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1195

  项铤辉点了点头,猛抽了几口烟。
  见到总参谋长不打算多提元首,裴承毅也没有多问。
  项铤辉说的“那帮子将领”,指的正是与苏劲辉一样,出身“将门世家”的将军。如果说“少壮派”与“老成派”只是观念上的差别,那么“少壮派”与“世家派”就是利益上的冲突。
  严格地说,“世家派”是共和国军队中最早的利益集团。
  很多如同苏劲辉那样的将军,都是依靠家庭背景,在军校拿到高学历文凭,其他军人还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军官。因为有雄厚背景,所以这些军人的“仕途”平坦得多,很多在40岁以前就当上了将军。
  当年纪佑国坚决推行军事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就是铲除“不学无术”的家伙。
  在共和国裁减的将领中,出身军人世家,依靠背景获得将衔,自身却没有多少能力的占了80%以上。军事改革中,将大校转成准将,正是为了提拔部队里年轻有为的军官,为平民出身的军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打压“世家派”,平衡军队内部的权力结构。
  苏劲辉本人没有问题,他的才能有目共睹。
  问题是,很多被削职,或者将被削职的“世家派”将领与军官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打击“少壮派”的机会。只要给凌云霄定下“违背军令”的罪名,就能趁机打压裴承毅,然后对付项铤辉。
  作为“少壮派”最大的靠山,项铤辉肯定要担保凌云霄。
  想到这,裴承毅稍微松了口气。关系很明确,作为前线指挥官,如果手下的某个军长被送上军事法庭,他也逃不了连带关系,至少会在履历中记上很不光彩的一笔。
  “项总,元首……”
  “元首没有过问这件事情。”项铤辉灭点烟头,看了眼裴承毅,“这些事情,我也不好直接问。按照彭总的意思,元首大概想冷处理。”
  “冷处理?”
  “平泽的事情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外交上的麻烦比我们想像的严重。”
  裴承毅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此说来,起关键作用的是副元首。”
  项铤辉点了点头,说道:“副元首找我问过两次情况,就我理解,副元首不会拿军队怎么样,毕竟副元首需要军队的支持。再说了,平泽的事情是韩军自找的,以当时的情况,凌云霄没有更好的办法。”
  “总体来说,凌云霄错在前面。”
  “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凌云霄没有犯错。”
  “什么意思?”裴承毅有点迷惑。
  “副元首一直主张在第三次战役后攻打釜山,不去对付第5集团军,而凌云霄正好创造了这样的条件。”项铤辉微微一笑,说道,“如果快反773旅不违令北上,就无法消除北面的威胁,也就无法攻占清州。如果77军没有打下清州,作战物资就无法通过铁路线从仁川运到东部战场。从后勤保障出发,我们肯定要在进军釜山之前发动一次战役,占领清州、歼灭韩军第5集团军。虽然第5集团军还在大田,但是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守住清州,也就没有必要南下攻打大田。”
  裴承毅也笑了起来。“这么说来,凌霄云是因祸得福了。”
  “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副元首这两天一直在处理外交上的事情,还没有跟我谈这件事情。”项铤辉又点上一根香烟,将烟盒递给裴承毅,让准将自便。“情况很清楚,只要我们支持副元首,直接攻打蔚山与釜山,副元首就会在凌云霄的事情上网开一面。再过两年,政权就要发生更迭。得到副元首的支持,对我们有很大好处。”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作战计划我已经考虑好了。”
  项铤辉看了裴承毅一眼,说道:“你小子越来越会装聋作哑,竟然在我的面前卖起关子来了!”
  “项总,我也是没有把握,不然……”
  “不跟你罗嗦这些,既然你早有准备,知道等下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吧?”
  裴承毅立即点了点头。
  “好好想一下,等下别犯低级错误。”
  启程返回首都之前,裴承毅想到了各种可能。他的猜测与项铤辉的分析完全一样,在幕后保护凌云霄的不是项铤辉,而是王元庆。
  与前面2任元首不同,王元庆在军队里面没有多少根基。
  虽然赵润东与彭茂邦都公开支持王元庆,但是赵润东与彭茂邦都老了,即便能够发挥影响力,也坚持不了几年。因为纪佑国在前面做了表率,彭茂邦把项铤辉留在了总参谋部,所以赵润东与彭茂邦很有可能在2年之后归隐山林。
  王元庆上任之前,必须抓住军队,至少抓住军队里的某一个派别。
  “少壮派”绝对是王元庆的首选对象,因为王元庆并不是名门出身,除了与纪佑国的关系极为密切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背景。
  裴承毅很清楚这一点,在策划第三次战役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王元庆的要求。
  王元庆要想与“少壮派”走到一起,肯定需要某个“偶然”条件。
  凌云霄在平泽与水原的行动,“世家派”惹是生非,正好为王元庆提供了这个条件。只要王元庆在凌云霄的问题上偏向“少壮派”,以凌云霄“保护人”的身份对赵润东施加影响,摆平“世家派”,“少壮派”就会成为王元庆手里的武器。
  当然,“少壮派”也得有所表示,才能让王元庆认识到“少壮派”的重要性。
  很简单,也很正常的利益结合。
  如果裴承毅连这点都看不出来,也就没有资格成为项铤辉的重点栽培对象。
  不管怎么说,凌云霄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赵润东不太过问政务的情况下,只要王元庆摆平外交上的问题,不会有任何人追究凌云霄的在平泽事件中的责任。
  回到总参谋部的时候,裴承毅已经想好应该在作战会议上强调什么,忽略什么。
  与上一次回京不一样,赵润东没有急着召开作战会议,而是单独接见了裴承毅,向裴承毅询问了前线的情况。
  虽然赵润东没有故意问到77军与凌云霄,但是裴承毅知道赵润东在掌控局面,避免几个利益集团把事情闹大。在元首面前,裴承毅没有表现得过分主动。赵润东没有在凌云霄的事情上表态,表明赵润东有自己的想法。裴承毅能够看出王元庆的利益关系,却看不出赵润东的心思,也就不敢贸然表明立场。
  吃过午饭,裴承毅见到了前来参加作战会议的副元首。
  似乎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王元庆没有过分详细的询问前线战况,而且与裴承毅交谈的时候,顾卫民也在场。在此情况下,裴承毅也不好表现得过分亲热,毕竟顾卫民到底站在哪一边,谁也说不准。
  喝了下午茶,赵润东才让项铤辉召集人员开会。
  此时裴承毅才发现,一直以“顾问”身份协助赵润东与项铤辉的彭茂邦没在总参谋部。
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领神会
  作战会议上,首先由项铤辉与裴承毅介绍前一阶段的作战情况。
  虽然汉城的战斗还在进行,但是谁都没有否认,在不依靠其他部队的情况下,39军独自完成了攻占汉城、歼灭韩军第3集团军的作战任务。
  表彰与嘉奖有功人员是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事情,不会拿到作战会议上讨论。
  “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下一次战役怎么打。”赵润东点明了主题,“虽然我军即将攻占汉城,但是柳宗纯政权并没垮台。根据军情局获得的情报,柳宗纯已经逃离大田。海军航空兵在今天上午执行了‘斩首行动’,结果还不清楚,也许炸死的只是柳宗纯的替身。不管‘斩首行动’是否成功,我军必须尽快南下,彻底消灭伪韩政权。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我军何时能够南下,以何种方式南下?”
  赵润东发言结束,众人把目光转向了王元庆。
  第三次战役开始后,王元庆极力主张放弃进攻大田,从东部战场上南下攻打蔚山与釜山,在第四次战役后逐步从朝鲜撤出地面作战部队,由朝鲜国防军负担地面作战行动,以此减少共和国军队的伤亡与损耗。王元庆的观点得到了顾卫民的全力支持,这也是两人首次在重大决策上意见一致。
  项铤辉与彭茂邦认为有必要用一次战役攻占大田、消灭韩军第5集团军,赵润东的态度偏向总参谋长。大田是韩国陪都,韩军第5集团军对东部战场上的部队构成了威胁。最重要的是,如果把重点转向东部战场,首先就得考虑后勤保障问题。在无法向日本海派遣船队的情况下,铁路是主要运输手段。
  从仁川通往东部战场的铁路必须经过韩国第5集团军的防区,也就是刚刚被77军占领的清州。虽然还有一条铁路从汉城出发,经原州、堤州与丹阳前往荣州,但是在汉城遭到攻击时,原州西面汉江支流上的铁路大桥被韩军炸毁,修复难度非常大,短期无法通车。如此一来,经清州前往荣州的铁路线成了唯一选择。
  后勤得不到保障,部队南下得越快,危险越大。
  决策上的分歧,不能说谁对谁错。王元庆与顾卫民站在战争之外看战争,把战争当成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顾卫民与彭茂邦站在战争中看战争,对他们来说战争就是最终目的。
  “77军已经打下清州,后勤保障不再是问题。”王元庆看了赵润东一眼,说道,“只有尽快结束半岛战争,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利益。昨天我与朝鲜政府代表谈过,朝鲜国防军已经组建了五个装甲师、五十五个步兵师与三十五个炮兵团,还将在最近成立国防军空军与国防军海军。不管朝鲜国防军的战斗力如何,半岛战争是朝鲜的内战,我们有义务维护朝鲜的国家安全,却没有义务帮助朝鲜打内战。美国与日本已经在昨天下午发来外交照会,要求我们尽快结束在朝鲜半岛上的作战行动,进行停战谈判。虽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推翻伪韩政权,但是迫于国际压力,我们必须尽快结束军事行动,为我国争取到更好的国际环境,获得更多的舆论支持。在此情况下,我认为应该转移重点,尽快攻占蔚山与釜山。”
  赵润东微微点了点头,朝顾卫民看了过去。
  总理没有开口,王元庆把他要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赵润东又朝项铤辉看了过去。
  “蔚山与釜山是伪韩政权获得外来支援的主要口岸,我军结束军事行动之前,必须攻占这两处港口。”项铤辉弹了弹烟灰,说道,“之前条件不太成熟,所以我们主张首先消灭西部战场上的韩军第5集团军。现在条件已经成熟,在后勤能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重点转向东部战场,集中兵力攻打蔚山与釜山。”
  “也就是说,大家都赞成在东部战场上南下?”赵润东微微一笑,对裴承毅说道,“裴将军,你有什么想法?”
  “我?”裴承毅愣了一下,说道,“我听从总参指挥。”
  “我问的不是这个。”赵润东笑着摇了摇头,“你是前线指挥官,对前线战斗情况,以及部队情况最为清楚。如果我们在东部战场上发动最后一轮进攻,会遇到哪些麻烦,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应该怎么打?”
  裴承毅迟疑了一下,说道:“转移重点不是问题,关键是得做好充足准备。”
  赵润东点了点头,摆出了洗耳恭听的样子。
  参会人员都朝裴承毅看了过去,似乎都想听听这位年轻将军的分析。
  在众人的期待下,裴承毅只能硬走头皮走上讲台,让文秘参谋准备好半岛军事地图。
  “越过三八线之后,我们将重点放在西面,主要就是后勤保障。”裴承毅点明了韩国的几条主要铁路线,“受到朝鲜海峡限制,我军暂时无法派遣舰队与船队进入日本海,也就无法直接为东部战场上的作战部队提供作战物资。依照目前的局势,在我军攻占釜山之前,仍然得依靠铁路与公路向东部战场运送武器。当然,如果我军打下釜山,离战争结束也就不远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对裴承毅充满了期待。
  “77军占领清州,可以说是第三次战役最大的收获之一。”裴承毅在大屏幕上点出了清州所在的地点。“虽然韩军第5集团军仍然龟缩在距离清州不到五十千米的大田,但是韩军缺少射程在五十千米以上的炮兵,缺少装甲突击力量。汉城的战斗结束后,61军与27军南下前往清州,足以应付韩军第5集团军的威胁。依靠清荣铁路线,能够确保38军、42军与77军的物资需求。加上公路与空运,还可以在东部战场上投入五个空中突击旅与三个独立远程炮兵旅。算上空军与海航提供的空中支援,如果第四次战役的最终目的是攻占蔚山与釜山,最多只需三个地面军、五个空突旅,作战时间不会超过十天。”
  “也就是说,能在二月初结束战争?”
  “不是二月初,最快二月中旬,也许会拖到二月下旬。”
  王元庆皱起了眉头,似乎没有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最大的问题是战役前的准备工作。”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虽然打通了后勤保障线,但是物资不可能一天运送到位,需要在战役开始前在前线囤积作战物资。调运物资的同时,还得调整部队部署。61军与27军不是快速反应部队,从开城出发,至少需要五天才能到达清州、完成防御部署。参加第四次战役的除了38军之外,是否投入42军与77军?如果需要调动其他部队参战,也需要五天到一周的时间进行部署调整。算上期间可能遇到的麻烦,战役前准备工作需要十天。另外,总参谋部与前线指挥部也需要时间制订战役计划,分配作战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