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1195

  计划很宏伟,也很有理想主义色彩。
  关键不是各国要销毁多少核武器。对几个核大国来说,因为掌握了先进的导弹突防技术,哪怕将核武库规模缩减七成,也能对其他国家构成足够的威胁;共和国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最快只能在2045年之后具备全部实战能力,在此之前,核大国受核裁军的影响不是很大。对几个有核国家来说,即便不减少核武器数量,也无法与核大国比拼,更难以对共和国与美国构成真正的威胁。
  所有人都知道,也都相信,迟早有一天,核武器要像长矛弓箭一样被历史淘汰。
  关键问题是,“时间表”是按照共和国的意愿制订的,即便不考虑背后的因素,美国等核大国也无法接受。
  王元庆提出“时间表”,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一是让美国必须有所表示,不能永远在核裁军问题上遮遮掩掩,总得给全世界一个交代;二是提高了共和国的国际声望,让更多的人相信,共和国正致力打造无核世界;三是全面打压除5个核大国之外,保有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印度。
  只要达到最后一个目的,王元庆就没有白忙活。
  王元庆在大会上提出“时间表”之后,反应最积极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法国。按照法国总统的说法,印度核武库的规模超过了英国与法国(没谈质量),如果要求英法两国将核武库规模削减一般,印度也要削减一半,而不是三成。随后以色列总理提出,以色列保有的核武器只能勉强维持国家安全,如果要求以色列销毁三成核武器,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有核国家的巴基斯坦就得销毁所有核武器。巴基斯坦总统没有与以色列总理扯皮,而是把矛头转向了印度,宣称只要印度肯销毁所有核武器,巴基斯坦就愿意销毁所有核武器,而不与以色列拉上关系。
  谈来谈去,矛头对准了印度。
  鲁拉贾帕尼没有在大会上做出任何承诺,在他看来,核武器是印度的“救命稻草”,如果承诺削减核武器,将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影响。
  这次大会没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甚至连一个承诺都没有。
  王元庆也知道,在美国不肯松口的情况下,削减核武器只是雾里看花。
  真正能够打压印度的还是经济手段。
  2033年,正式将印度逐出“中国-南亚经济共同体”之后,共和国立即宣布对之前减免关税的8000多种印度商品征收关税,随后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对印度700多种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法案。
  没等外界回过神来,共和国正式向世贸组织提起上诉,要求美国与印度立即取消对上千种商品提供的不合理财政补贴,并且威胁要在适当的时候,针对获得了美国与印度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商品与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
  共和国的一系列举措意味着新一轮贸易战已经打响。
  王元庆此举不但针对印度与美国,还将矛头对准了正在“茁壮成长”的日本。在共和国提交给世贸组织的商品清单中,大部分都是日本所需的重建物资。为了支援日本,美国政府一直在为这些商品提供财政补贴。同样的,为了通过贸易获得美国的技术援助,印度也在为出口到日本的物资提供财政补贴。
  显然,世贸组织解决不了国家间的争端。
  2033年6月,共和国正式开始对美国与印度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到当年年底,美国与印度先后通过了针对共和国的贸易法案,开始对共和国的贸易制裁进行全面报复。
  对于还处于大萧条恢复期的世界经济来说,这场贸易战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
  虽然“交战双方”没有扩大“打击范围”,没有将矛头指向其他国家,但是随着贸易制裁范围扩大,迟早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是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是实力最强大的传统发达国家、印度是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打起贸易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比如遭到美国“反制裁”的800多种共和国商品中,至少有90%需要其他国家提供原料、零配件、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制裁共和国的商品,等于制裁了所有与共和国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反过来也一样,共和国制裁美国,等同于制裁了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西方国家。
  与大萧条时期的贸易战相比,这场贸易战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双方都有明确的目的之外,最大的不同点是,大萧条时期,包括共和国与美国在内都没有建立起以自身为中心的地区型经济共同体,而此时共和国与美国都拥有覆盖多个国家的地区经济共同体,甚至有多个经济共同体。贸易制裁能够造成影响,却能刺激经济共同体的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共同体的地位与重要性。
  由此可见,贸易战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共和国、也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原因很简单,印度不是南亚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没有成为经济共同体的核心。
  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打贸易战,摆明了是在打击印度经济。
  可以说,印度在“购买”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时坚决不肯让步,与印度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有很大关系。如果印度仍然像藏南冲突之前那样“财大气粗”,别说拿1200亿美元,就算拿2000亿美元换回3支现成的航母战斗群,也不会眨下眼睛。
  打击印度经济,就是在打击印度的战争潜力,削弱印度的军事实力。
  王元庆的目的很明确,手段也很高明。
  小规模冲突拼的是技术装备与军事实力,大规模战争拼的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
  输掉了“经济战争”,印度还有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吗?
第五章
盟友
  关掉掌上计算机,裴承毅长出了口气。
  论决心与意志,王元庆肯定超过了赵润东,甚至超过了纪佑国。为了打败日本,王元庆准备了3年;为了战胜印度,王元庆准备了4年。上任仅8年,王元庆率领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收复了藏南地区,击败了最危险的敌人。哪怕只有一项成就,都足以使王元庆名留青史,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元首之一。王元庆不但做好了这3件事,还准备做好第四件事。
  如果说击败日本,共和国如同龙入大海,迈上了进军全球的道路。那么战胜印度,共和国将龙腾九天,完成了从蛹到蝶的蜕变。
  这一步迟早要走,而且得走得漂亮。
  既然王元庆把印度当作共和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就不会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印度,因为印度的价值在于其庞大的人口,而不是广袤的国土。
  想到这,裴承毅心里了然有数。
  项铤辉急急忙忙的将他叫回去,肯定是战争即将爆发。虽然在这4年间,共和国诞生了很多年轻将领,如同凌云霄、赖辛平、怀志刚、华剑锋、幕青云、窦海鲲、梁国翔、贾宝国、林岱珏等一批年轻将领都渐渐成熟,完成了从战将到统帅的转变,但是论实战经验,特别是指挥大规模战争的经验,除了项铤辉,没人能与裴承毅比肩,甚至可以说连项铤辉都不如裴承毅。
  战争需要军事统帅,要想获胜,更需要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直到这个时候,裴承毅才真正明白,项铤辉让他离开总参谋部,为他在数年后回到总参谋部打下了基础。
  在巴基斯坦这几年,裴承毅获得了其他将领都没有的资历。
  如果说其他将领能够完成指挥工作,那么肯定没人比裴承毅更加了解共和国最重要的盟友。既然这是一场全面战争,肯定少不了巴基斯坦。要想减少共和国的战争损失,就得充分利用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
  如此一来,战争总指挥非裴承毅莫属。
  暗自感叹一番,裴承毅心里也有点内疚。如果不是当年王元庆单独召见他,恐怕共和国就要损失一位最出色的军事统帅了。
  飞机微微震动了几下,裴承毅吓了一跳。
  “将军,我们快到了。”
  看了眼赶过来的东方闻,裴承毅点了点头。
  飞机正在转向下降,透过舷窗,能够看到前下方的2条降落引导线。
  终于到家了!
  飞机还未停稳,裴承毅就拿起了旅行包。东方闻立即夺了过去,没让裴承毅费力。
  舱门打开,见到停在旁边的挂军用牌照的轿车,裴承毅知道来的人肯定是项铤辉。
  裴承毅下飞机的时候,项铤辉下车迎了过来。
  “怎么样,在伊斯兰堡的日子过得快活吧?”
  “项总,你又在笑话我了。”
  项铤辉呵呵一笑,说道:“听到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说明你小子没有变成回教徒。”
  “说实话,我也受够了,真想吃回锅肉、糖醋排骨、东坡肘子、烧白、猪肉炖粉条。”
  “放心吧,让你吃到不想吃。”项铤辉拉开了车门,先让裴承毅上了车,才跟着钻进轿车,说道,“我让东方闻带来的东西,你都看了吗?”
  “看了,正好看完。”
  “有什么想法?”
  “项总,你可不会派专机把我接回来享受饕餮盛宴,是吧?”
  项铤辉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小子还是这德行,什么话都不肯明说。”
  “这也没办法啊,谁叫我成天面对的是那些喜欢刨根究底的巴基斯坦将军。”
  “要不是如此,我也不会让你去伊斯兰堡。”
  “这是次要原因吧?”
  项铤辉苦笑了一下,将一份文件递给了裴承毅,说道:“我就知道,在你面前什么秘密都藏不住。看看吧,巴基斯坦总参谋部在前几天派人送过来的。你在巴基斯坦呆了几年,应该非常了解巴军的情况,也最有发言权。”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翻开了文件。
  与他猜测的一样,与巴基斯坦的战争准备有关。
  与4年前相比,巴基斯坦的积极性减弱了许多。不是巴基斯坦不想收复克什米尔南部地区,而是巴基斯坦新上任的总统拉迪夫知道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2032年底,担任共和国常务副总理的叶致胜再次访问伊斯兰堡。
  在此次访问中,叶致胜不但向刚刚上任的拉迪夫明确了共和国的态度,表示不会因为巴基斯坦政权更迭对共和国做出的承诺产生影响,共和国仍然会兑现承诺,也希望拉迪夫能够采取积极行动。
  事实上,共和国从未违背承诺。
  在叶致胜访问伊斯兰堡之前,共和国已经按照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总价值不低于2500亿元、足以武装5个装甲师与15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总价值大约1200亿元、足以组建5个战术战斗机联队的400架作战飞机,以及4艘多用途驱逐舰、6艘多用途护卫舰与8艘攻击潜艇。如果不是林啸雷坚决不肯让“共和国”号提前退役,王元庆甚至有可能把共和国的第一艘航母“赠送”给巴基斯坦。当然,以巴基斯坦的基本国防需求与地缘处境来说,航母的意义不是很大。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堪比美国为印度提供的支持。
  拉迪夫没有让叶致胜感到失望,做出了郑重承诺。虽然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势一直不太安稳,一年换几个总统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巴基斯坦的对华政策从未发生变化,不管谁在台上执政,都坚定不移的奉行亲华政策。为此,巴基斯坦还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与共和国的同盟关系。
  亲华不等于百依百顺。
  拉迪夫在做出承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中巴联合军事指挥机构。
  这正是叶致胜访问伊斯兰堡的主要目的,也是裴承毅被派往巴基斯坦的根本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