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195

  印度将以出资翻修的方式,购买美国海军退役封存的“小鹰”号航母,并且采购包括F/A-18E/F、F-35C、E-2D与SH-60在内的近八十架舰载机。
  随即,该消息遭到美国国防部否认。
  早在六年前,“小鹰”号刚刚从美国海军退役的时候,就传出印度准备购买该舰、以及配套舰载机的消息。后来“维克兰特”号航母下水,该传言就销声匿迹了。
  外界普遍认为,印度采购“小鹰”号的可能性并不大。
  “小鹰”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工建造,六十年代初下水服役,至今已有五十四年的舰龄。美军让“小鹰”号退役,正是因为该舰的维护保养费用严重超标。对捉襟见肘的印度海军来说,即便美国无偿赠送“小鹰”号,也不一定养得起。“小鹰”是满载排水量超过八万吨的大型航母,以印度海军的战略定位,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航母。考虑到八十余架配套舰载机的采购费用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印度海军更无力消受了。
  按照多数人的判断,印度主要想获得一批舰龄稍短的美国战舰。
  以印度的实际情况,即使桑托斯利用民众的复仇情绪大打军备牌,投入巨额军费重振军备,也会在“维克兰特”号的基础上自行建造搭载F-35战斗机的中型航母,然后通过采购或无偿获取的方式获得护航战舰,以最快的速度打造出航母战斗群。
  美国海军正有一批刚刚退役,或者即将退役的巡洋舰与驱逐舰需要处理。
  通过半卖半送、搭配销售或者捆绑改进等方式,美国肯定非常乐意把这些战舰“赠送”给印度。
  外界还在纷纷猜测美国将把哪些战舰“无偿赠送”给印度时,俄罗斯的外交使团在22日抵达新德里。与美国使团获得的“贵宾级”待遇相比,俄罗斯使团得到的款待就寒酸得多了。
  如同绝大部分人的预料,俄罗斯只承诺向印度提供价值不到两亿美元的重建援助,双方没有签署任何大规模经济合作意向书。军购方面,印度仅仅从俄罗斯购买了价值不到五亿美元的零备件,并没大量采购武器装备。
  同日,中巴经贸合作谈判在伊斯兰堡结束。
  按照双方公布的谈判结果,中国将以政府担保、无任何附加条款的方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七十亿美元的重建经费,帮助巴基斯坦完善国内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教育与卫生保障、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相对而言,中巴民间经贸合作更具影响力。
  巴基斯坦将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五年内逐步实现零关税;向中国资本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中国资本。中国以政府担保形式,鼓励民间资本到巴基斯坦投资;承诺在五年内将投资额从不到五亿美元提高到二百五十亿美元;五年之内,中国以奖学金的方式为巴基斯坦提供五千五百个留学名额,鼓励巴基斯坦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
  该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了另外几个南亚国家的兴趣。
  七月底,尼泊尔政府公开声明,希望加入中巴自由贸易区。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应,表示可以将中巴自由贸易区扩大为中国-南亚自由贸易区,给予所有成员国最优惠的贸易与投资政策。
  随后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也先后表达了希望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意向。
  最后连缅甸与马尔代夫也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愿。
  至此,南亚地区中美争霸的格局已经形成。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打出的“经贸牌”更具长远性与战略性,美国则更加急功近利。但是绝大部分评论家仍然不太看好中国,首先是美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中国,其次是没有印度的“中国-南亚自由贸易区”并不完整、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并不大,最后是印度没有彻底战败、对斯里兰卡等国仍然有巨大影响力、会对中国的南亚政策造成很大影响。
  南亚地区的纷纷扰扰吸引了太多注意力,很多人都没发现中国与美国国内的变化。
  到7月25日,中国国内有上百名高官因贪污腐败落网、或者以身体不适为由辞职、或者因车祸等意外事故身亡。
  按照部分外界评论人员的说法,纪佑国利用刚刚树立起来的威信,在国内抛起了“反腐倡廉”的廉政风暴。也有部分人认为,纪佑国是借“反腐倡廉”打击国内反对势力,巩固执政地位。还有部分人认为,纪佑国想借此整顿官场纪律,打击腐败官员,增强民族凝聚力,获得更多百姓的支持与认可。
  不管是谁,都没将中国国内的“廉政风暴”与间谍联系起来。
  美国国内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7月24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切萨皮克湾北部海域发现了死在私人游艇内的中央情报局前局长乔纳森,并且初步断定乔纳森死于他杀。因为丢失了价值数十万美元的贵重物品,所以联邦调查局认为游艇遭到抢劫,乔纳森在反抗的时候被劫匪杀害。
  两天后,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迈尔斯在长岛的私家别墅里因突发心脏病逝世。
  也就在这一天,美国国会参议院以81票对18票的结果,批准了总统贾培尔对韦斯利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提名。
  此时,一场反情报风暴刚刚刮起。
  按照帕墨尔提供的资料,军情局、外情局与国安局联合行动,在26日夜间出动上千名特工,与总参谋部派来的数百名特种兵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端掉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印度联合调查局布设在共和国境内的十多个谍报网,共抓获与击毙了数百名谍报人员。
  2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印度联合调查局展开“反制”措施。
  在这场见不到硝烟的战争中,仓促应战的中央情报局与联合调查局输得更惨。用韦斯利的话来说:一夜之间,美国不但完全丧失了从中国获取情报的途径,损失更无法用金钱衡量。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按照潘云生的意思,军情局故意留下了几个CIA的情报网,准备今后以此向CIA提供虚假情报。但是美国的损失确实无法用金钱衡量,比如一名在军情局潜伏了三十多年、快要接触到“炎黄计划”的高级“鼹鼠”被铲除之后,在未来三十年之内,CIA的谍报人员将难以打入军情局高层。
  如同所有见不得光的事情一样,双方的情报战争并没有公布于众。
  纪佑国充分信任潘云生,他也不是情报人员。当时,纪佑国甚至不太关注中巴经贸合作,把相关的工作都丢给了总理庞兴龙。
  27日晚,潘云生送来了第一份报告。
  对最终结果,纪佑国比较满意。潘云生并没有让他失望,不管是在对付叛变的官员,还是铲除敌人的谍报网络时,潘云生选择的时机都很恰当。难能可贵的是,潘云生还利用了帕墨尔提供的几条重要渠道,故意泄露了一批叛逃人员的名单,让CIA替军情局处决掉了这些叛徒。
  与五年前的那次情报战如出一辙,潘云生为他的传奇经历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只是,这场情报战很快就会因为一次重大事件而黯然失色。
  7月31日,纪佑国先后召见了总参谋长彭茂邦、国务院总理庞兴龙等人,告知了即将推行的军事改革。
  纪佑国没有征求意见,只是提前告知,打下预防针。
第七十一章
一大步
  8月的第一天,共和国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上午,纪佑国在建军节纪念大会上宣布:共和国将在未来两年之内裁军五十万、将常备兵力由二百二十万缩减到一百七十万,改组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撤消第二炮兵,战术导弹部队与战略导弹部队分别并入陆军与空军,空军与海军的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充百分之二十五。
  下午,国防部长赵润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共和国军事改革蓝皮书》。
  全世界顿时哗然了。
  虽然早有人料到,纪佑国将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推行军事改革,但是没人想到,纪佑国的动作这么快、改革力度这么大。
  外界最为关注的还是改革内容,也就是《共和国军事改革蓝皮书》的内容。
  《蓝皮书》首先强调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性质与改革目的:共和国武装力量是捍卫共和国主权与领土安全、完整的坚实基础,是保卫共和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军事改革是为了让共和国武装力量能够更好的履行职责,捍卫共和国主权、保卫共和国领土、保护共和国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抵御外来侵略。
  与类似于“口号”的纲领相比,《蓝皮书》的实质内容更加值得关注。
  军事改革主要分成了三个方面:一是军队行政与军事指挥体制改革,二是军兵种调整,三是军职与军衔改革。
  军队行政与军事指挥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强化了国防部的职责,并且明确了国防部部长只能由文职官员(包括退役军人)担任。国防部的职权得到加强,由单一文职部门转变为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军费预算、军备采购、职务调动、人事任免等事务。总参谋部的权限受到明确界定,由集管理与指挥于一身的综合部门转变为军事指挥部门,仅承担制订作战计划、安排演习演练、指挥作战等事务。完成改革后,国防部将成为仅次于财政部与外交部的国务院第三大部门,总参谋部则成为独立于国务院、直接向元首负责的纯军事部门。
  其次削弱了地方军区的权力。完成改革后,国防部掌握海陆空三军的行政管理权,总参谋部掌握海陆空三军的行动与调动权,地方军区转变为卫戍部队,不再拥有人事任免与军队调动的权力。
  可以说,这是此次军事改革的核心内容。
  不管是强化国防部的职权、明确总参谋部的权限、还是削弱地方军区的权力,目的只有一个:加强中央对军队、特别是主力作战部队的控制,让每一支军队都直接听命于共和国元首。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军队的编制做出调整。
  陆军总兵力将由现在的140万裁减到70万,作战部队由18个集团军、35个师、42个旅以及40多个炮兵、地对地导弹、防空炮兵师(旅)整编为6个集团军、12个师、55个旅以及56个支援师(旅)。兵力规模大幅度缩减的同时,陆军各作战部队的编制也做出了相应调整。6个集团军各编有2到4个师,4到8个旅与8到10个支援师(旅)。12个师中,4个坦克师的规模比之前扩大百分之三十,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等重武器数量增加百分之三十五;8个机械化步兵师的规模比之前扩大百分之二十五,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等重武器数量增加百分之二十五。55个旅全为快速反应旅,编有5到8个装甲营、步兵营、炮兵营或后勤保障营,总兵力在3500到5500人之间。56个支援师(旅)中,24个炮兵师(旅)的规模比之前扩大百分之二十,自行火炮、牵引式火炮、火箭炮等重武器数量增加百分之二十五;12个地对地导弹师(旅)的规模比之前扩大百分之二十,战术弹道导弹、远程火箭炮、陆基巡航导弹等重武器的数量增加百分之二十;20个防空师(旅)的规模比之前扩大百分之二十,高射炮、防空导弹等重武器数量增加百分之二十五。
  完成改革后,原本偏重本土防御的共和国陆军将转变成一支攻守兼备、强调快速反应能力、重视支援火力、能够适应边境战争与冲突的地面劲旅。表面上共和国陆军总兵力削减了一半以上,实际上战斗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能适应未来的低强度地区战争与冲突。
  海军总兵力将由现在的28万增加到55万,三大舰队的编制基本保持不变,作战力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百分之五十,重点建造三支航母战斗群。
  这也是共和国海军改革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按照《蓝皮书》提到的规划,在未来五年之内,共和国海军将拥有第一支航母战斗群,以及第一支固定翼舰载机部队。到2025年,共和国海军将至少拥有三支航母战斗群,并且争取在2030年为三大舰队各配备两支航母战斗群。到此时,共和国海军将至少拥有六支航母战斗群!
  海军陆战队的改革也备受瞩目,原本的2个陆战师将扩编为4个陆战师与4个陆战旅,总兵力增加了近三倍。完成改革后,陆战队将成为共和国的“第二陆战力量”。
  与陆军相比,海军的改革之路更加漫长,也更加艰辛。
  这是海军的性质所决定的,即便共和国有足够的实力建造航母,打造航母战斗群,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打造出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不花上十五到二十年,共和国海军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海军。
  空军总兵力将由现在的40万增加到45万,作战部队由22个航空师、24个防空旅、18个独立雷达团整编为4个战略航空队、18个战术航空队、8个支援航空队、以及18个防空集群,作战力量由现有的3200余架作战飞机、800余架支援飞机、360套防空导弹系统、2100门高射炮、300余部防空雷达调整为1800余架作战飞机、1400余架支援飞机、300套防空导弹系统、1200门高射炮、以及240部防空雷达。
  完成改革后,原本偏重本土防空的共和国空军将转变成一支攻守兼备、强调对地(海)支援、重视精确打击能力、能够适应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初步完成军事网络化的空中劲旅。表面上空军的战机数量有所缩减,实际上战斗力并没有减弱。1800余架作战飞机中,第三代战机的数量达到了1400架,更为强大的支援机群赋予了共和国空军更加全面的作战能力。
  空军改革重点是整合各兵种,建立以军事网络化为基础的联合作战体系。
  相对而言,空军改革最复杂、最关键。作为现代化军队的中坚力量,空军改革直接关系到了共和国军事改革的成败,甚至关系到了共和国的安危。
  撤消第二炮兵,主要是为了缩减编制,裁减人员。
  随着三大军种进行体制改革,唯一的独立兵种被撤消,共和国军队的军职与军衔体制也将发生变化。可以说,这项改革对共和国军人的影响最为重大。
  军职与军衔改革主要分成了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军衔意识,明确军衔与军职的区别。军人的津贴、福利等待遇主要由军衔决定,军人的指挥权限则由军职决定。为此,共和国将取消大校军衔、新增准将军衔,设立三级七等士官与军士长、提高技术军人与职业军人的地位与待遇、鼓励技术军人与职业军人长期服役。
  二是大规模裁减中高级军官,提高基层军官与士官的比例。按照《蓝皮书》的规划,在未来两年之中,上将人数由33人削减到22人、中将人数由745人削减到340人、少将人数由3785人削减到1200人、新增准将2700人,削减大校4874人、上校人数由8563人削减到6500人、中校人数由15563人削减到9500人、少校人数由22659削减到12500人,上尉人数由28942人增加到35000人、中尉人数由55982人增加到65000人、少尉人数由78732人增加到85000人,新增军士长145人、各级军士达到388000人。完成改革之后,将领规模将削减6.6%、中层军官规模将削减44.81%,基层军官占到总兵力的10.88%、士官占总兵力的22.83%。
  军职与军衔改革主要是针对未来高科技战争对人才的高要求,通过扩大基层军官与士官的比重,提高军人待遇、增加志愿兵所占比重。
  所有没有被裁减掉的官兵都通过改革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按照外界的普遍猜测,纪佑国推行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控制军队的能力、提高元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将共和国的义务兵役制转变为志愿兵役制、打造出一支精干强悍的武装力量。
  也有部分人认为,军事改革只是共和国诸多改革中的第一步。
  完成军事改革、牢牢控制住军队后,沉寂了八年的共和国元首将在最后两年的任期中继续推行其他改革,让共和国以崭新面貌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