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1195

  确切无误,不但水面战舰全部被击沉击毁,提前到达舰队所在海域的2艘AIP常规潜艇也很有可能被击沉了。整个西部舰队,只有1架EV-22C预警机因为提前起飞执行舰队防空警戒任务,并且在战争爆发前向西飞行了上百千米,才侥幸避开中国的战斗机,用剩余的燃油飞回了大尼科巴岛。
  虽然还没有人员伤亡报告的情况,但是怀德特很可能随同“维拉特”号航母一同殉国。
  晴天霹雳,绝对的晴天霹雳。
  按照EV-22C的报告,总共有5批、200多架战斗机攻击了西部舰队,还有至少1艘潜艇伏击了西部舰队。
  报告中说得很清楚,是战斗机,不是轰炸机。
  战斗海域远离中国本土,甚至远离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
  由此可以断定,攻击西部舰队的正是中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中国舰队到底在哪?
  莫洛万的推断没有错,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在马六甲海峡内,攻击机群直接从苏门答腊岛上空飞过,以最短的直线航线飞往西部舰队。虽然这会给中国惹上外交麻烦,因为印度尼西亚并未承诺对中国的军用飞机开放领空,但是印度尼西亚的防空系统非常糟糕,苏门答腊岛又是偏远地区,中国的舰载战斗机都有不错的隐身性能,只要中国不公布攻击情况,印度尼西亚恐怕连中国的战斗机进入其领空都不知道。
  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保住东部舰队。
  中国舰队进入了马六甲海峡,就能对付东部舰队。欠缺的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找到藏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面的东部舰队。
  费尔南德斯的反应非常快。
  新德里时间23点25分,费尔南德斯就向莫洛万下达命令,要求东部舰队尽量远离马六甲海峡,在没有找到中国舰队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也就是说,保存实力为先,击败对手为次。
  莫洛万是费尔南德斯的亲信,肯定不会把上级的命令当成耳边风。
  问题是,如果莫洛万不抓紧机会发起攻击,东部舰队还有反击的机会吗?
  收到费尔南德斯的命令,莫洛万陷入了两南境地。
  保存舰队实力,就得向西北方向撤退,也就将失去攻击中国舰队的机会。
  退,还是攻!?
第四十三章
和平利用
  片刻迟疑之后,莫洛万做出了决定。
  提前起飞的侦察机首先向马六甲海峡方向前进,担任前进搜索任务。原本应该为攻击机群提供指挥与引导的3架EV-22C转向前往马六甲海峡,协助侦察机执行搜索任务。为了掩护预警机,莫洛万派出了12架F-46I战斗机。之前那些挂好了反舰导弹,已经被送上飞行甲板的F-46I全部被送入机库,用来护航与留下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的F-46I提前起飞,加强舰队防空,3艘航母各派出了20架防空战斗机。
  很明显,莫洛万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马六甲海峡并不宽敞,最窄的地方只有数十千米,最宽的地方也不过200多千米,别说EV-22C这类舰载预警机,就算是舰载侦察机也能监视搜索整个海峡。只要找到了中国舰队,就让攻击机群立即出发。不管结果如何,必须抢在中国舰队之前发起攻击。
  莫洛万的计算非常准确,做数学题的能力还算不错。
  按照之前收到的情报,攻击西部舰队的中国战斗机在250架以上,相当于10个舰载航空兵大队,而6艘大型航母总共只有18个舰载战斗机大队。也就是说,中国舰队出动了半数已上的战斗机攻击西部舰队。除掉用于舰队防空的战斗机,中国舰队剩余的战斗机不可能对东部舰队构成威胁。
  由此,莫洛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舰队派去攻击西部舰队的战斗机很可能在300架以上,其中担任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在250架左右,另外还有50架以上的护航战斗机,不然不可能在战斗开始时就干掉西部舰队的所有防空战斗机。由此可以断定,中国舰队用所有力量攻击了西部舰队。
  在莫洛万看来,这一推论完全在情理之中。
  战斗开始不久,中国潜艇伏击了西部舰队。显然,中国潜艇早就发现了西部舰队,从而使中国舰队掌握了西部舰队的行踪。在没有找到东部舰队的情况下,中国舰队肯定会集中力量干掉西部舰队。为了保险起见,中国舰队肯定会留下充足的防空战斗机。用三分之二的力量发起攻击,用三分之一的力量防守,正好符合海战规律。
  得出这一结论之后,莫洛万的战术思想就非常明确了。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新德里时间22点15分左右遭到轰炸,西部舰队则在大约半个小时后遭到攻击。很明显,中国舰队首先用三分之一的力量摧毁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军事设施,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才对西部舰队发起攻击。攻击西部舰队的行动在新德里时间22点55分左右结束。如果不出所料,攻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舰载战斗机将在新德里时间23点15分之前返回中国舰队,在23点45分之前起飞执行舰队防空任务;攻击西部舰队的舰载战斗机则在31日凌晨0点前回到舰队上空,用大约1个小时完成下一轮攻击的准备工作,在1点30分之前升空集结;如果中国的舰载侦察机能在此期间找到东部舰队,其攻击机群将在2点45分左右发起攻击。
  收到费尔南德斯的命令是新德里时间23点30分左右。
  也就是说,莫洛万还有3个多小时用来寻找与攻击中国舰队。准确一点,只要能在新德里时间31日凌晨1点前找到中国舰队,莫洛万就能及时派出攻击机群,在中国的攻击机群到达之前向西北方向撤退,并且做好舰队防空工作。即便无法干掉中国舰队,也能用一次攻击重创中国舰队。到时候再撤入孟加拉湾腹地,也能避免遭到打击。
  由此可以看出,莫洛万还有1小时30分钟的搜寻时间。
  F-46I在执行半径为1500千米的侦察任务时,能够全程以1.8马赫的速度飞行,总共只需要45分钟就能完成侦察任务。即便是EV-22C,也能在1个小时后到达马六甲海峡东南部海域,完成对整个海峡的搜索任务。剩下的30分钟,足够3艘航母各派出至少48架舰载战斗机。
  莫洛万在计算,远处的华剑锋也在计算。
  与莫洛万不同的是,华剑锋没有犹豫,也没有根据“猜测”安排作战任务。
  北京时间31日凌晨1点55分,也是莫洛万收到费尔南德斯的命令前不久,华剑锋收到了侦察机发回的报告。
  终于找到印度东部舰队了。
  与海军司令部制订的“丙计划”中预测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样,印度东部舰队没有跟随西部舰队南下前往巽他海峡,而是留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面。
  华剑锋没有耽搁任何时间,立即让杨晋杰安排航空作战行动。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华剑锋让杨晋杰首先安排的不是攻击任务,而是舰队防空。
  这不难理解,在华剑锋看来,侦察机发现了东部舰队,那么东部舰队也发现了侦察机。
  事实上,莫洛万并没有发现那架在小安达曼岛上空转向,也就是发现了印度东部舰队的侦察机。
  不是莫洛万粗心大意,而是技术与战术上的限制,让他犯了错误。
  当时,执行舰队防空警戒任务的只有2架EV-22C(还有1架升空巡逻的EV-22C没有启动雷达),舰队里的防空战舰并未启动远程对空搜索雷达。EV-22C的相控阵雷达工作在L波段,电磁波无法穿透大气层顶部的电离层,也就无法被太空中的电子侦察卫星发现。隶属于东部舰队的几艘防空战舰的远程警戒雷达则工作在频率更低的波段,只要雷达启动,就能被电子侦察卫星发现。印度战舰的雷达工作频率不是什么秘密,中国肯定调整了电子侦察卫星的轨道,只要战舰暴露行踪,东部舰队就暴露了行踪。以电子侦察卫星的定位能力,足以为中国舰队提供必要的引导信息。印度海军有明文规定,在派遣了舰载预警机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确定的空中威胁,就不能使用战舰上的防空警戒雷达。
  如果面对的是普通目标,EV-22C足以担负起舰队防空警戒任务。
  只不过,这次EV-22C遭遇的是J-16B战斗机。
  虽然空军的轰炸机已经摧毁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防空警戒雷达,但是杨晋杰在安排侦察任务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12架侦察机在距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还有350千米的时候就抛掉了外挂副油箱,距离150千米时启动了主动电磁干扰设备。如此一来,EV-22C对J-16B的最大发现距离不会超过200千米,甚至不到150千米。而东部舰队的2架EV-22C执行的是舰队防空警戒任务、距离航母不会超过100千米,东部舰队距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有300千米。J-16B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对“尼米兹”级这类没有任何隐身措施的航母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50千米。由此可以得知,J-16B发现印度东部舰队的时候,EV-22C还没有探测到J-16B。杨晋杰没有让侦察机冒险,明确命令发现印度东部舰队之后,立即转向返航。
  正是如此,当J-16B转向飞走的时候,莫洛万根本不知道其行踪已经暴露。
  这一点,充分暴露出了EV-22C的弱点。如果印度舰队携带的是美国海军的E-14舰载预警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因为E-14在升限为11000米的情况下,对J-16B的最大探测距离接近300千米,即便在航母上空巡逻,也能发现出现在小安达曼岛上空的J-16B战斗机,从而发出警报。
  更要命的是,正在赶往马六甲海峡的那些印度战机也没有发现返航的侦察机。
  F-46I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其火控雷达处于对海搜索工作模式,对空探测能力非常有限。如果需要前往高危海域执行侦察任务,F-46I甚至不会使用火控雷达,而会使用携带的电子侦察吊舱,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战舰发出的电磁波,以及用光学侦察吊舱,搜寻战舰发出的红外辐射。在此情况下,F-46I更不可能发现空中的敌机。
  前出执行侦察任务的EV-22C在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前没有启动雷达。一是为了避免过早发出电磁辐射,被海峡内的中国战斗机发现,从而遭到中国舰队防空战斗机的攻击。二是没有这个必要,只要中国舰队在海峡里面活动,进入海峡后再启动雷达,也能及时发现中国舰队。三是延长侦察时间,因为EV-22C的相控阵雷达的持续工作时间不到4小时,如果发现了中国舰队,还得为后面赶到的攻击机群提供引导信息,持续作战时间很有可能在4个小时以上。
  更重要的是,12架J-16B没有按照原航线返航。
  因为侦察机在战争爆发前出发,所以可以从超低空通过马六甲海峡最狭窄的海域。战争爆发之后,已经到达新加坡的美国第七舰队肯定不会什么都不做,就算不会帮助印度海军对付中国舰队,也会启动雷达,做印度舰队的眼线(后来证明,美国第七舰队的防空巡洋舰确实启动了对空搜索雷达,严密监视出现在海峡内的飞行器)。J-16B能够骗过印度舰队的预警机,却不见得能够避开美国舰队的预警机。设计航线的时候,杨晋杰不但考虑到了这一点,还做好了安排。所有J-16B不但携带了外挂副油箱,还携带了内挂副油箱(挂在弹舱内的副油箱),从而将航程提高了1500千米。返航的时候,所有侦察机都借道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先进入泰国湾,再沿着马来半岛东部海岸线南下,最终返回舰队。虽然这条航线多出了大约1000千米的航程,但是能够确保侦察机安然无恙的返回,更能保证舰队行踪的隐蔽性,不至于过早暴露。
  发现了印度东部舰队,并没让华剑锋感到轻松。
  只需要拿圆规在海图上比划一下,就能测出印度东部舰队与共和国舰队的距离。
  实际上,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把侦察情报输入计算机,就能得到答案。
  直线距离2200千米,如果需要避开马来西亚与泰国,单向航程在2400千米左右。
  不是太近,F-46I在不考虑空战的情况下对海攻击半径不会超过1500千米,算上空射反舰导弹大约500千米的射程,仍然差了几百千米。J-16B与J-17B的情况也差不多,基本上不可能单独完成攻击任务。
  不是太远,如果能够得到加油机的支持,F-46I、J-16B与J-17B都能在满载的情况下发起攻击。
  防御方面,华剑锋不得不考虑两个不确定因素。
  一是印度空军很有可能派遣加油机前往安达曼海,为返航的攻击机群提供补给,让印度舰队的战斗机能够回到航母上。印度空军总共有24架大型加油机,如果只为战斗机提供返航燃油,每架加油机能为8架F-46I补充燃油,能够支持192架战斗机发起进攻。按照三分之二的F-46I执行攻击任务,三分之一的F-46I执行护航任务,也有128架F-46I可以发起攻击,总共投射大约500枚反舰导弹。显然,这个威胁并不小。除非迫不得已,华剑锋不想使用强制电磁干扰设备,因为那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手段。
  二是部署在新加坡的美军会不会为印度机群提供支持。F-46I是美国货,印度的加油机也是美国货。即便美国没有在樟宜空军基地部署加油机,也能用第七舰队的F-46A携带伙伴式空中加油吊舱,为印度的F-46I提供燃油。如此一来,印度3艘航母上的200多架战斗机可以全体出动,担负攻击任务的F-46I将超过150架,总共投射600多枚反舰导弹,对共和舰队构成更大的威胁。
  进攻方面,华剑锋也不得不考虑一个不确定因素。
  那就是,泰国会不会允许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战斗机提供燃油补给的加油机从其空军基地起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华剑锋就不需要为攻击距离担忧,部署在泰国的1个空中加油机联队(24架)足以确保48架J-16B与168架J-17B在完成任务之后回到航母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华剑锋就得安排提供伙伴式空中加油的战斗机,从而使攻击机群的数量减少到120架以下。
  两者的区别太大了,对攻击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
  当然,对于已经取得重大胜利的华剑锋来说,如何保住战果才是关键问题。
  在此情况下,华剑锋才让杨晋杰首先安排舰队防空。
  接下来,华剑锋联系了海军司令部与前线指挥部。
  泰国的态度如何,华剑锋说了不算,说了也没什么用,只能让海军司令部与前线司令部去努力,尽量争取得到泰国的支持,至少得到泰国的默认。
  不管怎么说,泰国不是印度尼西亚。
  作为共和国在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泰国在南海战争之后倒向共和国,完全抛弃了美国。虽然泰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上一向支持共和国,肯定不会在战争问题上拖共和国的后腿,但是共和国也得尊重泰国,不能恣意妄为。
  因为战术情报通过军事网络互相,所以华剑锋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林啸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收到华剑锋的报告前,林啸雷就联系了还在巴基斯坦的项铤辉。
  此时,项铤辉已经送走了巴基斯坦总参谋长,正在与裴承毅商量接下来的战斗。
  得知舰队作战遇到了麻烦,项铤辉没有迟疑,一方面命令驻泰空军基地指挥官让满载着航空燃油的加油机紧急起飞,到泰国湾上空执行“演习任务”,一方面联系元首府,把消息告诉了王元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