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1195

  “蓝色目标为翰林附近的韩军岸防阵地等军事设施。”杨晋杰喝了口水,接着说道,“这是基础战术目标,打击任务由一大队负责。除此之外,一大队还要承担护航任务,所以战机只携带一枚炸弹,至少携带四枚拦截导弹与两枚格斗导弹。轰炸开始后,各中队要实时汇报情况。如果遇到麻烦,可以随时呼叫支援。返航时,如果需要进行空中加油,至少提前十五分钟汇报情况。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各位不幸被敌人的防空导弹或者敌人的战斗机击落,然后非常幸运的跳伞逃生,落到了敌战区,请带好呼叫电台与自卫武器,特种部队会以最快的速度前来营救!”
  “还有一点。”朱荣辉走到杨晋杰身边,说道,“如果不幸被敌人俘虏,不要做无谓抵抗,表明身份、宣告立场、要求获得合理待遇,然后等待战争结束,明白吗?”
  飞行员都笑了起来,联队长没有跟他们开玩笑。
  “最后,有问题的就赶紧提出来。”
  “会不会遇到空中威胁?”一大队的一名中队长首先提问,因为一大队是装备J-15BB战斗机的防空大队。
  “实际情况非常糟糕,恐怕会让想获得空战战果的飞行员失望。”朱荣辉呵呵一笑,说道,“美国空军已经退出战争,日本没有参战,韩国空军已被我们的空军与海航岸基航空兵打败,首轮战斗中,遇到空中威胁的机会不会超过一成。当然,我们不能低估棒子的‘雄心壮志’,说不定会有几个不怕死的棒子飞行员驾驶F/A-50战斗机升空作战。我们的原则是,不是我们的不去想,遇见的不放过,明白吗?”
  一大队的飞行员都笑了起来。
  F/A-50是在T-50“金鹰”教练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战斗攻击机。说是战斗机,性能却非常糟糕,甚至比不上已经被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淘汰、大量转卖给友好国家或者免费赠送给友好国家的J-10系列战斗机。因为韩国空军在独岛战争中损失了大批飞行员,这几年一直在大力培养飞行员,所以很多F/A-50被当作中高级教练机保留了下来。
  “空中加油由谁负责?”
  “空军与海航。”杨晋杰回答了三大队一名中队长提出的问题,“与加油机的会合地点在0507空域。因为作战半径不会超过500千米,所以进行空中加油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做出安排。”
  “如果不需要补充轰炸,是否需要带弹返航?”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朱荣辉看了搭档一眼,说道,“我要补充说明一点,这是实战任务,不是演习。你们手里都有作战任务,对担负补充攻击任务的两个中队来说,如果不需要进行补充攻击,应该将炸弹投向次要目标,而不是带着炸弹返回航母。”
  “还有什么问题吗?”杨晋杰扫了众人一眼。
  飞行员都摇了摇头,表示没有问题。
  “此次作战任务非常紧凑,在我们完成轰炸任务之后,舰队将用巡航导弹攻击岛上的重要目标;天亮之后,舰队里的战舰还将对岛上的目标进行炮击。如果不出所料,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们,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及早返回航母,好好睡上几个小时,为明天的战斗做好准备。”朱荣辉看了眼手表,说道,“既然大家都没问题了,作战会议就到此结束。十五分钟之后,一大队首先起飞,前往预定空域执行空中巡逻任务。需要做起飞准备工作的,抓紧时间吧!”
  飞行员一哄而散,朱荣辉与杨晋杰都笑着摇了摇头。
  跟随华剑锋到“华夏”号航母战斗群服役后,朱荣辉与杨晋杰结束飞行员生涯,全力管理第102航空联队。
  与其他3个舰载航空兵联队一样,第102联队除了骨干之外,全是“菜鸟”。
  舰载航空兵出现的问题,暴露出了海航的内部矛盾。
  虽然大部分岸基航空兵飞行员都希望成为舰载机飞行员,但是岸基航空兵不想失去精锐飞行员,也就不大愿意放人。比如梁国翔与狄泊清这对“超级王牌组合”就被“强行”留在了岸基航空兵,一直没有机会上舰。2023年,海航提出了“改革方案”,决定让推行“轮换制度”,让所有飞行员都掌握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技巧,对岸基战术航空兵与舰载战术航空兵进行统一编制,消除内部矛盾。因为工作量太大,训练难度太高,所以改革要持续好几年,不可能一蹴而就。
  20点05分,舰队司令部收到代号“敲山震虎”的作战命令。
  随即,一大队的24架J-15BB战斗机陆续弹射起飞。
  24架J-15BBB均在机身弹舱内携带4枚SD-16拦截导弹、2枚PL-17格斗导弹、1枚250千克级“防区外滑翔制导炸弹”,在机翼下挂载4具大型副油箱。按照作战安排,一大队将首先执行防空巡逻任务,在二大队进行轰炸之前到达济州海峡上空、阻断韩国战斗机前往济州岛的西部航线,接下来还需要执行轰炸任务,返航时还得为其他战机提供掩护,最后降落到飞行甲板上。如此一来,一大队的24架战斗机的滞空时间最长,在尽量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只能携带副油箱。
  二大队的24架战斗机进行起飞准备时,2架HJ-2000B型舰载预警机离开飞行甲板,前去替换2架已经巡逻了5个小时的预警机。
  HJ-2000B型与基础型的外形一模一样,只是内部配制不同。用12级复合蓄电池取代8级复合蓄电池之后,B型的续航能力提高了接近30%;配备2台功率更大的电动机,使最大升限提高18%,最大飞行速度提高21%;调整内部布局,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设备,将空中引导员的数量增加到4人,加上速度更快的中央处理器与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指挥设备,可以同时引导24架战斗机执行空战,比基础型增强1倍;使用低旁瓣有源相控阵雷达,增强了复杂环境下的探测能力,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提高30%,发现率提高1倍;增添2套战术数据链,拥有了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目标指引能力、与舰队防空系统进行联动的作战能力。
  这些改进使HJ-2000B型的作战效能有了显著提高。
  如果不是共和国对武器出口有非常严厉的限制,恐怕HJ-2000B将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最抢手的小型预警机。
  此时,舰队里的另外2艘航母也转为顶风航行,开始弹射战斗机。
  20点45分,二大队的J-15BA战斗机开始起飞。
  二大队的起飞时间比一大队晚了大概40分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航母在放飞战斗机的时候,所有战斗机都要集中到飞行甲板上,按起飞顺序依次排放在弹射器后面,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起飞效率。因为航母的飞行甲板并不开阔,所以第二批起飞的战斗机只能在机库内完成准备工作。不说别的,将24架战斗机按顺序排放好就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与一大队的J-15BB不同,二大队的J-15BA只在弹舱内携带武器。
  作为第102联队的主力攻击部队,二大队的对地打击能力最强,承担了最重要、最危险的轰炸任务。只有在二大队摧毁了济州岛上的防空系统之后,后面的轰炸行动才能顺利展开。
  21点15分,三大队的战斗机陆续起飞。
  从此时开始,朱荣辉与杨晋杰都有点紧张。
  虽然所有情报都证明济州岛的防空系统非常薄弱,韩国空军已经被彻底击败,但是两位海航的王牌飞行员仍然担心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会将任务搞砸。第102联队承担了首轮轰炸任务,这既是对朱荣辉与杨晋杰的信任,也是对两人的考验。
  21点40分,一组翻译出来为“猛虎下山”的战报发回舰队司令部。
  首轮轰炸行动取得成功,共和国海军航空兵最精锐的打击部队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朱荣辉与杨晋杰终于松了口气。
  轰炸行动还在继续进行,舰队里也热闹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中坚力量
  飞机的出现,使作为飞机起降平台的航母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
  导弹的出现,丰富了海军的作战手段与作战战术。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虽然现代海军舰队仍然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打击力量,但是打击手段增加了不少。实战证明,航空兵只是舰队的远程打击力量之一,在某些时候或者某些情况下,导弹的打击效能不比航空兵差。
  航母作为航空兵的活动平台,一般不携带用来攻击地面与海上目标的远程导弹。
  承担导弹打击任务的是舰队里的护航战舰,特别是巡洋舰与驱逐舰这类排水量相对较大、能够携带大量武器弹药的“作战平台”。
  第102联队完成首轮打击任务之后,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投入了战斗。
  唱主角的不是吨位仅次于航母的2艘防空巡洋舰,而是排水量稍微小一点的6艘多用途驱逐舰。
  短短15分钟之内,6艘驱逐舰一共发射了上百枚巡航导弹。
  作为“后起之秀”,共和国打造航母战斗群时,只能在充分总结作战经验的情况下尽量吸收其他国家使用航母战斗群的方式方法。当然,最主要的借鉴对象就是美国海军。实事求是地说,共和国海军对航母战斗群的战术了解得并不多。
  半岛战争之前,共和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只参加过南海战争,而且作用并不明显。
  到底该如何打造一支“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包括林啸雷在内,共和国海军没人能够给出准确答案。
  除了借鉴,只能摸索。
  航母最强大的地方不是防御能力,而是无与伦比的打击能力。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句话用在航母身上再合适不过。
  可以说,航母的所有设计特点都是为了进攻,而不是防御。为此,航母可以不配备大口径舰炮、不携带远程导弹、不敷设厚实的装甲、甚至连自卫武器都非常有限。若论防空能力、航母比不上巡洋舰与驱逐舰,若论反潜能力、航母比不上护卫舰,若论攻击能力、甚至比不上导弹快艇。
  除了前苏联海军的航母,所有国家的航母都将载机能力放在首位。
  为了携带更多的舰载机、给舰载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航母可以舍弃其他比必要的性能,采用古怪的外形设计。
  为了提高航母的生存能力,必须提供护航战舰。
  航母战斗群内的护航战舰不但是航母的贴身保镖,还是战斗群的主要打击平台。
  一支真正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肯定拥有强大的护航战舰。
  也就在发展护航战舰的问题上,共和国海军遇到了很多难题。
  保护航母,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防空与反潜。
  面对航母战斗群,除了航母战斗群之外,其他水面舰队不堪一击。真正能够威胁到航母的只有空中的战机与导弹,以及海面下的潜艇与鱼雷。
  如果面对不算太强大的对手,比如韩国这样的二流国家,多用途驱逐舰能够承担大部分护航任务。但是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多用途战舰很难确保航母的安全。
  在论证是否需要发展防空巡洋舰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做了一次对抗演习。
  模拟某国舰载航空兵的海航岸基航空兵对“共和国”号航母战斗群发动“突然袭击”,在舰载战斗机来不及加强外围防空网的情况下,由3艘驱逐舰与3艘护卫舰组成的护航战舰仅能拦截不到60枚反舰导弹。按照一架战斗机携带4枚反舰导弹,一个波次出动24架战斗机,突防率80%计算,一轮攻击就能重创“共和国”号航母。如果面对拥有重型轰炸机的对手,结果将更加惨不忍睹。
  对抗演习之后,海军决定设计建造“专业”防空巡洋舰。
  这就是“秦岭”级巡洋舰的来历。用山脉为巡洋舰命名,大概是希望巡洋舰能够像崇山峻岭般的挡住所有空中威胁吧。
  作为“专业”防空战舰,“秦岭”级最出色的就是防空能力。
  拥有4个八角形平面天线、每个平面天线上有4200个辐射单元、对空探测距离640千米(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仅有120千米)、能够跟踪420个空中目标(监视2400个空中目标)、为36枚防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指令的“神盾18”型大型有源相控阵,能够以“间继跟踪引导”模式同时照射16个空中目标的4部火控照射雷达,前后2套、总计128个单元的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最远射程达到480千米(对付弹道导弹时的射程为160千米,对付低空巡航导弹时的射程为120千米)、最大射高35千米的超远程防空/反导远程舰载防空导弹,赋予了“秦岭”级强大而且持久的防空作战能力。
  按照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数据,“秦岭”级能够在1次防空作战中,分3次拦截总计48个空中目标。以2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时,命中率超过96%。以此计算,“秦岭”级在使用远程防空导弹的时候,能够在一次战斗中击落46个空中目标。
  当然,实战效率肯定低于理论计算。
  即便如此,“秦岭”级巡洋舰的防空作战能力在共和国海军中仍然首屈一指,即便在全球海军中也算得上佼佼者。与防空驱逐舰相比,排水量增加大约2000吨的“秦岭”级的防空作战效率提高了至少30%!
  除了防空作战能力之外,“秦岭”级的其他作战能力与驱逐舰相当,并不出色。
  有了“防空支柱”,还得有“反潜屏障”。
  虽然航母战斗群内肯定有攻击核潜艇,或者速度能够跟上航母战斗群的电动潜艇,但是作为航母的最后反潜屏障,反潜战舰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从第四次印巴战争开始,多次海战证明,多用途战舰的反潜作战效能并不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