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1195

  “已经到了,半个小时后举行签字仪式。”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我去换套衣服,你把相关工作安排好。”
  离开舰桥,裴承毅回到了司令官住舱。
  代表共和国军队参加《中日停战条约》(又被称为《下关条约》)签字仪式,多少让裴承毅有点意外,因为按照对应级别,应该由总参谋长项铤辉前来。虽然项铤辉以军队改革事务繁忙为由,让裴承毅替他参加签字仪式,但是裴承毅心里非常清楚,项铤辉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对达成的停战条约不满,二是借机提拔裴承毅。
  事实上,裴承毅也对停战条约不是很满意,却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
  经过数年谈判,在美欧等国的强大压力下,不但日本战时看守政府在履行完职责之后主动宣布解散、进行全国大选、将权力移交给了当选内阁,还让日本政府在停战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与共和国签署正式停战条约。
  一份来之不易,分外珍贵的停战条约。
  项铤辉对条约不满,正是因为共和国在停战谈判期间也做出了重大让步。
  领土领海方面,日本承诺让琉球群岛等外岛充分自治,在正式签署停战条约20年之后举行“独立表决”,决定琉球群岛等外岛是否脱离日本、成为独立国家。共和国承诺尊重琉球群岛等外岛常住居民的自愿选择,不在停战之后的20年内强行驱逐,不在此期间向琉球群岛等外岛移民,并且在20年后的独立表决中接受第三方监督。因为在独立表决之前,日本仍然拥有琉球群岛等外岛的主权,共和国则拥有实际控制权,所以在此期间,除了国际通航权等由国际公约确定的国际活动、以及民间交往活动之外,日本与共和国在有琉球群岛等外岛、以及相关海域的所有活动必须经双方商讨确定后才能进行,不得单方面采取破坏现状的活动。
  战争赔款方面,日本承认发动战争对共和国、及周边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为此承担一切责任与后果,向共和国与周边国家(主要是朝鲜)支付总计254500亿元的战争赔款。考虑到日本的实际情况,共和国同意以租借军事基地、获取日本领海资源开采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与战后重建支持等方式接受或者抵偿部分战争赔款,剩余的153000亿元的战争赔款则从2050年之后开始,按照年利率5%的标准分20期偿还。平均算下来,日本每年需向共和国支付大约13400亿元的战争赔款,最终支付268000亿元。看上去,共和国占了很大的便宜,实际上,共和国吃了大亏。即便按照2027年的标准计算,日本的战争赔款不到当年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仅为共和国战争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远远无法弥补共和国因战争造成的损失。如果考虑到2050年的物价水平,日本的战争赔款更加不值一提,只能算得上聊胜于无。
  战犯惩罚方面,日本承诺将涉嫌制造战争与发起战争的战犯移交给共和国,由共和国对其进行战争罪行审判。共和国承诺接受第三方监督,允许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以及巴基斯坦、朝鲜、伊朗、巴西、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派遣军事法官与军事法律顾问,全程参与战犯的审判工作,确保审判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因为战犯的定性问题还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共和国在谈判中承诺给予部分战争时期的日本内阁成员“特赦权”,使东机谷胜、北山志川等一大批涉嫌制造战争与发起战争的日本官员逃脱惩罚,所以审判战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走走过场,满足共和国对惩戒战争的政治需求。
  最麻烦的还是驻军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整个停战谈判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
  按照日本的要求,共和国必须在签署停战条约之后从日本撤军,结束军事行动。共和国不但拒绝了日本的要求,还提出为了确保日本不再具备发动侵略战争的能力,不但要在日本外岛驻军,还要在日本本土驻军。
  谈到最后,双方各让了一步。日本承认共和国的实际控制区域,共和国则放弃在日本本土驻军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在琉球群岛等外岛获得独立地位之前,共和国需要向日本租借军事基地,以此抵偿部分战争赔款。钱是小事,关键是共和国在日本驻军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受到了挑战。
  在驻军地点与驻军数量上,双方的分析也非常大。
  经过数十轮谈判,最终仍然以相互妥协的方式达成一致。在2050年之前,共和国以租借的方式获得嘉手纳空军基地、那霸港、种子岛航空航天基地、西表岛军事基地、对马岛军事基地(实际驻军权归朝鲜,朝鲜与日本一直在对马岛的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琉黄岛军事基地与母岛军事基地(核试验基地)等7处军事基地的驻军权,如果在届满前1年,双方没有主动提出归还军事基地、且没有就归还军事基地的具体事务达成一致,租借协议自动延长10年,以此类推。换句话说,只要共和国愿意,可以在付出廉价租金的情况下,获得7处军事基地的永久驻军权。
  与驻军问题一样,日本的“军事自主权”也成为谈判的焦点问题。
  共和国在谈判中一直坚持日本必须解除除了用于维持国内秩序的武装力量之外的所有军事力量,不得建立正规军、不再拥有军事自主权。为此,共和国不但承诺确保日本的国家安全,还提出由多个国家成立监督与执行机构。显然,共和国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满足。不但日本不会放弃军事自主权,美欧等国也不会让共和国得逞。
  经过艰难谈判,共和国只能做出让步。不再要求日本放弃“军事自主权”之后,共和国提出了限制日本军事实力的可行方案,并且最终达成协议。按照该协议,日本签署停战条约后,只能拥有一支总规模不超过20万的军事力量,其中陆军总兵力不得超过15万、空军总兵力不得超过3万、海军总兵力不得超过3万,陆军重型装备不得超过1500辆(包括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轮式装甲车辆等)、空军的作战飞机不得超过200架(包括战斗机、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反潜巡逻机、运输机、预警机等)且不得拥有进攻性空中力量(主要指轰炸机、加油机、战略侦察机、电子战飞机与远程巡逻机)、海军战舰吨位不得超过15万吨(泛指标准排水量250吨以上的所有舰艇)且不得拥有进攻性舰艇(主要指航母、潜艇、两栖攻击舰、搭载3架及其以上直升机的大型战舰等),且不得发展战略性军事力量(包括弹道导弹、射程超过300千米的巡航导弹、运载火箭、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等)。
  非常苛刻的条件,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条件。
  在共和国再也不肯做出让步的情况下,日本只能妥协,同时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即日本可以组建一支用来维持国内秩序,且人数不超过50万的准军事力量。
  借中日停战谈判的机会,朝鲜还与日本签署了《独岛主权条约》。
  虽然日本丢掉了除伊豆诸岛之外的所有外岛,再丢掉独岛算不上大事,但是朝鲜在此时出来“闹事”,差点让中日停战谈判破裂。毕竟在绝大部分日本人看来,日本国力远不如共和国,输给共和国无可厚非,可是向朝鲜做出让步,无疑是最大的耻辱。只是在美欧等国的压力下,日本不得不承认朝鲜对独岛享有主权,从而在对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占据了主动权,没让对马岛落入朝鲜手中。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停战条约的签署地点。
  按照一般情况,条约应该在谈判地点,也就是巴黎签署。共和国则坚决要求在日本下关签署,并且不肯做出任何让步。外界并不知道,这是王元庆的直接指示。为什么在下关签署停战条约?原因很简单,100多年前,上一份中日双边不平等条约就在还被称为马关的下关签署!
  日本没有选择余地,已经在众多丧权辱国的协议上做出妥协,不差最后一点。
  2030年12月30日,以“秦岭”号巡洋舰为首的共和国舰队开赴濑户内海,进驻下关港。经过1天准备,2030年的最后一天,双方将在“秦岭”号的后甲板上签署日本历史上第二份,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签署的第一份停战条约。
  “秦岭”号因此被载入史册。
  《下关条约》也因此成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标志性事件。
第二章
职责使然
  条约签字仪式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奢华之处,双方的政府、军队代表,以及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第三方代表在用汉语、日语、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拉丁语与意大利语等8种语言书写的120份条约正式文本上签字,盖上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印章之后,日本代表率先离开“秦岭”号巡洋舰,条约签字仪式结束。整个签字仪式中,中日双方代表没有交谈,甚至没有一句问候。
  在夕阳的映照下,“秦岭”号拉响了汽笛。
  随着“秦岭”号缓缓离开码头,驶上通往外海的航道,3艘满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与战后重建物资的共和国货轮驶入下关港。
  按照谈判期间做出的承诺,共和国将在正式停战之后为日本提供援助。
  为什么要这么做?
  裴承毅不是政治家,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共和国无偿提供的援助非常有限,对日本的战后重建工作来说,最多算得上是杯水车薪。签署停战条约,对共和国的好处非常大,拿够了好处,用点小钱做点面子工作也是应该的。
  “将军,直升机已经准备好了。”
  裴承毅的眉头跳了几下,朝赶来的参谋看了过去。
  “刚刚收到消息,总参谋长让您赶紧回去,说是有要事。”
  “要事?”
  参谋点了点头,说道:“直升机送您去釜山机场,然后乘专机回国。”
  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好吧,把我的行李送过去,我马上去后甲板。”
  15分钟后,裴承毅搭乘舰载直升机离开“秦岭”号。1个半小时之后,裴承毅到达釜山空军基地。回到首都的时候,已经是夜间10点过了。
  可以说,日本战争不是裴承毅的个人舞台。
  按照第二次军事改革确定的“联合指挥体系”,日本战争期间,总参谋部将大部分指挥工作下放给各级指挥单位,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与战略防御司令部都在战争期间做出了重大贡献,反而是总参谋部变得“无足轻重”。如此一来,一直留在总参谋部负责战役与战略策划工作的裴承毅失去了露脸机会。
  对裴承毅来说,这不见得是坏事。
  半岛战争已经证明了裴承毅的战术与战役指挥能力,如果他想更上一层楼,就得证明自己的战略指挥能力。项铤辉没有在日本战争期间成立“前线指挥部”,除了战区范围过大无法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之外,主要就是让裴承毅获得表现机会。
  谁都知道,项铤辉很有可能在2032年换届选举之后不再担任总参谋长,最有可能出任总参谋长的人选是海军司令林啸雷、空军司令章忠宪、前39军军长苏劲辉以及作战处处长裴承毅。与其他三人相比,裴承毅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太年轻,没有根基,也没有足够的经验。至少在外人看来,裴承毅缺乏经验。
  项铤辉支持谁?根本不需要猜测。
  如果不是受新的军事体制的限制,项铤辉肯定会力挺裴承毅。
  王元庆支持谁?答案也很明确。裴承毅作为少壮派代表人物,肯定会得到重用。
  在项铤辉看来,裴承毅出任总参谋长的麻烦只有一个,即没有足够的威信与履历。即便王元庆支持裴承毅,也得说服其他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必须让裴承毅表现出超越所有竞争对手的能耐,不然不能服众。为此项铤辉不但让裴承毅代表共和国军队参加《下关条约》的签字仪式,还让裴承毅全面参与总参谋部的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副总参谋长”。别的不说,这几年下来,裴承毅除了替项铤辉解决很多棘手的麻烦之外,还全程参与了共和国军事力量改革与建设工作。
  可以说,项铤辉用心良苦。
  刚走下飞机,裴承毅就见到了到机场来接他的项铤辉。
  “知道让你立即回来的原因吗?”
  裴承毅摇了摇头,但是知道事情肯定不小,不然项铤辉不会到机场来。
  “元首已经批准‘联合军演’行动,让我们派遣舰队与陆战队参加‘2031环太平洋国际安全多国联合军事演习’。”
  “这么快?”
  项铤辉点了点头,说道:“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李存勋下午找到我。”
  “李存勋?”裴承毅暗暗一惊,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
  “你也知道‘环太平洋军演’的性质,军情局主动找上门来,大麻烦啊。”
  裴承毅苦笑了一下,表示明白项铤辉的意思。
  “环太平洋国际安全多国联合军事演习”是由美国在2029年发起,在之前的“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事演习”的基础上搞的一个多方军事交流机制。早在2029年,美国就邀请共和国派兵参加军演,当时王元庆找理由拒绝了。今年风向突变,元首不但同意参加军演,还让总参谋部直接负责,让军情局介入,问题肯定不简单。
  中美军事交流,一直是国际热点话题。
  日本战争之后,中美军事对抗全面升级。2028年底,王元庆正式批准了由林啸雷提交的“海军未来发展规划”,启动了“大舰队”的发展计划。次年,在扣除战争经费之后的正常国防预算缩水7.8%的情况下,海军得到的军费猛增8%,其中用于采购与开发新式战舰的费用剧增14%。年初,“省”级航母的建造工作正式开始,首批订购3艘,预计在2035年之前下水,2038年之前正式服役。按照海军提交的规划,到2040年之前,将建造6艘大型航母,将共和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数量增加到10支,在2050年之前,除了“共和国”号航母将按期退役之外,还将建造至少4艘航母,使共和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增加到13支,总规模达到美国海军的8成左右。
  非常有野心的海军发展计划,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对抗的同时,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也在逐步加强。
  军事外交不是什么稀罕事,任何时候,只要国家利益需要,军事外交都是最有效、最独特的外交手段。通过交流,不但能够了解对手,还能够增加军事互信,避免因为不了解与猜疑产生的国家冲突。
  关键问题是,元首为什么让军情局介入?
  想了一会,裴承毅问道:“项总,是不是与这段时间的传闻有关?”
  “什么传闻?”
  裴承毅笑了笑,没有明说。
  “你是说对元首不利的传闻?”项铤辉也笑了笑,说道,“我也不知道,李存勋没有跟我明说,说是等你回来之后,找你面谈。”
  “项总,我可不想打没有把握的仗。”
  项铤辉愣了一下,随即说道:“你小子,就想从我这里套话。这么说吧,肯定有关,而且非常严重。你也知道,元首推行的政治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军队支持,恐怕早就发生大事了。今年的代表大会就要召开了,元首肯定有大动作。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发生任何意外情况。国内的情况很复杂,听说李存勋前几个月化名跑完了全国各地。元首让他干什么,我们不好问,也不用问。元首在这个时候批准我军参加军演,摆明了想铲除军内的破坏份子,稳住军队。真要出问题,肯定首先出在军队上。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积极配合,不能出大问题。”
  裴承毅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对于政治改革,裴承毅知道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军人,他却不好发表任何意见。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项铤辉还是裴承毅都与王元庆有着共同利益,必须无条件支持元首的改革行动。
  “等下应该怎么应付李存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