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7/1195

  肖靖波没有这么做,因为命令说得很明确,只需要监视靠近巽他海峡的潜艇。
  次日凌晨,又有4艘印度潜艇进入“蜥鲸”号的“视线”。这只是4艘AIP常规潜艇,都是印度在2031年之前从法国购买的“旧货”。虽然4艘潜艇都以复合蓄电池为潜航能源,但是配备的电池太少,潜航能力非常糟糕。即便以6节的速度潜航,也只能在水下航行2500海里;如果将航速提高到20节,最多只能潜航300海里。
  到了晚上,第三批4艘印度潜艇赶到。仍然是AIP常规潜艇,只不过换成了德国货。
  短短1天之内,来了12艘印度潜艇,情况非同一般。
  肖靖波不敢有丝毫大意,就算“蜥鲸”号凶猛无比,能够一次攻击6个水下目标,可是身边有这么多“敌艇”,总不是什么好事。
  “蜥鲸”号一直以8节速度潜航,这个速度足以保证其隐蔽性。
  7月28日,跟踪印度潜艇2天之后,“增援部队”到达。
  当天凌晨,至少有4艘“海豚”级攻击潜艇与2艘“蜥鲸”号的姊妹艇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因为“蜥鲸”号的巡航速度一直保持在8节左右,所以这6艘潜艇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战友”。
  按照潜艇司令部的命令,肖靖波把监视印度潜艇的任务交给了增援部队。
  4艘“海豚”级就能对付12艘印度潜艇,加上“独角鲸”号与“白鲸”号,印度潜艇别想在巽他海峡南面“安家落户”。
  肖靖波比较担心的还是2艘姊妹艇。
  “独角鲸”号与“白鲸”号分别是“虎鲸”级的第三艘与第四艘。“独角鲸”号在2034年底服役,之前只执行过一次持续时间不到90天的战备巡逻任务,“蜥鲸”号上次离港的时候,“独角鲸”号正在返回港口的途中。“白鲸”号在2035年1月服役,因为在服役前的测试中出了点小问题,所以没能赶在7月之前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如果肖靖波没有猜错,这是“白鲸”号的第一次战备巡逻任务。运气非常好,第一次带着武器离港就碰上了战争。“白鲸”号上的那帮毛头小子肯定非常兴奋。
  担心归担心,肖靖波必须完成自己的任务。
  按照潜艇司令部的安排,“蜥鲸”号将单独向西北方向前进,扩大反潜范围,肩负起搜寻印度舰队的重任。
  肖靖波知道,“搜寻”是次要任务,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袭击印度舰队。
  让肖靖波有点不解的是,共和国海军“全家总动员”,怎么不见“虎鲸”号的踪影?
  潜艇司令部把南海舰队的潜艇都派了过来,就连刚刚形成战斗力的“白鲸”号都赶来凑热闹,刘海峰没有理由忘记搭档张雪峰,更不可能让战斗力最强的“虎鲸”号在家里睡大觉。
  唯一的解释就是“虎鲸”号已经到达战场,正在执行其他任务。
  肖靖波不得不多留个心眼。张雪峰是什么人,他比谁都清楚。为了成为“虎鲸”号的装配长,他硬是放弃了潜艇部队参谋长的位置,硬生生的把肖靖波挤到了第二的位置上。只要“虎鲸”号到达战场,“蜥鲸”号就得留意饭碗里的美味佳肴了。
  受到刺激,肖靖波也变得更加积极。
  印度海军的潜艇云集巽他海峡,肯定是执行前进反潜任务,舰队肯定在后面不远处。
  潜艇的围猎行动不是彬彬有礼的晚宴,而是看谁动作快的自助餐。
  与印度潜艇脱离接触后,“蜥鲸”号将航速提高到了24节。
  肖靖波不想落后,更不想败在张雪峰的手上。
  只是,他还是晚了一步。
  7月30日凌晨,潜艇司令部发来消息,印度西部舰队到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南海域。
  情报非常详细,明确提到有3艘中型航母,20多艘护航战舰。毫无疑问,肯定有其他潜艇发现了印度西部舰队,不然不可能有如此准确的情报。
  肖靖波首先想到的就是“虎鲸”号。
  确认了潜艇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之后,肖靖波立即修正了潜艇航线,沿着最短的航线向印度西部舰队逼近。
  “虎鲸”号发现了印度西部舰队,肯定就在附近。
  虽然2艘潜艇不足以一口气吃掉所有印度战舰,但是肯定能够一口气干掉3艘中型航母。以“虎鲸”级攻击潜艇的性能,完成突袭后逃离战场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就是,谁能在突袭中抢得头彩。
  为了即将到手的战果,肖靖波决定放手一搏。
  入夜后,1架担负联络任务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到达“蜥鲸”号所在海域上空,用激光通信系统联系上了“蜥鲸”号。
  直到这个时候,肖靖波才知道,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
  航母战斗群将在22点30分之前到达战场,预计在23点之前发起攻击。到达战场的潜艇无比在22点30分之前进入战斗状态,协助航母战斗群歼灭东印度洋上的印度舰队,夺取制海权。
  也就是说,“蜥鲸”号最迟将在7月31日凌晨参加战斗。
  让潜艇回到巡逻深度后,肖靖波下达了战斗命令。
  还剩下不到3个小时,不算太充足,但是也不算太晚。
  20点不到,“蜥鲸”号转向到310度,航速提高到32节。虽然此时潜艇发出的噪音超过了80分贝,但是对于远在300多千米之外的印度舰队来说,仍然是非常弱小的声响。肖靖波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除非印度反潜巡逻机的性能提高一倍,不然不可能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发现“蜥鲸”号。
  最大的问题是,“蜥鲸”号能否在3个小时内到达攻击海域。
  经过反复计算,肖靖波认为问题不是很大。
  “蜥鲸”号的航速是36节,印度西部舰队的航速在20节左右。因为双方的航线并不是完全相对,所以相对航速大概为48节。3个小时,能够航行大约140海里,也就是260千米。即便“蜥鲸”号在2个小时后将航速降到24节,也能把距离缩短到70千米左右。如此一来,在7月31日凌晨1点左右,“蜥鲸”号就能突破印度西部舰队的反潜网,到达用鱼雷攻击印度航母的位置上。
  舰队在23点后发起攻击,机群要在2个小时后才能发起攻击。
  也就是说,在“蜥鲸”号准备就绪的时候,攻击机群正好赶到战场。
  非常准时,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
  肖靖波只需要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张雪峰指挥的“虎鲸”号会不会突然杀出来,从“蜥鲸”号的嘴里抢走战果。
  担心是多余的,肖靖波能做的,只是趁机捞上一把。
第三十六章
将帅离心
  7月30日21点30分,距离“蜥鲸”号大约180千米处。
  “维拉特”号航母上,托马斯·怀德特上将正在耐心听参谋讨论作战行动。
  作为西部舰队司令,率领西部舰队执行作战任务是怀德特上将的本职工作,只是与大部分跟他有类似经历的印度海军将领一样,怀德特从一开始就反对与中国开战,更反对与中国海军决战。虽然怀德特等人有非常鲜明的理由,比如中国舰队更加强大、中国的潜艇更加先进、中国的战略航空兵极具威胁等等,但是怀德特反对与中国开战、与中国海军决战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印度海军的利益斗争。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海军全军覆没,面临艰难的重建工作。
  之前在印度海军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俄派”随“维克拉玛蒂亚”号(前苏联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航母一同“覆灭”,取而代之的是“美派”与“欧派”。
  接下来的15年间,“美派”与“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
  在此期间,“欧派”的代表正是费尔南德斯这类前往英国学习深造的将领,随着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编号001的“维克拉玛蒂亚”号与编号002的“维克兰特”号)、及配套的护航战舰(包括4艘45型防空驱逐舰、4艘46级防空驱逐舰、6艘24级远洋护卫舰与6艘25级多用途护卫舰)在印度海军中安家落户,“英国原教旨海军流派”盛极一时,绝大部分印度海军军人都信奉“英国模式”。
  与之成对比的是“欧洲大陆海军思想”的悄然壮大。
  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海军流派能在印度海军中生根发芽,与印度从这些国家采购的海军装备不无关系。在英国无法建造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英国的核潜艇技术都源自美国)、两栖战舰、多用途驱逐舰(46型为多用途驱逐舰,只是防空性能更为突出)、先进护卫舰(25型护卫舰的性能在21世纪20年代只算得上是中等水平),美国的全电动潜艇迟迟不能服役、不肯向印度出售先进战舰(20年代,印度曾经向美国提出购买CG21、DDG1000等大型水面战舰,均被美国国会否决)的情况下,印度海军不得不从其他有能力生产先进战舰的国家采购武器装备,包括法国与德国的常规潜艇、德国的多用途护卫舰(127级,满载排水量近7000吨,已经达到多用途驱逐舰的标准)、法德意联合研制的多用途驱逐舰(由“欧洲联合驱逐舰”项目发展而来)。
  与自行研制战舰相比,从外界购买战舰肯定会“引进”海军思想。
  战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单件”武器,哪怕是排水量仅2000多吨的近海护卫舰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立项、设计、研制、建造、到最终服役,跨度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除了极个别的专门针对外销的战舰之外,有能力研制战舰的国家都会根据自身的防务需求确定战舰的技术与战术指标,而不会针对别的国家。即便是专门用来外销的战舰,也会针对普遍客户的需要,而不会针对某个特殊的客户。
  问题就在这里。
  战舰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作战能力从防空、制海到反潜,总得有所侧重,没有任何一种战舰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比如美国海军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在强调对地打击能力的同时确保防空,对反潜的要求不是很高;共和国的“秦岭”级巡洋舰则在确保防空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地打击能力,仍然不太重视反潜;德国的127级护卫舰则格外重视反潜,只要求有限的防空与制海能力。
  水面战舰如此,潜艇也是如此,特别是常规动力潜艇。
  不管是法国的还是德国的常规潜艇,都强调制海能力,而没有强调反潜能力。共和国的常规潜艇(全电动潜艇)则在确保反潜能力的同时要求具备制海能力。
  不同的设计指标,决定了不同的海军思想。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与“秦岭”级巡洋舰之所以重视对地打击能力,是因为美国海军与共和国海军都重视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单独执行作战任务,法德等国的战舰重视反潜能力,与其重视近海防御能力有直接关系。
  印度从不同的国家引进战舰,必然导致海军思想混乱不堪。
  就从其购买的欧洲国家的战舰来看,都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冲突。
  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虽然大部分地区都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英国与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争端并未得到解决,而勘探结果表明,马岛附近海域不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非常罕见的海底稀有矿场,其经济总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英国海军的建军目标是一支精小强悍、能够独立打赢中等规模海战的舰队。为此,英国海军不但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配备了电磁弹射器,使其成为能够搭载常规起降战斗机与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中型航母;还格外重视核潜艇(混合动力潜艇),不太重视常规潜艇;大型水面战舰也格外注重防空与反潜能力,对制海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属于大陆型国家。虽然法国也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但是法国与其他国家没有领海领土争端。德国海军与意大利海军更是局限在欧洲附近海域活动,没有前出远洋的压力。如此一来,法德意的战舰更加重视近海作战能力,也就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执行反潜任务与制海任务的能力。比如法国的“密特朗”号航母就没有像“戴高乐”号那样采用核动力与弹射器,而是发展成了一种具有强大两栖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海上作战平台。潜艇方面,除了法国为了维护其核大国的地位、拥有核潜艇(混合动力潜艇)之外,德国与意大利都只有常规潜艇。
  到底是走向远洋,还是留在近海,印度海军根本没有搞清楚头绪。
  以费尔南德斯为代表的“英派”将领坚持认为印度海军必须走向远洋,为印度称霸印度洋披荆斩棘。以怀德特为代表的“陆派”将领则认为印度海军应该留在近海,以本土防卫为首要任务。
  谁都知道,藏在“意识斗争”后面的是“利益纷争”。
  费尔南德斯在英国学习深造,而怀德特却在德国学习深造。按照外界传闻,怀德特与德国国防部、HWD公司、不莱梅造船厂、顿巴斯钢铁集团(德国最大的造船集团与舰船专用钢材生产集团)有密切关系。至于费尔南德斯与英国的关系,白痴都知道非同一般;当年费尔南德斯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的时候,不但得到了英国国防大臣的接见,还与当时的英国王子(2027年成为英国国王)是同班同学。
  不管怎么说,不同的海军思想,让印度海军在发展道路上摇摆不定。
  日本战争后,局势出现转变。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开始拉拢印度,不但答应向印度出售包括“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在内的大型水面战舰,还同意为印度提供全电动潜艇,甚至答应帮助印度建造大型航母。
  一时之间,“美派”成为了“英派”与“陆派”的死对头。
  也就在这个时候,印度海军内部势力发生转变,“英派”的部分将领投靠“美派”,另外部分将领则加入“陆派”,形成了“欧派”,两派将领中起带头作用的仍然是费尔南德斯与怀德特。
  争夺印度海军参谋长(相当于以前的海军司令)时,怀德特败下阵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