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2/1195

  不管38军与39军的目的如何,在此时派遣第三集团军进入孟加拉国,不但不会取得任何战果,还等于自投死路。
  对印军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打通前往东部地区的通道,而是堵住恒河平原上的缺口。
  照此目的,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立即调整作战计划,第一集团军南方军团由攻转守,第二集团军加快北上的速度,第三集团军北面的4个师协助第一集团军作战。几乎同时,面向吉申根杰的印军全部由攻转守,摆出了与中国军队对垒的态势。
  问题是,单纯的防御,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什么都可以忽略,绝不能忽略裴承毅手里的3个空降军。
  以往的数场战争证明,只要中国军队发起大纵深战略进攻,3支空降军就是所有对手的噩梦。
  除非印度将3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变成军事堡垒,不然再严密的防御阵地也挡不住中国空降军。要知道,空降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不会依托地面交通线路,能够攻打运输机航程范围内的任何地点。
  从这个角度看,印军转入全面防御,反而更加被动。
  当然,印军指挥官不会忽略这个关键问题。
  在部署防御的时候,印军指挥官最重视的不是盘踞在吉申根杰的77军,甚至不是进入战场的38军与39军,而是随时可能参战的3支空降军。为此,印军总参谋部向美国五角大楼发出请求,希望借用美军的兵棋推演系统,对即将打响的战斗做一次全面推演,以此确定可能遭到空降兵打击的地点。
  不用印军发出请求,杜奇威就在做这件事情。
  毫无疑问,杜奇威最关注的也是裴承毅手里的3支空降军。
  在美国国防部长的记忆中,最无法忘记的就是半岛战争期间,由空降153旅夺取五老之后导致美军2个陆战师全军覆没的那场战役。2个美军陆战师都啃不下1个空降旅,3个空降军全体出动,印军还有什么希望?
  当然,此时非同往日。
  空降军再厉害,也有其弱点。
  别的不说,空降军对进攻的要求非常苛刻。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空降军不通过地面交通网络发起进攻,就得选择有机场、或者有开阔地可以进行空降的目标,绝不会选择无法进行空降或者机降作战的目标。
  另外,空降兵在着陆之后的战术机动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在突然袭击夺取阵地之后转为全面防御,等待支援部队。如此一来,前线指挥官往往用空降兵攻打战略目标,只有在作战力量高度富余的情况下,才会用空降兵攻打战术目标。
  结合这两个条件,就不难推断裴承毅使用空降军的方法了。
  印军调整战役部署的最大好处就是,为裴承毅提供了调整战役部署的时间。
  换句话说,在38军与39军进入战场后,双方都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开始为下一场恶战做准备。
  也就在五角大楼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分析战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看上去与地面战斗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
  8日8点30分,共和国海军南海舰队两栖突击舰队进入金兰湾。
  最初的时候,新闻媒体都没有关注这件事情,只进行了简单报道。直到CNN的记者发现两栖突击舰队里有8艘大型两栖战舰(1艘两栖攻击舰、2艘综合登陆舰、2艘战略投送舰与3艘大型登陆舰)之后,这支与地面战斗没有太多关系的舰队才引起重视。
  随后半岛电视台做了更加详细的报道,明确提到,之前部署在金兰湾的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登上两栖突击舰队,而且预测两栖突击舰队将在8日下午,最迟不过8日夜间离开金兰湾。
  虽然半岛电视台没有报道两栖突击舰队的去向,但是该消息立即引起了爆炸式反应。
  地面战争打得还不够,中国准备动用陆战队了?
  显然,不会有人低估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
  虽然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编制规模比陆军小得多,也比美国海军陆战队小得多,但是在近20年内,海军陆战队是共和国6大军兵种中扩张速度最快的独立兵种。2015年,海军陆战队仅有4个旅,到2035年,海军陆战队已经拥有12个旅,战斗人员14万人,官兵总数超过17万,在规模上仅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重要的是,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装备水平直接向陆军看齐,而不是像美国海军陆战队那样,总比陆军差一截。除了强大的地面作战能力之外,共和国海军陆战队还效仿美国海军陆战队,组建了两栖舰队与航空兵(在行政管理上,陆战队的航空兵隶属于海军航空兵)。虽然迄今为止,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参加过的有难度的大规模登陆战役屈指可数,没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那样的辉煌历史,但是在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中,共和国海军陆战队都参加了作战行动。如果以近20年参加的战斗来看,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经验超过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在关注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力的时候,西方新闻媒体更加关注陆战队的参战意义。
  换句话说,所有西方新闻媒体都认为,共和国陆军已经无兵可派,除了大规模征召退役军人,组建战略预备队之外,共和国向印度战场增兵的唯一办法就是出动陆战队,让陆战队担负部分地面作战任务。
  当然,西方新闻媒体犯了与印军同样的错误,即忽略后勤保障能力。
  在无法满足陆军作战需求,不得不把大量作战部队放在后方的情况下,就算派陆战队参战,陆战队也没有多少战斗力。虽然一些西方的军事评论员对此做了解释,比如陆战队主要在沿海地区作战,登陆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临时码头或者夺取港口,得到海运支持之后,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并不严峻,甚至能够利用陆战队,为受后勤保障困扰的陆军作战部队提供支援。
  受这部分西方军事评论员的影响,几乎所有西方新闻媒体都认为,共和国将在孟加拉湾北部地区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两栖登陆作战,夺取该地区的某座港口,比如加尔各答南面的坎宁港,然后动用空降部队与空中突击部队,打通地面交通线,从而一举缓解共和国陆军的后勤保障压力。
  不得不承认,西方新闻媒体猜对了一半。
  很快,这件事情也引起了杜奇威的注意。
  与新闻媒体的猜测不同,从一开始,杜奇威就认为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不会在孟加拉湾北部地区打一场两栖登陆战。别的不说,恒河河口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进行登陆作战,而且登陆战役前期的准备工作太多,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再彪悍,也不可能在毫无装备的情况下登上由印军严密设防的滩头阵地。从整个东线战场上的局势来看,登陆作战的好处只有在登陆成功、并且夺取了港口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在此之前,登陆作战将消耗裴承毅手里少得可怜的支援力量,严重拖累地面作战性能。
  杜奇威的分析很正确,也很到位。
  关键问题是,共和国在这个时候出动陆战队的目的是什么?
  杜奇威首先想到的就是夺取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中的某座岛屿。因为共和国本土距离前线太远,有必要建立一处不受其他国家政策限制的前进基地,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某座岛屿。
  只不过,杜奇威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得知登上两栖突击舰队的有2个陆战旅之后,杜奇威就知道,这不是一支战斗部队。
  按照美军掌握的情报,1支两栖突击舰队一次最多投送1个陆战旅(陆战旅的编制规模比陆军旅大得多,兵力在8000到11000之间)。同时运送2个陆战旅,只能压缩运载的重型装备数量。没有重型装备,就算陆战队成功上岸,也无法打败岛上的印军。
  很快,杜奇威就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猜测,正在赶赴前线的是一支“工程部队”。
  虽然陆战队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但是受特殊作战使命的影响,陆战队的工程兵队伍比陆军同等级部队大得多。如果有必要,甚至会在战斗前加强陆战队的工程部队,以提高陆战队在基础条件简陋环境下的独立作战能力。
  如果真是一支工程部队,裴承毅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再结合8日凌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38军与39军开赴战场,有点眼光的军事家就能推断出裴承毅的战役目的。
  8日夜间,在两栖突击舰队离开金兰湾之后大约4个小时,杜奇威将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结果,以及他对未来战局的判断一同发给了史塔克,要求史塔克在面见鲁拉贾帕尼的时候明确提出孟加拉国向印度宣战的可能性。
  这次,杜奇威的判断非常准确。
  按照他的预测,从金兰湾出发的两栖突击舰队将开赴吉大港,之前进入印度东部地区的38军或者39军将从北面进入孟加拉国境内。在中国陆军的重装甲军部署到位之后,孟加拉国就将向印度宣战。到达吉大港的中国陆战队除了加强港口的吞吐能力之外,主要任务就是接管从吉大港到印度北部与西部地区的交通线。只要中国军队获得了孟加拉国的地面交通网络,一直制约着裴承毅的后勤保障问题将迎刃而解。除此之外,杜奇威还预测,38军或者39军将在古瓦哈蒂附近转向前往西里古里,然后开赴尼泊尔,或者让驻扎在西里古里的54军前往尼泊尔。杜奇威这一猜测的理由很简单,守卫孟加拉国边境线上的军事要点,只需要一个重装甲军。据此,杜奇威认定,只要某支重装甲军到达尼泊尔,尼泊尔就将向印度宣战;得到尼泊尔的支持之后,裴承毅将获得第二条物资运输通道。结合陆运与海运,裴承毅有足够的能力让东线战场上的所有地面部队参与作战行动。
  推测到这个地步,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任何人都想得到。
  实际上,杜奇威的预测已经开始兑现。在他发出消息前的数个小时,38军已经在夜色的掩护下绕过古瓦哈蒂、经过西里古里,进入尼泊尔境内,正在开赴加德满都的途中,预计38军的先头部队将在8日23点30分左右到达加德满都。
  收到杜奇威的消息,史塔克不敢耽搁半点时间,立即动身前往印度总理府。
第九十五章
死局
  史塔克来得恰到好处,此时,鲁拉贾帕尼正在与数位印军将领商讨战局。
  “这是我们对东线战争的推演结果。”史塔克拿出两份文件,一起交给鲁拉贾帕尼,说道,“另外还有杜奇威将军针对今天发生的事情做的分析与预测,希望总理阁下、以及各位将军能够引起重视。”
  虽然杜奇威已经卸下军职,但是史塔克仍然习惯称他为“将军”。
  鲁拉贾帕尼扫了眼两份文件,拿起了杜奇威那一份,将兵棋推演那一份递给了坐在他左手边的古吉拉德,而不是坐在他右手边的费尔南德斯。
  史塔克把印度总理这个不经意的动作看在了眼里。
  虽然费尔南德斯仍然是印度三军总参谋长,但是在印度海军全军覆没之后,费尔南德斯已经丧失了原先的地位。即便鲁拉贾帕尼没有撤消费尔南德斯的职务,在以地面战争为主的情况下,古吉拉德已经成为印度的最高军事统帅。
  看完杜奇威的分析与预测,鲁拉贾帕尼长出口气,见到古吉拉德一言不发的样子,他把目光转向了坐在对面的史塔克。
  美国上校不动声色的掏出香烟,2份文件已经把问题说得很透彻,不用他多言。
  “按照杜奇威部长的说法,不但中国军队即将大举攻打恒河平原,我们连百分之一的胜算都没有。”鲁拉贾帕尼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在杜奇威部长、以及上校看来,我们应该继续按照原计划作战,还是应该主动撤退呢?”
  鲁拉贾帕尼所说的“原计划”,实际上是印度陆军司令部根据38军与39军进入战场之后调整了的作战计划。虽然史塔克没有参与印度陆军司令部的指挥工作,但是根据他掌握的情报,印度陆军已经放弃进军孟加拉国的设想,除了第二集团军全速北上支援第一集团军攻打吉申根杰之外,第三集团军将在西孟加拉邦东部地区,也就是恒河下游地区设防,阻止可能借道孟加拉国攻打西孟加拉邦的中国陆军,留守东部地区的东北集团军群放弃围攻西里古里的作战行动,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袭扰东部地区的中国军队,尽可能多的牵制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因为兵力严重不足,无法支撑两个方向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所以印度陆军打算从西线战场抽调10到15个主力师,并且在8月15日之前投入20到30个由退役军人组建的预备役师。
  整套作战计划的核心思想很明确:利用吉申根杰方向上的进攻行动牵制中国陆军2到3个军,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死守西孟加拉邦,争取将在8月20日,也就是第一阶段战争动员完成之前守住恒河平原的主要地区,然后利用第一阶段战争动员所得到的180个师,在东线战场上获得绝对兵力优势,最终歼灭进入恒河平原的中国军队。
  与核心思想一样,这套作战计划的缺陷也很突出。
  首先是吉申根杰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能不能达到牵制中国陆军2到3个军的目的。虽然按照乐观估计,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大约还有30万兵力,只要全力进攻,就能迫使中国陆军在吉申根杰方向上投入更多的防御部队,但是从更深入的角度看,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的主力师只剩下6个,其余的都是二线师与预备师,实际战斗力远没有兵力数字那么好看,更重要的是,经过前一轮交手,印军士气受挫,守卫吉申根杰的77军士气大振,此消彼涨之下,30万印军能否战胜只有3万兵力的77军都是个问题。如果吉申根杰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达不到目的,裴承毅就能动用更多的部队发起进攻,从而使印度陆军司令部的战略防御计划全盘落空。
  其次是第三集团军在西孟加拉邦东部地区构筑的防线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虽然第三集团军总兵力超过30万,没有在前面的战斗中受挫,7个主力师建制完整,但是第三集团军按照进攻孟加拉国的任务编制的,能否在防御作战中表现正常,首先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是,第三集团军的防御正面宽度超过400千米,按照至少配制2道防线的方式部署防御部队,其正面防线的兵力密度仅有每千米400人,除掉防御作战中必须的预备队,每千米的兵力密度不会超过200人。显然,这个防御密度太低了。如果面对的是中国军队的地面装甲部队,还有拼死一搏的本钱;如果面对的是中国军队的空降兵,如此低的防御密度,只会被对手各个歼灭。第三集团军守不住战线右翼,攻打吉申根杰的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就将面临被中国军队分割包围的危险,第三集团军最终也将面临被中国军队围歼的危险,印度陆军的作战计划变得没有一点可行性。
  再次是东北集团军群不可能起到牵制中国陆军主力军的作用,因为中国陆军没有在印度东部地区大打出手,甚至没有派遣地面部队攻占除西里古里之外的地区。对于丧失了制空权的印军来说,根本无法对付那些从空中通过的中国军队。最重要的是,让东北集团军群化整为零之后,印度将很快丢掉整个东部地区。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印度东北集团军群的处境最艰难,虽然囤积的作战物资还能支撑几个月,但是与本土隔绝之后,印军的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让部队化整为零,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士兵开小差、出现逃兵等情况,甚至无法保证分散行动的印军不会向中国军队投降。换句话说,化整为零的分散行动,将从根本上瓦解印度东北集团军群的指挥结构,最终导致东北集团军群全面溃散。
  然后是印度陆军寄予巨大希望的5到10个西线主力师能否在8月15日之前参加东线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从西线往东线调运部队,印度国内的运输能力不是问题,而调运的安全性肯定是问题。不管依靠铁路进行战略机动、还是依靠公路进行战役机动,首先就得考虑空中威胁。裴承毅已经摆出了歼灭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架势,怎么可能让印度陆军向东线战场增兵?更重要的是,西线战场上的兵力也很吃紧,就算印度陆军司令部横下心来,也最多向东线战场调遣主力步兵师,不可能抽调装甲师。考虑到铁路机动的巨大风险,印度陆军的主力步兵师很有可能以战役机动的方式开赴东线战场。如此一来,5到10个步兵师大约需要3到5日才能到达东线战场。运载作战物资的船队将在10日夜间到达吉大港,从金兰湾出发的陆战队将在11日夜间到达吉大港,在24小时之内向前线运送第一批作战物资。杜奇威由此推断,裴承毅将在11日夜间、最迟不过12日凌晨发起总攻,首先夺取1到2条印孟铁路枢纽中心。换句话说,印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时候,战役已经打响。就算增援部队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几个步兵师也无法扭转战局。
  最后就是被印度陆军当成救命稻草的20到30个预备役师能否顺利组建。实际上,史塔克认为组建预备役师不是关键,关键是预备役师有多强的战斗力。虽然印度不缺乏优秀退役军人,也不缺少武装这些军人的基本武器装备,但是连印度陆军的主力师都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那些战斗力连二线师都比不上的预备役师怎么可能打败中国军队?人力早已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在战斗力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投入再多的人力也无法扭转战局。即便印度陆军在8月20日之后陆续投入第一阶段战争动员的180个师,也只会为印度徒增伤亡,不会给中国军队造成太大的麻烦。
  在史塔克看来,印度陆军司令部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太理想化了。
  接触到鲁拉贾帕尼的目光,史塔克犹豫了一下,说道:“肯定不能主动撤退,即便不考虑东部地区,也得考虑恒河平原。”
  实际上,史塔克想说的不是这句话。
  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纯粹站在军人的立场上,史塔克会建议鲁拉贾帕尼立即在东部战场打游击战,将部分军队、特别是主力步兵师以连营为单位分派到各个城镇村落,向平民分发武器装备,组建地区性游击队,利用游击队拖垮中国军队。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游击队牵制了日军驻华兵力的60%,也就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兵力的40%;美军在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与伊朗战争中都吃过游击队的亏,而且没有找到对付游击队的有效办法。
  问题是,史塔克是美国驻印最高军事顾问,代表美国国防部长,不能不考虑政治因素。
  至少到目前为止,史塔克还没有看到在印度大规模发动游击战的基础力量。主要就是印度平民看待这场战争的目光与政府完全相左,在中国军队占领的西里古里与吉申根杰,当地居民不但没有自发自觉的抵抗入侵者,反而平静的接受了入侵者。一些之前与中国有过交往的印度人甚至自愿充当中国军队的向导,为中国军队提供服务。没有民众的支持,也就没有发动游击战的资本。除了民众的态度之外,印度复杂的民族成分也是个大问题。在印度东部地区,就有好几支民族独立武装力量。即便在印度斯坦族占多数的恒河流域,也分布着不少希望获得独立或者自治权利的少数民族。以西孟加拉邦为例,拥有大约8000万人口的孟加拉族一直试图摆脱印度,并入孟加拉国、或者建立以独立的孟加拉族国家。如果印度在这个时候放开军权,允许民众拥有武器,恐怕首先遭殃的不是中国军队。
  鲁拉贾帕尼长出口气,似乎听出了史塔克这番话的内在含义。
  “不能撤退,只能继续进攻。”古吉拉德合上手上的文件,说道,“局势很清楚,我们不进攻,中国军队就会进攻。虽然我军兵力远远超过中国军队,但是我军的战场机动能力远不如中国军队。也就是说,在至关重要的局部战场上,中国军队可以依靠强大的战术与战役机动能力,获得兵力与火力上的双重优势。被动防御,只能使我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进攻牵制中国军队。正如史塔克上校、以及杜奇威将军一再强调的那样,中国军队最大的问题是后勤保障难以为继,只要能够消耗中国军队的作战物资,就能延缓中国军队的进攻时间,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