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1195

  日本战争之后,对共和国来说,国际大变局可谓喜忧参半。
  不可否认,日本战争使共和国一跃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甚至在国际威望上超过了美国。因为共和国在“全面核裁军”中的积极作为与“技术换产品框架协议”全面启动,所以共和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没人敢小看共和国。
  更多的时候,共和国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更加凶险的外来威胁。
  不得不承认,美国总统韦斯特伍德是名副其实的“战略高手”。
  2028年,韦斯特伍德凭借“对日战略援助”与“日本战后重建”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大幅度拉动效应,成功击败共和党竞选者,再次获得白宫的4年居住权。因为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界,所以韦斯特伍德在2029年1月宣誓就职之后,其对外政策不但更加大胆,也更加激进,不再有所顾虑。
  这也是美国的传统,当年的弗雷德里克也一样。
  更重要的是,韦斯特伍德所处的环境比弗雷德里克好得多。随着大萧条全面退去,日本战争与战后重建耗光了各主要国家的剩余物资,美国经济进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个“高速发展期”,2028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惊人的5.7%,2029达到6.2%,预计2030年将超过6.5%。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多半带有“恢复性质”,是在大萧条时期全面衰退情况下出现的“经济奇迹”,但是足以给美国全面战略调整提供充沛的“经济动力”,不然韦斯特伍德提出的对日援助也不会得到批准。
  与前任相比,韦斯特伍德更擅长拉拢美国国内各大利益集团。
  为了获得民主党的支持,韦斯特伍德以非常强硬的手腕“推翻”了东机谷胜领导的日本战时看守政府,让日本军人交出实权,实行民主大选。为了获得共和党的支持,韦斯特伍德提出了“技术援助法案”,通过向印度提供多种技术,获得了大量廉价物资,帮助日本走出战后阴影。
  民主党从中获得了“政治利益”,共和党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受此影响,韦斯特伍德提出的多项旨在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的法案在美国国会两院以高度支持获得通过。从2028年10月到2030年12月,美国以“技术换产品”的方式,总共向日本提供了价值3500亿美元的援助物资与款项,不但帮助日本扩大了15个“安全区”的范围,还帮助日本在5个主要“安全区”内建立起了第一批工厂,使幸存的日本人获得了工作机会,也为日本打下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也从来不会“义务”帮助其他国家。
  通过对日援助,美国最大的收获就是建立起了“美印日三角同盟”。
  从某个方面说,最大受益者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到2030年12月,印度总共从美国获得了发展经济所必须的,涵盖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子、软件、网络、电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医疗、基因科技、生物生态、纺织等数十个领域的1228项关键技术。印度需要付出的,仅仅是按照这些技术的市场价格,将同等价值的钢铁、水泥、纺织品、化工产品、工程设备、药品等“过剩物资”通过美国移交给日本。
  这一影响,意义非凡。
  2029年,美国超越共和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按照某些国际机构的预测,2030年,印美贸易在印度贸易中的份额将超过40%,印度出口的各种工业产品中,65%的钢铁、80%的水泥、75%的纺织品、60%的鞋类、40%的初级电子产品、70%的工程设备、60%的药品将通过美国销往日本。最快2033年、最迟2035年,印度经济就将摆脱对共和国市场的依赖。
  虽然印度的发展模式不是长远之计,毕竟日本的战后重建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美国也不可能一直向印度提供关键技术,印度更不可能永远只生产初级工业产品,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印度仍然能够从中获得难以想像的好处。
  别的不说,通过美国提供的技术,印度很有可能在2035年之前建立起高端产业。
  当然,这些都是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
  按照王元庆掌握的消息,美国并没有“真心实意”的帮助印度搞经济。
  在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美国提供给印度的1228项关键技术只有不到100项是货真价实的“关键技术”,另外1100多项都是即将被美国淘汰的技术。比如,被美国“卖”了50亿美元的0.4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就已过时,别说值50亿美元,就算免费提供,共和国也不会要,因为神经网络计算机即将普及,晶体管计算机很快就会遭到淘汰。印度花50亿美元买来的只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借此机会提升印度的电子产业级别,也就不可能让印度的电子产品进入高端领域。
  类似的“技术转让”还有很多,按照军情局的估计,印度至少花了2000亿美元的“冤枉”钱。丢钱还是次要问题,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无法升级,印度将为此付出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在发展道路上走很多弯路。
  残酷现实再次证明,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壮大,只能靠自己!
  韦斯特伍德确实很精明,甚至称得上是最厉害的商人。当然,他不是商人,而是货真价实的政客。既然是政客,韦斯特伍德要的就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想获得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利益。
  “技术换产品”,给韦斯特伍德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
  美国经济好转,印度的经济也开始好转,数千万印度劳动者找到了工作,数亿印度人得到了饭碗,鲁拉帕贾尼也成了印度的“民族英雄”。更重要的是,印度的野心也因此急剧膨胀。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印度开始“全面武装”。
  2028年底,在与美国签署了“技术援助协议”之后不到2个月,印度就与美国签订了一份总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超级军火订单”,购买了包括150架先进战斗机、250架无人作战飞机、350辆坦克、400辆步兵战车、300门自行火炮、12艘大型战舰在内,涵盖陆海空三军的武器装备。
  次年初,印度与德国签署价值150亿美元的军火订单,购买了12艘“电动潜艇”。
  2029年底,印度与英国展开购买第三艘航母的谈判工作。
  2030年初,印度除了向俄罗斯订购包括150架T-50战斗机的军购合同之外,还再次与美国签署军购了一份价值250亿美元的“一揽子军购合同”。
  仅仅2年多,印度就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了价值近千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疯狂,绝对的疯狂!
  鲁拉帕贾尼这么做,除了迎合印度国民的“自强心理”之外,最大的意图就是利用有利世纪增强军事力量,为印度的再次崛起奠定基础。
  实际上,印度真正支付的款项并不多,也就200多亿美元。
  按照美国的承诺,印度可以用“以货易货”的方式从美国购买军火。也就是说,印度可以通过为日本提供重建物资获得武器装备!
  如此好的事情,印度怎么可能错过?
  虽然账面上从美国获取了近千亿美元的军火,但是印度政府只为此向国内劳动者支付了不到100亿美元的薪酬。
  除了购买新货,印度还获得了大批“援助军火”。
  可以说,美国在2028年到2030年间淘汰的武器装备中,有大约60%落入印度手中。
  虽然美军淘汰的装备性能不怎么样,肯定不如共和国的武器装备,甚至比共和国无偿提供给巴基斯坦、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的武器装备还要差,但是对印度来说,重振军备的第一步是扩充军队规模,而不是提高装备质量。
  对美国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笔划算买卖。
  一般情况下,任何国家采购本国军火都能获得“最低价格”。比如美国空军采购的F-22系列战斗机的价格不到2亿美元,而卖给其他国家的最低价格也要3.5亿美元,最高价格超过5亿美元。美国政府可以以“自用”为名进行采购,然后以“外销”价格从印度换取日本重建所需的物资,从而节约了大比费用。
  向印度出售军火,还能最大程度的拉拢印度,使印度成为美国的盟国。
  当然,向印度免费赠送武器装备,好处也显而易见。不但美国将淘汰的武器装备免费赠送给盟国与友好国家,共和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主要就是处理淘汰装备的花费太大,不管是封存还是消费,都要花费很大一笔资金。如果在销毁的时候会产生污染,费用将更加惊人。与其用钱处理,还不如免费送人。
  印度拣了便宜,美国也得到好处。
  经济、政治与军事上的联合,从根本上促成了美印同盟。既然是同盟,印度就得在国际问题上回报美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抗共和国。
  由此可见,韦斯特伍德的“一箭三雕”之计,确实给共和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第十二章
艰难抉择
  面对威胁,王元庆不是一味的强硬。
  2028年底,利用“中国-南亚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在科伦坡举行的机会,王元庆与鲁拉贾帕尼进行了非正式会晤,向印度总理提出了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两国经贸往来、共同维护南亚秩序的设想与提议。
  事实证明,一个被野心控制的政治家比任何敌人都可怕。
  鲁拉贾帕尼不但没有对王元庆的提议做出任何承诺,反而在“首脑会议”结束后不到2个月,也就是2029年初秘密支持泰米尔人,引燃了斯里兰卡内战。
  斯里兰卡内战不是没有打过,而是打得非常惨烈。
  作为一个由两个主要民族构成的国家,从斯里兰卡独立的那一天开始,占人口主体的僧伽罗人就与占人口10%左右的泰米尔人爆发了内战,泰米尔人希望独立或者获得更多的自治权,僧伽罗人却坚决反对泰米尔人聚居的西北地区独立。内战持续到2009年,斯里兰卡政府才击败了“泰米尔猛虎军”,打赢了内战。这场跨越2个世纪的内战,也是人类近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因为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都以骁勇善战闻名,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就在英国殖民地军队中服役,以不畏牺牲、英勇好战出名。两个民族的内战几乎拖垮了斯里兰卡,也使这座被称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珍珠”的印度洋岛国上的1000多万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第四次印巴战争后,斯里兰卡加入“中国-南亚经济共同体”。
  受国家利益驱使,纪佑国与赵润东都非常重视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不但在经济上给予斯里兰卡极大的帮助,为斯里兰卡建立起了面向共和国广阔市场的工业体系,还在政治与军事上给予斯里兰卡等同于“盟国”的地位,为斯里兰卡建立起了一支种类齐全、战斗力强悍的军事力量。
  别的不说,2030年之前共和国总共为斯里兰卡提供了价值400亿元的武器装备。
  如果按照斯里兰卡的国防预算进行计算,共和国免费赠送给斯里兰卡的武器装备超过了其30年的军购经费总额。
  印度在斯里兰卡做文章,王元庆肯定不会手软。
  在不希望主动挑起冲突的情况下,共和国对付印度的战略就是“全方位围剿”。斯里兰卡是印度南面最重要的国家,共和国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印度恣意妄为。
  2029年底,斯里兰卡正式与共和国签署《友好互助条约》,成为共和国的盟国。
  次年初,第一支共和国陆战队到达斯里兰卡,除了负责修建亭克马里综合军事基地之外,还帮助培训斯里兰卡政府军,甚至有部分陆战队参加了平叛作战行动。
  斯里兰卡的战火还未熄灭,南亚次大陆上的矛盾就点燃了。
  2029年3月,鲁拉贾帕尼宣布向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增兵5万,加强实际控制能力。
  虽然印度以“打击极端主义组织”为名增兵,但是意图明显指向巴基斯坦。在共和国的支持下,巴基斯坦立即宣布向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增兵3万,让进驻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作战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一时之间,似乎将再次爆发印巴战争。
  毫无疑问,在2029年初,印度没有实力战胜巴基斯坦。按照外界预测,就算共和国不会介入,印度也没有把握击败巴基斯坦。爆发战争,对印度没有任何好处。事实证明,印度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试探巴基斯坦与共和国的底线,不是故意挑起战争。随着巴基斯坦宣布增兵,鲁拉贾帕尼不但让印度外长紧急访问伊斯兰堡,还跟王元庆通了热线电话,表示印度无意制造新的冲突,只是为了打击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极端组织,邀请共和国与巴基斯坦一同参加军事行动。
  主动退让,不等于浇灭了印度的野心。
  克什米尔的局势缓和下来之后,印度展开“积极外交”,不但趁此机会提出与巴基斯坦谈判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从根本上结束长达数十年的印巴矛盾,还主动向共和国提出恢复藏南问题谈判,努力以谈判解决争端。
  面对印度的“积极外交”,王元庆不可能不做表示。
  2029年7月,“中印边境争端谈判”在莫斯科举行。因为双方的分歧太大,所以谈判持续了1年多,仍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只是双方都不希望让谈判变成战争,所以也就没有在谈判桌上表现得咄咄逼人。
  2029年12月,在欧盟的撮合下,“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谈判”在巴黎召开。
  与“中印边境争端谈判”一样,印巴之间的谈判也没有能够取得多大进展。
  到此,印度的战略已经大白于天下。
  鲁拉贾帕尼深知印度不是共和国的对手,甚至不是巴基斯坦的对手。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印度也要到2035年之后才拥有全面压倒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至少要到2040年才有资格在军事上向共和国叫板。既然打不赢,印度就得想方设法的避免战争。因为与美国秘密结盟,印巴矛盾与中印矛盾迟早会爆发。王元庆在解决日本问题上如此极端,谁能保证不会在印度全面崛起之前打垮印度?鲁拉贾帕尼采取的战略并不复杂:先激化矛盾,再主动退让,利用国际社会向巴基斯坦与共和国施加压力,迫使巴基斯坦与共和国同意进行谈判。只要谈判没有破裂,巴基斯坦与共和国就没有理由向印度宣战,更不可能在国际大形势走好的情况下发动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