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195

  美军潜艇必然在马六甲海峡守候,等待中国潜艇自投罗网。只要中国参战,美国将把中国潜艇的活动情况通报给印度海军,引导印度反潜兵力围剿中国潜艇,甚至亲自出手击沉中国潜艇。
  华剑锋不能冒险,“剑鱼”号率先出发,就是要提前在印度洋上布下一颗暗棋。
  进入印度洋后,“剑鱼”号转向北上,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面经过,在七月一日上午到达拉姆比利潜艇基地外海。选择好潜伏点后,“剑鱼”号将速度降到了六节,放出了长达一千五百米的拖拽式线列声纳。
  因为“剑鱼”号的侧舷被动声纳基阵过短,所以不得不用上拖拽式声纳。
  如果有别的选择,华剑锋不会使用拖拽式声纳。使用拖拽式声纳之后,潜艇的速度必须保持在六到十二节之间,还不能做高强度机动。如果需要追击敌潜艇,或者规避敌潜艇,必须收回,或者割断拖拽式声纳。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潜艇艇长喜欢在实战中使用拖拽式声纳。
  当然,拖拽式声纳的优秀性能是不容置疑的。
  “剑鱼”号埋伏在拉姆比利东南大概五十五海里处,通过拖拽式声纳,能够清楚听到从基地内进出的船只,以及舰艇发出的声响,并且进行精确定位。当然,印度潜艇也别想从“剑鱼”号的“耳朵”底下溜出去。
  仅仅一个白天,“剑鱼”号先后探测到了六艘潜艇。
  两艘209,两艘877型“基洛”,还有两艘“鱿鱼”,华剑锋对这些“小虾米”没有任何兴趣。出与“职业本能”,华剑锋让声纳长测试了“鱿鱼”的静音性能,发现法国人的宣传非常夸张。相隔一百二十千米,“剑鱼”号的拖拽式声纳都能截获“鱿鱼”发出噪音,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以算出,“鱿鱼”号在由DCN公司生产的AIP系统推进时,噪音至少有一百一十五分贝,而不是法国人宣称的九十五分贝。
  印度潜艇集体出动,引起了华剑锋的高度重视。
  天黑后,他让潜艇上升到了潜望镜深度,希望能够收到总参谋部发来的命令。只是,他白等了一个晚上。直到天亮后,才收到确切消息:印巴即将开战,搜寻监视“歼击者”号核潜艇。
  收到命令后,华剑锋立即让“剑鱼”号下潜到了二百五十米深度。
  当时,他还不能确定“歼击者”号是否在基地内。核潜艇可以在海上活动四十五天以上,印巴危机爆发后,充当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歼击者”号就有可能离开潜艇基地,进入了孟加拉湾。
  凭借从卢诚闻那里学来的“直觉”,华剑锋觉得“歼击者”号就在附近。
  当然,这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直觉”。
  “歼击者”号是印度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设计原形为前苏联海军的“查理-1”型攻击核潜艇。为了具备战略核威慑能力,“歼击者”号指挥台后面的艇体内安装了十二具垂直导弹发射管。凭借射程仅一千五百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歼击者”号很难完成战略核威慑任务。这种不伦不类的设计让“歼击者”号成了四不像,既难以像战略核潜艇那样发挥威慑作用,又难以像攻击核潜艇那样执行战术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歼击者”号的姊妹艇“战斗者”号变成了一艘试验核潜艇。
  “歼击者”号的命运没有好到哪里去,2011年年底服役之后,花了三年才勉强形成战斗力,然后进驻拉姆比利,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接下来的一年半中,中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只与“歼击者”号遭遇了一次,遭遇海域就在拉姆比利附近。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情报也证明,“歼击者”号正式服役之后,只执行过一次战备巡逻任务,持续时间不到二十天,活动海域在基地附近。
  这样的核潜艇只算得上是一只昂贵的“铁皮花瓶”。
  华剑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歼击者”号不会离开拉姆比利,就算出海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也不会离拉姆比利太远。
  耐心的等待很快就收到了回报。
  上午十点,印度宣布发动自卫反击战之前大概半小时,“剑鱼”号的声纳长听到了一股奇特的噪音。计算机判断出噪音源在一百七十千米外的时候,华剑锋都有点不敢相信。直到完成噪音数据对比,确定是“歼击者”号之后,华剑锋才不得不相信,印度的首艘核潜艇确实是“大嗓门”。
  悄悄逼近“歼击者”号的时候,华剑锋收到了总参谋部发来的战斗命令。
  没有任何迟疑,他一面下令收回拖拽式声纳,一面释放通信浮标,随后“剑鱼”号加速到十六节,向“歼击者”号杀去。
  当时,“歼击者”号在“剑鱼”号的东北面,正在向拉姆比利方向前进。
  由此可以推断,“歼击者”号确实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如果中国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印度,“歼击者”号将用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攻击中国西南地区的大中城市。
  只是,“歼击者”号向拉姆比利返航,让华剑锋有点想不通。
  难道是“剑鱼”号的行踪被“歼击者”号发现?
  “歼击者”号的噪音高达一百三十七分贝,“剑鱼”号的噪音不到九十分贝。如同一个人在吵闹的舞厅里面,很难听见旁边人的交谈声一样。“歼击者”号的自噪声足以淹没其他潜艇发出的噪音。
  华剑锋不得不相信,印度潜艇兵对自己的潜艇没有任何信心。
  “歼击者”号肯定想回到拉姆比利附近海域,在岸基反潜航空兵与小型反潜舰艇的掩护下活动。
  对此,华剑锋并不在意。
  孟加拉湾西部有一条从北向南的暖流,“剑鱼”号足够安静。即便遭到了印度岸基反潜兵力的攻击,也能迅速潜到暖流之下,凭借出色的静音性能,以及高速航行能力,逃出印度反潜航空兵的搜索范围,溜之大吉。
  当然,必须在此之前击沉“歼击者”号。
  十二点四十分左右,“剑鱼”号的艏部主/被动声纳锁定了五十五千米外的“歼击者”号。
  华剑锋一次让三条鱼雷装定了火控数据,只留下一条鱼雷用来自卫。任何潜艇艇长在攻击目标的时候,都会留下至少一条鱼雷,以备不时之需。茫茫大海中,谁能肯定附近没有别的潜艇?如果在攻击敌艇的时候遭到其他潜艇攻击,有没有那一条用来自卫的鱼雷将决定生死。
  十三点二十分,距离缩短到四十千米,“剑鱼”号首先发射了两条线导鱼雷。
  两条鱼雷的航速都设为四十五节。在这个速度下,鱼雷发出的噪音不到一百分贝。以“歼击者”号的自噪音水平,当鱼雷逼近到一千五百米的时候,才能发现鱼雷。重型反潜鱼雷的最短自导距离为两千米,到时候,“歼击者”号上的声纳兵听到的不是鱼雷航行时发出的噪声,而是鱼雷攻击声纳发出的拍击声。
  华剑锋没有打算给对手任何机会,发射两条鱼雷后,他让第三条鱼雷处于随时可以发射的状态,并且选择了七十节航速的自导攻击模式。如果前两条鱼雷失的,还得立即发射第三条鱼雷。
  事实上,华剑锋的准备有点多余。
  十四分钟之后,两条鱼雷上的导线自动脱落,因为导线总长度只有二十千米。
  接下来,鱼雷将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沿着预设航线逼近目标。
  又过了十三分钟,鱼雷的攻击声纳启动。
  仅仅用了十五秒钟,鱼雷的攻击声纳就探测到了两千米外的“歼击者”号核潜艇。随即,鱼雷转为高航速模式,航速迅速提高到了七十节。
  到这个时候,最大航速仅有二十四节的“歼击者”号已经在劫难逃了。在遭到两条重型鱼雷攻击、反应时间不到八十秒的情况下,别说“歼击者”号,就算是“弗吉尼亚”号,逃生概率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四。
  十三点四十九分,“剑鱼”号的声纳长听到了两次爆炸声与艇体破裂发出的声响。
  艇体破裂的声响渐渐消失后,“歼击者”号的噪音也完全消失了。
  华剑锋没有急着庆祝胜利,释放了通信浮标之后,“剑鱼”号调头转向,全速下潜到五百六十米的最大安全航行深度,同时将速度提高到了二十七节。
  必须赶在印度的反潜航空兵到达之前离开这一海域,逃得越远越好。
第二十四章
众矢之的
  用对付“俄亥俄”的战术来对付“歼击者”,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遭到鱼雷攻击的时候,“歼击者”号首先释放了通信浮标,发出了求救信号。
  收到消息,拉姆比利潜艇基地的指挥官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调动附近所有反潜兵力,搜寻袭击“歼击者”号的潜艇。
  对“剑鱼”号威胁最大的是一架在安达曼群岛东北南普雷帕里斯海峡巡逻的P-8I。
  这架反潜巡逻机在十三点五十五分转向,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七百八十千米。
  即便如此,也只能在一个半小时之后赶到。
  一个半小时之后,“剑鱼”号已经向南航行了七十五千米,距离“歼击者”号沉没地点大概一百一十五千米。
  反潜巡逻机的机长肯定不会想到“剑鱼”号在四十千米外攻击了“歼击者”号。
  以对印方最有利的方式考虑,即认为击沉“歼击者”号的是一艘攻击核潜艇、在十五千米外发射鱼雷、得手后以三十节的速度向南逃离战场,反潜巡逻机也只能从“歼击者”号沉没地点以南大概九十五千米处向南搜索。
  反潜巡逻机投放的主动声纳浮标的工作距离不会超过五千米,被动声纳浮标对“剑鱼”号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超过五千米。反潜巡逻机最大只能以十千米为间隔,投放声纳浮标。投放一组声纳浮标,确定是否发现了目标,至少需要十五分钟,因此P-8I向南搜索的速度为每小时四十千米。
  “剑鱼”号的航行速度为每小时五十千米。
  如果“剑鱼”号在航行途中转向,并且减速降低噪音。就算印度的八架P-8I全部赶来,也不可能找到“剑鱼”号。
  印度海军还出动了岸基反潜直升机,联系了之前离港的常规潜艇,附近的反潜舰艇。反正,将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都派了过来。
  这些,华剑锋都考虑到了。
  “歼击者”号不但是印度海军唯一能够作战的核潜艇,还是印度海军唯一具有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核潜艇,被击沉之后,印度海军肯定会拼命。
  十四点三十分,向南疾驰了二十五千米后,“剑鱼”号的速度降到了六节,并且改为向东南方向航行。
  大约十五分钟后,声纳长听到了物体入水声。
  “被动声纳浮标,不是鱼雷。”声纳长搓了搓沾满汗水的双手。
  “别急,他们听不见我们。”华剑锋拍了拍声纳长的肩膀。
  此时,“剑鱼”号产生噪音不到八十分贝,完全被海洋背景噪音掩盖了。别说反潜巡逻机投下的声纳浮标,就算是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也不见得能够发现“剑鱼”号。
  当然,小心谨慎是必须的。
  官兵们都呆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有轮到上岗的则留在铺位上。反正,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发出声响。
  “剑鱼”号如同一头安静的深海怪兽,在黑漆漆的大海中缓缓前行。
  “艇长,有发现。”
  华剑锋微微一愣,回到了声纳长身旁。
  “西北方向,距离三十千米以上,好像是‘鱿鱼’。”
  声纳长报告情况的时候,计算机正在分析截获到的噪音,与数据库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多时,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数据:“鱿鱼”级常规潜艇。
  “怎么样,我的判断很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