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1195

  新闻界急切等待美国的消息时,海州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快反773旅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海州郊区,凌云霄没有给敌人准备时间,在第1装甲师组织突击之前,快反旅的1个装甲营与1个机步营率先突入海州市区,向至关重要的港口挺进。
  美军第1装甲师的反应并不慢,立即组织1个装甲营与1个步兵营发动反击。
  上半夜,双方一直在争夺海州东面的载宁江大桥。这是进入海州的唯一通道,如果让美军占领大桥,突入海州市区的部队将被彻底围困。凌云霄派了一个步兵营守卫大桥,在大桥西面部署了2个装甲营,与美军装甲部队打机动防御战。
  论战斗力,只有轮式装甲战车的快反旅肯定不是重型装甲部队的对手。
  万幸的是,第1装甲师的主力刚从沙里院出发,正在赶往海州的途中。发动反击的美军只有2个营,坦克不到50辆,对快反773旅的威胁并不大。
  战斗持续到22点30分,凌云霄让突入市区的部队就地转为防御作战。
  直到此时,裴承毅才确定第4两栖舰队被全歼,没有一艘美军船只能到达海州港。在此情况下,攻占海州港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美军要想撤离,只能利用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将部队接走。因为江华湾上空的制空权掌握在共和国军队的手中,所以美军不敢贸然向海州派遣空运力量。裴承毅没让快反773旅撤退,因为只要快反773旅“钉”在海州,美军第1装甲师就得把大部分兵力留在海州,守住侧翼防线,从而让韩军第1集团军担负起进攻青鹤的主要作战任务。
  以韩军的战斗力,不可能打下由空降163旅与快反772旅守卫的青鹤!
  美军第1装甲师已成瓮中之鳖,裴承毅再次调整了战役部署。第61军与第24军已经攻入平壤,正在肃清市区内的韩军,为朝鲜临时政府返回平壤做准备。第27军的先头部队在22点左右到达南浦北面的龙冈,因为美军第1装甲师已经撤离南浦,留下来的是1个韩军步兵师,所以裴承毅没有让第27军立即攻打南浦,而是首先协助第61军与第24军肃清进入平壤的韩军。第21军在22点30分到达场里,正在向燕滩方向推进,预计在28日凌晨2点左右到达燕滩。装突373旅与装突383旅先后到达新溪,随时可以加入围歼韩军第1集团军的作战行动。
  摆在裴承毅面前的问题是,到底先吃掉第2集团军,还是先吃掉第1集团军。
  最初,裴承毅决定先打第1集团军,为接下来攻打开城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如果第1装甲师准备从海州撤退,就得首先切割西部战场上的第1集团军,向海州方向派遣至少2个装甲突击旅,协助快反773旅阻止第1装甲师“逃跑”。
  情况出现转变,第1装甲师肯定逃不掉了。
  裴承毅调整了作战安排,决定首先干掉第2集团军。
  从总体战局来看,要想打下汉城(朝鲜宣布以汉城为首都后,共和国将官方文件中的首尔改成了汉城),最好首先歼灭韩军第2集团军,在东部战线上取得突破,从侧翼对守卫汉城的韩军第3集团军构成威胁。如果能够迫使韩军主动放弃汉城,就能兵不刃血的占领汉城,将战线向南推上百千米。
  比起对付只有2万多兵力的美军,收拾有20多万兵力的第2集团军“麻烦”得多。
  哪怕韩军不做任何抵抗,收编20多万韩军,也得花上好几天!
  围歼韩军第2集团军的战斗从28日凌晨开始,担任主力的是第36军与空降173旅,4个空中突击旅执行战役分割与穿插任务。为了给进军开城留下足够的兵力,裴承毅没有让装突373旅与装突383旅投入战斗,而是将整编后的装甲541旅与装突542旅派往元山,充当战役预备队。
  与第一次战役时不同,隶属于第54军的2个旅是“混编旅”,且均不满员。
  当时,裴承毅也找不到其他预备队了,只能让正在咸兴整编的第54军将3个旅整编为2个旅,尽快开赴前线。同时进行整编的还有第37军与第38军的4个旅,只是整编工作并不顺利,没能及时到达元山。
  第二次战役打到这个时候,结局已经非常明显。
  三八线以北的韩美联军全军覆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28日凌晨4点30分,美军第7步兵师师长赫克尔少将向第422旅旅长李铬准将交出佩枪,命令第7步兵师的官兵停止抵抗,向共和国军队投降。据第422旅的作战记录,第7步兵师总共有17463名官兵缴械投降,其中包括6439名重伤员。
  到28日天亮时,低空突击部队完成了对韩军第2集团军的战役分割行动。
  20多万韩军被切割成了3部分。聚集在后坪里附近的西部集团大约有5万人,聚集在塔距里附近的中央集团大约有10万人,聚集在小坤里附近的东部集团大约有6万人。
  为了减轻空降173旅的压力,裴承毅决定首先歼灭规模最大的中央集团。
  担任主攻的不是装甲部队,而是炮兵与航空兵(包括陆军航空兵)。
  战斗从28日7点45分开始,第一轮炮火准备持续近120分钟。3个军的直属远程炮兵旅与5个旅的10个炮兵营的近2000门各种类型与口径的火炮与火箭炮持续不断的向韩军阵地、兵营、物资囤积点、装甲集群投射了数十万发,总量近5000吨的弹药!在此期间,空军与海航出动近200架次战机,投掷了大约4500吨弹药。陆军航空兵不甘落后,上百架武装直升机以“定点清除”的方式重点打击韩军的防御工事与装甲力量。
  这场半岛战争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火力打击彻底打垮了韩军的士气与斗志。
  虽然航空兵承担了大量打击任务,但是“战争之神”的打击能力不容任何人否认。共和国陆军的炮兵部队用一次极为华丽的表演证明没有任何作战力量能够真正取代炮兵,在大规模战争中,炮兵仍然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按照外界估计,共和国陆军只需要3到5天就能“吃掉”韩军第2集团军!
  事实证明,外界的估计过于“乐观”。
  28日当天,第36军与空降173旅总共接纳了近2万名战俘。
  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韩军要想保命,只能选择投降。
  28日下午,第61军完成了平壤的“肃清”工作。第24军向黄州方向突击时,以崔俊哲为守的100多名朝鲜临时政府官员在第61军军长蔡岁康少将的陪同下返回平壤。
  项铤辉向蔡岁康下达了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确认金哲男等朝鲜前领导人的下落。
  在部分朝鲜前政府官员的帮助下,第61军的官兵迅速控制了“金氏家族”在朝鲜的几十处别墅、庄园与秘密藏身地点。为了保密,搜寻工作由卢诚闻率领的总参特种部队执行,没有让第61军插手。
  数日后,卢诚闻向项铤辉递与李存勋交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
  随后这份报告归入军情局绝密档案,封存期为100年。也就是说,100年之内不会公布于众。100年之后,还得看情况决定是否对外公布。
  虽然第二次战役还未结束,但是总参谋部已经开始着手制订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
第八十九章
战争影响
  去总参谋部前,王元庆去军情局叫上了李存勋。
  “日本的情况还在调查之中。”李存勋知道王元庆专程过来的目的,“我们策反的日本间谍要过两天才返回东京,然后还要花点时间才能摸清村上贞正的意图。侦察卫星搜集到的情报与前几天一样,日本陆军的动员规模没有扩大,村上贞正似乎不太愿意出兵。当然,不能因此否认日本出兵的可能性。”
  “我也相信村上贞正是个理智的政治家,问题是,他有没有能力驾驭日本军队?”
  李存勋看了王元庆一眼,说道:“村上贞正的背景很不简单,以村上家族在日军中的影响力,只要村上贞正把握好时机,肯定能够扫除内部威胁。”
  王元庆沉思一阵,说道:“半岛战争的消耗与伤亡远超之前的估计,我们必须尽量阻止日本参战。如果村上贞正的目的与我们一样,我们就要利用手里的资源,帮助村上贞正铲除内部异己份子。”
  李存勋立即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到李存勋是“聪明人”,王元庆没再多说什么。
  与赵润东“分工”之后,王元庆主要负责外交与政府工作。对王元庆来说,这既是锻炼,也是考验。
  外交方面的问题不是很大,共和国一直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推进战争。
  在没有谈判基础,或者说谈判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外交工作的意义不是很大。
  主持政府工作成了王元庆的重点,与战争有关的行政工作又是重中之重。
  如同王元庆所说,半岛战争的消耗与伤亡远超预期。
  按照顾卫民提交的统计报告,从20日空军参战开始,到28日凌晨,不到8天,包括作战物资、弹药消耗与装备损失在内,共和国的军费“支出”高达13500亿元,是预先估计的3倍!官兵阵亡6754人、伤残17563人、失踪478人,是预先估计的2到3倍!用顾卫民的话来说,8天战争“吞”掉了共和国3年的装备采购预算。
  相对来说,战争费用还是小问题。
  除了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与70年代与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外,半岛战争是共和国建国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虽然美军的伤亡远在共和国军队之上,但是此时的共和国已经不是建国初期的共和国。
  第一次战役结束前,王元庆让军情局以秘密委托的方式请一家民间机构做了调查。
  在对待半岛战争的问题上,共和国民众的态度截然不同。35岁以下的民众中,八成以上反对为一个曾经给共和国制造了许多麻烦的国家牺牲成千上万的将士;35岁以上的民众中,近七成认为为了捍卫共和国的利益与安全,有必要出兵朝鲜,但是没有必要无限制的扩大战争规模。
  民意上的反差,反映出了共和国的国情。
  虽然不能因此认为共和国的年轻人缺乏“进取心”,也不能因此认为共和国的中年人更加积极主动,但是从民意上看,超过八成的民众认为没有必要扩大战争规模,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目标让共和国的军人在异国他乡流血牺牲。
  毫无疑问,共和国的百姓变得更加“理智”。
  作为国家领导人,王元庆不得不考虑民众对待战争的态度。
  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与认可,战争就失去了道义与法理的支持,变得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民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共和国的现实利益与现实需求。
  不管半岛战争打成什么样子,都是为了共和国的安全与利益。如果背离最终目的,就算打赢了战争,共和国也是“失败者”。
  这份“民意调查报告”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王元庆的观点。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王元庆主动提出控制战争规模,阻止日本参战,就是为了避免战争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伤亡。
  26日,顾卫民提交了第二份报告。
  按照顾卫民的预期,如果半岛战争持续到2025年2月底,共和国的战争开支将超过5万亿元,军人伤亡数字将超过5万人!5万亿战争开支,相当于共和国2年的军费;5万名官兵伤亡,等于摧毁了5万个家庭!
  王元庆最重视的还是伤亡。
  与其他国家不同,共和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占到了80后出生人口的七成以上。虽然在2017年,中央政府修改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有条件、有能力”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但是在社会主要劳动力(18岁到55岁)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接近一半。军队也不例外,在军队中起到骨干作用的18岁到35岁的军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战争中伤亡最多的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军人!
  现实非常残酷!
  不管政府给阵亡军人家属与伤残军人发放多少抚恤金,都无法抹去父母失去子女、妻子失去丈夫、子女失去父亲所产生的心理阴影,将对他们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给社会制造沉重的负担与不安定因素。
  战争费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心理影响却需要数十年才会消散。
  从“长治久安”的角度考虑,减少伤亡比缩减军费的意义更加重大。
  到此时,王元庆不但明白了美国为什么格外重视伤亡数字,也坚定了控制战争规模的想法。只要有可能,就得尽量缩小战争规模,阻止日本参战!
  来到总参谋部,王元庆与李存勋直接去了会议中心。
  主持会议的仍然是项铤辉,参会的还是赵润东、彭茂邦与顾卫民等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