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1195

  按照印度的发展趋势,即便共和国刻意避让,也无法避免战争。
  选举合法性还在争议之中,鲁拉贾帕尼就被迫向婆罗门贵族让步,签署了从英国购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及组成航母战斗群的护航战舰与舰载机的军备采购案。因为该航母需要在印度的造船厂进行针对印度海军要求的特殊改进,所以控制着印度造船业与相关产业的婆罗门贵族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
  印度从美国购买3支航母战斗群也与婆罗门贵族有直接关系。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最初的时候,鲁拉贾帕尼不肯提高舰载机的采购价格,不是印度拿不出钱,而是鲁拉贾帕尼不想因此激化中印矛盾。作为一个有头脑的总理,鲁拉贾帕尼很清楚3支航母战斗群加入印度海军造成的影响。只是鲁拉贾帕尼没能顶住婆罗门贵族的压力,在美国同意降低舰载机售价之后,签署了购买合同。
  为3艘航母与20多艘护航战舰提供维修服务,婆罗门贵族能够从中获得巨额回报。更重要的是,向美国采购了包括F-46I在内的舰载机之后,印度迟早要购买生产许可权,而生产战斗机的印度飞机公司都掌握在婆罗门贵族手中。如果为印度海军与空军全面换装,至少要生产近1500架F-46I,意味着订单总额很有可能超过4000亿美元。按照军火生产商15%的平均利润计算,婆罗门贵族能够从中赚取大约600亿美元。算上配套武器装备,比如战斗机所需的备用发动机(战斗机的机身寿命一般是发动机寿命的3倍左右,也就是说1架单发战斗机在服役周期之内需要3台发动机)、零备件(战斗机的零备件采购费用占到了全寿使用费用的40%左右)、弹药(即便在和平时期,训练与演习也会消耗大量弹药)等,能够让婆罗门贵族控制的军工产业获得更多的回报。
  与这些小打小闹相比,战争才是最赚钱的买卖。
  随着美国企业大举进入印度,甚至连婆罗门贵族都成了被玩弄的对象。
  从某种程度上讲,婆罗门贵族并不希望印度与共和国全面开战,至少那些比较明智的贵族精英早就认识到印度不可能战胜共和国。如果没有这部分人的支持,鲁拉贾帕尼恐怕早就被那些希望发动战争的议员赶下台了。
  印度不想要战争,可美国需要一场能够拖垮共和国的战争。
  美国企业在印度的所作所为足以说明问题。在为印度提供的技术援助上,美国不但没有慷慨解囊,还有所保留。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福特与印度塔塔汽车公司联合投资上百亿美元建立的“塔塔-福特汽车公司”仅在印度生产配备4级以下复合蓄电池的电动汽车,而且70%的产能都用来生产即将被市场淘汰的配备2级复合蓄电池的电动汽车;虽然这些汽车的价格极为低廉,让大部分印度人都买得起,但是在共和国的汽车公司已经将8级复合蓄电池用在入门级电动汽车上,将12级复合蓄电池用在高端电动汽车上的时候,印度汽车公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只能在印度国内销售,根本进不了海外市场;由此可见,福特公司提供给印度的只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即便如此,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就是复合蓄电池的生产技术仍然掌握在福特公司手里,“塔塔-福特汽车公司”仅负责总装,直到2035年初,由福特公司独资经营的“福特(印度)电动技术公司”才正式成立,开始在加尔各答生产4级以下复合蓄电池。
  限制技术出口只是其一,最关键的还是支持印度军火企业。
  与民用企业的政策完全相反,美国不但从2031年开始向印度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还非常大方向印度出售新式武器的生产专利、甚至与印度联合研制新式武器。
  与印度签署了出售航母舰载机的合同之后,美国与印度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即印度按照生产许可权,在海得巴拉建立1条生产F-46I战斗机的生产线,由洛马公司派遣技术人员帮助印度飞机制造公司完成技术改造,并且根据印度空军提出的战术指标,对F-46I进行改进。仅此一项协议,就足以改变印度的国防政策。除了战斗机,2034年底之前,美国还先后向印度提供了包括坦克、装甲战车、电磁炮、倾斜旋转翼飞机、防空系统、远程警戒雷达、潜艇、大型水面战舰等数十种武器装备的生产技术与生产专利,帮助印度完成了MCA(多用途未来战斗机)、LDT(未来地面作战系统)、OWIC(先进单兵作战系统)等数十种武器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即便在美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以军事援助衡量同盟级别,印度已经超过英国,成为美国的头号盟友。
  事实果真如此吗?
  军情局在报告中说得非常明白,美国对印军事援助也有保留,只是做得更加隐秘。
  以F-46I战斗机为例,这是美国海军投资研制的舰载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虽然作战能力超过了空军的YF-46(服役后的编号为F-45)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但是其制空作战能力远不如F-42(美国空军投资研制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作为舰载战斗机,F-46I还算不错,毕竟航母的载机能力有限,不可能携带太多的战斗机,提高战斗机的多用途能力,才能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可是作为空军的作战飞机,F-46I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了,特别是对印度空军来说,F-46I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
  与美国空军不同,印度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制空权。在与共和国的战争中,为了避免遭到共和国的毁灭性打击,印度空军肯定不能主动出击,以轰炸共和国空军基地的方式夺取制空权,只能在本土防空作战上下功夫。印度空军最需要的不是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而是重型制空战斗机。也就是说,能够满足印度空军需求的是F-42,而不是F-46。美国没有向印度出售F-42,名义上是F-42的价格太贵(单价是F-46的162%),印度空军买不起,实际上美国卖给印度的F-46并不便宜,在制空能力略高于F-45的情况下,F-46I的价格是F-45的2倍左右。美国出售F-46的关键原因,还是赚钱。
  如果仅有美国海军一家买主,F-46的总产量不会超过1200架(美国海军有14支舰载机航空联队,每个联队配备72架F-46,总共就是1008架,加上训练中队所需的100多架与对抗部队所需的数十架,总产量肯定在1200架以下),研制该机的800多亿经费就得平均分摊到每架战斗机上,使其采购价格提高50%以上。有没印度这个大买主,洛马公司可以将研制经费转嫁到出口上,以最低廉的价格为美国海军提供F-46。如果向印度出口F-42或者F-45,因为F-42已经拿到了以色列、沙特、科威特、阿联酋、新加坡、巴西、英国等数个海外买家的近500架订单,而F-45更是在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挪威与西班牙等数十个国家拿到了近2000架的订单,即便增加一个大客户,平均分摊的研制经费也不会太多,也就不可能从印度身上赚到更多的钱。
  其他方面也差不多,比如美国提供给印度的陆军用电磁炮,就连美军都没有大规模列装。如此一来,开发该电磁炮的波音地面设备公司将把高达300亿美元的研制经费转嫁到印度的订单上,让印度承担研制费用;出口到印度的攻击潜艇更是如此,其不包括配套鱼雷与导弹的单价高达46亿美元,是美国海军采购价格的2倍,印度一口气买了12艘,相当于为生产该潜艇的诺思罗普船舶公司提供了近300亿美元的开发经费。
  军火买卖本来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借助军火出口,美国企业获得了开发新式武器的经费,印度获得了新式武器,控制印度军火企业的婆罗门贵族获得了政府的订单。
  受害者肯定不是共和国,因为印度得到的“美械”不见得比共和国的先进。
  按照军情局的说法,受害者是印度平民。
  从2031年到2035年,印度政府以重振军备、加强国防为名,连续数年提高税率,加大了对印度平民的盘剥力度。
  近18亿印度人有没有从“美印蜜月”中获得好处,裴承毅说不清楚。
  这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政府的这种极端政策不可能持续太久,当印度国内矛盾达到无法压制的程度时,肯定会全面爆发。任何时期,政府转嫁国内矛盾的最佳手段就是对外战争!
第八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壶咖啡喝完,天色已经蒙蒙亮了。
  裴承毅一夜未睡,不是在想作战的事情、凭他一个人的脑力也想不过来,而是在想元首给他这份绝密文件的用意、不可能只是让裴承毅了解时局吧。
  元首的直接用意很简单,让裴承毅知道,这场战争打响后,规模将非常惊人,做好思想准备。更深层次的含义,裴承毅一时没有想到,也没有认真去想。看完文件,裴承毅就隐约感觉到,元首没有将他当作军人看待,至少没有将他当作普通军人看待,因为文件中提及到的需要军人留意的事情完全可以在战前情报简介中提到,大部分只需一笔带过,没有必要详细了解。在巴基斯坦生活了几年,看穿了巴基斯坦政治斗争的本质,裴承毅对军人职责以外的事情提不起任何兴趣。
  接到东方闻打来的电话,裴承毅换上了军装,这才发先带回来的香烟抽完了。
  “将军,我给你带了早点,还有……”东方闻掏出两包香烟塞到了裴承毅的手上,“昨天晚上忘记留下了,今天特意带来的。”
  “这是什么意思,行贿?”
  “当然不是,烟是总参谋部配给的,我抽得不多。”
  裴承毅呵呵一笑,揣起香烟,拿起装早点的纸袋。
  “我帮你联系了裁缝,吃中午饭的时候过来量尺寸。”
  “量尺寸干什么?”
  东方闻打量裴承毅一番,说道:“今年的新军装改了款式,你这几套已经过时了,总参谋长吩咐了,让我找裁缝替你做几套新军装。不用你操心,保证是手艺最好的裁缝,费用会从你的津贴里扣除的。”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提高军人待遇后,应广大官兵的要求,国防部在2031年底修改了军服管理条例,除了作训服与作战服由后勤部门统一定制之外,常服与礼服由军人按照统一标准自行购买,国防部按照物价变化发放军服着装费。这一改革,催生了很多专门为军人服务的成衣店。总参谋部附近就有8家成衣店,除了3家按需向企业订购之外,其余5家都是手工作坊,专门面向将领与高级军官。以裴承毅的津贴级别,买几套新军装根本不成问题。再说了,购买军服的钱由国防部支付,不用也有点说不过去。
  来到总参谋部,东方闻把裴承毅送到总参谋长办公室所在的楼层,回本单位报道去了。
  总参谋部还是那个样子,让裴承毅有点奇怪。
  藏南冲突前,就有人提出重建总参谋部办公大楼,而且申请到了重建经费。裴承毅去国防大学学习的时候,负责该事务的总务处正在与一家国内的建筑企业谈合同。按理说,几年过去了,总参谋部新的办公大楼早就修好了,而现在屹立着的仍然是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砖石结构大楼。
  难道是项铤辉舍不得花钱?
  有这个可能。
  别看项铤辉在军备建设与军人福利上很舍得花钱,其实项铤辉是个很节约的人,有时候比前任彭茂邦还要抠门。别的不说,总参谋长办公室从彭茂邦上任那天开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早应该重新装修,也用不了几个钱,项铤辉就是舍不得。这也可以理解,项铤辉是从基层部队爬上来的,吃过苦头,自然懂得节约。
  “来得挺早的嘛,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
  “说实话,一夜没睡。”
  项铤辉看了裴承毅一眼,笑着摇了摇头。“想老婆了,还是水土不服?”
  “项总,我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吗?”
  “这可说不准。俗话说得好,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三秋都不止,谁知道你变没变?”
  “你不是经常说,我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吗?”
  项铤辉把茶水端了过来,没再跟裴承毅闲聊。“吃过早饭了吗?”
  “在路上吃了,好像是狗不理包子。”
  “好像?”
  “反正我也没在意。”
  “得,你小子确实是原来那个样子,对无关紧要的事情从来不关心。”项铤辉走到办公桌旁,摁下了通话器,对外面的秘书吩咐道,“小张,让袁晨皓十分钟后到我这里来,记得让他带上我昨天给他的那几份文件。”
  听到这个名字,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
  “你应该认识他。”项铤辉走了过来,“而且见过面,只是恐怕你不记得了。”
  “确实不记得了。”裴承毅没有撒谎。
  “日本战争,那个闹着要去种子岛的上尉参谋。”
  “你是说……”经项铤辉提醒,裴承毅马上想了起来,“竟然是那小子,算起来,他也三十多岁了吧?”
  “三十三,已经是上校了。”
  “升得这么快?”
  “怎么,嫉妒了?论晋升速度,这小子可不比你差,只是没有打破你的纪录。”
  裴承毅呵呵一笑,他可不会嫉妒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年轻军官。
  袁晨皓算得上是项铤辉的第二个重大发现,第一个重大发现自然是裴承毅。日本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这个拿到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与战役策划学双硕士学位的上尉军官来到总参谋部,成为时任作战处处长的裴承毅手下的一名参谋。与所有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就到总参谋部工作的参谋一样,袁晨皓在总参谋部的第一年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主要工作就是为高级参谋或者裴承毅端茶倒水。如果不出意外,袁晨皓将在两年后,也就是基本上熟悉了总参谋部的情况之后,到基层部队锻炼至少两年。如果表现优异,回到总参谋部的时候,他至少是少校军官,成为高级参谋。
  天有不测风云,干了1年,日本战争爆发。
  进入战争状态后,总参谋部的工作负担大大加重,特别是作战处,既要规划战役行动又要指挥作战行动,就算高级参谋个个都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袁晨皓在此时获得了第一个表现机会:协助高级参谋规划战役行动。
  相对而言,这算不上最好的机会。
  总参谋部的军官都知道,只有分到战役指挥任务,才算是出人头地。
  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在协助高级参谋规划战役行动的时候,袁晨皓第一个提出用空降兵攻打琉球岛。虽然此建议被领导他的高级参谋“窃为己有”,袁晨皓没能引起裴承毅的重视,但是他提出的作战方案在实战中收到巨大成效,为攻打琉球岛立下了重大功劳。当然,袁晨皓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让陆战队佯动吸引敌人注意力就不是他想到的,而是裴承毅在完善作战计划的时候想到的。
  顺利攻占琉球岛之后,共和国开始向北进军。
  提交第二份作战规划的时候,袁晨皓绕过顶头上司,把计划送到了裴承毅手上。如果在平时,这一举动足以让袁晨皓丢掉饭碗,因为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军队中,绝不允许出现越级上报的事情。万幸的是,当时裴承毅忙着指挥扫荡周围岛屿的作战行动,对这个上尉参谋提交的作战规划不是很重视。更重要的是,袁晨皓的第二份作战规划再次顺应潮流,为最终击败日本立下了重大功劳。
  打下屋久岛与种子岛,重新规划对日战略打击的时候,裴承毅才注意到袁晨皓提交的作战规划。此时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裴承毅早就忙的焦头烂额,自然没能把作战规划上的名字与手下几百号参谋中的某个参谋联系到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