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6/1195

  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乔治来说,4月20日肯定是最为漫长的一天。
  到达下议院前,国防部发来的最新消息让他不得不改变安排。提前抵达福克兰群岛海域的4艘“快速”级攻击潜艇已经与阿根廷海军交战,并且在战斗中击沉了2艘阿根廷海军的电动潜艇。更重要的是,出现在交战海域的不仅仅有交战双方的潜艇,还有数艘身份不明的潜艇。因为对方的静音性能非常出色,所以只能断定那是几艘非常先进的潜艇。国防部已经联系了五角大楼,美国海军并未向交战海域派遣潜艇。也就是说,出现在交战海域的那几艘潜艇很有可能来自共和国。
  正是如此,乔治才紧急联系了下议院议长与各党派党魁,要求举行闭门会议。
  闭门会议中讨论的主要话题不是要不要出兵马岛,因为在出兵问题上,内阁与议会的意见完全一致,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出兵。虽然议会在宣战问题上持保留态度,但是却坚持认为应该用强硬态度表明英国的立场与决心。乔治的观点完全相反,在他看来,现在的国际局势与半个多世纪前截然不同,这场冲突也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战争完全不一样,英国的首要目的是收复马岛,不应该让某些并不存在的利益、以及没有任何价值的事情成为达到最终目的的障碍。
  争论持续了几个小时,最终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结束。
  乔治答应出兵,承诺收复马岛,议会则接受首相的要求,并不过分张扬英国立场。
  没有立即宣布消息,而是立即前往白金汉宫,不是需要争取时间搞定内部矛盾,而是乔治得与大洋对岸的布兰迪诺通气。
  回到唐宁街10号之前,乔治与布兰迪诺通了两次热线电话。
  对于美国,英国首相只有一个奢望,那就是千万别拖英国的后腿。
  不得不说,乔治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说很了解布兰迪诺。
  马岛争端升温后,美国一直遮遮掩掩,从未表明立场,就让乔治不得不相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的“拉美政策”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要涉及到拉美国家,美国就会犹豫不决。不管乔治是否承认,他必须接受事实,即只要共和国没有出兵干预,美国就不会在马岛冲突中公开支持英国。
  搞清楚这个情况后,乔治就不再对美国抱希望。
  当然,乔治不会忽略美国的影响。说白了,对英国来说,稳住美国比稳住共和国还要重要。
  站在乔治的立场上,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不会做蠢事。
  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南大西洋也不是印度次大陆。虽然共和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以及足以跟美国媲美的空中力量,但是连共和国军人都承认,名义上世界第二的共和国海军比美国海军差得太远了。以规模来看,共和国海军仅有美国海军的一半。以独立作战能力来看,共和国海军刚刚迈入“全球海军”的行列,而早在100年前,美国海军就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了。
  共和国要想插手南大西洋,只能靠海军。
  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共和国就得老老实实的呆在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
  由此可见,哪怕阿根廷再次战败,只要英国不派兵入侵阿根廷本土,共和国就不会插手马岛争端。
  只要共和国不插手马岛争端,哪怕派几艘潜艇过去,英国也能击败阿根廷。
  也就是说,乔治对军事胜利有足够的信心。
  既然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英国肯定希望美国继续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抵消共和国的影响,并且稳住拉美国家。
  在乔治看来,美国才是最不确定的因素。
  所幸的是,布兰迪诺是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早就猜出了英国首相的想法,采取的政策即符合美国的利益,又符合英国的利益,没有给乔治制造麻烦。
  回到首相官邸,乔治才开始着手相关部署。
  当然,对于远在大西洋另外一边的布兰迪诺来说,英国采取“比较克制”的立场,也比较符合美国的需求。
  战争爆发的时候,布兰迪诺正在睡大觉。
  被秘书从床上叫起来的时候,美国总统并未感到惊讶,因为CIA等情报机构早就发出警告,断言战争将在4月30日前爆发。
  接下来数个小时内,布兰迪诺收到了很多消息,也让他对局势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依靠强大的军事侦察卫星系统,布兰迪诺知道的比乔治多得多,战争爆发后不久,布兰迪诺就收到了确切报告,得知运送突击部队的是数十架QZ-25B,而且这些倾斜旋转翼飞机并没立即返回阿根廷,而是留在了斯坦利港。另外,在英国首相与下议院的议员争论该采取何种立场的时候,布兰迪诺已经掌握了阿根廷向马岛运送部队的方法,而且知道阿军的空运能力非常有限。
  与乔治通话的时候,布兰迪诺没有忘记提到如此关键的情报。
  不得不说,布兰迪诺这一招玩得非常高明。
  把阿根廷无法通过空运向登陆部队提供足够作战物资的情报告诉英国首相,肯定能让英国首相下定决心,敦促英国海军立即采取行动,在特遣舰队出发前,利用已经部署到战区的潜艇封锁马岛,伏击阿军的运输船只。虽然布兰迪诺这么做,已经帮了英国大忙,但是从根本上讲,这是在为美国利益服务,因为英国越快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越能迫使共和国做出让步,避免冲突演变成战争。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在特遣舰队到达之前击败阿军,共和国肯定不会继续冒险支持阿根廷的军事行动,而会以调解人的身份出面调停。因为英国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在停战谈判中,阿根廷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要迫使阿根廷接受既成事实,冲突就能在对美国没有太大损害的情况下结束。从长远来看,这场冲突肯定会改变阿根廷的对外政策,让阿根廷对共和国感到失望,从而投靠美国。只要美国在停战谈判中说服英国,不要过分损害阿根廷的利益,就能让阿根廷回心转意,除掉后院里的不安定因素。当然,这都是最理想的结果。以布兰迪诺的政治觉悟,不会对理想结果抱太大希望。
  由此可见,布兰迪诺仍然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政策。
  当然,战争已经爆发,美国政府不能继续保持沉默。
  20日上午,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与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先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任何涉及到美洲国家利益的问题都是美国的问题,美国绝不容许任何势力插手美洲事务,更不会允许任何损害美洲国家利益的事情发生;对于英阿马岛争端,美国仍然坚持一贯立场,敦促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美国愿意为双方提供谈判场地,以及进行谈判所需要的一切便利条件;美国政府也号召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一同抵制战争,一同呼吁双方停止军事行动。
  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英国的行动,所以“美国宣言”没有引起重视。
  英国首相发表“战争宣言”之后,美国白宫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再次发表了一份措词委婉的声明,即美国对英国政府做出的战争决策深表惋惜,但是美国尊重英国为了维护主权与利益做出的决策,只是希望英国当局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战争,更加客观的考虑马岛争端的根源,以更加有效与合理的方式解决马岛争端。
  美国接二连三的表态,除了证明美国的存在之外,还在向共和国传达某种信息。
  当然,对于远在地球另外一边的共和国来说,“突然”打响的马岛战争也让10亿国民吃了一惊,只不过,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很快就引开了全国民众的注意力。
  新的选举法正式生效20天后,仍然是共和国元首的王元庆终于在20日下午全体代表大会真实会议结束后拿出了“修宪运动”的时刻表,即从5月1日开始对“宪法修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审议,在5月20日之前由全体代表大会决定是否进行全民公决,如果获得支持,将在6月1日到4日之间进行全民投票表决。
  可以说,这件事对共和国的影响更大。
  4月1日,新的选举法正式生效的时候,元首首席助理焦魃山就在陪同元首参加全体代表大会的时候向新闻界透露,元首正在对“宪法修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修订,肯定会在月底之前拿出具体的时刻表。
  由此可见,受马岛战争影响,共和国的“修宪运动”提速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裴承毅的判断,即王元庆打算用马岛战争引开西方国家的注意力,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推进政治改革,以修改宪法的方式确定新的政治制度,取得政治改革的阶段性胜利。
  因为马岛战争提前爆发,所以王元庆提前发起了政治改革的最后攻势。
  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判断出共和国的态度了。
  北京时间20日下午,马岛战争刚刚爆发几个小时,共和国外交部就发表声明,希望双方以更加理智的态度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尽快结束没有任何意义的军事行动,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虽然这则声明并不长,而且全是官方话语,没有表达共和国的立场,但是共和国最先做出反应,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部分英国新闻媒体认为,首相发表的那份不温不火的“战争宣言”就受到了共和国的影响。虽然这番评论并无贬低英国首相的意思,也没有指责英国政府的意思,因为在英国媒体眼里,共和国才是制造马岛冲突的元凶,在共和国的态度没有明了的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应该表明立场。
  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只能说明各方心里都没底。
  对于身处局里的裴承毅来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与华剑锋交谈之后,裴承毅联系了李存勋。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军情局不但早就料到阿根廷当局不会把军事顾问团当回事,还早就采取了相关行动。准确地说,让华剑锋带着3艘潜艇过来,就是军情局的特别安排。按照李存勋的部署,裴承毅首先要稳住气,不要轻易妥协,战局很快就会发生转变,只要阿根廷当局主动求援,华剑锋就会提出成立联合指挥部。到了这个时候,华剑锋会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而作为阿根廷最高军事顾问,裴承毅应该见好就收。
  不用李存勋多说,裴承毅就明白了过来,无非就是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
  只是让裴承毅略感惊讶的是,李存勋没有遥控指挥,而是再次派刘晓宾过来,并且让刘晓宾全权负责这边的事情。虽然李存勋没有说得太明确,但是按照裴承毅的理解,刘晓宾不会听他的指挥,他也不用听刘晓宾的指挥,两人都是最高负责人,一个负责情报工作,一个负责作战指挥,互相配合,互不干预。
  有了李存勋的按排,裴承毅也就放心多了。
  可以怀疑任何人的手腕,但是千万别怀疑军情局长的手段!
第四十八章
冒险
  4月21日凌晨,刘晓宾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
  与裴承毅见了一面,让陆军上将少安毋躁之后,以游客身份入境的军情局副局长就离开了阿根廷首都。因为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值得关注,所以裴承毅没有过分关心刘晓宾的行程安排。
  当天上午,由1艘驱逐舰与2艘护卫舰护送的运输船队驶离了马德普拉塔港。
  虽然阿根廷对外宣称,该船队的目的地是圣克鲁斯港(位于圣克鲁斯河河口,距离里奥加耶戈斯军事基地250千米,为阿根廷南部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运送的是粮食、药品等普通物资,但是该船队的实际目的地是马岛的阿根廷港,运送的也是提供给登陆部队的重型装备与弹药等军事物资。
  不得不承认,阿根廷当局“撒谎”的能力并不强。
  为仅有5艘运输船的船队提供3艘护航战舰,会是一般的运输船队吗?再说了,如果船队的目的地是圣克鲁斯港,完全可以在靠近海岸线的近海航行,并且由岸基反潜巡逻机提供反潜掩护,根本没有必要出动护航战舰,更没有必要出动并不适合在近海执行反潜任务的多用途驱逐舰。
  该船队还未出港,就被对手盯上了。
  战争爆发前军情局就反复警告过阿根廷当局,虽然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肯定会为英国提供军事情报,以美国的战略侦察能力,监视阿根廷全境都不是问题,监视几座大型港口就更不是问题了。军情局早就提出建议,利用大型船只麻痹对手,然后集中快速小型舰艇向马岛运送作战物资。
  可惜的是,阿根廷当局没有把军情局的建议放在眼里。
  虽然阿根廷海军已经证明,至少有2艘英国海军的潜艇在马岛附近活动,很有可能已经在战斗中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2艘潜艇,但是在安排海运工作的时候,阿根廷海军仍然相信能够让运输船队安全抵达阿根廷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阿根廷海军没把军情局的警告听进去,而是一意孤行,很可能有另外一个目的,即利用运输船队做诱饵,在护航反潜作战中干掉那几艘英国潜艇。有一点可以证明阿根廷海军的意图,即除了3艘水面战舰之外,至少还有2艘潜艇参加了护航行动。
  在某些人看来,这是非常高明的战术,可是在裴承毅眼里,这绝对是最愚蠢的选择。
  用诱饵把英国潜艇钓出来没有错,但是用决定战争胜负的运输船队去当诱饵,那就错得不能再错了。
  什么是诱饵?
  只有损失了也不会心疼的东西才能用来做诱饵。
  在裴承毅看来,正确的做法并不复杂,仍然用船队当诱饵,只是承担运输工作的不是船队,而是大量小型高速舰艇。如果能够在护航反潜作战中干掉英国潜艇,就能顺利开辟海上航线。即便没能达到目的,也可以用不易遭到潜艇攻击的小型快速舰艇向马岛运送作战物资,哪怕部分小型快速舰艇被英国潜艇击沉,也不会对后勤保障产生多大影响。按照阿根廷海军的部署,根本没有第二种选择。换句话说,阿根廷海军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摆出了不成功则成仁的架势。
  当然,也不能说阿根廷海军确实愚蠢到顶。
  要想采用裴承毅的办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做好情报欺骗工作。
  毫无疑问,阿根廷当局没有这个能力。
  战争爆发前,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手的警惕性,阿军不但把突击时间提前了10天以上,还控制了动员范围,只通过国家控股的航空公司动员了20多架民航飞机。因为需要尽快向马岛运送重装备,所以阿根廷当局不可能花上几天的时间动员各种小型高速船只,只能将所有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更重要的是,阿根廷没有像军情局那样的情报机构,能够以突袭的方式打下阿根廷港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按照裴承毅的想法,把大量军事物资转移到小型港口,再装上小型快速船舶,恐怕不等充当诱饵的船队离港,英国的情报机构就收到确切情报了。
  不管做什么,总得量力而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