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9/1195

  作为天军军官,杜俊勇自然知道这个传闻。
  想到这,他不免更加好奇了。
  “现在知道后面的卡车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反卫星武器?”
  “可以这么说,但是不完全准确。”劳誉德掏出了香烟,“抽烟吗?”
  杜俊勇赶紧掏出香烟,说道:“抽我的,这是我从司令部带来的,专门为司令官等高级将领定制的特级香烟。”
  “是吗?我就不客气了。”劳誉德笑着接过了整包香烟,很不客气的先点上一根。
  杜俊勇并不介意,因为他以前并不抽烟,直到最近才受到一群烟鬼的影响成了烟民。
  “我开始说了,我也没见过那份秘密协议,但是可以猜出其中的重要内容。”劳誉德抽了两口烟,说道,“原因很简单,我的十年青春全都用在了这个项目上。就我所知,你在参谋培训班呆了两年,而我在后勤培训班呆了一年之后,因为考核成绩全班第一,所以非常幸运的跟另外两名军官去了一个特别小组,十年不知肉味的生活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也许你都不会相信,快四十岁的人了,我还没有谈过恋爱。”
  “得了,说得你被关了十年禁闭一样。”
  “也差不多吧。”劳誉德笑了笑,说道,“当然,比蹲大牢比起来,不但生活质量很有保证,每个月还能在一帮特工的监督之下出马尔代夫晒几天的太阳,享受一下阳光海滩,但是我敢保证,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沙滩美女绝对是军情局的特工。”
  杜俊勇愣了一下,说道:“你也知足了吧,你们到底搞的什么玩意?”
  “这么想知道?”
  “你爱说就说,不爱说,到了目的地我就回去报道。”
  “得,老同学好不容易见面,怎么能说走就走呢,而且到了目的地,你也不见得想走就走得了。”
  杜俊勇简直无语了。在他看来,劳誉德肯定有心理问题,而且是憋出来的心理问题。
  “好吧,看你这么心急,我就不钓你胃口了。”劳誉德动作麻利的点上第二根香烟,说道,“你别介意,平常加班就靠这东西提神,而且这特级香烟的味道太淡,抽起来总觉得差了一点。”
  杜俊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爱抽,我给你搞一像来,让你抽个够。”
  “得,又跑题了。”劳誉德笑了笑,说道,“跟你说正经的。你也知道,我国与美国都把太空军事设施列为了战略设施,也就是说,美国佬胆敢攻击我们的卫星,我们就会把所有战略核武器抛出去。哪怕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拦截所有导弹与弹头,也会因为大量核弹头在近地轨道上爆炸,导致所有的外层空间设施完蛋。结果会是个什么样子,恐怕没人敢想像。这种一损俱损的事情,美国佬不会做,我们也不会做。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在不引发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瘫痪美国佬的军事卫星系统呢?”
  “干扰?”
  “对了,就是干扰。”劳誉德呵呵一笑,说道,“当然,你不是搞技术的,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干扰没错,可是怎么干扰?要知道,离我们最近的太空目标也在三百多千米之外,而且中间还隔着整个大气层。干扰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不留下痕迹,不让美国佬获得向我们投掷所有核弹头的借口,那就更不容易了。”
  “你搞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
  劳誉德点了点头,说道:“在我加入这个项目之前,前任项目主任,也就是我的导师一直在为全面战争做准备,而且该项目也属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说直接点,就是用激光、粒子束武器、高能微波等能量武器对付近地轨道上的卫星。问题是,我们与美国签署了秘密协议之后,这种近似于蛮干的办法就行不通了,必须文明一点、斯文一点。这也是我加入该项目的第一个任务,即降低能量武器的功率、以致盲、烧毁电子元件、阻绝通信等等方式瘫痪美国佬的军事卫星、特别是侦察卫星。前面说了,这么做也有问题,毕竟现在从太空抓颗卫星回来不是难事,而且美国佬把自己的卫星带回去,我们也管不着,所以很容易被美国佬抓到把柄。就算不会因此爆发全面战争,美国佬也会换以颜色,到时候我们就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也就是说,要用更加文明的办法来对付美国佬。”
  “这就对了,看来你也可以加入我们这个项目小组。”
  杜俊勇翻了下白眼,决定找机会带劳誉德去看看心理医生。
  “万分可惜的是,白教授在见到最后成果前就去世了。听说,他是在科研所工作的时间久,长期接触高能量微波辐射,得了癌症,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劳誉德叹了口气,说道,“不怕你笑话,我们不是怕事,只是怕在取得成果前完蛋。不瞒你说,我到科研所工作了六年,送走了八个同事,除了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年轻人在回家探亲的时候因为开快车自己把自己撞死了之外,其他七个都是癌症晚期,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老劳,你不会……”
  “别乱说,我刚做了全身体检,除了肚子里有块息肉之外,没有什么问题。”劳誉德瞪了杜俊勇一眼,说道,“反正就这样,白教授走后,我当了组长,接下了每天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十二个小时的重任,并且替我老妈买了一份高额保险。”
  “你还有心思买保险?”
  “为什么不能买?我是独子,由没有老婆儿女,我老爸早就去世了,如果我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我老妈怎么活?”
  “得了,说正经的。”
  劳誉德又叹了口气,说道:“具体技术上的东西,说了你也不懂,而且这么聊,也聊不出个所以然来。你真要有兴趣,有空的时候,可以让你看看详细的技术资料。反正我当上项目组长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大部分功劳是白教授的。问题是,我们只搞了一套试验设备,而且只针对我国的军事卫星做了定点干扰试验,还没有针对整个星座进行区域干扰试验。”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这是第一次正规试验,而且是实战试验。”
  杜俊勇立即瞪大了眼睛。
  “没办法,这是上面下的命令,而且听说就是给你香烟的那个司令官下的命令。”
  “裴承毅,裴将军下的命令?”
  劳誉德点了点头,说道:“用军情局那个不肯告诉我名字的家伙的话来说,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才会收到具体的作战命令。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启动这套设备,让我们头顶上的几十颗侦察卫星全部失灵,为发起战争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的任务就是向我下达作战命令。”
  杜俊勇这才反应了过来,他的任务确实是下达作战命令。
  按照裴承毅的交代,他将跟随这支秘密部队前往目的地。到时候,自然会有人跟他联系,并且给他一套保密通信设备。战争开始的时候,联合司令部将通过一条保密通信线路下达作战命令,而他的任务就是以口头的方式,准确无误的把作战命令传达给执行特别任务的指挥官,也就是劳誉德上校。
  当时杜俊勇没有当回事,现在看来,这绝对是战争的第一枪,而且是最神秘的第一枪。
  想到这,杜俊勇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跟在后面的卡车车队。
  装在那几辆卡车里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武器?
第六十八章
量才为用
  送走杜俊勇之后,裴承毅亲自给战区航空兵司令梅乐驰少将打了电话。
  作为共和国两大境外战区之一,南亚战区不但肩负着镇守南亚地区的重任,还面向整个环印度洋地区,在编制上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因为需要面向境外作战,部队在编制上以海军为主,加上新任总参谋长为前海军司令,所以南亚战区率先采用新的编制体系,将包括空军的战术航空兵、海军的岸基航空兵与陆军的支援航空兵集中在一起,由战区航空兵司令部统一指挥。
  按照外界猜测,林啸雷在南亚战区搞“试点”,是想借机对付袁晨皓。
  首先在航空兵的编制上做文章,除了航空兵本身就非常复杂之外,还与空军迅速没落有关。林啸雷的初衷肯定想把某位海航将领,比如梁国翔、或者朱荣辉、或者其他某个人安排到战区航空兵司令的位置上去。非常可惜的是,梁国翔晋升为海军中将、朱荣辉在林啸雷当上总参谋长之后不久就因为健康不佳退役了、杨晋杰去了海航舰载航空兵司令部、狄泊清以梁国翔副手的身份留在了海航。总而言之,在林啸雷需要派个人去南亚战区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人选。
  因为战区航空兵司令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空着,所以袁晨皓趁此机会推举空军少将梅乐驰。
  对于这个提议,林啸雷没有理由反对。
  虽然梅乐驰的资历比不上梁国翔、朱荣辉等人,但是作为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东海战争、中南战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藏南冲突与印度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仍然是共和国空军头号双料王牌的优秀将领,梅乐驰少将早已名声在外。因为贾宝国将军的年纪偏大,所以有人认为他才是雷靖鸣将军重点培养的接班人。最让林啸雷难以拒绝的是,梅乐驰最初是海航飞行员,是在没有得到海航重用的情况下才去了空军,并且在空军表现出了不亚于任何一名海航飞行员的才华。
  因为实在是提不出更加理想的人选,所以林啸雷只能同意这项人事任命。
  对梅乐驰来说,到南亚战区担任航空兵司令绝对不是坏事。
  第三次军事改革中,空军受到的影响最大,说得不客气一点,几乎沦落为了“二流军种”。在雷靖鸣做出“全面收缩”、“巩固基础”、“重点发展”的发展决策时,梅乐驰等很大一批年轻气盛的空军将领均提出了反对意见。实际上,梅乐驰也不年轻了,只是比起雷靖鸣要嫩得多。
  按照梅乐驰的想法,空军的出路不是缩小地盘,而是“合纵连横”。
  用梅乐驰在2037年年底那次决定空军发展方向的高级将领大会上的话来说:空军不同于其他军兵种,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技术依赖度”的军事力量;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本质不是缩减军队规模,而是通过整合军事力量来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大的发展方向就是整合性质相似的作战力量,最终消除军兵种的界线,按照实际作战需求分配作战力量;因为改革目的过于长远,所以第三次军事改革必然分成几个阶段,甚至会通过第四次军事改革、乃至第五次军事改革来实现最终目的;空军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主动进行力量整合,打破军种界线,与其他军种的职能型兵种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
  梅乐驰的观点没有错,提的却不是时候。
  虽然雷靖鸣没有采纳梅乐驰的意见,在此之后的好几年都没批准他的晋升令,甚至在2038年的时候把梅乐驰放到了战术航空兵司令部下的后勤装备处,但是谁都知道,雷靖鸣不大没有贬低梅乐驰,反而给了他一个前程更加光明的安排。作为空军司令,雷靖鸣不可能不清楚空军的出路,肯定知道梅乐驰提出的才是空军的发展方向。问题是,在林啸雷刚刚出任总参谋长的情况下,空军搞“合纵连横”,无疑是自讨没趣、甚至是自寻死路。就算林啸雷开明大义,也会趁此机会扩大海军航空兵的影响力、甚至为陆军航空兵做嫁衣裳,也不会容忍空军坐大。空军今后肯定要“合纵连横”,在编制改革上闯出一番新天地,但是绝对不是现在。雷靖鸣没有急着提拔梅乐驰,还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绝对不是在打压这个得意手下,而是在保护他,免得他过于张扬。
  从雷靖鸣后来的安排就看得出来,他绝对没有打击梅乐驰的意思。
  按照空军中的传言,梅乐驰能在2038年调任南亚战区航空兵司令,除了袁晨皓的积极争取之后,雷靖鸣的行动至关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梅乐驰的到来,或多或少损害了海军的利益,壮大了袁晨皓的队伍,肯定不是林啸雷愿意见到的,所以仅凭袁晨皓的那点影响力,林啸雷肯定不会让步。如果加上个空军司令,就算林啸雷再不情愿,也得给雷靖鸣这个面子。
  雷靖鸣这么做,对梅乐驰来说,等于是“龙入大海”、“鸟上青天”。
  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南亚战区可以说是“一方乐土”,袁晨皓是裴承毅的人,而裴承毅是整个共和国军队中唯一有能力抗衡林啸雷的将领,让梅乐驰去南亚战区,等于得到了裴承毅的庇护。换句话说,不管梅乐驰在南亚战区搞出什么名堂,只要没有犯原则性错误,林啸雷就拿他没办法。
  从长远来看,因为裴承毅比林啸雷年轻得多,所以迟早会超越林啸雷。
  仅此一点,雷靖鸣就有理由把梅乐驰派往南亚战区。
  经历了这番斗争,梅乐驰也成熟了许多。
  来到南亚战区后,梅乐驰没有急着推行他的“大整合”方案,而是脚踏实地的干了几年,摸清了战区的具体情况。直到2040年初,第三次军事改革第二阶段正式开始前,袁晨皓成功申请到在南亚战区进行试点之后,梅乐驰才提出了“整合航空兵”的改革方案,并且在申报国防部之后得到了高层的大力支持。
  按照梅乐驰的规划,首先花1年的时间完成编制调整。
  正是在这1年中,南亚战区内的常驻航空力量全部整合到了航空兵司令部旗下。
  事实上,在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基础上,隶属于各战区的常驻航空兵的规模并不大。南亚战区内,常驻航空兵仅包括部署在特里凡得琅的1个战术航空兵联队(1个大队的24架J-16重型制空战斗机与1个大队的24架J-17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部署在科钦的1个支援航空兵大队(1个中队的4架大型预警机、1个中队的8架加油机、1个中队的12架战略运输机)、部署在斯里兰卡加勒的1个海航巡逻机联队(2个大队的24架远程反潜巡逻机与1个大队的8架战略侦察机)、部署在吉吉的1个海航战术战斗机联队(1个大队的24架J-16重型制空战斗机与1个大队的24架J-17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部署在拉合尔的1个陆航支援联队(1个大队的24架DZ-25E垂直起降战术运输机与1个大队的24架DW-26D低空攻击机)。虽然兵力总量并不少,但是相对于其他战区,特别是西太平洋战区,南亚战区的航空兵规模非常有限。
  因为兵力有限,所以整合作战力量更显关键。
  按照梅乐驰的安排,新的编制下,不再区分空军、海航与陆航,而是按照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划分,并且在战区内灵活部署。
  为了提高部队的适应能力,确保战斗力同步到位,在2040年到2041年间,南亚战区内的航空兵进行了近30次演习与跨基地演练,所有作战单位都在战区内转了一圈,在每处基地至少部署15天,并且与2支以上的兄弟部队联合部署与联合训练。
  搞这些事情的时候,梅乐驰还给共和国惹了不少麻烦。
  比如在2040年7月,由战区航空兵司令部策划的一次“拉练”中,部署在加勒的远程反潜巡逻机与战略侦察机在部署在科钦的加油机的支持下,飞越了大半个印度洋,到澳大利亚西部海域转了一圈,搞得澳大利亚总理在4个小时之内3次联系共和国元首,要求共和国立即停止这种挑衅行动。
  梅乐驰如此积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想找回浪费的时间。
  用他在回忆录中的话来说,如果在2038年开始整合战区航空兵,到2040年底就完成了基本工作。
  由此可见,梅乐驰是歪打正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