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1195

  运输与补给行动同时展开,人员与重量在20吨以下的装备由垂直起降运输机运送,质量在20吨以上的装备由铁路运送,作战物资则通过铁路与空投两种方式运送。按照裴承毅下达的命令,这个晚上,不但留在班达的第775炮兵旅必须到达马尼格布尔,54军的第5401与第5402炮兵旅、24军的第245炮兵旅也必须到达马尼格布尔,空突161旅的低空打击部队将在天亮后到达马尼格布尔(主要是战机的临时起降场地没有能够按照计划在夜间平整完毕)。裴承毅没有急着派出38军的第3801与第3802炮兵旅,主要是38军仍然驻扎在尼泊尔境内,重型装备之能空运到巴特那,然后由铁路运输,整个过程需要2天时间。更重要的是,马尼格布尔的容纳能力有限,塞下4个炮兵旅之后,已经没有地方容纳38军的2个炮兵旅了。只能等到工程部队完成了马尼格布尔的工程之后,再为38军的2个炮兵旅选择一处比较合适的部署地点。
  一个晚上部署这么多军队,空军与陆航的运输机部队累得够呛。
  25日黎明,运输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在主力炮兵部署到位之后,主要运送的就是作战物资。
  从后勤角度考虑,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3个军的4个炮兵旅,实际兵力规模相当于5个炮兵旅(第775炮兵旅的编制太“野蛮”了)。如果所有电磁炮以最大速度开火,能在1个小时内投出8万吨炮弹!即便按照正常战斗速度,既每门炮每分钟发射4发炮弹,打4分钟停6分钟(让轨道冷却),也能在1个小时内投出2万吨炮弹。再退一步,4个炮兵旅轮番上阵,只动用三分之一的电磁炮,每小时的弹药消耗量都在7000吨左右。一场大规模装甲会战的持续时间在12小时左右,如果打得不顺利,则有可能持续24小时,炮兵承担一半的支援任务,需要提前准备好4万吨到8万吨炮弹。一列挂50节车皮的列车一次能够运送7000吨弹药,需要12列列车才能送来8万吨炮弹。从瓦拉纳西到马尼格布尔,每天最多开出12列列车。毫无疑问,铁路运输满足不了前线作战需要,只能继续动用空运力量。
  实际情况是,为了预防万一,袁晨皓要求后勤部队在战役开始前,将至少20万吨弹药运到马尼格布尔,并且做好紧急运送5万吨弹药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如果战斗在25日中午爆发,就算动员所有运输力量,也只能向前线运送10万吨炮弹,而且运送弹药的列车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全部返回瓦拉纳西。
  不得已,后勤部队只能派出所有力量,包括2000辆20吨级的载重卡车。
  这些载重卡车原本是为巴特那的战争难民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其中近半数还不属于共和国陆军,是孟加拉国陆军的“财产”。在强行征调的情况下,孟加拉国陆军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派出卡车司机积极配合。这让裴承毅很欣慰,在写战斗报告的时候,他还特别强调了孟加拉国陆军提供的支援与帮助。
  中国军队全力向马尼格布尔运送作战物资,立即引起印军重视。
  毫无疑问,大会战就要开始了。
  再三衡量利弊之后,古吉拉德让博帕尔集团军在穆尔瓦拉西面大约100千米处的达莫停了下来,随后命令法塔赫布尔集团军转向南下,前去攻打班达。
  可以说,这是古吉拉德的“超常发挥”。
  虽然反应速度慢了一点,但是在法塔赫布尔集团军南下之后,需要头痛的就不是古吉拉德,而是裴承毅了。换句话说,如果第771装甲突击旅挡不住法塔赫布尔集团军,让印军控制了班达,第772装甲突击旅与第773装甲突击旅只能各自为战。古吉拉德让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攻打班达,就是要分割77军。接下来,第773装甲突击旅就得用1个旅的兵力对付1个集团军,而且是1个主力集团军。
  这样的战斗,还有打的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
第一百三十八章
高兴得太早
  25日下午,法塔赫布尔集团军突破第771装甲突击旅的阻击防线,攻入班达。
  这一刻,古吉拉德看到了希望,鲁拉贾帕尼看到了希望,连远在地球另外一边的杜奇威都看到了希望。
  虽然攻占班达的代价太大了一点,在持续近4个小时的战斗中,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折损了三分之一的部队,4个步兵师被第771装甲突击旅旋风般的快速突击、以及远程炮火打得全线崩溃,另外三分之二的部队也严重受损,总共伤亡官兵超过6万人,但是收获也同样巨大,第771装甲突击旅吉德勒古德(马尼格布尔东北)退却,占领占西的第772装甲突击旅孤悬敌后,空降163旅也成了一颗死棋。最重要的是,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没有辜负古吉拉德的希望,完成了对77军的战役分割任务。
  印军值得高兴吗?
  当然值得高兴,因为这是印军首次在正面战斗中击退中国陆军的一个整编旅!
  战斗还未结束,印度的宣传部门就开始行动。当天傍晚,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重点报道了发生在班达的战斗。中国新闻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只是没有注入太多的感情色彩,仍然像往常那样,仿佛发生在班达的战斗与中国军队没有半点关系。
  对于连遭败绩的印度来说,这绝对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当天晚上,新德里的市民就组织了游行活动,庆祝印军取得“班达大捷”。
  民众的激情可以理解,因为死气沉沉的印度太需要激情了。但是军人与政治家绝对不能被激情冲昏头脑,因为班达战斗算得上什么呢?
  什么也算不上!
  在远程炮兵的支援下,第771装甲突击旅不但击溃了4个印军步兵师,消灭了6万多印军,而且没有多大损失,到达吉德勒古德的时候,战斗力依然完整。
  第771装甲突击旅保存完整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印军面临两难抉择。
  到底是首先打第773装甲突击旅,还是首先打第772装甲突击旅?
  如果不看印军的部署情况,肯定是首先打第772装甲突击旅,因为第771装甲突击旅撤往吉德勒古德,距离马尼格布尔只有不到30千米的路程,距离第773装甲突击旅也只有200多千米,可以在数个小时内驰援第773装甲突击旅。问题是,不可能不看印军的兵力部署,也就不可能按照最理想的方法作战。
  博帕尔集团军已经到达达莫,距离穆尔瓦拉仅有半天路程。此时调整进攻方向,让博帕尔集团军转向前往占西,至少需要两天三夜。即便不考虑在这两天三夜之中,会有多少坦克与战车被中国空军与陆航的战机摧毁,以中国军队的战场运动能力,肯定能够完成兵力调整,突破法塔赫布尔集团军在班达的防线,救出第772装甲突击旅、或者驰援第772装甲突击旅,在占西与博帕尔集团军打一场大规模装甲会战。因为部署在马尼格布尔的远程炮兵能够将炮弹打到占西,所以在占西与77军决战与在穆尔瓦拉与77军决战基本没有分别,印军都得经受远程炮火的摧残。
  从印军的部署情况来看,攻打穆尔瓦拉仍然是最佳选择。
  实际上,就算印军之前把重点放在占西,让博帕尔集团军从埃达沃向北运动,第771装甲突击旅在阻击法塔赫布尔集团军之后肯定会转向前往占西,确保在主要战场上投入更多兵力,不给印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仍然有很多印军将领经不起诱惑。
  别说博帕尔集团军的指挥官蠢蠢欲动,就连古吉拉德都有所动摇。如果能够干掉占西的第772装甲突击旅,就能打通从博帕尔前往坎普尔的战略通道(此时印军只能绕道西北的阿格拉前往坎普尔,行车里程增加50%以上),并且在坎普尔与博帕尔以东地区构筑战略防线,挡住中国军队西进的步伐。更重要的是,歼灭第772装甲突击旅肯定比打退第771装甲突击旅更能振奋人心。如果能够获得一场“伟大的胜利”,即便损失两天两夜,也能为印度争取到更大的希望。
  正是如此,25日夜间,博帕尔集团军没有按时向穆尔瓦拉推进。
  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一个人笑了,另外一个人则从头顶凉到了脚心。
  笑的人肯定是裴承毅,因为印军的愚蠢程度与他的预料完全吻合。
  另外一个人自然是杜奇威。
  不管古吉拉德想干什么,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让博帕尔集团军在达莫驻足不前!
  当天晚上,杜奇威亲自跟古吉拉德通了电话,明确警告印度陆军参谋长,博帕尔集团军必须马上出发,不管向哪个方向出发,都不能留在达莫。
  杜奇威此时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愚蠢的印军将领让刚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变成了绝望。
  用杜奇威的话来说,连对手的意图都不明白,凭什么击败对手?
  裴承毅让第771装甲突击旅在班达阻击法塔赫布尔集团军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裴承毅想守住班达,确实如此吗?
  如果要守住班达,裴承毅就不应该让第771装甲突击旅以运动战的方式阻击法塔赫布尔集团军,而是在班达修建防御阵地。1个空降旅能够守住法塔赫布尔,1个装甲突击旅还守不住规模小得多的班达?只要第771装甲突击旅打阵地防御战,别说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拿其无可奈何,就算博帕尔集团军也不见得能够怎么样。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第771装甲突击旅在法塔赫布尔集团军的追赶下退往班达,来不及在班达构筑防御阵地,但是以第771装甲突击旅的机动速度,甩掉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别说建防御阵地,就算在班达晒几个小时太阳也不成问题。
  毫无疑问,裴承毅压根没有想过要守住班达。
  第771装甲突击旅的任务不是守卫班达,就是引诱法塔赫布尔集团军南下。显然,裴承毅的目的仍然是替空降163旅解围,让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无法及时返回,也就无法对空降163旅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占领班达之后,不管博帕尔集团军下一步怎么走,法塔赫布尔集团军都得留在班达,而且得拼死守住班达,不让77军的3个旅会师,协助博帕尔集团军歼灭77军。如此一来,法塔赫布尔集团军被牢牢的牵制在了班达,既不能随意运动,又不能与博帕尔集团军会师。
  换个角度看,这不正是裴承毅所要达到的战役目的吗?
  印军想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歼灭77军,裴承毅也想用同样的方法干掉2个集团军。
  不管具体战术,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力量,也就必须想方设法的牵制住某一股敌人,为歼灭另外一股敌人创造机会。
  与对手相比,裴承毅只多考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手的意图。
  早在博帕尔集团军北上之前,裴承毅就断定,印军会以各个击破的方式对付77军。如果做得太绝,不给印军任何希望,博帕尔集团军肯定会在出发后不久停止前进,最多在埃达沃驻防。埃达沃离主战场数百千米,就算77军能够赶过去,也就只能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决战,很难掌握主动权。更重要的是,博帕尔集团军有5个主力师,其中3个是装甲师。以77军的战斗力,运动战还有点希望,阵地战不但损失大,而且歼敌的希望很渺茫。要想避免打阵地战,就得把印军引出来,在裴承毅选择的战场上决战,让77军掌握主动权。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在博帕尔集团军北上之前,让77军分兵两路,只让1个旅向法塔赫布尔方向运动。最初的时候,裴承毅还有点担心这个简单的伎俩会被杜奇威识破,从而使整个战役计划失去可操作性。随着博帕尔集团军北上,裴承毅的这个担忧就不存在了。实际上,不管杜奇威有没有识破,印军没有别的选择。77军嵌入印军两条战略防线的结合部,印军必须发起反击,而且必须干掉77军。
  判断出对手的战术安排后,其他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所谓欲取之、必先予之,让第772装甲突击旅攻占占西,虽然存在分散兵力的风险,但是能够露出一个大大的破绽,让印军认为歼灭77军的时机成熟了,从而集中兵力在某个方向上发起进攻。为了把印军引向更有利的战场,也就是距离马尼格布尔更近的穆尔瓦拉,裴承毅不得不集中全部运输力量,在24日向马尼格布尔投送炮兵与物资。此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印军果然选择穆尔瓦拉为主要攻打目标。由此可见,在安拉阿巴德修铁路、向马尼格布尔部署炮兵,是整场战役画龙点睛的一笔,最有深远意义,也最能体现前线指挥官的战役谋划能力。
  走到这一步,印军已经输掉了这场战役。
  接下来,印军的行动不但完全在裴承毅的掌握之中,而且没有半点转圜余地。
  法塔赫布尔集团军占领班达后,即便印军采用最为有利的战术:博帕尔集团军立即从达莫出发,强攻穆尔瓦拉;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派出部分兵力攻打吉德勒古德,拖住第771装甲突击旅,其余部队在班达构筑防御阵地,印军也没有半点获胜的希望。
  从战场局势来看,到达穆尔瓦拉的第773装甲突击旅不会与博帕尔集团军进行正面决战,裴承毅也不会允许第773装甲突击旅扰乱他的战役部署。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第773装甲突击旅边打边撤,利用从穆尔瓦拉到马尼格布尔大约250千米的路程,在沿途的迈赫尔、瑟德纳等地层层设防,充分利用装甲突击部队的快速突击能力,以运动战的方式多层次阻击博帕尔集团军,减缓对手的突击速度。对装甲部队来说,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减慢前进速度等于死路一条。打到最后,就算博帕尔集团军能够逼近马尼格布尔,也是强弩之末,无力迈出最后一步。博帕尔集团军停止进攻的时候,就是77军发起反击的时候,以共和国陆军的突击能力,必然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博帕尔集团军。
  博帕尔集团军完蛋了,法塔赫布尔集团军还能独存吗?
  除非第773装甲突击旅在南面打得特别吃力,不然第771装甲突击旅不会南下,也就不会让法塔赫布尔集团军逃之夭夭。
  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战役开始后,第771装甲突击旅主动出击,击溃前来牵制其行动的印军,然后向班达方向发起反击,让法塔赫布尔集团军把主力全部留在班达,以死守的方式对抗第771装甲突击旅的进攻。虽然以第771装甲突击旅的实力,很难一口气干掉规模是自身几十倍的法塔赫布尔集团军,但是肯定能够拖住该集团军,等到歼灭博帕尔集团军之后,再集中兵力歼灭法塔赫布尔集团军。
  实际上,这也正是裴承毅安排的战役步骤。
  虽然连杜奇威都不相信,仅凭第773装甲突击旅能够干掉博帕尔集团军,但是不要忘记留在占西的第772装甲突击旅。因为印军把主力集中在了穆尔瓦拉方向上,所以占西方向上基本上没有印军。就算从长远考虑,裴承毅不应该放弃占西,也可以让第772装甲突击旅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占西,然后让主力南下。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主要交通线在印军的控制之中。
  不要忽略第772装甲突击旅的野外行军能力,作为名副其实的装甲突击旅,该部队的主力装备都是履带式,而不是轮式,具有极为强大的野外行军能力。虽然部分后勤装备,比如为坦克战车补充电能的供电系统安放在重型轮式卡车上,野外行军能力欠佳,但是共和国陆军早就实现了装备统一化,第772装甲突击旅的作战部队完全可以在到达战场之后,由第773装甲突击旅的后勤部队提供保障。如果裴承毅觉得有必要,甚至可以从其他战略反应军抽调后勤保障部队,为第772装甲突击旅的作战部队提供支持。
  更不要忽略第772装甲突击旅的本质。作为战略反应军,77军是共和国陆军第一批实现轻型化建设的野战军。虽然不是空降军,但是按照共和国陆军的轻型化标准,所有战略反应军的主力装备都可以通过垂直起降运输机运送。当然,这会比较麻烦,比如DZ-31A主战坦克就得在空运前拆掉附加装甲,并且将主装甲取掉一部分,然后用2架DZ-25C空运,到了前线再花几个小时组装。
  可以说,用不用第772装甲突击旅,只是一道命令的问题。
  即便2个旅仍然难以吃下博帕尔集团军,裴承毅手里还有空突161旅,以及能够在24小时内到达马尼格布尔的24军。把这2支部队算上,别说歼灭博帕尔集团军,就算攻打坎普尔与博帕尔都不是问题。当然,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裴承毅不会动用24军,主要是该军是前一阶段大规模作战行动中损失与伤亡最惨重的部队之一(若按军计算,24军的损失最大),状态一直不是太好。
  对裴承毅来说,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好好利用空突161旅。
  有一个问题连杜奇威都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印军的后勤保障。
  如同法塔赫布尔集团军这样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基本上不用考虑后勤保障,但是博帕尔集团军这种以装甲兵为主的部队,必须考虑后勤保障。
  虽然博帕尔集团军的装备很先进,M24A3具有与DZ-31A抗衡的资本,M27A2也具备与DB-30A对抗的本钱,但是印军得到的仅仅是战斗装备,而不是全套装备。按照美国陆军的配备,与M24A3与M27A2这些电动战车配套的是移动式聚变核能供电平台,而可控聚变反应堆,特别是供军队使用的小型可空聚变反应堆是最尖端的军事技术,别说美国不会出售给印度,甚至没有提供给英国。印度陆军得到的,只是烧柴油的发电机。也就是说,印度陆军空有一堆电动战车,因为要用柴油来发电,所以印军的后勤保障压力并未降低,反而因为发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电动战车电动机的功率等等因素,使印军的后勤保障压力变得更加巨大。即便在日常行军中,1个装甲师每天都要消耗5000吨柴油,需要占用1列列车或者动用300辆载重卡车。
  从博帕尔到穆尔瓦拉,铁路里程超过350千米,公路里程超过400千米。
  毫无疑问,如此漫长的后勤补给线是印军最致命的死穴。
  只要裴承毅设法切断印军的后勤补给线,别说动用第772装甲突击旅,等到印军烧完了柴油,第773装甲突击旅就能干掉博帕尔集团军。
  打击敌人后勤补给线,一直是空突部队的强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