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1195

  看了项铤辉一眼,王元庆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其次是协同作战能力。”裴承毅趁项铤辉发言的时候喝了口水,“虽然美韩联军每年举行至少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但是韩军数十年没有打过仗,在演习场上表现得再好,也不能代表在战场上的表现。在朝鲜军队发动反击、越过停火线之前,美军不见得会立即投入战斗,韩军单独作战,指挥能力是最大的障碍。如果韩军的协同作战行动出现问题,进攻将遭遇巨大麻烦,很难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这一点,在作战计划中体现得非常明确,几处提到备用方案。可惜的是,我们并不知道韩军备用方案的具体内容。”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李存勋看了过去。
  “情报搜集工作还在进行,需要足够的时间。”李存勋回答得非常简练。
  “备用方案还是次要问题,”项铤辉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必须尽快搞清楚发动战役的具体时间,我们才能做出相应部署。”
  王元庆点了点头,又朝李存勋看了过去。
  “具体还不清楚。”李存勋苦笑了一下,说道,“从已经获得的消息来看,战役发起时间最早十二月上旬,最迟十二月下旬。”
  “也就是说,韩军即将进入战役准备阶段。”
  王元庆朝裴承毅看了一眼。
  “要想发动突然袭击,韩军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虽然不会进行大规模军事调动与重新部署,但是会向各参战部队下达动员与备战命令,向前线运送第一批作战物资,完成战前的情报搜集与整理工作。这些都关系到了突然袭击所能达到的效果,与美国合作几十年,韩军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工作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有迹象可寻。”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明正是这个意思。
  “不管怎么样,战争将无法避免。”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我会尽快向元首汇报情况,总参谋部要抓紧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拟定作战方案。在我们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之后,再决定采取哪一套方案。”
  “我们已经开始拟定作战计划了。”
  王元庆朝项铤辉点了点头,对李存勋说道:“军情局要做好支援工作,特别关注日本的一举一动。”
  李存勋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今天就到这吧,有了新的情况,我会召开作战会议。”
  送走王元庆,项铤辉与裴承毅都松了口气。很明显,王元庆比赵润东更加关心军事部署。
第二十二章
最高决策
  吃过晚饭,王元庆刚想去元首府,彭茂邦与潘云生就找上门来。
  3人没多说什么,一同去了元首府。
  “老彭,听说你经常去小王家蹭饭,不会是小王家的饭菜香一些吧?”
  “哪里的话,子女又不在身边,没事总想找人拉拉家常。”彭茂邦呵呵一笑,说道,“小潘也一样,每次都是他拉我去的。”
  “什么我拉你去?”潘云生也笑了起来,“每次都主动给我打电话。”
  赵润东笑着摇了摇头,让秘书离开了书房。
  “老赵,军情局今天获得了一条关键情报。”
  “我知道,李存勋刚刚给我打了电话。”赵润东叹了口气,“你们不来,我都会给你们打电话。局势不等人啊,柳宗纯终于坐不住了。”
  “我早就说过,柳宗纯是个不折不扣的‘民运份子’。”潘云生冷冷一笑,说道,“是那种有了几分颜色就想开染坊的家伙。村上贞正那边一折腾,柳宗纯就像吃了春药,局势这么发展下去,两个月内必定爆发战争。”
  “此时最难受的不是我们,而是美国。”赵润东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看美国的外交态度,不温不火的,弗雷德里克肯定心灰意冷,韦斯特伍德又没上台执政。只是有一点我比较担心。”
  “什么?”王元庆问了一句。
  “我们很有可能忽视美国的作用。”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抢赵润东的话。
  “老赵,你是说美国会主动挑起战争?”彭茂邦比王元庆积极得多。
  “不是主动挑起战争,而是积极参与战争。”赵润东叹了口气,说道,“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美国在政权交接时期不会在对外政策上有积极举动。如果不能制止柳宗纯在年内发动战争,韦斯特伍德会不会与弗雷德里克妥协?关键不是韦斯特伍德与弗雷德里克的关系,而是美国利益集团,或者说是半岛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影响。”
  “这也是我担心的问题。”王元庆苦笑了一下,说道,“从军情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柳宗纯没打算借助美军的力量,因此很可能到战争爆发前才知会美国。当然,战争爆发前的军事调动与军事准备不可能骗过美国。关键问题正如老赵所说,半岛战争会对美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打赢了,美国自然受益。打输了,美国会有多大的损失?我认为,美国不会轻易让韩国输掉战争,至少不会袖手旁观。”
  “这就得看韩国是否拥有单独打赢战争的能力。”彭茂邦嘀咕了一句。
  “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的态度。”潘云生纠正了彭茂邦的说法。
  赵润东点了点头,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我们不参战,朝鲜战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王元庆看了3人一眼,说道,“总参谋部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做了推演,结论是韩军将在七天之内攻占平壤,半个月之内占领朝鲜全境。”
  “我们不可能不参战。”
  王元庆笑了笑,说道:“我们参战,韩国必败,而且败得很快。虽然总参谋部没有拿出具体的作战计划,但是按照我的估计,战争在一个月内结束。”
  “如果只对付韩国,最多二十天。”潘云生补充了一句。
  “这就是问题。”赵润东开口说道,“只要我们准备充分,能在二十天内击败韩国,甚至帮助朝鲜统一韩国,美国会袖手旁观吗?”
  其他三人都没表态,这是明摆着的问题。
  “如此说来,美国肯定会积极参战。”潘云生说出了结论。
  没人表示反对。
  如果美国不积极参战,即便共和国在战争爆发时没有任何准备,让韩军攻入平壤,也能在10天之内完成准备工作,挥师杀入朝鲜。在此情况下,韩军最多坚持一个月。如果美军反应迅速,还能勉强将战线控制在“三八线”附近。搞得不好,在美军参战之前共和国军队就将攻入首尔。到时候,美国将陷入两难境地。韩国完蛋,美国将失去东北亚地区的最后一块阵地。要想保住这块阵地,美国至少得准备埋葬几万面国旗。
  如同赵润东所说,如果无法阻止柳宗纯发动战争,美国将别无选择。
  从一开始,美军就将参战,还将全力以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推翻朝鲜政权,占领朝鲜全境,将战线推到鸭绿江与图们江边,集结重兵、摆出与共和国决一死战的架势,以军事吓阻的方式阻止共和国军队入朝。只要共和国不想承担大规模战争的伤亡与代价,就得默认既成事实。
  4个人看得非常清楚。
  “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办。”
  “积极参战,别无他法。”彭茂邦抢先说道,“虽然现在的情况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所不同,东北不再是我们的工业中心,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好不容易冲破美国的包围圈,获得了喘息的空间。如果让美国将战线推进到我们的大门口,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国家安全也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潘云生点了点头,说道:“肯定要积极参战,问题是该怎么参战。”
  赵润东微微皱了下眉头,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我不是军人出身,对军事问题不太在行。”
  “随便说说吧,我们一起商量。”
  王元庆迟疑了一下,说道:“我支持彭总的观点,必须积极参战。老潘说得没错,关键是怎么参战。我认为,重点有两个,一是参战时机,我主张在平壤沦陷之后再出兵。”
  “你是说,借韩国之手除掉金哲男?”潘云生明知故问。
  王元庆没多说什么,等着赵润东表态。
  “从长远看,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可是会不会在短期内对我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短期内肯定有麻烦,只是为了长远利益,我们有必要付出一些代价。”
  赵润东沉思一阵,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场战争的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次地区战争,将彻底打破现在的世界格局。打赢了,我们将彻底摧毁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打输了,我们将退回到十年之前。优先考虑长远目标,才能最有效的维护国家利益。小王,你说的第二个重点是什么?”
  “参战方式。”王元庆稍微停顿一下,“具体说,就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击败韩军,将战线推到韩国境内。我不是军人,无法在这个问题上提出具体意见与建议。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总参谋部应该以此为主要依据。”
  彭茂邦点了点头,朝赵润东看了过去。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投入将非常大。”赵润东叹了口气,说道,“不过,这也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的主要敌人不是韩国,而是美国。韩军迅速战败,美国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加大投入,二是撤离韩国。不管如何,对我们来说都有好处。只要美军伤亡数量超过承受能力,美国就会设法脱身,到时候日本就将参战。”
  “趁此机会解决日本核问题,彻底消除东北亚地区的潜在威胁!”
  3人都朝彭茂邦看了过去,随即都笑了起来。
  “韩国只是小儿科,日本才是真正的威胁。”
  “这早就在我们的计划之中了。”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台湾?”潘云生故意问了一句。
  赵润东的眉头跳了几下,说道:“此时解决台湾问题,恐怕太急了吧?”
  “不是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岛内两派政治实力彻底决裂,蓝营主张议和、绿营主张独立。随后的数次战争,展示出了我军的强大战斗力。随后进行的改革,表达出了我们深化民主改革的决心。两岸关系这几年走得很近,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从两岸经贸合作中受益,更加清楚任何使台湾独立的举动都会给三千万台湾同胞带来灭顶之灾。三年前,日本悍然进行核试验,随后美日解除同盟关系。这使得绝大部分台湾民众认为美国不会替台湾出头,更加不敢依赖日本。我觉得,和平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击败美军,解决了最后一个周边问题,下一个目标就是台湾。只要台湾地区领导人不是蠢得特别厉害,我们做足工作,就有很大的希望实现国家与民族大统一!”
  赵润东微微点了点头,肯定了王元庆的说法。
  “看来,这件事最好让老纪出面。”
  听到潘云生的话,赵润东立即朝他看了过去。
  “这几年,老纪一直在与台商接触,听说还拉上了蔺彦博等人。”潘云生淡淡一笑,说道,“你们还别说,老纪肯定早已料到现在的局势,知道和平统一的机会即将来临,不然不会花大功夫与台商拉近关系。”
  “老纪在台湾同胞心中的形象很高大,让他出面,能够事半功倍。”彭茂邦附和了一句。
  赵润东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尽快请老纪回京,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