改进与提高,基本上能够满足J-14的要求。
  隐身问题也比较突出,在隐身涂料方面的很多技术已经得到了攻克。另外就是隐身外形设计。这需要从气动布局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在有了J-10的基础,加上仿制Su-27与Su-30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从美国的F-22与F-35上获得的启发,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就只是时间而已。
  实际上,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而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一次机遇,即俄罗斯向共和国发出了共同研制PAK
FA的要求。当时,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这种先进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虽然已经邀请了印度加入,印度也准备拿出4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但是这仍然远远不够,因为PAK
FA的研制经费在160到200亿美元之间,而俄罗斯最多就能拿出60亿美元。研制资金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而当时能够拿出这么多的资金,同时又与俄罗斯关闭比较密切的就只有共和国了。
  参与PAK
FA研制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获得了AL-41型发动机的一些关键技术,而当时共和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采购PAK
FA,加入研究的目的就是获得技术。虽然后来PAK
FA采用的发动机是AL-47型,但是AL-41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了,需要共和国的工程师消化好长一段时间,另外AL-47是在AL-41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推力增加得并不多,主要就是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与可维护性。而共和国在AL-41的基础上研制出的发动机不但提高了推力,寿命与可维护性,而且还降低了耗油量,其性能指标甚至比AL-47还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有了发动机,一切问题就好办了。也就在阿根廷向共和国提出采购F-14的意向时,J-14的试飞工作正式开始。任何一款战斗机,就算是采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设计,也需要长达数年的试飞时间,F-22的试飞用了近10年,F-35也有8年左右。而J-14的试飞周期至少长达6年,这已经不能继续缩短了。因此,当时凌天翔才会建议阿根廷优先购买成熟的F-10,而不是还没有研制成功的F-14。
  从总体性能来看,F-14针对的就是美国的F-22。其空重达到了19吨(减重之后的指标),最大起飞重量31吨,满油航程超过了3500公里,执行空战任务时的推重比超过了1.6。另外该机具备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且采用了内部弹舱,隐身能力不亚于F-22。说白了,这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重型战斗机,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二款达到了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重型战斗机。
  当然,J-14的研制工作不可能做到彻底的保密。早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美国就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消息,而当时美国做出的反应是,立即将部署在关岛的F-22增加到40架,并且向冲绳岛部署20架F-22,随即美国国会通过了空军的采购计划,在未来5年之内,美国空军将再获得149架F-22,使美国空军的F-22机群数量达到300架的水平。最后,美国甚至开始考虑向有需要的盟国出售F-22,这其中最积极的就是日本与以色列。
  与美国在研制出F-22后,将其列为国家最高技术装备,甚至立法不准外销不一样。从一开始,共和国就在积极推销F-14,而且,共和国主要盯住的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军机市场。F-14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几乎全部采用了共和国的技术,也就是说,共和国有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共和国的劳动力成本要比美国低得多,而且生产F-14的是国有企业,不存在牟取暴利的问题。因此,在出口价格上,F-14的单价仅仅为F-22的一半,大概为7000万欧元,而按照最保守的估计,F-14的战斗力是F-22的8成左右。另外,共和国销售F-14不存在降低装备性能的问题,甚至会在出口型上采用更好的设备,当然,前提是购买国肯花更多的钱。这些,都为F-14带来了极为光明的市场前景,按照当时欧洲一些机构的预测,如果F-14能够按照计划准时投入生产的话,那么其出口数量有望突破1000架,从而在未来20年之内,占领全球重型战斗机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在共和国公布了J-14的消息之后,美国国会军备采购委员会立即举行了一次听证会,由空军的一名上校军官负责进行解说。而这次听证会的主要论点就是空军是否需要更多的F-22以确保在未来战争中的制空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