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1195

  “小李,总共抓了多少人?”王元庆拿起香烟,给自己点上了一根。
  “代表大会那边逮捕了一百二十八名嫌疑犯,卫戍部队逮捕了三十七名嫌疑犯,总参特种部队逮捕了三百七十四名嫌疑犯,除去部分从犯,主犯有两百人左右。”李存勋也拿出了香烟,“名单上的人员都已逮捕,还揪出了几名名单之外的嫌疑犯。人员暂时关押在卫戍部队营地里,审讯工作从今天晚上开始,由刘晓宾与卢诚闻负责。”
  “暂时不要审讯。”王元庆看了众人一眼,把目光转向了顾卫民,说道,“老顾,明天联系全体代表大会司法委员会,如果有代表提议,可以扩大司法委员会的规模,然后与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组成联合调查委员会,走司法程序。”
  “有这个必要吗?”
  “肯定有。”
  听到纪佑国开口,顾卫民立即把目光转了过去。
  “小王这么做的原因,大家都明白。”纪佑国敲了敲桌子,“如果私下审讯,我们与那些叛国份子有什么区别?不但要走司法程序,还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审问。更重要的是,必须为每个人安排律师,或者由嫌犯聘请律师。”
  “可是……”顾卫民迟疑了一下,朝赵润东看了过去。
  “这么做,舆论怎么控制?”赵润东看了纪佑国一眼,说道,“走正规司法程序,我们就得公布相关消息,从而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国刚刚发生了一起未遂叛乱。对国家来说,这不见得是好事,特别是在这个时候。”
  王元庆的眉头跳了几下,知道赵润东说的是正在进行的战争。
  “老赵说得没错,战争还未结束,公布消息的后果难以想像。”潘云生没有站在纪佑国那边,而是支持了赵润东。“虽然小王的意图不是真的与印度开战,只是通过战争诱使叛国集团发动叛乱,从而平定叛乱,但是消息公布之后,印度肯定会调整策略,甚至有可能借机扩大战争规模。不要忘了,除了印度,还有另外一个不安定因素。如果巴基斯坦认为我们需要援助,从而向印度开战,后果难以设想。”
  “小潘的分析很有道理。”彭茂邦开口说道,“战争局势非常微妙,据总参谋部获得的消息,印度空军与海军没有参战,表明印度很有可能向我们屈服,甚至默认我们收复藏南地区的军事行动。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天,我们就能取得胜利。即便要公布消息,也应该等到战争结束之后。”
  三个老一辈领导人发言之后,纪佑国笑着摇了摇头,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确实如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王元庆灭掉了烟头,说道,“现在公布消息,很有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关键问题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封锁消息。如此大规模的逮捕行动不可能做到保密。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尽快公布消息,才能掌握主动权,积极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如果我们保持沉默,别说印度,美国会立即向我们发难。这么大的事情,如果由美国来公布消息,国内民众的情绪很难控制。”
  “即便要公布消息,也应该有所保留。”赵润东长出口气,说道,“叛乱非同小可,虽然已经镇压了叛乱,但是我们现在能够控制的只有中央。如果消息扩散,很有可能在地方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看来,大家的分歧蛮大的。”纪佑国扫了众人一眼,说道,“关键不是要不要公布消息,而是如何稳住国内局势。共和国不是小国,如果动荡加剧,谁也收不了场。发生在共和国的叛乱也不是一般的叛乱,就算逮捕了几百名嫌疑犯,也无法保证没有漏网之鱼。更何况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叛乱,参与者众多不说,肯定与各方利益集团都有瓜葛,处置起来的难度非常大。我有三点建议。一是立即以战争为名提高军队戒备等级,一来可以稳住军队,二来可以震慑印度,三来可以扰乱敌对国家的视线,使美国无法采取正确行动;二是加快收复藏南地区的军事行动,力争在数日内结束战斗,迫使印度放弃大规模战争的想法;三是立即对外公布消息,不是全面公布消息,而是有保留的公布消息,制造舆论假想,让别有所图者无法抓住要害。”
  听纪佑国说完,其他人都点了点头。
  “前两点没什么难度,第三点……”王元庆又拿起了一根香烟,说道,“应该公布什么消息,不应该公布什么消息?”
  “元首遇刺的消息肯定要公布。”
  彭茂邦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为了稳定局势,最好公布元首的健康状况,稳住民心。”
  李存勋的提议也得到了认同。
  “关键是元首遇刺的原因。”潘云生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公布由叛乱所致,肯定违背了稳定局势的初衷。”
  “那就说是恐怖袭击。”
  众人都朝彭茂邦看了过去,彭茂邦笑了笑,不再乱开黄腔。
  “恐怖袭击肯定不正常,如果是恐怖袭击,后面的大规模逮捕行动就无法解释。”潘云生朝彭茂邦看了一眼,说道,“敌国袭击也不大可能,不管是指向美国还是指向印度,都有可能使局势恶化。其他的解释也没有多少说服力,毕竟元首的安全保卫工作非常严密,一般情况下没人可以轻易刺杀元首。如此一来,只能承认是叛乱所致。我认为,最好不要立即公布元首遇刺的原因,以正在调查为由公布消息。等到我军完成了藏南地区的作战行动,再公布消息也不迟。”
  “这么做,会不会导致社会动荡?”李存勋皱起了眉头。
  “只要元首还活着,而且没有大碍,问题就不大。”赵润东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的关键就是小王还能不能履行元首的职责,只要小王没事,稳定就不会有大问题。当然,还得加强对其他官员的监视力度,绝不能发生任何意外。”
  “如果小王没事,叛乱的罪名就无法成立。”
  众人都朝纪佑国看了过去。
  “我认为,暂时让顾卫民委员长主持大局,就说元首遇刺负伤,不要公布太多的消息比较合理。这样不但能够稳住大局,还可以通过委员长这条线查出漏网之鱼。解决藏南问题之后,再让小王出面收网。”
  纪佑国说完,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这也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王元庆点了点头,对顾卫民说道,“老顾,接下来的麻烦就要靠你了。”
  顾卫民叹了口气,说道:“这样也好,只有彻底铲除叛国集团,才能杜绝叛乱。”
  “既然如此,我们就在首都多住几天。”彭茂邦呵呵一笑,说道,“难得回来一次,首都的变化完全超过了我们的想像。听说最近有个什么国际展览会,我们这些老家伙也逍遥不到几天了,得抓紧时间享受晚年生活。”
  “老彭,你什么时候知道享受了?”赵润东立即笑着摇了摇头。
  “老赵,你可不能这么说,彭总这几年保养得比我们都要好,听说天天早上起来打太极拳,风雨无阻!”
  “小潘,你就是个搞情报的家伙,退休了都不忘调查别人的隐私。”
  “也好,我们就再住几天。”纪佑国把话题拉了回来,“小李,你安排一下,不要搞什么特殊待遇,住在国泰宾馆就行了。如果可以,帮我们安排几部车,这几天抽时间了解一下首都的新变化。”
  李存勋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
  听几个老一辈领导人谈话,王元庆悄悄打量了顾卫民一番。彭茂邦不是想留下来看什么国际展览会,而是要留下来监督顾卫民,因为按照共和国的制度,在王元庆无法履行国家元首职务的情况下,顾卫民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很明显,彭茂邦不希望在王元庆“养伤”这几天发生意外,更不希望让顾卫民独揽大权!
第四十五章
风雨飘摇
  2月9日,19点00分,共和国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新闻报道。
  虽然共和国中央政府还未正式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出兵藏南地区的军事行动,但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新闻”不再具有独家性。早在凌晨5点左右,网络上就出现了共和国在藏南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消息。10多个小时过去,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国出兵藏南地区,共和国公民也不例外。
  只是,民众关心的不是出兵藏南,而是白天发生在首都的那些事情。
  15点之后,已有王元庆在总参谋部视察工作时遇刺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
  元首遇刺,绝对不是小事。
  对于不明就里的百姓来说,很容易将元首遇刺与正在进行的战争联系到一起。
  这天晚上,热爱着祖国的共和国公民都放弃了日常安排,坐在电视见面前,等待国家电视台公布最新消息。
  与以往的新闻报道不同,当天没有时事要闻,30分钟内只报道了一件事情。
  此时,远在数千千米之外的战场上,李东石正在组织官兵登上QZ-25B飞机。
  因为臧嘉裕率领的突击营伤亡过大,所以李东石指挥的空降1533营由预备队变成了主攻部队,顶替突击营执行扫荡印军据点的作战任务。
  与凌晨的突击作战相比,夜间的扫荡战没有什么挑战。
  经过一个白天的努力,不但有3个空降营通过古瓦哈蒂空军基地进入战场,还有1个工程营在上午到达,以最快的速度修复了1500米长的跑道,让运载能力更强的Y-15B运输机将数十吨重的工程设备与成百上千吨的作战物资送抵前线。因为空降1533营需要顶替突击营执行进攻任务,所以军部在下午送来了1个炮兵营与上千吨炮弹,全力支持空降1533营作战。
  不是普通的炮兵营,而是配备了最新式电磁炮的炮兵营。
  陆军装备的LDP-1A型155毫米轨道电磁炮在日本战争期间得到实战检验,于2029年初正式定型量产。因为LDP-1A电磁炮系统均按照空运标准设计,其中电磁炮与炮瞄系统能够用Y-14C战术运输机空运,电力供应与弹药补给系统可以用Y-15B战略运输机空运,所以LDP-1A电磁炮系统优先装备空降军。到2030年底,3支空降军各接收了15套LDP-1A电磁炮系统,其中6套组成军直属炮兵旅、9套分配给3个作战旅。按照新的炮兵编制,1套电磁炮系统就是1个炮兵营(除此之外,炮兵营还有其他协助部队,比如配备用于测量弹着点的无人侦察机的炮兵侦察连、负责全营物资保障的后勤连、负责基地维护工作的基地保障连、负责警卫与护卫工作的警卫连)。
  有了直属炮兵,空降兵信心大增。
  傍晚,炮兵营完成了战斗前的准备工作。
  不是修建炮兵阵地,空军基地附近有印军的炮兵阵地,没有必要花费时间重新修建炮兵阵地,主要就是让炮兵通过实弹射击确定该地区的基本弹道参数,以免在夜间进行炮击的时候遇到麻烦。
  测试弹道是一件很系统的工作,李东石等空降兵也初次见到了LDP-1A的开火场景。
  不得不承认,李东石这类“步兵”都对LDP-1A电磁炮有点“意见”,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心受到了打击。主要是电磁炮开火时与普通火炮有很大区别,基本上见不到炮口焰,只有炮身抖动震起的尘土。只有一点让空降兵心里比较踏实,那就是开火时的声响,与普通火炮相比,电磁炮开火时不但不是悄无声息,还会产生非常具有震撼力的炮击声,比任何一种普通火炮的声响都要刺耳。在有经验的老兵看来,这意味着炮弹的飞行速度更快、炮弹的质量更大。这也就意味着炮弹能够更快击中目标、拥有更大的威力。
  不管怎么说,LDP-1A早已名声在外了。
  拉上舱门,李东石扫了眼机舱内的30多名官兵。
  QZ-25B无法吊载空降战车,空降兵只能回归到本色,以步兵的形态投入战斗。这多多少少让习惯了跟随空降战车作战的空降兵有点失望,毕竟没有了无坚不催、牢不可破的空降战车,空降兵心里都有点悬吊吊的。
  不管怎么样,空降兵就是空降兵,能够在任何环境与任何条件下作战!
  作为共和国最厉害的空降部队,空降153旅的官兵素质更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用战火与鲜血写出来的。
  当初,空降152旅被选中改编为突击部队,空降153旅就以同样的标准进行训练。
  搭乘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遂行机降作战,不是什么难事,空降153旅的官兵只用了1年时间就掌握了战术要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突击部队。
  机舱内亮起黄灯,意味着QZ-25B即将起飞。
  感到座椅震动了几下,李东石抓紧了旁边的扶手。
  1天下来,李东石充分领略了高原山地的恶劣环境,也知道时常变化的山风是空中作战的主要威胁。与印军比起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气象条件才是空降兵的头号敌人。白天的时候,1架Y-15B运输机就被突然刮起的山风吹入了峡谷。幸好运载的是普通作战物资,运输机的驾驶舱够牢固,空降兵赶到的时候,2名飞行员都活着从机舱里爬了出来。就李东石所知,在向迪布鲁格尔军营运送作战部队的时候,至少有2架QA-25B在降落的时候受紊流影响坠毁,导致近近70名官兵伤亡!要知道,战争打到现在,在战斗中伤亡的空降兵还不到50人!
  QZ-25B拉了起来,摇摇晃晃的升入夜空。
  李东石的心情紧张了10多秒,才渐渐放松了下来。只要前面15秒不出问题,QZ-25B上升到离地面大约250米高度时,风向就稳定得多,不大可能出事故。
  “李哥,听到消息了吗?”
  李东石看了眼张志骐,没明白张志骐说的是什么。白天,李东石听到了很多消息,主要是各支参战部队的消息与印军的消息。
  “国内的消息。”
  “什么?”
  “你吃晚饭的时候没注意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