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195

  “真不好意思,我过几天就要搬家,所以……”
  “唐纳德先生准备离开纽约?”
  “这……”唐纳德露出了尴尬的笑容,“法院已经送来传票,再过几天,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我了。”
  刘晓宾淡淡一笑,说道:“唐纳德先生说得太严重了,我们正是来为你解决麻烦的。”
  “我们到楼上书房谈吧。”
  上楼的时候,刘晓宾就知道,这笔买卖已经做成功了。
  唐纳德开办了一家矿产投资公司,在南美洲与非洲有几座矿山。因为经济长期不景气、经营不善、管理不当等等原因,三个月前遇到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个月前向法院申请破产。作为非上市公司,唐纳德又是公司唯一股东,所以他的个人资产也遭到查封。按照美国相关法律,如果无法在破产保护期内偿还银行欠款,唐纳德就得从这里搬走,房产将由银行拍卖、抵偿欠款。
  在刘晓宾看来,唐纳德“创业”失败,与他“直爽”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那几座矿山的总价值不会少于2亿美元,如果合理开发,至少能获得7500万利润,而他欠银行的债务只有1500万美元。因为矿产价格直线下降,唐纳德又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所以银行不愿意继续给他贷款。
  半个小时后,刘晓宾带着一份换股合约离开了洋房。
  当他提出用价值500万美元的“蠡实集团”股票交换公司的全部资产与所有债务后,唐纳德想都没想就在和约上签了字。这份和约意味着,唐纳德不但不会损失一分钱,还将得到价值500万的股票;刘晓宾则用价值500万的股票与1500万现金换来了能够盈利7500万美元的公司。
  当天,刘晓宾还与另外两名破产公司老板签署了相似的换股合约。
  晚上,他回到临时寓所时,李存勋正在与几名金融投资专家清点白天的“战果”。
  “注意每笔交易的数额,千万不能超过最大限额。明天继续照此操作,不要急于求成。”李存勋说完,朝刘晓宾点了点头,“怎么样,你那边的收获还不错吧?”
  “忙了一天,卖出的股票还不到3000万,不过赚了不少。”
  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赚多赚少都是其次的,主要是尽快把手里的‘蠡实集团’股票处理掉。”
  “我还不知道吗,反正赚了也不是我们的。”刘晓宾点上了烟,“我们还不知道纳迪克有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等这三笔交易搞定,如果没有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注意,我们再做几笔大买卖,现在还是小心点为好。”
  李存勋笑着摇了摇头,将一份文件推到了刘晓宾面前。
  “这是什么?”
  “共和党大佬的个人资产。”
  刘晓宾叼着烟,翻看了一下文件,随即瞪大了眼睛。“奶奶的,这些政客竟然如此有钱,他们不怕我们卷款逃跑?”
  “你没看今天的新闻?”李存勋也点上了烟。
  “新闻,什么新闻?”刘晓宾放下了文件,“你说元首出访沙特的事情?”
  “那都算新闻?”李存勋摇了摇头,“纳迪克确实是个急性子,我昨天给他的东西,今天就上了‘时点要闻’。西尔伯克的悬疑故事到了高潮,据说全美收视率达到了创记录的百分之二十七。”
  “娘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下赚翻了。”
  “目光不要这么短浅,别把钱放在嘴边。”
  “我不是忙昏了吗?这几天,全在与钱有关的事情打交道。”
  “听纳迪克说,欧洲的几家电视台也转播了‘时点要闻’。”李存勋长出了口气,“这台戏唱得差不多了,再过几天,美国联邦司法机构肯定会出面干涉。”
  “你准备怎么收场?”
  “先拖着,反正不能让共和党占便宜。”李存勋迅速思索一番,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也许,我们能让那几个共和党大佬当挡箭牌。”
  见到那诡异的笑容,刘晓宾就知道李存勋又想到了鬼点子。
  “你说,我们拿共和党大佬的资金购买‘蠡实集团’的股票,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那得看你命有多大。”刘晓宾灭掉了烟头,“李哥,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尽想这些歪主意?”
  “说说看,什么歪主意?”李存勋露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两年后,共和党肯定入主白宫,就算那几个大佬被你搞臭了,当不了总统,他们仍然是共和党的大人物,对付我们还不是易如反掌?”刘晓宾点上了第二根烟,“当然,两年后我们在不在美国都是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贾培尔已经盯上了纳迪克,迟早会盯上那几个共和党大佬。即便他没有制造第二个‘水门事件’的胆量,也能轻而易举的查出那几个共和党大佬的资产情况。如果把蔺彦博牵扯进去,恐怕贾培尔会恶向胆边生、杀了蔺彦博的心都有。”
  沉思了一阵,李存勋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们暂时还不能乱来。当然,也不能把几千万美金留给别人。”
  “要动手脚,也要在最后时刻下手。”刘晓宾抽了两口烟,“其实,把共和党拖出了当挡箭牌,等于给了贾培尔一个下马的台阶,不至于让把事态闹大,搞得共和国与美国直接对峙。”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存勋叹了口气,“只是,这些钱要便宜蔺彦博了。”
  “李哥,你不是说别把钱放在嘴边吗?”
  李存勋一愣,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当了十几年间谍,李存勋还是第一次处理这么多资金。如果不是潘云生在背后撑腰,他还真不敢接下这个任务。
  次日一大早,李存勋就去“三坚庄园”向蔺彦博汇报工作。
  刘晓宾去金融监管部门办完了换股交易手续,没有急着找第四位“客户”面谈。
  类似于NED公司完成的换股交易在美国并不少见,每天都有几起,甚至几十起。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换股交易除了需要双方签署之外,还必须得到美国政府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万幸的是,美国行政审批的速度非常快。名义上需要三个工作日,实际上小额交易在一个工作日内就能审批下来。审批程序也比较简单,由投资管理公司代办的换股交易只需要代办人提交双方法人签名盖章的换股合约、代办公司的营运许可证、代办人的合法身份证件、以及第三方律师的证明文件。
  刘晓宾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当天下午就拿到了监管部门的审批文件。
  回到临时寓所后,刘晓宾打开了电视,调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频道。
  因为老国王精力有限,所以由王储接待纪佑国。
  双方在利雅得签署了一份价值五亿美元的军售合同,共和国将向沙特提供三个炮兵营的大口径火箭炮与五个炮兵营的大口径自行榴弹炮,以及配套弹药与装备。
  相对而言,军售并不是主要看点。
  按照外界的普遍猜测,纪佑国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远洋石油公司获得沙特阿拉伯近海油田的开采权,与沙特签署一份为期二十年的石油进口协议。如果双方达成该协议,不仅中国的石油公司将成为沙特第五大石油开采商,中国还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每年从沙特进口2500万吨石油、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
  某些战略评论家认为,纪佑国想借此与沙特建立国家间石油贸易机制、取代市场期货贸易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油价因金融炒作而大幅度波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无论如何,中国利用在第四次印巴战争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尊重,在中东地区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
第十七章
高潮迭起
  11月13日,全球各大媒体纷纷把镜头对准了德黑兰。
  作为二十多年来、第一位正式访问伊朗的共和国元首,纪佑国的德黑兰之行备受关注。因为纪佑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抛出了一颗大“炸弹”,搞得美国的“小跟班”七荤八素,所以各国媒体纷纷预测,共和国元首将在德黑兰与伊朗签署一笔数额巨大的军售合同,让美国也尝尝坐卧不安的滋味。此前一直跟踪报道纪佑国出访行程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却在此时大放“烟雾弹”,仅仅报道了纪佑国到达德黑兰的时间、伊朗政府的接待规模,闭口不谈共和国与伊朗可能签署的合作协议。
  CNN再次充当“知情人”。纪佑国刚刚走下飞机,CNN新闻频道就发布了一条消息,宣称中国将向伊朗出售包括6艘潜艇、4艘护卫舰、8艘导弹快艇、120架作战飞机、8架预警机、8架加油机、24套远程防空系统、48套近程防空系统、360辆主战坦克、420辆步兵战车、480门自行火炮与火箭炮、4部远程警戒雷达、480枚巡航导弹在内的,总价值超过25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外界一方面惊叹CNN的“独家报道”,另外一方面也不得不有所担心。
  在这些武器装备中,潜艇、预警机、加油机与巡航导弹一直是伊朗梦寐以求的“进攻性武器”。
  早在十年前,伊朗就试图通过引进、或者自行研制获得这些武器。
  五年前,伊朗总统访问共和国,第一次提出从共和国进口预警机与加油机。当时,纪佑国没有答应伊朗的要求,只答应向伊朗出售导弹快艇的技术与射程不超过180千米的反舰导弹。
  三年前,伊朗国防部长访问共和国,再次提出购买预警机、加油机、潜艇与远程巡航导弹。纪佑国再次拒绝了伊朗的要求,只同意向伊朗出售远程防空导弹与远程警戒雷达,加强伊朗的国土防空力量。
  一直以来,共和国出口到伊朗的武器都以“防御”为主,不具备战略进攻能力。
  如果纪佑国此次答应向伊朗出口具备战略打击能力的武器装备,必然打破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让以色列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纪佑国会不顾以色列的感受,以及共和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吗?
  外界普遍怀有这样的疑问,毕竟共和国与以色列有着密切的经贸、政治、外贸、文化与军事往来。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沉默让很多人相信,纪佑国不会破坏中东的和平与安定。
  只是,谜底揭开之前,谁也不敢保证纪佑国会不会打出一张震惊世界的“大牌”。
  也就在这一天,韦斯利到达摩纳哥丹吉尔,与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既摩萨德的局长本托尔会面。
  两名情报“头头”早就听说过对方的“大名”,却是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别说两人的会谈内容,就连两人的会面地点、前往与返回的行程安排都是CIA与摩萨德的最高机密。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韦斯利带去了足以让以色列“高枕无忧”的重要情报,稳住了以色列的情绪。
  “留守”白宫的贾培尔却后悔让韦斯利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美国。
  纪佑国的德黑兰之行没能淡化美国观众对“时点要闻”的浓厚兴趣,西尔伯克更是变本加厉,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乔纳森的一个远房亲戚,并且说服那个看上去就有“智障”的“白皮种猪”向纽约地方法院提起上诉,要求美国联邦司法机构重新调查CIA前任局长的死因。
  事情到此还没结束,就在全国观众期待联邦司法机构出面回答的时候,一向投靠共和党的人权机构与公民权利维护委员会也来插上一手,要求FBI、CIA与白宫尽快对此事做出正面回答。
  山雨欲来风满楼。
  面对汹涌的民意与媒体呼声,贾培尔不得不在11日上午做出正式答复,一方面表明他与“时点要闻”报道的事件毫无关系、必要时将通过法律途径回应西尔伯克的无理毁谤,另外一方面责成FBI与联邦司法调查局重新调查乔纳森的死因。
  贾培尔知道,事情不会因此结束。
  当天中午,西尔伯克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另外一个新闻节目的采访时做出强烈回应,表示将在时机成熟时公布掌握的所有证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