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195

  “总统阁下,五年前的事情,你还没有忘记吧?”
  “韦斯利,有什么就直说。”贾培尔不想跟情报副局长拐弯抹角。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在高温超导材料与复合蓄电池技术上取得的突破,都与五年前失踪的那件神秘物品有直接关系。”
  “你是说,神秘物品落入了中国手中?”
  韦斯利点了点头,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证据,有没有直接证据?”贾培尔不敢妄下定论。
  “我们在米克尔空军基地,也就是俗称的第51区的科学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研究高温超导材料,进展却非常缓慢,至今没能获得实质性的收获。无论如何,中国在高温超导材料方面的研究时间不会比我们长,起点也不会比我们高。中国在三年前突然公布研究成果,不值得怀疑吗?第51区的科学家基本断定,中国技术与五年前失踪的神秘物品有直接关系。”韦斯利的话说得很快,几乎没有给贾培尔思考的时间。“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复合蓄电池的质能比达到了每千克两千瓦时,为汽油燃烧热值的百分之十六。军用型号的质能比肯定比民用型号高一倍以上,完全可以用来建造全电动潜艇。”
  贾培尔没再争论这个问题,转口问道:“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取得突破?”
  “如果资金充足,最快也要三年。”
  “三年?”贾培尔的脑袋顿时大了,三年后,他就不是总统了。
  “民用型号能够在二年内投放市场,只是价格肯定比中国货贵得多。比民用型号性能高一倍的军用型号最快也要三年之后才能研制成功,如果遇到预料之外的技术瓶颈,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你尽快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我会设法解决资金问题。”
  “除了资金,我们还欠缺最关键的条件。”
  “什么?”贾培尔感到很恼火,是不是情报人员都习惯只把话说一半?
  “实物。”韦斯利知道总统不懂技术,就尽量把话说得简单一点。“中国投放民用市场的复合蓄电池与超导电机采用了纳米封装技术,我们无法用逆向工程仿制,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拆解分析。也许军用型号不会采用这种难以维护与保养的封装技术,而会采用开放式架构。如果能够获得实物,我们的研制工作就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我觉得,中国不会出售军用级别的复合蓄电池与超导电机吧?”
  “这是毋庸置疑的。”韦斯利耸了下肩膀,“我们也没有指望通过正规渠道获得。”
  “你是说……”
  “印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机会。只需要出动一支特种部队,就有机会获得军用级别的实物。”
  贾培尔的眉头迅速跳了几下。韦斯利提出的办法具有可行性,也有非常巨大的风险。
第三十八章
透甲长矛
  收到马克里提交的报告,桑托斯终于松了口气。
  其实在调查分析局对美国送来的“证据”进行分析的时候,桑托斯就做出了类似的判断,排除了美国的嫌疑。
  政治家不是法官,讲的不是证据,而是利益、以及由利益产生的动机。
  美国既没有袭击印度航母的动机,也不能通过击沉印度航母获得利益,没有理由做吃苦不讨好的事情。
  贾培尔不但提供了“证据”,还承诺将向印度提供更广泛、更全面的援助。
  得到了美国的承诺,桑托斯再次信心爆棚。
  七月七日清晨,新德里的天空刚刚放亮,印度空军全面出动,将目标锁定为巴基斯坦空军、地面防空指挥中心、防空导弹阵地与空军基地,妄图一战定乾坤,彻底打垮巴基斯坦的防空力量,夺取制空权。
  印度空军再次打错了算盘,他们现在要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巴基斯坦空军。
  战斗警报拉响后不到五分钟,梁国翔与狄泊清登上了战机。
  “油料表正常、雷达正常、通信设备正常、数据链正常……”
  “发动机正常、高度表正常、空速表正常、液压正常……”
  两人迅速检查了机载设备,一项都没遗漏。
  因为赴巴作战的只有飞行员,所以地勤保障工作由巴基斯坦空军承担。昨天,一架由援巴飞行员驾驶的J-10在巡逻的时候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坠毁。幸亏飞行员及时弹射跳伞,并且落在了巴基斯坦境内。因为此事,总参谋部将派往瓜达尔港执行搜救任务的特种部队调了过来,让他们负责营救跳伞飞行员。
  “全部检查完毕,一切正常。”说完,狄泊清朝负责协助战机起飞工作的巴基斯坦地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梁哥,有信心收获多少战果?”
  “第一次参加战斗,能遇到敌人就不错了。”梁国翔也朝外面的巴基斯坦地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示意可以起飞。“我可不想让我的干儿子成为孤儿,把你活着带回来才是我的首要任务。”
  “别说不吉利的话。”狄泊清接通了与机场的通信频道。“长矛呼叫勇士,长矛呼叫勇士。”
  “勇士收到,机场清理完毕,附近空域无可疑目标,立即起飞。”
  在J-10B的率领下,十二架J-10战斗机排成了两列纵队,缓缓滑向跑道。随着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位于最前排的两架J-10在跑道上滑行了不到四百米,就拔地而起,蹿入了蓝天。
  “勇士呼叫长矛,转到112频道,接受空中指挥中心指挥。”
  “长矛收到,接受空中指挥中心指挥。”
  狄泊清与空中指挥中心联络的时候,梁国翔再次检查了战机的关键设备,特别是携带的弹药。六枚“霹雳-12”与四枚“霹雳-11”,只在腹部挂架上挂了副油箱,标准的对空作战配制。
  到达四千五百米的高度,机群转为向东飞行。
  因为全程接受预警机的引导与指挥,所以战机上的雷达没有启动。进入战区之前,梁国翔与狄泊清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鹰眼呼叫长矛。”
  “长矛收到。”狄泊清迅速进入了状态,“鹰眼”是预警机的代号。
  “航向转到75,高度3500,接受导航信息。”
  “明白,已收到导航信息。”狄泊清一边说着,一边将导航信息传送给机群里的其他战机。
  导航信息通过战术数据链,由预警机发送给编队长机,再由长机发送给僚机,只占用预警机的一条通信线路。
  在梁国翔的率领下,机群频繁的调整着航线。梁国翔知道,这是战斗前的“热身运动”。
  因为“萨伯-2000”预警机上的战术数据链与中国空军J-10上的战术数据链并不完全匹配,所以只能传递非常有限的信息,无法像配合“雷电”那样,将所有战场信息都传递给战斗机,让战斗机的飞行员及时掌握战场情况。
  为此,才在每个中队配备了一架双座型的J-10B,增添了一名“专业”领航员。
  印度的预警机肯定发现了“长矛”机群,并且引导战斗机前来拦截。双方战斗机正式“照面”之前,都会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尽量抢占有利的位置,并且抢先发动攻击。如果不出所料,最终双方都无法占据有利位置。
  大约十五分钟后,“鹰眼”发来了敌机的情报。
  数十个光点出现在了主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三十六架战机,妈的,全是Su-30MKI。”狄泊清掌握的信息比梁国翔更加准确。“梁哥,这下有好戏了。”
  “分配目标,用交叉攻击战术,别手软。”
  梁国翔也有点头皮发麻,敌机的数量是“长矛”中队的三倍。
  J-10战斗机装备的国产火控雷达能够同时跟踪十二个目标,引导导弹攻击其中六个目标。为了提高命中率,一般用两枚导弹攻击一架敌机。采用两架战机向六架敌机同时开火的交叉攻击战术,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命中率。
  “鹰眼呼叫长矛,已经进入拦截距离,随时可以开火。”
  “长矛收到,随时可以开火。”狄泊清稍微停顿了一下,“梁哥,干吧!”
  “干他娘的印度阿三!”梁国翔立即接管了指挥权,同时启动了战机上的火控雷达,“各机注意,启动雷达,瞄准目标,准备发射导弹。”
  十二架密集编队的J-10立即散开。
  十二名飞行员按照狄泊清分配的攻击秩序,迅速锁定了六个目标,并且将目标数据输入了“霹雳-12”中程空对空导弹。
  摁下发射按钮的时候,梁国翔稍微迟疑了一下。
  连接着导弹与挂架的二颗爆炸螺栓同时引爆,将导弹推了出去,随即,导弹上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将导弹的速度从接近一马赫加速到了四马赫。不到十秒钟,湛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七十二条白色丝绢般的烟迹。
  “三机编队,加速前进。”
  十二架J-10组成空战编队,纷纷点燃了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
  梁国翔知道,八十千米外的Su-30MKI机群也发射了导弹。此时,他在赌运气。
  R-77导弹采用中段惯性/指令加末段主动雷达的制导模式。如果印度飞行员的胆量不够大,发射导弹之后就会率先规避,无法为R-77提供指令。导弹将在惯制导系统的控制下飞行六十千米,距离“长矛”机群大概二十千米的时候启动雷达,进入主动攻击阶段。如果能够在此之前将距离缩短到六十千米以内,R-77将在进入主动攻击阶段之前错过“长矛”机群,从而白白浪费掉。
  梁国翔不但在赌运气,还在与对手拼胆量。
  J-10B突破音障的时候,Su-30MKI机群转向了。
  印度飞行员并不知道与他们交手的不是巴基斯坦飞行员,而是中国飞行员。
  时间飞快流逝,速度为四马赫的R-77只需五十秒就能飞完六十千米,J-10要在五十秒内飞行二十千米,速度必须超过一点三四马赫。J-10从零点九五马赫加速到一点五马赫,仅需要四十秒。因此,J-10在五十秒内的平均速度刚好一点三四马赫!
  梁国翔计算得非常准确,比计算机还要准确。
  数十枚飞镖般的R-77导弹与机群擦肩而过,十三名飞行员都松了口气。
  “梁哥,你真他娘的神了。”
  “别高兴得太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