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1195

  “艇长,鱼雷再次转向,朝我们来了。”
  “发现我们了吗?”
  “没有,正在搜索。”
  杜兴华微微皱了下眉头。“老荣,鱼雷入水时间。”
  “4分35秒。”荣康健迟疑了一下,说道,“还有大约……”
  杜兴华压了压手,说道:“右满舵,航速8节,保持深度。”
  航空反潜鱼雷都是轻型鱼雷,日本没有掌握高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技术,所以大部分轻型鱼雷使用的都是普通蓄电池,或者是使用奥托燃料的发动机。在此情况下,轻型鱼雷的射程非常有限。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日本航空反潜鱼雷的最大射程仅有20千米,在最大航速的情况下,仅有10千米。因为反潜鱼雷搜索时采用低航速,攻击时采用高航速,所以射程在10到20千米之间。到底是多少,得看鱼雷以高速航行了多久。
  潜艇要想避开鱼雷,最好就是离开鱼雷的攻击范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指挥中心内的军官与士官也急了起来。
  那条反潜鱼雷还在附近搜索,随时有可能发现“刺豚”号,也就随时有可能再次攻击“刺豚”号。
  “鱼雷距离。”杜兴华打破了沉默。
  “5千米,正在逼近。”
  杜兴华微微点了点头,过了大约10来秒,突然说道:“主机全功率推进,深度540,航向180,全速前进!”
  “全速前进!”荣康健抓住了舵手的肩膀。
  电动推进系统的优势显现了出来,5秒之内,推进电机达到最大速度功率,“刺豚”号的速度从8节提高到37节,仅仅需要40秒,而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至少需要65秒。
  “使用应急功率。”杜兴华朝搭档看了一眼。
  “应急功率?”
  杜兴华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荣康健也没再多问,朝舵手点了点头。
  “艇长,我们被鱼雷发现了。”
  “诱饵弹准备。”
  “诱饵弹准备完毕。”
  杜兴华长出了口气,看了眼腕表。
  鱼雷逼近的时候,“刺豚”号的航行速度迅速超过了37节。当推进电动机以额定功率125%的应急功率工作时,“刺豚”号能够达到40节的最大速度。这也是当今所有电动潜艇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只有在规避攻击时,电动机才能在短时间内以应急功率工作。如果长期以应急功率工作,谁也不能保证电动机不会出问题。
  现在,“刺豚”号需要的就是速度。
  鱼雷的最大速度只有70节,“刺豚”号的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0节。在相差30节的情况下,鱼雷需要航行大约8.5千米才能追上“刺豚”号。而鱼雷之前已经在水中航行了数千米,如果其剩余的电力无法跑完8.5千米,永远都别想追上“刺豚”号。
  杜兴华计算得非常准确。
  鱼雷距离“刺豚”号大约250米的时候,因为电力耗尽,自毁装置启动,装了大约20千克高能炸药的战雷头引爆。
  全艇官兵动松了口气,杜兴华则命令通信军官发射了通信浮标。
  正在大家都认为逃过劫难的时候,艇外再次传来了沉闷的爆炸声。
  别说其他官兵,连杜兴华都紧张了起来。
第六十二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
  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杜兴华只能猜测。
  直到战争结束后,杜兴华才知道,“刺豚”号规避鱼雷攻击的时候,伴随行动的“虎纹豚”号没有离开,一直在附近活动。当时除了攻击“刺豚”号的反潜巡逻机之外,还有2艘反潜驱逐舰赶了过来。为了掩护“刺豚”号,“虎纹豚”号冒险攻击了日本海军反潜驱逐舰,用4条鱼雷击沉了2艘日本战舰。只是“虎纹豚”号的运气没有“刺豚”号那么好,攻击日本战舰时,第二批日军反潜巡逻机赶到,发现、并且用3条航空反潜鱼雷击沉了“虎纹豚”号。
  因为“虎纹豚”号一直没有返回基地,所以共和国海军只能将“虎纹豚”号列入“失踪潜艇”名单,无法得知“虎纹豚”号在失踪前发生的事情。战后根据获得的日本海军作战记录,才搞清楚了当时发生的事情。为此,杜兴华在战后收养了“虎纹豚”号官兵的3名遗孤,每年为其他官兵的子女提供生活费。因为共和国海军在战后采用了新的抚恤制度,所以不需要杜兴华为牺牲战友的子女提供学费。
  战争肯定有伤亡。
  “虎纹豚”号冒死保护友艇的事迹被列入了海军教科书,成为每一代共和国海军军人的学习榜样。因为是第一艘在战争中被敌人击沉的电动潜艇,所以“虎纹豚”号也被写入了共和国海军史。
  不管怎么样,“虎纹豚”号的官兵用行动证明了共和国军人视死如归的战斗意志。
  “刺豚”号离开交战海域的时候,远在上千千米外的伊豆诸岛南部海域,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却正在悄悄逼近目标。
  与杜兴华一样,刘海峰也在凌晨3点30分左右收到了“甲字”号作战命令。
  取出作战文书前,刘海峰就命令“江豚”号将速度提高到6节,缓慢逼近前方的“飞龙”号战略核潜艇。
  谁都知道,“甲字”号作战命令是最高级别的战略命令。
  对攻击潜艇来说,此命令意味着需要冒险击沉敌人的战略核潜艇。
  作为日本海军最新式的战略核潜艇,在2025年底服役的“飞龙”号不但是日本海军最先进的潜艇,还拥有出色的静音性能。与“苍龙”号相比,“飞龙”号在安静航行时发出的声响不到100分贝,最低时之有96分贝。这意味着,“江豚”号使用拖拽式被动声纳,也只能在50千米外追踪“飞龙”号。如果让球形声纳以被动方式工作,跟踪距离将缩短到25千米。
  9月底,海军下达作战任务的时候,刘海峰与杜兴华都争着要对付“飞龙”号。
  按照潜艇部队不成文的规矩,两名艇长以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去对付“飞龙”号。刘海峰的运气比杜兴华好,抓到了“上上签”。
  10月10日,“江豚”号就在伊豆诸岛海域发现了“飞龙”号。
  潜艇作战有不成文的“潜规则”。任何时候,战略核潜艇都会得到最严密的保护,水下有攻击潜艇、水面有反潜战舰、空中有反潜巡逻机。美国海军如此,日本海军也如此。不同的是,日本没有建造攻击核潜艇。不是日本没有建造攻击核潜艇的能力,而是日本暂时造不出性能足以与共和国的电动潜艇、以及美国的攻击核潜艇媲美的攻击核潜艇。在性能决定生死的情况下,如果无法造出性能先进的攻击核潜艇,还不如用同样的经费建造更多的AIP常规潜艇。
  在水下掩护“飞龙”号的正是4艘AIP常规潜艇。
  因为常规潜艇的最大潜航速度跟不上核潜艇,所以日本海军为战略核潜艇划出了固定巡逻区域。在冲绳岛东部海域巡逻的“苍龙”号负责威胁共和国东部沿海地区,其携带的潜射巡航导弹能够攻击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温州等地。在伊豆诸岛南部海域巡逻的“飞龙”号则瞄准了共和国东北地区的大城市,能够用携带的巡航导弹攻击大连、沈阳、长春等地。
  日本海军没有派遣常规潜艇掩护“苍龙”号,却派遣常规潜艇掩护“飞龙”号,足见日本海军对“飞龙”号的重视程度。用日本军部总长佐藤信斋的话来说,只要“飞龙”号还在海上航行,就能摧毁中国12座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大城市,让中国不敢贸然对日本发动战争!
  日本军部总长放出狠话,共和国海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大概日本海军也知道,共和国将“飞龙”号列为首要打击目标,所以在“飞龙”号出海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时候,除了在海面下部署至少4艘AIP常规潜艇之外,还在附近海域部署了6艘反潜战舰,并且在本土基地部署了20多架反潜巡逻机,轮番到“飞龙”号的巡逻海域执行反潜巡逻任务。
  魔高一迟,道高一丈。
  日本海军的防御部署再严密,也不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早在2026年初,共和国海军就掌握了“飞龙”号的特征噪音。2026年底,日本海军举行以保护战略核潜艇为主要目的的联合反潜演习时,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与杜兴华指挥的“刺豚”号就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破了日本海军的防潜网,发现了得到重重保护的“飞龙”号,并且在20千米内进行了模拟攻击。
  根据这次行动,海军调整了潜艇的部署方式,将跟踪监视日本战略核潜艇的攻击潜艇数量减少到2艘,而在半岛战争期间,这个数量是3艘。
  战争爆发前,执行“战略反潜”任务的攻击潜艇均完成了战备巡逻任务。
  在刘海峰看来,用2艘攻击潜艇对付1艘战略核潜艇,除了给共和国高层一个心理安慰之外,简直就是在浪费共和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宝贵兵力。
  日本战略核潜艇的性能只算得上普通。因为其采用的“自循环压水堆”属于第一代产品,所以在不启动二级循环泵的情况下,最大航速不会超过6节。“飞龙”号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时,往往将航行速度控制在4节以下。只有这样,其噪音才能降低到96分贝左右。即便如此,“江豚”号仍然能够轻而易举的发现并且跟踪“飞龙”号。刘海峰执行的3次追踪“飞龙”号的任务中,从没让“飞龙”号离开过“江豚”号的攻击范围。
  收到作战命令后,刘海峰选择了与杜兴华完全相反的战术。
  “江豚”号没有朝20千米外的“飞龙”号发射鱼雷,而是以“飞龙”号一点五倍的速度缩短距离。作战任务中提到,“江豚”号务必在收到命令之后的12小时内击沉“飞龙”号。在刘海峰看来,12小时非常充足,完全没有必要争分夺秒。
  利用2节的速度差,尾随“飞龙”的“江豚”号花了大约4个小时把距离缩短到3海里以内。在这个距离上,别说用重型电动反潜鱼雷,哪怕是用最老式的反潜鱼雷,都能十拿九稳的击沉“飞龙”号。
  也就是说,直到7点30分,刘海峰才让“江豚”号进入攻击阵位。
  选择攻击方式的时候,刘海峰不得不留一手。“江豚”号首先发射的3条反潜鱼雷都以双速自导方式进行攻击,其中2条鱼雷射向“飞龙”号,1条鱼雷射向距离“飞龙”号大约10千米、距离“江豚”号大约14千米的日本AIP常规潜艇。即便只用2条鱼雷攻击“飞龙”号,刘海峰也有足够的把握。发射鱼雷之前,刘海峰还让搭档张雪峰控制火控系统,为另外3条鱼雷输入其他3艘日本AIP常规潜艇的参数。虽然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刘海峰也不想在日本反潜巡逻机与反潜战舰云集的海域为了几艘日本常规潜艇葬送掉“江豚”号,但是日本潜艇只要轻举妄动,“江豚”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动攻击。
  毫无疑问,刘海峰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
  实际情况比刘海峰预料得好得多。“飞龙”号发现逼近的鱼雷时,根本来不及进行机动规避,更不可能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将储存在垂直发射管内的12枚重达15吨的大型高超音速潜射巡航导弹发射出去。连续抛出数个反鱼雷诱饵之后,“飞龙”号在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2条重型鱼雷连续击中。沉到深达2500米的海底之前,水下排水量高达15000余吨的“飞龙”号就断裂成了3截,127名官兵随同象征着大和民族最高战略打击能力的12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一同踏上了黄泉路。
  随后,掩护“飞龙”号的日本常规潜艇也被重型鱼雷击沉。
  当日本反潜巡逻机赶到的时候,首先搜寻的不是“江豚”号所在的海域,而是“飞龙”号与常规潜艇之间的海域。大概是日本反潜巡逻机的机长认为伏击“飞龙”号的共和国潜艇埋伏在“飞龙”号与常规潜艇之间吧。
  趁此机会,“江豚”号迅速转向离开。
  驶出日本反潜巡逻机的搜索范围之后,“江豚”号将航行速度提高到了37节,以便尽快离开危险海域,避免遭到攻击。
  大约8点45分,刘海峰才让“江豚”号发射了通信浮标。
第六十三章
失控
  “江豚”号发回消息后不久,“海豚”号也发回捷报。
  由肖靖波中校指挥的“海豚”号在北海道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潜伏了1个多月,一直悄悄尾随在日本海军的“翔龙”号战略核潜艇身后。接到命令之后,肖靖波花了几个小时才占领有利攻击阵位,随后用3条鱼雷击沉了“翔龙”号。
  作为“苍龙”号的姊妹艇,“翔龙”号一直在远离共和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海域执行战略战备任务,也就是说,“翔龙”号的主要任务是在日本本土遭到袭击之后对敌国进行战略核反击,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向敌国发射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