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5/1195

  “关键得看美军能以多快的速度增兵。”江晚承出任第五战斗单位指挥官之前是21军军长,而21军在印度战争中的表现非常抢眼,甚至可以用出乎意料来形容,因此江晚承与裴承毅的关系很不错。“接到消息后,我就设法找到了一些与美国这些年来的军事建设有关的资料。按照我的理解,美国也没有做好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工作,但是在军事动员机制上有很大的进步。”
  裴承毅笑了笑,示意江晚承继续说下去。
  “毋庸置疑,美军的急先锋就是其海军陆战队。考虑到杜奇威的因素,恐怕我们得优先考虑美国陆战队的威胁。战争还没爆发,杜奇威就将第1陆战师派往以色列,稳住了犹太人的情绪,足以证明陆战队的反应速度。因为希腊反水,美军无法借道前往土耳其,所以部署在吉布提的第2陆战师很有可能是第二支整建制到达战区的美军作战部队。”江晚承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虽然美国陆战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美国陆军的实力。”
  江晚承说到这里,朝坐在旁边的王学平看了过去。
  虽然王学平在成为第八战斗单位指挥官之前是17军军长,而17军由是最晚成立的一支空降军,所以王学平与裴承毅的关系远不如江晚承,但是同为战斗单位指挥官,都是陆军中将,江晚承怎么也得给王学平一点面子。
  “我也赞同老江的观点,绝对不能忽视美国陆军的实力。”在10个战斗单位的指挥官中,王学平的资历仅在李东石之上,加上他没有李东石的辉煌战斗履历,所以在说话的时候非常有分寸。“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以色列当局很有可能不会急着参战。准确地说,只要北方战场上的情况没有发生重大转变,以色列当局就不会考虑参战,美国也没有理由逼着以色列参战。也就是说,战争初期,关键在北方战场上。凌云霄与李东石都是猛将,一个善攻一个善守,只要两人配合到位,两个美国陆军旅基本上没有胜算。到时候,不管杜奇威是否愿意,都得把欧洲军团全部派过去,甚至得从本土派遣一到两个师的兵力。总的说来,先打好北面的战斗,再去考虑其他问题也不迟。”
  “确实如此,先在北面好好打一场。”江晚承赞同了王学平的观点。
  见到两位将军意见一致,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两位说得都没错,我们与美军都会手下年在北面战场上发力。不管怎么说,扎格罗斯山区是次要战场,那边打成什么样,都无法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我们需要摸清楚美军的战斗力,杜奇威也想搞清楚我们的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成果。总的来说,北面的战斗会非常激烈。如同两位所说,杜奇威肯定会加大兵力投入,与我们硬拼一场。”
  江晚承与王学平都点了点头,等着裴承毅说下去。
  “两位过来之前,我刚刚收到军情局发来的最新情报,美国当局很有可能授予了杜奇威更大的权力,并且按照杜奇威的建议进行了有限动员。随着希腊态度明确,美国当局不再抱任何幻想,很有可能在近期动用其战略投送力量。也就是说,杜奇威肯定会加快兵力投送速度。”裴承毅看了两人一眼,说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美国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相当于我们的八成,而美国海军的战略投送能力是我们的一点一倍。也就是说,在最初的一个星期内,美军能够用空运的方式向前线投送至少两个陆军师,并且用海运的方式把部署在吉布提的第2陆战师派过来。因为距离战场最近的就是欧洲军团,所以杜奇威别无选择,只能首先空运第1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一周之后,美国的战略部署将逐步到位,预计第一批海运过来的陆军部队将在七月十日或者十一日到达。对我们来说,要想取得一个不错的开局,就得在此之前完成第一阶段进攻作战行动,在美国陆军的主力部队到达前部署好防线。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将两位的战斗单位派上前线,并且给予两位充分的战术决策权,两位将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
  听到裴承毅这句话,江晚承与王学平都锁紧了眉头,没有马上开口。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
  江晚承长吸口气,说道:“我觉得,仅在土耳其东南地区做文章的话,不会收到特别明显的效果。如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彻底解决库尔德人问题,比如在西亚地区成立一个完全自主的库尔德人国家,就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加开阔一点,充分利用我军独立作战能力强大的战术优势,拉开战线与美军打,迫使杜奇威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并且在组织防线的时候留下更多的破绽。说直接点,要想取胜,就得掌握主动权,也就得让美军疲于奔命。只要做好了这一点,胜利离我们就不远了。”
  裴承毅笑着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王学平。
  “我也赞同老江的观点,只是在具体战术应用上,应该更加灵活,给予前线指挥官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我军机动灵活的特点。”
  “具体该怎么打呢?”
  江晚承与王学平都苦笑了一下,没有开口。
  裴承毅也知道两位将军在想什么,毕竟怎么打是司令官的事情,而表示战地指挥官的事情。
  “你们的观点都有道理,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敌人的主动性。”裴承毅没有再把问题丢给两位指挥官。“不管怎么说,北方都是次要战场。我们在北面打得越好,杜奇威的压力就越到,以色列主动参战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南面的局势来看,因为以色列缺乏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也没有足够的战略投送能力,甚至缺乏有效的战术投送手段,所以南线的战斗爆发后,以军很有可能以非常传统的方式发动正面进攻,迫使我们在戈兰高地与大马士革方向上投入重兵。虽然传统形式的进攻对我们的威胁不大,只要充分利用叙军的防御阵地,加上叙军的积极配合,一支战斗单位就能挡住以军的进攻,但是杜奇威已经在以色列投入了一个陆战师,甚至有可能投入第二个陆战师,所以我们在南线的正面战场上至少得投入两支战斗单位,并且留下一支战斗单位充当预备队。也就是说,现在把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派上去,恐怕都得留在叙利亚境内。”
  江晚承与王学平相互看了一眼,随即都叹了口气。
  显然,他们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只是没有像裴承毅那样直接说出来。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七月十日之后,杜奇威很有可能获得梦寐以求的主力部队。到这个时候,美军将获得兵力上的优势。”裴承毅苦笑了一下,说道,“按照我的理解,杜奇威很有可能把增援部队放在南线战场上,从伊斯肯德伦出发,攻打叙利亚的沿海地区,迫使我们将机动预备队派往该方向。如果美军的投送能力全面发挥出来,杜奇威就能在进攻开始的时候投入至少两个师的兵力。因为叙利亚北部地区均是广袤的沙漠,没法设置足够坚固的防御阵地,所以我们只能增兵,只用一个战斗单位守卫大马士革。一切顺利的话,在七月十五日到二十日之间,以军就将在两个美军陆战师的支持下杀出戈兰高地,冲向大马士革,而我们组织的防线肯定会土崩瓦解。”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兵。”江晚承嘀咕了一句。
  “增兵是肯定的,只是增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可能出动三十万大军。”裴承毅笑了笑,说道,“我们可以采用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赶在美军做好准备之前打响南线战斗,用积极主动的进攻来瓦解美以联军的进攻能力,消耗美以联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办法,即便不考虑主动进攻给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仅从军事角度出发,高强度的运动战必然会消耗我军的作战能力,而且拖得越久,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如果我是杜奇威的话,就会用以军来瓦解我们的进攻,集中力量在北线战场上打垮我军,然后再在南线发起反击。结果可想而知,只要犯下一个错误,哪怕是最小的错误,我们都将失败,而且是惨败。”
  “第二个办法呢?”王学平问了一句。
  “那就是在北线战场上做文章,如同两位所说,扩大进攻范围,迫使杜奇威在防御上投入更多的兵力。与两位的观点不同的是,我的想法是,不但要扩大进攻范围,还要摆出一副足以让杜奇威做出错误判断的架势来。”
  江晚承与王学平再次皱起了眉头,似乎猜到了裴承毅这番话的意思。
  “对我们来说,北方战线的最基本目的就是在土耳其东南部地区建立一个库尔德人国家,而最高目的就是推翻土耳其政权,建立一个多民族联合政权,并且在联合政权下给予库尔德人高度自治权。”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因为北线是次要战场,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都是按照基本目的在策划作战行动。如此一来,就给了对手足够多的转圜空间,并且让我们的作战行动显得束手束脚。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过于小家子气,没有那种君临天下的霸气。”
  “裴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向安卡拉进军?”
  “真要这么打的话,恐怕十个战斗单位都得上阵。”
  听到两人的话,裴承毅笑了笑,说道:“确实如此,如果我们把攻打安卡拉作为最终目的,就算不用让十个战斗单位全体上阵,也要让大家轮番上阵,并且做好打上一年半载的思想准备。至于战争耗费,恐怕将是个谁也无法相信的天文数字。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可能为了两千万库尔德人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仅仅是佯攻的话,那就太做作了,毕竟我们的动员程度足以证明我们的战争企图。”
  裴承毅朝江晚承看了一眼,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没有进行大规模动员,也就不可能肆意扩大战争规模。虽然我会尽快提出申请,让十个战斗单位都做好参战准备,也无法让杜奇威完全相信,我们将赶在以色列参战之前拿下安卡拉,从而摆脱两线作战的尴尬处境。问题是,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而且是一个杜奇威不可能从我军的动员情况上做出准确判断的优势。”
  “什么优势?”王学平又问了一句。
  “我军的真实战斗力。”
  江晚承与王学平愣了一下,似乎没有明白过来。
  “谁都知道,第三次军事改革让共和国陆军脱胎换骨,可是谁也不清楚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到底提高了多少。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虽然我不怀疑美国情报机构的实力,但是在我们自己都没底的情况下,杜奇威凭什么对我军的真实战斗力做出准确判断呢?如果按照印度战争的标准衡量,我们确实很难在一到两次战役中打到安卡拉,更不可能用十来万地面部队攻打安卡拉。如果我们能够让杜奇威相信,我们有能力打下安卡拉,就能让杜奇威做出错误判断。”
  “也就是说,让他把增援部队放在北面。”
  “对,这就是牵制住美军增援部队的最佳办法。”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怎么说,杜奇威绝对不会接受土耳其彻底战败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就是土耳其当局犯了反人类罪,所以我军集中兵力向安卡拉进军,也在情理之中。只要这支部队能够拿出惊人的突击速度,并且在进攻的时候打得有声有色,让全世界都相信我们将在战争结束前捉拿土耳其当局的战争罪犯,就算杜奇威不会信以为真,也会迫使美国当局让杜奇威加强安卡拉方向上的防御力量,从而让杜奇威没有足够的兵力南下叙利亚,甚至没有足够的兵力帮助以色列巩固戈兰高地的防御阵地。总而言之,这路进攻如果能够打出点名堂来,整个战局就盘活了。”
  江晚承与王学平相互看了一眼,用眼神交换了意见。
  裴承毅没再说下去,他已经把问题说得非常透彻了。
  “裴将军,你的意思是,由我们两打这次进攻?”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第一战斗单位即将发动进攻,第九战斗单位被派去拱卫大马士革,第二战斗单位是战役机动预备队,第十战斗单位则要协同第一战斗单位扫荡土耳其东南地区,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请你们两位出山。”
  江晚承微微点了点头,朝王学平看了过去。
  “进攻不是问题,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特别是后勤保障。”
  “我会做好相关安排。”裴承毅回答得非常直接,“在你们的部队到达战场前,我会让第二战斗单位进入叙利亚,在阿勒颇省西北地区布防,名义上是防止美土联军攻入叙利亚境内,实际上则是为你们的部队做进攻准备。在此期间,将在前线准备足够两支战斗单位持续作战十天所需的物资。只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进攻开始后,杜奇威很有可能利用南线来牵制我们的增援兵力,也就是第二战斗单位,所以我只能让第二战斗单位留在叙利亚,无法为你们提供增援,甚至无法用空投与空运之外的方式为你们提供补给。更重要的是,因为北线总攻将在此之前展开,陆航与空军将率先保证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所以能够为你们提供的空中支援与空投补给都将非常有限。也就是说,你们的两支战斗单位将在完全独立的情况下坚持十天。”
  江晚承长出了口气,说道:“独立作战本来就是战斗单位的强项,如果连十天都坚持不了,我们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裴将军,我们的任务目的是什么?”王学平更加现实。
  “不要求攻打安卡拉,我们也没有这个计划。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打垮挡在前面的所有敌人,进攻一定要迅猛,而且一定要让对方认为你们的目的地就是安卡拉。具体该怎么打,我会在进攻开始后为你们提供足够的信息,而你们也有足够高的战术决策权。”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然,不能拼掉你们的全部战斗力,因为后期很有可能会有更加重要的任务。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让你们停止进攻,所以在进攻的时候要做好突围的准备工作。”
  王学平沉思了一会,朝江晚承点了点头。
  “进攻什么时候开始?”江晚承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最快七月三日,最晚七月七日。”裴承毅长出口气,“进攻时机非常重要,我会在仔细考虑后做出部署。你们现在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主力部队在七月三日之间到达战区。”
  江晚承与王学平立即瞪大了眼睛,似乎觉得听错了。
  见到两人的神色,裴承毅呵呵一笑,没多做解释,而是把放在手边的文件递给了江晚承中将。
  作为司令官,裴承毅不可能忽略部队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战略机动这样的基本问题。
第八十八章
地面战斗
  从这一系列部署就能看出,裴承毅的大局观与总体意识仍然无与伦比。
  所有人都在关注共和国陆军将如何发动地面进攻,美土联军将用什么办法守住防线的时候,裴承毅已经领先了好几步,开始考虑该用什么办法来获取最后的胜利,并且在总体局势上压制对手。
  既然有如此长远的考虑,就得有更加充分的准备。
  6月30日下午,驻扎在伊拉克尼尼微省的第二战斗单位接到联合司令部的命令,在罗少鹏的率领下向叙伊边境附近的泰勒科切克镇进发。因为经过叙利亚,连接到土耳其境内的铁路线也经过了泰勒科切克镇,所以第二战斗单位的行动立即引起了对方的重视,对杜奇威的战争判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还没完,当天晚上,美国情报机构确定第十战斗单位已经进入伊朗,而且即将从伊朗西部的克尔曼沙省进入伊拉克的迪亚拉省。因为迪亚拉省北面就是苏莱曼尼亚省与恰尔纳克省,所以第十战斗单位的出现再次对杜奇威的战场判断产生了影响,让这位美国陆战队上将不得不重新衡量战场局势。
  对杜奇威来说,情况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虽然30日下午与入夜后的情况让参联会的将军更加相信布吕歇尔的判断,认为杜奇威在战略局势判断上出了问题,共和国陆军不会从伊朗西北的西阿塞拜疆省发起进攻,而会把重点放在伊拉克的恰尔纳克省,并且派出一支机动部队从叙利亚北部地区出发,绕到美军防线后方,围剿土耳其东南地区的美土联军。据此,参联会主席在当天晚上给杜奇威发去了多条消息,要求杜奇威高度重视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共和国作战部队。但这还不是杜奇威遇到的最大麻烦,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裴承毅不会不管地理上的问题,让部队由低向高发起进攻。对杜奇威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严重不足。就算美军已经开始动员,可是动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需要。在杜奇威看来,北线战场致命缺陷不是布吕歇尔的防御部署存在方向上的问题,而是他与布吕歇尔手中都没有足够的防御兵力。
  面对共和国陆军发起的左翼大纵深包抄战略,杜奇威只能望空兴叹。
  进入上半夜,杜奇威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随着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突击部队进入位于西阿塞拜疆省与凡省的边界地区,共和国陆军的进攻意图已经非常明确了。虽然还有几位呆在大后方的参联会将军认为这是对方安排的佯攻,但是身在前线的布吕歇尔反而不这么想。
  情报得到确认之后,布吕歇尔主动联系了杜奇威。
  除了CIA与NSA提供的情报之外,让这位陆军中将主动“认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派出去的侦察兵一个也没有回来,全都消失在了扎格罗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共和国陆军即将从伊朗攻入土耳其境内的迹象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布吕歇尔必须承认事实,也就得重视杜奇威的建议。
  问题是,杜奇威没有给出任何建议。
  讨论了大约15分钟,通信就突然中断了。
  此时是德黑兰时间6月30日22点45分,大约15分钟后,凡省东面的土军边境巡逻部队发来了遭到主力装甲部队攻击的消息。
  共和国陆军已经攻入土耳其境内。
  也就是这种情况下,杜奇威与布吕歇尔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安卡拉时间7月1日凌晨0点45分,也就是战争爆发后15分钟,NSA就发来了第一份战斗情报,确认共和国陆军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装甲部队已经越过边境线,攻入土耳其境内。随后,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以及海军来来的战术侦察机、还有在黑海上空活动的大型预警机都证实了NSA的情报,共和国陆军的地面装甲部队正在猛攻土军的边境防线,很快就将突破土军的防御阵地。
  情况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杜奇威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布吕歇尔调整防御部署。
  正是这个第一反应,让杜奇威清醒了过来。
  安卡拉时间1点不到,杜奇威联系了布吕歇尔,让陆军中将把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但是不要立即北上阻击,而是首先集中力量巩固南面的防线,并且时刻关注战场上的局势,在情况明朗之后再做出反击的决定。
  杜奇威的提醒,让布吕歇尔冷静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