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0/1195

  当一辆接一辆的DZ-31A被M32A1打出的穿甲弹击毁的时候,布吕歇尔差点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像年轻参谋那样尖叫起来。可以说,在那短短的15分钟内,在布吕歇尔等美军官兵眼里,他们对阵的不是伊朗军队,而是共和国陆军,被击毁的也不是伊朗的坦克,而是共和国的坦克。
  严格说来,确实是共和国生产的坦克。
  只是,兴奋仅仅持续了15分钟。
  发现伊朗军队开始部署装甲防线与步兵防线,并且在后面集结装甲反击力量时,布吕歇尔一下就高兴不起来了。虽然伊朗军队的反应速度不算快,但是非常及时,而且对局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似乎知道对方只有1个装甲营。毫无疑问,伊朗军队得到了共和国方面提供的战场情报支援。
  想都不用想,布吕歇尔就知道,战场上空肯定有共和国军队的无人侦察机。
  打到这个地步,再进攻,显然没有意义了。
  正是如此,在伊朗军队积极调整防线的时候,冲到战场西北面的美军装甲营在完成了急转弯之后,突然来了个急刹车,然后就在伊朗军队的眼皮子底下向南而去。虽然伊朗军队有所准备,但是准备用来反冲击的装甲部队太少,所以根本来不及阻挡美军,也不可能追击美军。
  对伊朗军队来说,最大的收获也许只能算得上是歼灭了正面的美军步兵营。
  对袁晨皓来说,最大的收获无疑是见识了美军最新式坦克与反坦克导弹的性能,以及美国陆军在努力建设了10多年之后,战斗力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
  美军主动撤退后,伊朗军队没有追击,袁晨皓也就没有干预。
  向裴承毅汇报交战结果前,袁晨皓把情报参谋找了过来,让他立即联系军情局派来的情报官员,用军情局控制的垂直起降运输机赶往战场,尽一切可能搜集与美军装甲部队有关的线索,并且尽快把被击毁的DZ-31A搞几辆回来。袁晨皓没有忘记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军情局尽快联系国内的技术人员,对DZ-31A的残骸进行全面分析,掌握美军新式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
  “我已经跟刘晓宾通了电话,他会尽快派专家前往德黑兰。”裴承毅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交战过程我看过了,虽然场面非常混乱,但是看得出来,美军新式坦克的主炮能够在两千米以外打穿伊朗军队最新式主战坦克的装甲,并且造成毁灭性的损伤。至于对DZ-31C的破坏能力如何,还需要等待专家的分析结果。我的意见是,暂时不用考虑美军新式主战坦克的威胁,毕竟数量就那么一点。”
  “我也认为没有必要担心什么,只是空中支援得尽快到位。”
  “空军暂时抽调不出力量,只能指望陆军航空兵。按照计划,战术空运部队部署完毕之后才部署战术攻击部队。”
  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我觉得应该让第十战斗单位尽快参战。”
  “我刚刚联系了李东石,第十战斗单位正在集结,虽然可以;立即参战,但是伊朗军队在北面的表现还不算太糟糕,至少比我们预料的好得多,所以我的意见是,给予第十战斗单位充足的准备时间。”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从开始的战斗中看得出来,布吕歇尔是一个很有自信,却又非常谨慎的指挥官。按照我的理解,布吕歇尔这样的将军,最擅长在有利的情况下作战,在逆境下却不见得能有出色发挥。可以说,他是与杜奇威截然相反的指挥官。对付他这样的指挥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给他放开手脚的机会。别的不说,突击开始的时候,美军显得信心十足,一个装甲营就敢攻击半个装甲师。伊朗军队迅速调整防线后,美军突然失去了信心,连交手的胆量都没有就主动撤走了。只要能够压着美军打,布吕歇尔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不管怎么说,歼灭布吕歇尔那支美军,即能鼓舞伊朗官兵的士气与斗志,又能满足伊朗官员的政治需求,我们必须成人之美。”
  “也就是说,让伊朗军人去当炮灰。”
  “有价值的牺牲就不是炮灰,哪怕不是见得光的价值。”裴承毅冷冷一笑,说道,“伊朗方面有早就有所准备,不然不会动员七个师的庞大兵力去对付十分之一的敌人。牺牲确实不可避免,却能换来更大的胜利。”
  袁晨皓长出了口气,心里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想法。
  不在布吕歇尔身上浪费兵力,关系到第一阶段进攻战役的最终结果,也关系到北线战场上的最终局面。从战略上考虑,裴承毅的这个部署没有任何问题,绝对有必要。可是从个人立场出发,却很难被接受。不管怎么说,袁晨皓太了解裴承毅了,也非常清楚裴承毅是哪种类型的指挥官。印度战争中,为了取胜,为了降低共和国军队的伤亡与损失,裴承毅就多次将巴军置于考虑之外。
  这很残忍,却很必要。
  “还有别的问题吗?”
  听到裴承毅的话,袁晨皓回过神来,说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第十战斗单位参战的时候,第一战斗单位已经完成了突击任务。从长远考虑,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打下凡城,为接下来的进攻奠定基础。”
  “你是说,让第一战斗单位围攻凡城?”
  袁晨皓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仍然按照计划行动,在第一战斗单位清除了外围土军后,由伊朗军队围困凡城,是否强攻凡城,由伊朗当局决定。第一战斗单位必须按照计划挺进,与第十战斗单位一道攻打锡尔特。”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意识到裴承毅很有可能还做出了其他安排。
  “美军开始全速动员,第二战斗单位肯定无法入土作战。”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局势非常明显,杜奇威会在北面死守,同时在南线发动猛攻。不出所料的话,四十八小时之内,以军就将在第1陆战师与第2陆战师的支持下从戈兰高地出发,打响进军大马士革的第一枪。虽然第九战斗单位已经部署在了大马士革南面,但是面对两个美军陆战师、以及打便中东无敌手的以色列军队,傅卫民那点兵力还差了许多,必须让罗少鹏南下,而且是迅速南下。因为兵力过于悬殊,就算第二战斗单位顺利到达战场,顺利发起反击,顺利击溃了美以联军的首轮进攻,并且充分发挥了战术机动能力,也最多坚持数日,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
  “这只是其一,我已经调来了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
  袁晨皓猛的瞪大了眼睛,显得非常震惊。
  “没什么好惊讶的,增兵只是迟早的事情。”裴承毅淡淡一笑,说道,“事实上,就算调来了两支战斗单位,我们在兵力上仍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所以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作战力量,才能收到最佳战果。不管怎么说,我们在南面取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我决定首先在北面取得胜利,迫使对手在不是绝对有利的情况下与我们进行停战谈判,从而结束这场对我们来说意义不是很大的战争。”
  “集中兵力进军安卡拉?”袁晨皓的反应非常快,“不……不是进军安卡拉……”
  “如果我们打下了安卡拉,这场战争就无法收尾了。”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美国国会已经批准了兰德斯的战争法案,把保护土耳其当成了美国的义务,如果我们打下了安卡拉,美国当局将别无选择,只能与我们战斗到底。再说了,我们的战争理由是解救两千万库尔德人,不能为了两千万库尔德人,而让六千万土耳其人完蛋吧。所以说,结束战争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对手认为继续打下去,土耳其将彻底完蛋,美国也将与我们打一场全面战争,从而使这场战争变得对美国没有任何意义。同样的,还得让美国当局相信,我们的目的非常有限,只要能够顺利达到基本目的,我们也不会在战争问题上久拖不决,会跟美国妥协。”
  袁晨皓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得在用兵上更加谨慎。”
  “江晚承与王学平由我直接指挥,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摆出攻打安卡拉的架势,让杜奇威认为安卡拉岌岌可危。”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相对而言,这是最轻松的事情。正如开始说到的,要想结束战争,还得表明我们的立场,而我们能够用的,只有军事手段。在江晚承与王学平向安卡拉进军的时候,北线战场上的行动必须迅速准确,不但要圈定库尔德人聚居区,还要把歼灭该区域内的美土联军,并且再最后关头打垮美军增援部队。不管怎么说,你那边的指挥工作都要沉重得多,能不能达到目的,得看你的表现。”
  袁晨皓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正是如此,我们不能在布吕歇尔身上浪费宝贵的兵力,还不能让伊朗军队拣太多的便宜。”裴承毅淡淡一笑,说道,“我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明显了,至于该怎么打,你心里应该非常有数。第十战斗单位参战后,争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打开局面,迫使到达迪亚巴克尔的美军增援部队向东运动,为江晚承与王学平创造机会。因为情况可能有变,毕竟杜奇威不是那么好对付,所以要时刻做好应对突发危机的准备,甚至得做好调整战术部署的准备。搞得不好的话,恐怕我们两边得互换位置,让江晚承与王学平牵制美土联军,由凌云霄与李东石突击安卡拉。”
  “这个我明白,我会尽快做好部署。”
  “有新的消息我们再联系,没别的问题的话,就谈到这吧。”
  通话结束,袁晨皓才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
  惊叹裴承毅的战略眼光时,袁晨皓还不得不承认,在战术策划与局势预判上,裴承毅的才能仍然无与伦比。
第九十四章
空中决斗
  裴承毅在调兵遣将,重新部署作战力量,杜奇威也没闲着。
  通过告诉战术数据链,杜奇威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前线情况。发现担任突击任务的装甲部队主动撤退之后,杜奇威终于松了口气。虽然布吕歇尔求胜心切,在只有两个营的情况下都敢发动反击,但是紧要关头,这位陆军中将没有迷失方向,更没有盲目自信,让几百名美国大兵逃过一劫。
  只是杜奇威怎么也轻松不了。
  反动反击的美军撤退后,之前还在高速推进的伊朗军队停了下来,等待后面的主力部队到达。虽然美军装甲营的坚决反击让伊朗军队尝到了苦头,损失了不少装甲力量,但是对拥有300辆坦克与400多辆战车的霍梅尼师、以及拥有100多辆坦克与200多辆先进战车的阿瓦士师来说,那点损失算不了什么,美军的反击反而让他们提高了警惕。显然,布吕歇尔的反击产生了打草惊蛇的效果。伊朗军队不再盲目冒进,就是美军最大的灾难。只要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稳打稳扎的向南推进,加上跟在后面的哈桑师,在南面活动的内贾德师、安迪梅什克师、阿巴丹师与巴士拉师,布吕歇尔根本守不住哈卡里。说得难听一点,只要伊朗军队不犯低级错误,裴承毅根本不需要出动地面部队去对付布吕歇尔。
  想到这里,杜奇威的心情就像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了。
  没等他想到应对方法,参谋把战报送了过来。
  发动反击的装甲营没有多少损失,而在正面驻防的机步营几乎全军覆没!
  伤亡非常惨重。装甲营在突围经过机步营的防御阵地时,不但找到了几十名伤员,还找到了上百具尸体。更致命的是,炮击开始的时候,机步营的官兵都进入了土军构筑的防御工事,而这些工事都没有抵抗200千克级重型炮弹的能力。因为炮击过于密集,所以很多工事被炮弹直接命中。那几十名幸存下来的美军官兵都非常幸运,因为他们所在的工事没有被炮弹直接命中。也就是说,在防御阵地的废墟下面,还有数百具美军官兵的尸体。因为伊朗军队就在不远处,所以装甲营没有停下来挖掘阵亡将士的遗体,带着伤员,以及那些暴露在天空下的美军遗体,迅速离开了交战区域。
  这份战报,顿时让杜奇威觉得无比绝望。
  共和国陆军的远程炮火太猛烈了,1个战斗单位的炮兵就能在顷刻间消灭1个已经进入了防御阵地的美军步兵营,如果在北线作战的3个战斗单位的炮兵同时开火,恐怕布吕歇尔手里的那2个旅的兵力就没有任何可以指望的了。
  与以往一样,杜奇威很沉着,也很冷静。
  看完战报,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联系布吕歇尔,让陆军中将重视机步营在巴什卡莱方向上的悲惨遭遇,要么重新构筑防御工事,要么加固土军的防御工事,反正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土耳其军队身上。
  事实上,不用杜奇威警告,布吕歇尔都知道该怎么做。
  一轮覆盖式炮击就干掉了一个机步营,对布吕歇尔的打击更大。要知道,他手里就2个旅、大概18个营的兵力。如果对手愿意,完全可以停止正面进攻,用持续不断的猛烈炮击彻底消灭盘踞在哈卡里的美军。
  问题是,这么做了,也不见得能够起到作用。
  在警告了布吕歇尔之后,杜奇威非常直接的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必要在伊朗军队合围哈卡里之前突围。
  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作为最高指挥官,应该由杜奇威来决定是否突围,而不是把如此重要的问题抛给前线指挥官。
  布吕歇尔不是笨蛋,杜奇威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想到,陆战队上将的主要目的是要他为后面的战斗承担责任。说直接一点,如果布吕歇尔放弃突围,2个陆军旅就算全军覆没了,也与杜奇威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布吕歇尔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就算仍然得由杜奇威来承担战败的直接结果,他也会想方设法的把部分责任推到布吕歇尔身上,从而让美国陆军、乃至五角大楼为布吕歇尔说情,也就是为他说情。
  面对如此重要的问题,布吕歇尔没有半点含糊,在做出回答前,反问了几个问题。
  一是欧洲军团的其他作战部队能在什么时候到达迪亚巴克尔,二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提供空中支援,三是能否在必要的时候空投补给作战物资,四是对手将在这场战斗中投入多少主力部队。
  前三个问题,杜奇威回答得非常爽快,而在第四个问题上,他就没有那么直接了。
  很明显,杜奇威也不知道裴承毅会投入多少主力部队。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裴承毅不会让布吕歇尔过上安稳日子,肯定会在加大突击力度的时候干掉布吕歇尔,解除后方的安全隐患,但是裴承毅的一系列部署都告诉杜奇威,他没有把布吕歇尔放在眼里,甚至不打算在布吕歇尔身上浪费共和国陆军的一兵一卒。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奇威没有任何保留,把他知道的都告诉了布吕歇尔。也就是说,杜奇威把是否固守哈卡里省、等待援军的决策权交给了布吕歇尔。
  如果布吕歇尔是员猛将,他就不会退缩。
  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员猛将。在杜奇威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把欧洲军团的其他部队送到迪亚巴克尔,空中力量部署到位后优先提供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以空运与空投的方式提供作战物资之后,布吕歇尔做出了死守哈卡里省的决定,并且亲口保证,在增援部队到达前他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不管怎么说,首先得承认布吕歇尔的勇猛。
  换个角度,也得承认布吕歇尔是个有头脑的猛将。从他的保证来看,就算守不住哈卡里省,也可以用“增援部队没有及时到达”为由,把责任推给杜奇威。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守住哈卡里省,就能缓解整个北方战线的压力,到时候知道布吕歇尔的人,肯定比知道杜奇威的人多得多。
  由此可见,布吕歇尔打算用1万美军博他的前程。
  杜奇威也不是笨蛋,知道布吕歇尔在想什么,可是对他来说,在考虑会不会被布吕歇尔抢走风头之前,首先得考虑有没有办法出风头,或者说有没有办法取得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
  也就在他与布吕歇尔通电话的时候,参谋同时送来了两份情报。
  第一份情报与南面的空中战斗有关。在布吕歇尔指挥的地面部队与伊朗陆军的装甲部队激战的时候,美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也与共和国空军的战斗机打响了开战之后规模最大的空战。
  按照参谋提供的情报,共和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也有可能参加了空战。
  与地面战争之前的空战相比,7月1日的空战规模更大,而且分布得更加广泛。因为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拙劣,所以在7月1日的战斗中,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按照战前的部署,重新分配了任务。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负责夺取制空权,海军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则负责打击地面目标。到傍晚才参战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则协同制空战斗机,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专门打击敌人的防空系统。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空中力量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当天上午的空战中,F-42C就为美国空军正名。在与共和国空军的J-16D进行的5场小规模空战中,F-42C机群取得了31比37的战果(共和国空军只承认损失26架J-16D,并且在战斗中击落了33架F-42C。因为共和国空军还公布了敌我双方被击落战斗机的残骸的准确位置,并且公布了部分录象资料,美国空军却没有拿出相关证据,所以共和国空军公布的战果的可信度更高)。当天下午,双方又进行了3场空战,仍然是F-42C对抗J-16D,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的J-16D。交战结果与上午的相差不大,F-42C与J-16D的性能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高下,美国空军损失了21架战斗机,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则损失了24架战斗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