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1195

  “小袁对情况很了解,不清楚、不明白的找他。”
  裴承毅暗自苦笑了一下,项铤辉简直就是在甩包袱。
  “还有前线指挥部的事情。”
  “项总,这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到底是前线指挥部还是战区司令部都没搞清楚,”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看还是暂时缓一缓,先在作战处的基础上扩招参谋,就算有需要,也可以直接从这边调配参谋。”
  听到裴承毅这番话,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又学到了一点东西。
  “也好,就按你的意思办,等我先把这件事搞定,再安排参谋。”
  “没别的事,我们就告辞了。”
  见到裴承毅起身告辞,袁晨皓也赶紧站了起来。
  短短几分钟,袁晨皓对待裴承毅的态度转变了许多。离开总参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忍住了。
  “人事处还是在三楼吧?”裴承毅主动拉开了话题。
  “对,三楼,我带你去。”
  “一起去吧,先把招募参谋的事情订下来,好让项总尽快调人。”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没有足够的人手,就算领头的再厉害也起不到作用。”
  袁晨皓点了点头,加快了步伐。
  第一次军事改革之后,共和国军队的人事管理就由总参谋部移交到了国防部,总参谋部人事处的主要工作不是军人升迁,而是军人调动。按照新的规定,将领级别的军人调动需要经国防部批准,而将领以下的军人在正常范围内的职务调动由总参谋部掌管。为了方便军人调动,总参谋部人事处有所有军人的个人档案。除了极个别军人、比如总参谋长项铤辉与军情局长李存勋之外,其他个人档案都有电子存档,总参谋部各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按照授权级别调取这些人的电子档案。
  因为裴承毅还没有走马上任,所以调取档案的事情由袁晨皓负责。
  拿到电子档案之后,两人去了袁晨皓的办公室。
  安排给裴承毅的办公室,也就是作战处处长的办公室还在重新装修之中。从这点上也能看出来,项铤辉对手下一点都不吝啬,自己的办公室用了20年都不翻修,却用几十万元替裴承毅重新装修办公室,自然深得手下敬仰。
  “裴将军,现在怎么办?”
  “从海军着手吧,先把海军高级军官的资料调出来,按照军龄区分,重点关照军龄在十年到十五年之间的少校。”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不太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这些人基本上在三十到三十五岁之间,既有经验,又有进去心,而且思想开放,最适合担任高级参谋。”
  袁晨皓点了点头,记住了裴承毅这番话。
  不多时,他就将符合裴承毅要求的军官名单列了出来。
  虽然裴承毅对海军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根据个人档案中的能力区域图就能非常直观的掌握每名军官的能力,特别是比较出色的能力。
  “能力区域图”是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成果之一。与以往的评级考核不同,按照新的评级考核方式,军官的能力分成了五大类,一是前线指挥能力、二是战役策划能力、三是作战协调能力、四是宣传鼓动能力、五是文化交流能力。能力侧重点不同,所能担任的职务自然不同。前线指挥能力强的军官,往往被分配到基层部队;战役策划能力强的军官,主要在军级指挥机构担任参谋;作战协调能力强的军官,有机会进入前线指挥部;宣传鼓动能力强的军官,主要派往驻外部队;文化交流能力强的军官,则被安排在对外交流部门。新的能力考评方式,让有能力的军官都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通过战斗、或者在训练中出人头地。
  对裴承毅来说,这也让他能够更加方便的找到需要的参谋军官。
  “第三项与第五项最重要,其次是第二项。”
  “第五项?”袁晨皓回头看了眼裴承毅。
  “交流能力太差,怎么协调各部队作战?再说了,很有可能与盟军一同作战,交流能力特别重要。你看仔细一点,懂得英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孟加拉语、不丹语、菩提亚语、尼泊尔语、缅语的军官优先录取,至少能够说几句这些语言的常用语。”
  “裴将军,这个要求也太高了吧?”
  “不高,我们与这些国家都有军事交流,”裴承毅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道,“海军的问题应该比较大,等下看陆军与空军军官的时候,你要格外留意一下。”
  袁晨皓暗自吐了下舌头,除了英语是常用语言之外,其他的都是少数语言。
  挑了半天,仅挑中了28名海军高级军官。
  让袁晨皓将这些人的个人档案全都打印出来后,裴承毅让他着手挑选空军的高级军官。
  “裴将军,开始项总提到前线指挥部的事……”
  “有兴趣吗?”
  袁晨皓愣了一下。
  裴承毅笑了笑,递了根香烟过去。“我是问你抽不抽烟。”
  “这……”袁晨皓接住香烟,说道,“真不好意思,我的烟刚抽完,还没来得及去买。”
  “客气这些干什么?”裴承毅也没多想,反正这两包烟是东方闻给他的。
  “裴将军,前线指挥部的事……”
  “到现在还没定下来,肯定不是总参谋部的问题。”裴承毅架起了二郎腿,说道,“前线指挥部与战区司令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线指挥部只是临时军事指挥机构,而战区司令部是永久性的军事指挥机构。军事改革走到现在,弱化军兵种司令部,强化转门针对作战行动的战区司令部是大势所趋。这么改,各军兵种司令部能答应吗?军内的问题还好说,只要明确各军兵种在战区司令部的地位,加上项总在军内的威望,各军兵种司令部迟早得有保留的让步。关键还是国防部。”
  “国防部?”袁晨皓放下了手上的工作,专心致志的聊起天来。
  “别停下,边做事边聊。”裴承毅把椅子拉到袁晨皓身边,说道,“战区司令部基本上可以看成总参谋部下设的职能机构,除了拥有指挥作战行动的权力,还拥有调动军事力量的权力。国防部肯定会受到影响。虽然叶致胜以国防部长的身份兼任国务院副总理,地位大大提高,但是国防部是他的老巢,削弱国防部对他没有好处。叶致胜与元首是什么关系,你应该很清楚。”
  “也就是说……”
  “元首怎么想,谁也猜不透,所以我们也别浪费心思。”裴承毅敲了敲计算机屏幕,说道,“做好手头的工作,不管是成立前线指挥部还是设立战区司令部,我们都得打好这场战争。搞砸了,别说战区司令部,能不能吃这碗饭都是个问题呢。”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集中精力处理手头的工作。
  等袁晨皓忙起来,裴承毅又架起了二郎腿。
  要说他不关心这件事,肯定是在骗人。
  昨天晚上在元首府吃饭的时候,裴承毅就感觉到,项铤辉与王元庆在成立前线指挥机构的问题上有矛盾。项铤辉肯定倾向于成立战区司令部,来个一步到位,免得以后在这个问题上跟国防部扯皮。王元庆则倾向于成立前线指挥部,避免总参谋部与国防部闹矛盾,从而影响到作战行动。
  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斗了几十年,也不是什么奇怪事。
  早在纪佑国任元首的时候,彭茂邦与赵润东就水火不容,如果不是纪佑国的威望,彭茂邦肯定会在赵润东出任元首的时候告老还乡。即便如此,彭茂邦只在赵润东手下干了5年,随后就将总参谋部交给了项铤辉。彭茂邦的选择很明智,项铤辉却无路可退。先与赵润东栽培的顾卫民斗了5年,又与王元庆栽培的叶致胜斗了好几年。如果不是项铤辉在军队里的威望与地位,恐怕也早就离开总参谋部了。
  作为项铤辉的头号手下,裴承毅很清楚总参谋长与元首的关系。
  项铤辉能够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坐到现在,不是元首能够容忍他,而是元首对军队不够了解,需要一个像项铤辉这种不关心政治的总参谋长。
  不管怎么说,元首与总参谋长抬杠,不会有好处。
  裴承毅不想跟项铤辉谈前线指挥机构的事情,就是不想煽风点火。换句话说,裴承毅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发表任何意见。如果支持总参谋长,很有可能让项铤辉更有底气,从而闹得无法下台。如果支持元首,肯定会让直来直去的项铤辉心里不爽快,从而影响到裴承毅的前程。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的目光比项铤辉更远。
  打赢战争,成立战区司令部只是迟早的事情。打输战争,就没有理由成立战区司令部。
  关键不是谁能从中获益,而是战争的结局。击败印度之后,共和国肯定会控制整个南亚地区,自然需要战区司令部来负责南亚地区的军事事务。王元庆不肯让步,已经明确无误的告诉项铤辉,战争的输赢才是关键。打好了,一切都好说;打不好,什么都别提。可惜的是,项铤辉是“一根筋”,没有懂起元首的意思。
  想到这,裴承毅也觉得好笑。
  元首重用项铤辉的关键原因就是项铤辉是“一根筋”,没有半点政治野心;而元首与项铤辉闹别扭,也是因为项铤辉是“一根筋”,政治头脑不够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何让总参谋长回心转意,算得上是对元首政治手腕的一次考验吧。
  联想到元首亲自下令把他从巴基斯坦调回来,裴承毅不免暗自感叹。恐怕正是因为项铤辉缺乏政治头脑,让元首无计可施,才让裴承毅回来“开导”项铤辉,做总参谋长的“政治参谋”。
  要不要提醒项铤辉呢?
  裴承毅暗自叹了口气,觉得这件事很棘手。
  “裴将军……”
  “什么事?”裴承毅回过神来,朝袁晨皓看了过去。
  “空军高级军官名单,总共三十七人符合要求。”
  “全都打印出来,然后从陆军中挑选,最多二十人,而且重点考虑陆航军官。”
  袁晨皓点了点头,开始打印空军军官的个人档案。
  “总参谋部这几年的变化不小啊,不知道那些老熟人还有几个留了下来。”裴承毅把烟盒放在了袁晨皓手边,“筛选完高级军官后,再筛选低级军官。我出去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老朋友,顺便买几包烟回来。”
  “要等你吃午饭吗?”
  “不用,你自己去吧,我中午还要去量尺寸。”裴承毅站起来,在身上比划一下,“东方闻帮我约好了裁缝,我下午过来,确定具体人选。”
  袁晨皓没多问,顺手抽出一根香烟点上了。
  看了眼上校军官,裴承毅离开了办公室。
  他没有去找老熟人,因为裴承毅在总参谋部没有几个老熟人;也没有去买烟,因为他身上还有一包香烟。撇下袁晨皓,不是裴承毅在排挤袁晨皓,而是不想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军官在项铤辉面前添油加醋,坏了大事。
第十章
意外中的意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