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1/1195

  刘晓宾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可以这么说,但是不准确。”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跟刘晓宾争辩。
  “从根本上讲,马岛与武隆的地质情况截然不同,但是都具备‘二次形成论’的基础条件。”刘晓宾点上了第二根香烟,说道,“我们一直关注马岛的地表层水交换情况,严重忽略了下面永冻层产生的影响。按照徐教授的理论,马岛的永冻层实际上就是一个天然的保护层,为形成稀有金属矿藏富聚区提供了理想的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因为每年一度的全面水循环,经过成百上千万年之后,集聚的稀有金属矿藏很有可能超过所有人的想像。更重要的是,已有的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比如武隆的矿藏就是降水作用在千万年内形成的富聚区。”
  “为此,你就专程跑了一趟?”
  “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我又不是地质学家。”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当然,具体有哪些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手数据。”
  “很可观?”裴承毅也来了兴趣。
  “非常可观。”刘晓宾连续抽了几口烟,说道,“只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时间与条件都非常有限,所以未能展开更加深入的勘探工作,收集到的数据也非常有限。根据已经掌握的数据,之前获得的情报并没错,探明储量不会超过二十万吨。可是,如果没有新的理论否定‘二次形成论’,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埋藏在马岛永冻层下的稀有金属矿藏很有可能比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多得多。换句话说,马岛很有可能就是一座垒在稀有金属矿藏上的岛屿。”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如此说来,麻烦就大了。”
  “是啊,麻烦确实大了。”刘晓宾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们仅用了两天,根据最初步的勘探结果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美英的地质专家研究了几十年,就算其地质勘探理论不如我们,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对了,过来之前,我们已经收到情报,标准公司在递交给美国国务院的勘探报告中明确提到,马岛上稀有金属矿藏的远景储量非常惊人,美国总统还专门让安全顾问重新组织调查。”
  “杜奇威?”
  “对,就是你的老对手杜奇威。”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如果我们收到的消息没有错,杜奇威已经向布兰迪诺递交了单独调查报告,证明标准公司没有在递交给国务院的勘探报告中捏造数字。”
  “也就是说,美国很有可能大动干戈。”
  “果真如此的话,大动干戈的就不仅是美国。”刘晓宾长出了口气,说道,“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电力革命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依靠地球上的资源,在未来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内,人类文明都不需要为能源发愁。单纯从理论上讲,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并没错。落实到现实问题上,也就是与电力革命有关的资源问题,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裴承毅愣了一下,抢着说道:“老刘,这不是应该告诉我的事情吧?”
  “没有上面的授权,我会给你讲这些事情吗?”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我开始就说了,虽然你现在不知道,但是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用老李的话来说,与其让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胡思乱想,还不如主动告诉你,免得惹不出必要的麻烦。”
  听刘晓宾这么一说,裴承毅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开始我说到哪了?对了,资源。谁也不能否认,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源的争夺史,从原始社会的果实与猎物,到后来的奴隶、土地、矿产、能源等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人都在争夺生存所必须的资源。事实上,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在为了生存与发展争夺资源。”刘晓宾点上了第三根香烟,说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除非出现来自未知世界,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构成了威胁的另外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不然作为先进文明基础的国家与民族意识不会消亡,争夺资源的斗争也不会结束。毋庸置疑,现今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稀有金属。”
  裴承毅暗自叹了口气,虽然未来很黯淡,但是刘晓宾的话并没错。
  围绕着资源进行的斗争,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并且将随同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而不断演变,最终随同人类文明消亡而结束。
  “知道还有多少资源够我们挥霍吗?”
  裴承毅愣了一下,立即摇了摇头。
  “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吗?对了,你看我这人,你是标准的九零后,其实我也是个伪八零后,比你大不了几岁。”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当年,阿拉伯国家为了支援巴勒斯坦的独立斗争运动,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催生了‘石油枯竭论’,让很多人相信,石油将在五十年内耗尽。虽然现在已经证明,这是西方国家为了控制全球石油资源制造的谬论,但是由此引发的危机却值得我们反思。我敢保证,如果把我们即将谈到的事情透露出去,明天就会爆发世界大战。”
  “不会这么严重吧?”裴承毅还以为刘晓宾在开玩笑。
  “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刘晓宾长出口气,说道,“以你跟项铤辉的关系,肯定听说过‘炎黄计划’。”
  裴承毅暗自一惊,知道刘晓宾确实没有开玩笑。
  “这个在二十七年前开始的计划,直到现在都是共和国的最高机密。”刘晓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要说的话,能够跟你谈上几个月。时间有限,我就不细说了,你以后肯定有机会深入了解。我要说的是,与电力革命息息相关的所有关键技术都来自这个凝聚了共和国几代领导人心血的宏伟计划,甚至可以说,‘炎黄计划’是电力革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根据该计划下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许五十年、也许一百年,地球上的稀有金属矿藏就将消耗一空。”
  “只有一百年?”裴承毅显得很冷静,说道,“如果马岛的勘探结果没错,就能……”
  “那是按照现在的标准计算的,而我们对资源的需求是永无至尽的。即便按照人类文明的自然发展规律,以每年百分之三的速度增长,地球上的稀有金属矿藏肯定会在一百年之内开采完毕。”刘晓宾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们可以走出地球,事实上,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不但可以到月球建立殖民地,只要肯投入,甚至能够移民火星。问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让我们获得来自外星球的资源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在现今的情况下,就算我们与美国摒弃前嫌,齐心协力,一百年之内,我们仍然得主要依靠地球。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最快也要到一百五十年、甚至两百年之后,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从月球与火星获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足够资源。”
  “也就是说,只一个超级大国能够坚持到一百五十年之后。”
  “完全正确,不是我们,就是美国,或者另外一个超级大国。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最有潜力的欧盟也不大可能成为第三个选择。”刘晓宾点上了第四根香烟,说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退缩的余地。按照我们的估计,三十年之后,我国人口将与美国人口相当,我们与美国的斗争将日趋激烈。换句话说,这场超级大国之间的斗争,将决定两个国家十多亿人的未来。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有一半,能够在人类文明走出地球这个小圈子的时候站在最高端,另外的,全都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垫脚石,成为为了文明本身不得不舍弃的牺牲品。虽然这不是生死存亡的斗争,但是不管是你、还是我、或者其他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希望错过这历史性的机会。”
  “看来,我们确实有必要大干一场了。”
  “不是现在,但是也不会等很久了。”刘晓宾抽了两口烟,说道,“因为关于马岛的战略价值我们与美国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所以根据我们的判断,除非美国当局出人意料的得出了更加确切的结论,不然不会扩大冲突。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们与美国都在相互试探着前进。”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明白了刘晓宾的意思。
  “换个角度看,如果美国打算押上所有老本赌上一把,不会到现在还保持沉默,早就采取行动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局势没有失去控制,美国就不会乱来。当然,因为没有结论,所以谁也不会轻易放弃。”
  “照你这么说,这场冲突将没完没了了?”
  “从长远看,也许如此,但是短期内,绝对不能出现这种结果。”刘晓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其实,这就是你的任务,也是我今天来找你的目的。”
  裴承毅愣了一下,说道:“看样子,不是你来找我,也不是老李让你来找我吧?”
  “你说呢?”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该说的我都说了,回国之前,我会尽量帮你解决现实问题,摆平阿根廷当局与阿根廷军方。有什么要求的话,你得尽快提出来,我好提你安排。别跟我客气,不然吃亏的是你自己。”
  “你都说了,我可不会客气。”
  说到这,裴承毅心知肚白了。毫无疑问,刘晓宾是元首派过来的,除了告诉裴承毅很多国家机密之外,还传达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说在此之前,裴承毅还把自己当成军事顾问,把马岛冲突当成阿根廷的战争,那么从现在开始,他就得回到本来角色,把南大西洋当成共和国的战场。
第五十三章
战前动员
  军情局直接介入,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4月24日,在华剑锋的陪同下,裴承毅首先与特雷塞斯库面对面的谈判。
  虽然阿根廷海军参谋长仍然不大乐意听从裴承毅的指挥,希望保持原来的关系,仅仅恢复裴承毅的顾问地位,但是在塞隆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已经输掉一阵,而且无力扭转战局的特雷塞斯库只能妥协,在裴承毅承诺不干预阿根廷海军的人事安排之后,交出了海军的指挥权。
  搞定了海军,裴承毅再接再厉,把矛头对准了空军。
  在很多人看来,阿方索在阿军中根基不牢,背景远不如帕托斯与特雷塞斯库,如果不是近20年来,空军得到发展迅速,阿方索恐怕连发言权都没有。在此情况下,阿方索肯定会顺应大势,主动配合裴承毅。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能否收复马岛,取决于能否掌握制空权,所以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空军最受重视,争夺空军掌门权的斗争也最为激烈。阿方索能够力克众多竞争对手,在50岁出头的时候成为空军参谋长,除了优异的服役记录之外,与其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说简单一点,在阿根廷的三位军种指挥官中,阿方索最为圆滑,也最懂得玩弄手腕。
  24日晚上,裴承毅找到了阿方索。
  与面对特雷塞斯库的时候不一样,裴承毅不但没有带上华剑锋,也没有一上来就向阿方索摊牌。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第一次见到阿方索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这个阿根廷空军中将不简单。与裴承毅预料的一样,阿方索不但主动请教裴承毅,还主动提出听从裴承毅的指挥。只不过,这些都是以退为进的伎俩,其最终目的还是不想交出指挥权。谈到具体问题的时候,阿方索用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借口,比如语言不通、不熟悉情况、基础条件落后等,想方设法的制造障碍,让裴承毅知难而退。
  放在几天前,阿方索的伎俩肯定能够收到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就算裴承毅想让步,也没办法让步,因为接管阿军指挥权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塞隆与军情局达成的秘密协议,即在赋予裴承毅绝对军事指挥权的情况下,军情局为塞隆家族的利益提供绝对担保。为了让塞隆绝对放心,刘晓宾还带来了一份有国家元首王元庆亲笔签名,具有法律效率的“担保书”。由此可见,军情局已经孤注一掷,不再过分顾虑后果。塞隆也没有别的选择,达成秘密协议之后,他与裴承毅已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
  有了阿根廷总统的绝对支持,阿方索最多能制造点小麻烦。
  搞定阿根廷空军中将之后,裴承毅没有直接面对帕托斯,而是把对付阿根廷陆军司令的任务丢给了助手东方闻。
  25日凌晨,裴承毅在阿根廷海军司令部召开了第一次联合会议。
  虽然塞隆答应为联合司令部提供专门的办公地点,但是裴承毅觉得完全没必要,而是选择了阿根廷海军司令部。
  这个选择一是为了照顾华剑锋,毕竟在共和国赴阿军人中,华剑锋的军衔与职权仅比裴承毅低;二是阿根廷海军司令部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拥有覆盖各个频段的数套先进通信设备;三是马岛争端以海上交战为住,海军的作战行动非常关键;最后就是裴承毅不想与阿方索扯皮,因为在搞定阿根廷陆军司令、获得入主总参谋部的资格之外,除了选择海军司令部,就只能选择空军司令部。
  因为帕托斯对裴承毅接管阿军指挥官非常不满,所以只派了个少校副官来旁听。
  面对特雷塞斯库、阿方索,以及10多名阿根廷陆海空三军的军官,裴承毅并没感到压力,甚至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因为会议室里还有几十名顾问团的军官,以及10多名跟着华剑锋过来的军情局人员。
  事实上,连华剑锋都没有留意阿根廷同行。
  “虽然还没有获得确切情报,但是我们的担忧基本上已经证实,至少有四艘英国潜艇并未按照英国国防部下达的动员令返回军港,为远征做准备。也就是说,这四艘潜艇很有可能已经南下,甚至已经到达交战海域。”介绍情况的是一名军情局派来的情报分析员。“具体是哪四艘潜艇,因为英国海军严密封锁消息,潜艇入港前对可辨别特征做了处理,所以暂时无法确定,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全是‘快速’级攻击潜艇,甚至有可能全是第二批次的改进型。”
  “情报的可靠性有多大?”
  “不会低于八成。”情报分析员似乎觉得回答得不够准,又说道,“因为这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俄罗斯海军的潜艇实力大大提升,战备巡逻也愈发频繁,平均每个月向北大西洋派遣两到三艘攻击潜艇,所以从五年前,英国海军就加强了潜艇部队的战备级别,并且提高了对战略潜艇的掩护力度。按照我们获得的情报,受攻击潜艇数量的限制,英国海军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战略护航战术,即在大西洋划定两个战略巡逻海域,在每个海域部署一艘执行反潜护航任务的攻击潜艇,而不是为出海巡逻的战略潜艇配备护航潜艇,从而大幅度降低攻击潜艇部队的负担,有效保证潜艇部队的执勤率。因为调整战略巡逻需要至少一周,甚至半个月,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至少有两艘攻击潜艇在执行战略护航任务,而回到港口的是六艘‘机敏’级攻击潜艇,所以我们断定,南下的是四艘‘快速’级,而且有可能是四艘第二批次型。”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情报分析员的意思。
  虽然裴承毅不太关心英国与俄罗斯的恩怨,但是按照国际上的流行说法,自从共和国公开了战略核武库的详细情况之后,美国就与英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即美国海军80%的潜艇兵力用来对付共和国,只留20%对付俄罗斯,而英国则集中力量对付俄罗斯。为此,美国不但承诺与英国共享最先进的潜艇技术,还以各种方式支持英国建造更多的潜艇。虽然这种传闻的可信度并不高,也没有任何证据,甚至没人能够说出准确的出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也许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没有美国的协助,英国有可能抢在其他西方国家前面,率先建造采用“磁流体推进装置”的攻击潜艇吗?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英国一度将攻击潜艇的数量削减到6艘,最多的时候也就8艘,而在此之后,英国的攻击潜艇数量增加到了12艘。要知道,在此期间,英国海军还建造了3艘超级航母与数十艘大型水面战舰,就算每年公开的军费并不高,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秘密资金支持,以英国的国力,根本无法维持一支世界第三的海军。甚至有理由相信,精明的英国人摆了美国一道,利用美国提供的用来发展潜艇的资金武装整支海军。
  当然,这些都扯远了。
  按照国际传闻,在2030年之前,英国从秘密协议中获益匪浅,因为在此之前,虚弱的北极熊除了偶尔张牙舞爪之外,最多只是象征性的派几架老掉牙的轰炸机、几艘千疮百孔的潜艇到北大西洋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不但无法对美国与英国构成威胁,也没有威胁美国与英国的意图。只是到了2030年之后,英国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随着大萧条结束,全球经济开始强劲复苏,世界各国对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加上几个主要经济都借助后大萧条时代的复苏动力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俄罗斯,凭借后发优势,以极快的速度迈上了复兴之路。作为具有扩张传统的地区性强国,在经济复苏的刺激下,俄罗斯的大国野心再度爆棚。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30年代的前5个年头,英国海军平均每个月就要与俄罗斯海军的核潜艇“亲密接触”10多次,几乎每隔两天就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海下好莱坞大片”。英国每年为此支出的军费远远超过了从美国获得的援助,算上附带损失,英国早已得不偿失。
  如何减少军费开支,成为英国国防部近几年的重头戏。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如果不是军费入不敷出,英国海军将在2037财年采购第三批次的“快速”级攻击潜艇。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第三批次的“快速”级比前两个批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通过前几年积累的经验,英国已经掌握了更多的“磁流体推进技术”,很有可能在第三批次的“快速”级上配备更先进的巡航推进系统,将潜艇的最大巡航速度提高到20节,甚至24节以上。结果,正是因为军费太少,海军又被重点裁减,所以不得不用“机敏”级的改进计划替代“快速”级的采购计划。
  一边想着,裴承毅一边朝华剑锋看了过去。
  “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特雷塞斯库突然开口,华剑锋只能闭上嘴,等阿根廷海军参谋长把话说完。
  “如果翻译没有说错,最开始的时候提到无法确定四艘潜艇的身份,最后的时候却断定是四艘‘快速’级攻击潜艇,还认为有可能是四艘第二批次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说完,特雷塞斯库故意朝裴承毅看了一眼。
  面对阿根廷海军参谋长的问题,裴承毅一边暗自苦笑,一边把目光转向了情报分析员。
  情报分析员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朝华剑锋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华剑锋考虑了一下,才微微点了点头。
  得到海军中将的首肯,情报分析员没再迟疑,从计算机里调出了几张图片。“这是我们的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左侧是‘快速’级攻击潜艇,右侧是‘机敏’级攻击潜艇,可以看得出来,两者的外形特征非常明显,差别也非常明显,即便是一般的军事爱好者,都能从认出两种潜艇。”
  “如果英国海军要隐瞒真相,不会连伪装都想不到吧?”坐在特雷塞斯库旁边的一名高级军官开口了。
  “伪装是肯定的,但是伪装就是伪装,假的就是假的。”情报分析员没有被难住,又拿出了几张照片,“这也是侦察卫星拍摄的,只不过不是可见光照片,左边是红外成相、中间是雷达成相、右边偏振光谱,利用专门的辨读仪器与专业分析员,从中读取有用信息,就能断定目标的性质。不可否认,伪装能够发挥欺骗效果,但是在现代侦察手段面前,没有哪种伪装能够做到毫无破绽,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真不了。”
  “一种手段不行,几种总行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