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9/1195

  北约集团就是以美国为核心,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事实上,在美苏冷战结束后的短暂扩张之后,北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标志性事件就是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以及2010年的乌克兰大选。这两起事件终止了北约的扩张行动,最终使北约集团与欧盟集团在欧洲集体安全问题上分道扬镳。
  在法德意的积极推动下,欧盟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之后就开始推行军事一体化,以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为根本目的,而政治一体化只是军事一体化的自然延伸。随着欧盟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比重越来越大,北约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影响力日益降低。
  换个角度看,如果北约提供的集体安全足够重要,同时具备欧盟与北约成员国身份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等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呢?别的不说,伊朗战争期间,美国一度希望北约成员国出兵,共同承担战争负担,最终响应美国号召的却只有英国,而且也只是象征性的派兵参战,并没有提供实质性援助。如果美国在北约集团仍然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比如像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集团成员国就不会袖手旁观。
  从根本上讲,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利益诉求与其他成员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国家战略所产生的严重分歧,成为了北约集团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北约成员国与共和国存在矛盾,但是除了美国之外,没有哪个北约成员国受到了共和国的威胁,也就不存在需要抵抗共和国军事入侵的需求,绝大部分北约成员国都不希望与共和国直接对抗,更不希望卷入美国与共和国的对抗之中。
  由此可见,北约集团算不上“中美冷战”的基本条件。
  与美国一样,共和国也没有建立起以自身为核心的,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
  虽然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共和国花了很多力气改变周边环境,先后与巴基斯坦等国签署了安全同盟条约,但是这些同盟条约基本上都是双边条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不会为了朝鲜向某个国家宣战,朝鲜也不会为了巴基斯坦向别国宣战。
  由此可见,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安全组织根本算不上政治军事同盟。
  当然,共和国也在为建力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而努力。
  印度战争就是一次大胆的试验,不但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参战,印度周边国家中,除不丹之外,其他国家均先后参战,而且均按照集体安全的规定履行战争义务。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王元庆对尼泊尔、锡金、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与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伊斯兰堡与这些国家的领导签署了“集体安全同盟条约”。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开放式集体安全同盟条约。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满足该条约的全部条件,得到了签约国的支持,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该条约,成为正式成员国。随后,顾卫民对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与泰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正式向这几个国家发出邀请。虽然这几个国家没有立即加入“集体安全同盟条约组织”,但是按照外界的猜测,只要“集约”的机制成熟,在与共和国签订了双边同盟条约的基础上,这些国家肯定会加入“集约”。还有部分人认为,5年之内,“集约”将吸纳包括马来西亚、阿富汗、蒙古在内的众多周边国家,成为一个完全以共和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同盟组织。
  与共和国一样,美国也在努力打造第二个“北约”。
  受全球大萧条、地缘政治等影响,美国所打造的同盟组织与“集约”有很大区别,其前身是由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该组织现货吸纳了英国、巴哈马、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并且在2024年更名为“西半球一体化条约组织”,简称“西约”。
  与“集约”一样,“西约”从起步到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伦敦会议就成为了“集约”与“西约”迈向成熟的标志性转折点。
  在伦敦期间,王元庆会见了巴基斯坦等集约组织成员国与朝鲜等观察员国首脑,在集约组织内部会议上提出,除了集体安全保障之外,集约组织应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和国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各成员国与准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并且坚持开放市场的原则,加强与各国的往来。最重要的是,王元庆在集约组织内部会议上正式提议吸收印度为观察国。在好几个国家比较关心的“补偿”问题上,王元庆的态度很明确,共和国不会因为全面核裁军提供补偿,因为共和国已经为集约成员国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共和国可以在经贸领域为集约成员国与准成员国提供更多的援助与支持,加强集约成员国的关系,推动集约发展。
  王元庆在拉支持,布兰迪诺也在拉支持。
  集约积极拉拢印度的时候,西约在积极拉拢巴西。只是,布兰迪诺的“运气”没有王元庆那么好。不管怎么说,巴西都是地区性大国,而且是南美地区的头号大国。虽然巴西与美国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在安全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但是巴西不是印度,也就不可能像印度那样,迫切的希望加入某个集体安全组织。
  不管怎么说,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以及与美国为首的西约在伦敦会议期间都得到了扩大与充实。更重要的是,正是集约与西约发挥的积极作用,让“补偿”提议变成了一纸空文,从而使全面核裁军条约得以顺利推进。
  虽然从现实角度看,王元庆与布兰迪诺利用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行为都是为了推动全面核裁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两人的目的肯定是想在全面核裁军条约生效后的国际新秩序中为本国牟取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地区性国际组织离全球性国际组织只有一步之遥。
  离开伦敦的前一天,布兰迪诺会见了菲律宾总统特使(菲律宾没有参加国际核裁军大会),在菲律宾加入西约的问题上给出了明确答复,只要菲律宾满足了入约的主要条件,美国就会积极支持,说服其他成员国。
  这一天晚上,王元庆也在下榻的宾馆会见了阿根廷总统塞隆。
  “贵国加入集约的事情,我一直在努力,这是有几个问题,还得请总统阁下谅解。”王元庆的话很客气,毕竟塞隆也是国家元首。“主要就是入约的基本条件。不是我国认为贵国没有资格入约,总统阁下与我也认识几十年了,我一直将贵国当成值得信赖的盟友,贵国也一直将我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关键问题是,按照入约的基本条件,只有在没有领土与领海争端的情况下,贵国才能加入集约组织。”
  绕了这么大个弯子,王元庆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集体安全组织首先就得考虑成员国的利益,而不是考虑主导国的利益。从此出发,除了主导国之外,没有任何成员国愿意接纳一个与其他国家存在纠纷的新成员。可以说,在入约前解决领土、领海等纠纷问题,是加入任何一个集体安全组织的最低门槛。别的不说,当年格鲁吉亚没能加入北约集团,就是因为格鲁吉亚存在领土问题。
  塞隆沉默了一阵,说道:“元首的意思我完全明白,只是我也希望元首能够理解,对我们来说,加入集约集团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我完全能够明白,所以我会继续努力。”
  “只是贵国的政治问题……”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总统阁下是担心在我离任之后,我国与贵国的关系会发生改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总统阁下,中华民族是一个讲信誉的民族,共和国也是一个讲信用的民族。从纪佑国元首访问贵国以来,二十年来,我国与贵国的关系越走越近,不管是我,还是别的哪位国家领导人,都会致力发展我们的双边关系。我还可以保证,集约的大门永远向贵国开启,只要贵国解决了几个小问题,随时可以展开入约谈判,我国肯定会积极帮助贵国加入集约组织。”
  塞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有元首的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王元庆笑而不语,表示明白塞隆的意思。
  回国后,王元庆就得为政权交接做准备。准确地说,王元庆已经在做准备了,回国后只需要完成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共和国就将迎来一位新的国家元首。塞隆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换了国家元首,意味着共和国的对外政策会有所调整。更重要的是,塞隆完全有理由相信,刚满60岁的王元庆肯定不会退出共和国的政治舞台,会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必要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以王元庆的身体状况,未来20年之内,他都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只是……”塞隆叹了口气,说道,“元首阁下也应该知道,阻碍我国入约的那些问题很难解决。就算我们有决心解决争端,英国也不会与我们谈判。”
  “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一定只有谈判。”
  塞隆的眉头跳了几下,把目光转到了王元庆身上。
  “如果我没记错,二十年前,纪佑国元首访问贵国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塞隆立即问了一句。
  “被殖民国家夺走的东西,不可能通过谈判要回来。”
  塞隆微微颤抖了一下,神色显得更加震惊。
  “当然,我不是在干预贵国内政,这么多年来,也从未干预贵国内政。”王元庆看了塞隆一眼,说道,“我只是希望总统阁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谈判能够解决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都没能解决问题?现在的局势很清楚,英国在加入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问题上迟迟不肯表态,就是希望依靠美国保护其从其他国家掠夺得来的利益。”
  “元首的意思是……”
  “美国会支持英国吗?”王元庆冷冷一笑,说道,“美国肯定会支持英国,但是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毕竟贵国与南美众多国家关系密切,美国再次推行‘门罗主义’,已经让很多南美国家提高了警惕,如果美国在马岛问题上表明态度,等于与南美国家翻脸,到时候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就得考虑要不要跟着美国走了。显然,对美国来说,直接支持英国的损失过于巨大,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中立者的身份,暗中支持英国,就像在此之前的日本战争、印度战争中那样。”
  塞隆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元庆这番话的意思。
  “关键不是美国是否会支持英国,而是欧盟的态度。”
  “欧盟?”
  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总统阁下不会忘记四十多年前,法国对贵国的军事禁运吧?”
  塞隆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顿时变得非常激动。
  虽然40多年前,马岛战争爆发的时候,塞隆还是个只有10多岁的少年,但是每一个阿根廷人都记得,法国出尔反尔让阿根廷吃了大苦头。要知道,如果当时法国按照与阿根廷签署的军购合同将20枚“飞鱼”反舰导弹送到阿根廷,马岛战争的结局很有可能改变,输掉战争的就不是阿根廷了。
  “欧盟的态度至关重要,也非常复杂。”王元庆揉了揉额头,这几天开的会,让他疲惫不堪。“不得不说,在英国是否倒向欧盟的问题上,法德意三国的态度并未统一。按照我的猜测,法国希望拉拢英国,毕竟英国是欧洲大国,而且借助英国,法国可以在欧盟内更好的约束德国与意大利。德国与意大利则希望教训英国,让英国尝到脱离欧洲的苦头,然后再拉拢英国,从而分裂法国与英国,使德国与意大利成为欧盟的主要力量。关键就在这里,欧盟到底会以何种态度应对英国的诉求。”
  “元首是否认为,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王元庆沉思了一阵,说道:“是不是最佳时机我也说不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欧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别的不说,这次首脑会晤,法国在全面销毁核武器上的态度很矛盾,德国与意大利却积极主张全面销毁核武器。由此可见,欧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在关系到各国利益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甚至是比较明显的矛盾。毋庸置疑,在美国不肯正式出面的情况下,英国会向欧盟求援,甚至会主动加入欧洲集体防御体系,但是在是否出兵的问题上,法国、德国、意大利、乃至所有欧盟成员国都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欧盟不可能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王元庆笑了笑,说道:“关键就得看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塞隆微微皱了下眉头,露出了一副请教的神态。
  “虽然我不想干预贵国内政,但是作为贵国的朋友,我必须提醒总统阁下。”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这确实是一次机会,但是贵国必须做好三件事情。一是积极有效的宣传工作,要让全世界相信,马岛是贵国领土的一部分,更要让全世界同情贵国,认为贵国是在与更强大的敌人抗争。二是做好国内动员工作,只有军民一心,贵国才有能力收回丢失的领土。三是积极调动军事力量,务必速战速决,绝不能给对手反击的机会。只要做好这三件事,贵国获胜的机会在八成以上。”
  “元首说得没错。”塞隆犹豫了一下,说道,“只是,我们现在的实力……”
  “总统阁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只要对贵国有帮助,我会尽力而为。当然,具体问题,还需要我们双方共同解决。”
  见到王元庆表明态度,塞隆也不再顾虑,把找就准备好的话说了出来。
  王元庆非常有耐心的做了解答,当然,他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塞隆尽快安排人员,与共和国的相关机构进行洽谈。不管怎么说,很多细节问题不是王元庆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需要相关部门与机构参与。
第四章
伦敦条约
  1月14日,伦敦会议结束,包括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与英国五个核大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元首缔结了《伦敦全面核裁军条约》与《核技术与核原料国际管制协议》,全面销毁核武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按照《伦敦条约》规定,2037年12月31日为该条约最后生效日期。也就是说,在这一天之前,只有该条约得到所有缔约国立法机构的批准,才正式生效,如果该条约在任何一个缔约国的立法机构被否决,条约将正式作废。虽然这一条件极为苛刻,毕竟要获得40多个国家立法机构的批准,绝非易事,但是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人类文明的未来由全人类共同决定,而不是由某几个大国决定。
  可以说,《伦敦条约》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受缔约方式限制,《伦敦条约》几乎没有约束力。虽然在谈判阶段,共和国与美国都提出应该赋予《伦敦条约》适当的约束力,但是在俄罗斯、法国等国的坚决反对下,该提议并没得到支持。
  14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和国元首王元庆与美国总统布兰迪诺口径一致的对新闻媒体宣称,《伦敦条约》是关系到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条约,是关系到全球八十亿人未来命运的条约,是必须得到切实履行与执行的条约,共和国与美国将除了尽最大努力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之外,还将以实际行动推动该条约的全面落实。言外之意,共和国与美国很有可能在《伦敦条约》签署阶段采取实际行动,对某些蓄意制造麻烦的国家实施制裁。
  毫无疑问,王元庆与布兰迪诺的话震惊全球。
  要知道,这是20年来,共和国与美国首次以同样的声音说话!
  虽然在某些西方新闻媒体看来,只有王元庆的威胁有分量,因为王元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意志,而布兰迪诺的威胁却没有多少分量,因为决定美国重大政策的不是总统、而是国会,但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同时发表声明,暗示将采取果断行动推进全面销毁核武器,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参众两院的议长与几名党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只要《伦敦条约》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美国公民的利益,他们将在表决中投赞成票。这几个美国国会重量级人物的话顿时提升了布兰迪诺在伦敦那番声明的价值,并且让全世界都相信,布兰迪诺正在其执政生涯的巅峰时期,美国国会不会跟总统对着干。
  王元庆与布兰迪诺的表演为伦敦会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再回过头来看《伦敦条约》的实质内容,除了签署阶段的问题之外,该条约从各个方面对保有、研制与开发核武器、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做了极为严格的限制,并且对分阶段全面销毁核武器与拆除相关设施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为了切实保证条约得到落实,还对整个执行环节做了严格规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详细、最严厉的一份全球性军控条约。
  毫无疑问,重点就是如何分阶段的全面销毁核武器与拆除相关设施。
  按照条约规定,整个销毁与拆除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2038年1月1日到2044年12月31日,各缔约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缔约承诺销毁核弹头与拆除核设施。共和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5%的375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的12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48枚洲际弹道导弹、24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48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5%的405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的122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50枚洲际弹道导弹、24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48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俄罗斯将销毁所有战略核弹头与占总量10%的22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8%的10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60枚洲际弹道导弹、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20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法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0%的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的28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16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12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英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20%的48枚战略的弹头、占总量20%的16件战略运载工具(16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巴基斯坦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00%的12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0%的120件战略运载工具,以色列将销毁占总量20%的12枚战术核弹头。所有有核国家与准有核国家将从条约正式生效起,停止一切提炼浓缩铀与浓缩钚的生产活动,不得生产制造核武器、不得从事与生产制造核武器相关的工业活动,向条约核查组织开放国内核设施与核武器生产制造基地,并且无条件接受核查组织的突击调查。到2044年12月31日,所有有核国家与准有核国家停止一切开发核武器、以及与开发核武器有关的科研工作,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各保留一所国家原子能实验室,并且接受条约监督组织的核查与突击调查。
  二是在2045年1月1日到2054年12月31日,各缔约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缔约承诺销毁核弹头与拆除核设施。共和国将销毁占总量(以现在保有的核武器为基准)35%的90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48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0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60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将销毁占总量35%的972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488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12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244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俄罗斯将销毁占总量30%的66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30%的375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20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55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法国将销毁占总量30%的1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30%的84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52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英国将销毁占总量40%的96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32件战略运载工具(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以色列将销毁占总量30%的18枚战术核弹头。从2045年1月1日起,所有缔约国停止一切核原料开采活动,并且在条约核查组织的监督下彻底销毁拆卸核弹头与核设施所得到的核原料,科学研究所需的核原料由条约核查组织提供,并且在条约核查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下使用。到2054年12月31日,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将对对外公开原子能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或者关闭原子能实验室。在此期间,各缔约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条约核查组织的核查与突击调查。
  三是在2055年1月1日到2064年12月31日,各缔约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缔约承诺销毁核弹头与拆除核设施。共和国将销毁占总量(以现在保有的核武器为基准)50%的12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5%的54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12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300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将销毁占总量50%的13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5%的549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6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369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俄罗斯将销毁占总量60%的132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62%的775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60枚洲际弹道导弹、6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355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法国将销毁占总量60%的3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60%的168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136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英国将销毁占总量40%的96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32件战略运载工具(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以色列将销毁占总量50%的30枚战术核弹头。从2055年1月1日起,所有缔约国都要无条件的开放国内设施供条约核查机构核查与突击调查。到2064年12月31日,仍然在运行的原子能实验室必须全面关闭。
  为了确保条约得到遵守与执行,由缔约国派遣人员组成的条约核查组织不但向所有缔约国负责,还拥有向条约组织提交制裁提案的权力。也就是说,如果条约核查组织认为某缔约国未能切实履行条约,将有权建议条约组织对其实施制裁,乃至实施军事打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