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0/1195

  所谓“闭路制导炸弹”就是在进入末段攻击阶段的时候,不依靠外界信息,仅凭之前获取的目标信息,用高性能弹载计算机预测目标的运行线路,以此发起攻击的制导弹药。一般情况下,“闭路制导炸弹”都是火箭助推炸弹,在攻击末段将速度提高到4马赫、甚至6马赫以上,通过缩短攻击时间来提高命中率。虽然“闭路制导炸弹”的命中率远不如其他精确制导弹药,但是在找到更好的解决手段之前,“闭路制导系统”是唯一能够对付强制电磁干扰的制导方式,“闭路制导炸弹”也是唯一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电磁环境下作战,并且击中目标的弹药。
  正是如此,阿根廷才在战前采购了2000枚250千克级与1000枚500千克级闭路制导炸弹,并且购买了5000套制导系统(只有500套在战前交付)。事实上,不是阿根廷主动提出购买闭路制导炸弹,而是军情局建议阿根廷购买这种新式弹药。虽然各项试验都证明闭路制导系统能够有效对抗强制电磁干扰系统,但是作为一种从未经历过实战考验的弹药,共和国在正式下达采购订单之前,肯定希望让其接受战争考验。
  当然,闭路制导炸弹的作战效率肯定比不上反舰导弹。
  按照共和国海军的测试结果:在对付一艘排水量10000吨左右的大型战舰时,如果战舰的航行速度超过24节,也就是战舰处于防空交战状态,闭路制导炸弹的命中率不会超过10%;如果击沉一艘大型战舰需要3枚500千克级的炸弹,那么在实战中,需要投掷30到40枚炸弹;按照每架战斗机携带2枚炸弹计算,需要投入15到20架战斗机;如果使用的是反舰导弹的话,15架战斗机能够对付至少2艘大型战舰。也就是说,闭路制导炸弹的作战效率不到反舰导弹的一半。
  值得重视的是,闭路制导炸弹比反舰导弹便宜得多。
  虽然卖给阿根廷的闭路制导炸弹与闭路制导系统都不便宜,但是在大批量生产后,闭路制导炸弹的价格不会比传统的激光制导炸弹高多少。因为计算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而弹载计算机占了整个系统成本的一半以上,所以闭路制导系统只会越来越便宜,只要能够证明其实战能力,很快就能普及推广。
  从某种程度上讲,皇家海军加强防空配制与阿根廷采购了闭路制导炸弹有直接关系。
  正是如此,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裴承毅明确要求,至少一半以上的战斗机携带闭路制导炸弹攻击特遣舰队。更重要的是,军情局派来的技术人员对阿根廷采购的闭路制导炸弹做了改进,主要就是通过使用工作时间更长的火箭发动机与新的弹翼组件,将炸弹的射程提高到了200千米以上,并且将炸弹的末段攻击速度提高到了6马赫以上。也就是说,将闭路制导炸弹的总体性能提高了50%。
  这么做,就是为了对付特遣舰队。
  从一开始,军情局就不相信阿根廷的情报系统能够保守秘密。特遣舰队侧重防空,证实了军情局的猜测,即MI5早就获得了阿根廷从共和国秘密采购闭路制导炸弹的情报,从而将防空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如果不对阿根廷空军的闭路制导炸弹加以改进,很难对特遣舰队构成威胁。因为各类弹药早已采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各种功能模块均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设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组装,所以改进闭路制导炸弹不是什么难事,比如其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就来自航空反潜火箭助推鱼雷。
  有了合适的武器,打击特遣舰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当然,裴承毅并没抱多大的希望。
  作为世界上仅次与美国海军与共和国海军,排在第三位的皇家海军,其战斗力不是吹出来的。以防空能力来讲,除了1000多枚区域防空导弹之外,3艘航母与21艘护航战舰均有中近程防空系统,其中3艘航母、3艘巡洋舰与9艘驱逐舰上配备的均是末段定向能拦截系统,也就是激光拦截系统(护卫舰是全电推进,没有配备可控聚变反应堆,所以没有配备能量武器),其硬杀伤能力非常强大。按照皇家海军公布的数据,“伯明翰”级巡洋舰能够在1次防空作战中用区域防空导弹分两次拦截48个目标、用中近程拦截系统(近程防空导弹)拦截12个目标、3套末端拦截系统还能拦截24个目标,也就是说,总共能够拦截84个目标;如果全是导弹的话,则相当于一次拦截21架战斗机发射的反舰导弹(每架战斗机携带4枚反舰导弹)。虽然这个数据有很大的水分,不用信以为真,但是按照军情局获得的相关情报,“伯明翰”级巡洋舰的防空指数(即在一次防空作战中拦截目标的数量)在30到40之间,在巡洋舰中属于中上水平(美国海军“圣迭戈”级巡洋舰的防空指数超过50,共和国海军的“昆仑山”级也在50左右,而俄罗斯海军的“不惧”级接近30,法国海军的“布雷斯特”级只有25)。毋庸置疑,特遣舰队的防空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要想通过空中打击击溃特遣舰队,难度非常大。
  制定打击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利用阿根廷空军的信息计算系统,预测了打击结果。
  以阿根廷空军的实力,要想让特遣舰队的防空作战能力达到饱和状态不是难事,难的是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按照一次出动120架作战飞机,三分之二的作战飞机,也就是80架执行对海攻击任务,其中40架携带反舰导弹,40架携带闭路制导炸弹,即总共投入160枚反舰导弹与80枚闭路制导炸弹,也最多只能消耗特遣舰队三分之二的防空力量。就算阿根廷空军全力以赴,即在第一轮攻击后60分钟,出动80架战斗机,用远程反舰导弹对特遣舰队发起第二轮攻击,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即在理想状态下,最多能够击伤几艘护航战舰,不可能对特遣舰队的核心力量,即3艘航母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全力以赴的战斗中,阿根廷空军的损失非常大,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会损失60到70架战斗机,占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当然,特遣舰队的舰载航空兵也会有惨重损失,至少要在防空拦截中丢掉40到50架战斗机。最后的结果是,特遣舰队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作战能力,而阿根廷空军将永远失去威胁特遣舰队的能力。
  这一结果,对裴承毅的作战安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说简单点,要么不打,要么就得一击毙命,绝不能给特遣舰队第二次机会。
  如此一来,裴承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空中打击放在次要位置上。
  实际情况与他的预料相差不大。
  23日凌晨,阿根廷空军的侦察机率先发现了出现在马岛东北方向上的特遣舰队,随后前出巡逻的预警机也发现了特迁建度的防空战斗机。大约1点30分左右,执行前进护航任务的重型战斗机开始起飞,除了之前执行战区防空巡逻任务的制空战斗机编队之外,其余5个编队的90架J-14系列重型战斗机分成了2个批次陆续投入战斗,其中第一批次为3个编队的54架J-14战斗机,而与之对阵的是特遣舰队的72架F-46A。空战没有多少悬念,虽然特遣舰队的舰载预警机提前起飞,但是在遭到J-14S攻击后,3架舰载预警机中的2架被立即击落,另外一架则向北逃离战场。没有预警机,F-46A不但不是J-14S的对手,甚至不是J-14EA的对手。在视距外空战中,至少有40架F-46A被击落,J-14机群也付出了大约20架的代价。战斗进入到视距内之后,情况才有所改观。虽然是在夜间,但是凭借先进的夜视仪,双方的战斗机仍然能像白天一样作战。在持续了大约15分钟的格斗空战中,虽然J-14机群的损失超过了F-46A,但是特遣舰队的外围防线已经崩溃,没有办法阻止携带反舰弹药的战机发起攻击了。
  执行攻击任务的是J-15机群,其中48架J-15AA用192枚反舰导弹发起攻击,48架J-15FA用96枚闭路制导炸弹发起攻击。非常重要的是,因为前出护航的J-14机群以非常快的速度冲垮了特遣舰队的外围防线,所以在第二批F-46A到达前,执行攻击任务的J-15机群已经投下了弹药,并且转向返航。
  此时,特遣舰队的战斗机需要面对的不是反舰导弹,而是接踵而至的2个编队的36架J-14战斗机。准确地说,是在F-46A机群用拦截导弹对付那些正在扑向特遣舰队的反舰导弹的时候,2个编队的36架J-14战斗机到达战场,并且用携带的拦截导弹攻击了F-46A机群。因为第二批F-46A只有48架,所以在近30架被击落之后,剩余的F-46A战斗机没有恋战,以最快的速度逃出了J-14机群的打击范围。更重要的是,J-14机群在攻击中用光了拦截导弹,也就没有追击F-46A机群。
  空中战斗仅进行了三轮,接下来受到考验的就是特遣舰队了。
  准确地说,是第三批F-46A机群。
  特遣舰队的皇家海军指挥官不是笨蛋,在安排防空力量的时候就留下了余地,留下了48架战斗机执行拦截任务。更重要的是,至少有3架预警机在舰队北面空域巡逻,为专门负责拦截反舰导弹的战斗机提供帮助。
  也就是说,反舰导弹在攻击特遣舰队之前,还得通过48架F-46A的防线。
  不得不说,特遣舰队的指挥官太保守了。如果他将剩下的48架F-46A也投入战斗,而不是因为担心无法收回所有战斗机,而让最后48架F-46A留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恐怕特遣舰队的命运就得改写了。
  问题是,战争没有如果。
  48架F-46A的拦截能力非常有限,仅仅击落了不到80枚反舰导弹。也就是说,还有接近120枚反舰导弹,以及90多枚闭路制导炸弹正在奔向特遣舰队。虽然以特遣舰队的防空实力,肯定能够拦截这些反舰弹药,但是特遣舰队也不敢掉以轻心,必须进入防空状态,也就是各艘战舰都得把注意力放在夜空中,而不是海面下。
  阿根廷空军的任务,就是让特遣舰队抬起头来,为海面下的杀手创造机会。
第九十八章
并不重要的真相
  空中战斗打响的时候,海面下的战斗也开始了。
  首先投入战斗的不是共和国海军的“虎鲸”级攻击潜艇,而是阿根廷海军的那几艘电动攻击潜艇。
  杜奇威到达伦敦后,裴承毅就让特雷塞斯库把北上的8艘潜艇召了回来。
  不得不说,阿根廷海军严重缺乏潜艇战经验。按照阿根廷海军的部署,除了留下4艘潜艇在本土东面的主要航道上驻防,提防皇家海军封锁阿根廷本土之外,其余8艘潜艇均在5月5日前后北上,在特林达迪岛附近,也就是南纬20°上一字排开,形成潜艇警戒线。毫无疑问,这是最简单的潜艇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常见。问题是,现在的潜艇战与二战时的潜艇战有很大的区别。说直接点,如果连军事侦察卫星都难以找到特遣舰队,阿根廷海军的8艘潜艇多半会无功而返。毫无疑问,把潜艇派到离战场3000多千米的海域拦截特遣舰队,简直就是在浪费宝贵的军事力量。
  接过指挥权后,裴承毅动手调整部署。
  事实上,指挥潜艇作战的不是裴承毅,而是华剑锋。
  按照华剑锋的安排,共和国海军派入南大西洋的8艘“虎鲸”级攻击潜艇与阿根廷海军的12艘电动攻击潜艇将组成4个“二加三潜艇战队”,每个战队由2艘“虎鲸”级与3艘电动潜艇组成,采用“猎杀战术”搜寻特遣舰队。
  所谓的“猎杀战术”也很简单,即在发现特遣舰队之后,3艘性能较差的电动潜艇首先攻击海面战舰,2艘“虎鲸”级则首先对付更有威胁的英国潜艇。只有在电动潜艇无法干掉特遣舰队的航母时,“虎鲸”级才参与攻击行动。
  这一安排得到了阿根廷海军的高度支持,因为特雷塞斯库最想要的就是战绩。
  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4支潜艇战队。
  这时候,华剑锋与军情局的关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事实上,李存勋首先把华剑锋派了过来,就是因为共和国最多只能动用潜艇,因此需要一个精通潜艇战的指挥官。在给华剑锋安排任务的时候,李存勋也给了他很大的权力,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军情局的所有资源。
  对付特遣舰队,华剑锋不需要调动军情局的所有资源。
  按照华剑锋的要求,从5月20日开始,军情局频繁调整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因为美国在全世界有上百个卫星检测点,能够非常及时的发现共和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所以当军情局调整了卫星轨道后,特遣舰队就能收到警报,及时调整航线,避开侦察卫星的搜索海域。正是如此,特遣舰队才一直没有被侦察卫星发现。
  按照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调整航线,即有好处,也有坏处。
  华剑锋要利用的就是这一点。
  按照他的计划,通过调整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让特遣舰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前往潜艇的伏击海域。虽然华剑锋不知道该如何做,但是军情局不缺技术分析人员。在5月20日之前,也就是华剑锋提出这个想法后,军情局就得出了结论,即只需要出动3支潜艇战队就能完成伏击特遣舰队的任务。换句话说,只要特遣舰队一直躲着共和国的侦察卫星,在5月22日到5月25日之间,肯定会出现在3处海域中的一处,而华剑锋要做的,就是让3支潜艇战队及时到达这3处海域。
  部署潜艇战队是小事,关键是军情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事实是,特遣舰队确实在5月22日夜间到达了军情局标定的2号海域,也就是马岛北偏东大约25度、距离阿根廷港1200到1350千米,拉普拉塔河河口东南大约1400千米处的海域。
  当时在该海域活动的是由“长须鲸”号、“灰鲸”号攻击潜艇,以及阿根廷海军的“科尔韦瓦皮”号、“卡迭尔”号、“别德马”号电动潜艇(均以阿根廷的湖泊名称命名)组成的潜艇战队。
  正是收到了共和国海军提供的情报,阿根廷空军的侦察机才到达该海域。
  也就是说,在空中战斗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海面下也不平静。
  按照华剑锋的安排,确定前方就是特遣舰队之后,“长须鲸”号与“灰鲸”号没有继续前进,而是降低速度埋伏了下来。因为距离特遣舰队不到100千米,所以3艘阿根廷海军的电动潜艇没有使用反舰导弹,而是按照备用作战计划,继续向特遣舰队逼近,准备使用重型鱼雷攻击舰队里的航母。
  虽然阿根廷海军电动潜艇的性能比不上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但是其配备的鱼雷绝对不比共和国海军的差。别的不说,为了扩大出口量,让潜在客户动心,共和国的造船厂率先在出口的潜艇上配备先进电动鱼雷,而且最先将650毫米重型反潜/反舰两用电动鱼雷推向国际市场。虽然与共和国海军自用的相比,出口的电动鱼雷采用的是8级复合蓄电池,而不是12级复合蓄电池,但是通过加大电池容量(代价是减少了战雷头的装药量),也能达到相同的航行性能,即以75节的速度航行50千米、或者以55节的速度航行100千米、或者以35节的速度航行200千米。相对而言,出口重型鱼雷最大的问题就是威力不够大,没有配备高性能战斗部,战雷头的装药量仅相当于550千克TNT的爆炸当量。由此计算,要想击沉一艘大型航母至少需要5条重型鱼雷(共和国海军的650毫米重型鱼雷配备的是爆炸当量相当于50吨TNT的超级战斗部,一条鱼雷就能干掉一艘航母)。当然,没有几个国家的潜艇需要对付超级航母,在对付一般的舰船,哪怕是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巡洋舰,爆炸当量为550千克的战雷头与爆炸当量为50吨的战雷头基本上没有差别(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还额外采购了一批使用普通装药的650毫米重型鱼雷,毕竟在某些时候,50吨的爆炸当量太大了,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阿根廷的潜艇都有6具鱼雷发射管,而且全是650毫米发射管。事实上,3300A型潜艇的标准配备为2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加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因为在执行反潜任务的时候,650毫米重型鱼雷的作战效能不比533毫米重型鱼雷高多少,而其价格却是533毫米重型鱼雷的10倍,所以很多国家并不愿意大量才650毫米重型鱼雷,有的国家甚至希望能够继续使用其库存的533毫米重型鱼雷。只不过,阿根廷海军的反潜任务并不重,周边没有什么威胁,而受潜艇性能的限制,阿根廷海军压根没有想过要用电动潜艇去对付皇家海军的攻击潜艇。也就是说,阿根廷海军从一开始就把潜艇的主要任务定为制海。如此一来,533毫米重型鱼雷的存在价值就值得商榷了。再说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安装适配器的方式,用650毫米发射管发射533毫米鱼雷。
  毫无疑问,如果让3艘电动潜艇进入攻击范围,特遣舰队里的3艘航母就危险了。
  在每支战队里配备3艘电动潜艇,就是要让阿根廷海军的潜艇以一对一的方式攻击特遣舰队里的航母。如果用6条鱼雷攻击1艘航母,就算命中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甚至不可能达到百分之五十,让至少1条鱼雷命中航母的可能性绝对不会低到哪里去。只要选择恰当的攻击方式,甚至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毫无疑问,只需要一条650毫米重型鱼雷就能瘫痪皇家海军的超级航母。再说了,皇家海军不敢保证共和国没有把那些配备了超级战斗部的重型鱼雷卖给阿根廷,或者说无法保证阿根廷没有利用自有的技术为重型鱼雷配备威力惊人的“第五代战术核武器”,那么掩护特遣舰队的潜艇就得把阿根廷的电动潜艇挡在特遣舰队的大门之外,绝对不能让其靠近航母。
  因为在设计建造“乔治五世”级的时候,各种能够大幅度提高舰船航行速度的新式船型还没有成熟,至少无法用来建造排水量接近10万吨的超级航母,所以“乔治五世”级采用的是普通船型,即便关闭所有无关耗电设备,其最大航行速度也无法超过35节。在此情况下,只要阿根廷潜艇将攻击距离缩短到30千米以内,并且将鱼雷末段制导方式设为尾流加声自导,皇家海军的航母就在劫难逃。毫无疑问,就算阿根廷海军的潜艇艇长再愚蠢,也知道该如何对付海面上的航母。
  因为有2艘“虎鲸”级在后面掩护,所以3艘阿根廷潜艇有恃无恐。
  空中战斗开始后,也就是确认特遣舰队进入了防空状态,正在全立拦截来袭的敌机,3艘航母也在逆风航行,让停在甲板上的战斗机紧急起飞之后,3艘阿根廷潜艇开始加速,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缩短距离,争取在特遣舰队回过神来之前发射鱼雷。
  当然,这么做很冒险。
  海面上的战舰需要应付空中威胁,海面下的潜艇却不需要考虑空中威胁。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特遣舰队里至少有3艘攻击潜艇,如果皇家海军的准备足够充分,恐怕有4到6艘攻击潜艇。也就是说,在阿根廷潜艇开始加速的时候,皇家海军的攻击潜艇肯定进入了战斗状态,甚至已经发射了鱼雷。
  事实上,加速航行不是阿根廷潜艇艇长的决定,而是华剑锋的战术安排。
  从一开始,华剑锋就没有指望阿根廷潜艇能够书写历史,因此所有“虎鲸”级在进入南大西洋之前,均在印度洋上与潜艇母舰会合,更换了所有650毫米重型鱼雷,没有携带那种战斗部爆炸当量为50吨TNT的变态鱼雷。按照华剑锋的安排,袭击特遣舰队的主要力量就是“虎鲸”级潜艇。阿根廷潜艇的任务不是充当敢死队员,而是把藏在海里的英国潜艇逼出来。华剑锋可以低估任何对手,却绝对不会低估“快速”级攻击潜艇,因为这是世界上少数几种能够与“虎鲸”级对抗的先进潜艇。毋庸置疑,特遣舰队里的“快速”级潜艇不会朝于两艘。
  阿根廷潜艇加速冲刺,为特遣舰队护航的皇家海军的攻击潜艇将别无选择。
  海面上的护航战舰正在拦截逼近的战斗机与反舰导弹,为了避免误伤,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动反潜巡逻机。也就是说,水面护航战舰最多只能使用反潜鱼雷。虽然远洋护卫舰上的火箭助推反潜鱼雷的射程超过了50千米,能够对付70千米外的电动潜艇,但是在舰队防空作战的时候,远洋护卫舰必须保持较高的航速,也就无法使用拖拽式声纳,只能使用舰壳声纳,在此情况下,对电动潜艇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30千米。也就是说,水面护航战舰无法拦截阿根廷潜艇。
  护航战舰指望不上,反潜巡逻机也指望不上。
  能过指望的,就只有不受空中打击影响的潜艇了。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各海军强国均会在航母战斗群内安排1到2艘攻击潜艇,而在某些时候,甚至会安排更多的攻击潜艇的原因。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各海军强国在发展航母战斗群之前,肯定会打造一支强大的水下舰队的原因。如果没有性能先进的潜艇,在面对拥有先进潜艇的对手时,航母战斗群将不堪一击。毫无疑问,日本海军与印度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在战斗中全军覆没,就是最直接的教训。
  皇家海军有性能先进的潜艇,可是数量太少了。
  根据“卡迭尔”号的作战记录,大约2点45分的时候,其被动声纳发现了高速逼近的反潜鱼雷。受到鱼雷威胁后,艇长不得不放弃攻击英国航母的行动,开始全速上浮,以规避逼近的重型鱼雷。在连续释放了数枚噪声干扰弹,并且冲出水面之后,“卡迭尔”号避开了后面的2条重型鱼雷。重新入水后,“卡迭尔”号的被动声纳首先听到了3次非常明显的水下爆炸声,随后又听到了数条重型鱼雷高速离去时发出的声响。等到确定协同作战的“科尔韦瓦皮”号与“别德马”号均已被英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时,“卡迭尔”号的被动声纳再次截获了几次明显的爆炸声,而且是水面爆炸声。也就是说,至少有数艘水面战舰被重型鱼雷击中。
  当然,这是阿根廷海军内部的战斗记录。
  按照阿根廷海军公布的消息,在5月23日凌晨的战斗中,“卡迭尔”号潜艇用6条重型鱼雷攻击了3艘皇家海军的大型航母,其中3条鱼雷命中了“皇家方舟”号,另外2条鱼雷分别命中了“乔治五世”号与“复仇”号。在“卡迭尔”号攻击英国航母的时候,担任掩护任务的“科尔韦瓦皮”号与“别德马”号与3艘皇家海军的潜艇交战,至少击沉了其中的2艘潜艇,而两艘电动潜艇也被英国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击沉。为此,阿根廷总统不但授予了“卡迭尔”号全体官兵最高荣誉,还追授“科尔韦瓦皮”号与“别德马”号全体官兵“民族英雄”称号。
  “皇家方舟”号在返回阿森松岛的途中因为舰体严重倾斜,在南纬31°47′、西经18°22′海域沉没。“乔治五世”号与“复仇”号均回到阿森松岛,堵住舰体上的漏洞之后,一同返回朴茨茅斯。
  虽然皇家海军在公布“皇家方舟”号战沉的原因时,将航母的设计缺陷,即综合电力管理系统没有能够正常工作,导致无法及时排出进水当成了主要原因,但是谁都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的“凶手”肯定是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
  事实上,在递交给下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皇家海军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