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1195

  两人的“口风”有很大差别,表明美国与韩国的分歧非常严重。
  傍晚,庞兴龙到达平壤。出人意料的,朝鲜领导人金哲男不但亲自到机场迎接了共和国总理,还允许包括共和国记者在内的外国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与报道,十分明显的“吹捧”庞兴龙访问平壤的意义。
  虽然金哲男没有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但是庞兴龙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提到,共和国不但会切实履行与朝鲜签订的《友好互助条约》,还将尽一切努力化解东北亚危机,尽到大国的职责与义务。
  美国与共和国高层同一天访问韩国与朝鲜,态度再明白不过了。
  中美双方肯定没在针对日本核问题所应采取的行动上达成共识,两国均做出了“次级选择”。美国抓紧韩国,力争将韩国打造成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桥头堡”。共和国加强与朝鲜的关系,巩固东北防线。
  大国博弈战胜了地区稳定。
  作为“旁观者”,王元庆心里无比感叹。虽然留在了中央,但是王元庆在决策层的地位没有获得肯定与认同。作为纪佑国的得意门生,王元庆很清楚中央的局势。作为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赵润东与彭茂邦的意见完全相左;原本应该发挥平衡作用的庞兴龙两边不得罪,处处当老好人。不管结果如何,王元庆与顾卫民争下去,都会导致赵润东与彭茂邦的矛盾激化,产生不稳定因素。
  真要王元庆选择,他宁愿返回广西。
  过早返回中央,只能使王元庆成为斗争焦点。在纪佑国不想发挥影响力的情况下,就算彭茂邦全力支持王元庆,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彭茂邦明年就会退役,赵润东还会干一届。随着彭茂邦离开,还有谁会支持王元庆?
  问题是,王元庆想走都走不了。
  几天来,王元庆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让叶致胜找借口让他返回南宁,结果全都没有奏效,不但赵润东不让他走,连庞兴龙都坚持让他留下来。
  不管赵润东与庞兴龙有什么想法,王元庆都不敢奢望。
  权力能使人变化,数年的时间更能使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2日晚上,王元庆刚跟叶致胜通了电话,让叶致胜在广西做点“事情”出来,好让他找借口回去,一个神秘的客人来到了王元庆下榻的宾馆。
  见到潘云生的时候,王元庆吓了一跳。
  “老潘,你……你不是……”
  “以为我死了?”潘云生呵呵一笑,让跟来的特工离开了房间。“放心,你看到的不是鬼,我还活得好好的。”
  王元庆回过神来,苦笑了一下。
  “本来这件事应该早点告诉你,可是当时你不是决策层的领导。”潘云生坐了下来,说道,“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为了国家利益,我已经在曼谷被炸死了。”
  王元庆点了点头,拿出了香烟。
  “不抽了,前几天刚刚戒掉。”潘云生晃了晃手,说道,“知道我来找你的原因吗?”
  王元庆点上了烟,没有多说什么。
  “听老彭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闹着回广西。”
  “留下来有什么意思?”王元庆反问了一句,知道潘云生与彭茂邦是一路的,说道,“老潘,你比我清楚中央的情况。彭总迟早要退役,你也过上了清闲的日子。能够把广西的试点工作搞好,我也心满意足了。”
  “是吗?”潘云生呵呵一笑,说道,“在我看来,这可不是你的理想。”
  王元庆笑了笑,没接话。
  “记得四年前你离开北京的时候,不管是老纪,还是我跟老彭,都认为你是可塑之才,有能力肩负起重任。”潘云生长出了口气,说道,“也许你会说,人都会变。但是我相信,真正的领袖只会越变越坚强。”
  王元庆抽了两口烟,仍然没有答话。
  “知道最近发生的事吗?”
  “日本核试验?”
  潘云生点了点头,说道:“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不会在近期采取任何行动,美国也一样。只要我们与美国的矛盾没有消除,没人能够阻止日本。虽然你在地方干了几年,但是我相信,你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果真如此,我们与日本将在数年后爆发全面战争。”
  潘云生点了点头,说道:“战争无可避免,只是什么时候打的问题。我们在做战争准备,日本也在做战争准备。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曼谷吗?因为我们的国家防御系统欠缺几项极为关键的技术,被迫与美国进行秘密交易。虽然我们达到了目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第一阶段建设工作将在三年内完成,但是武器只是战争的工具,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是军人、工人、农民、还有国家领袖。”
  “我相信,元首有足够的能力领导我们赢得胜利。”
  “确实如此,老赵的能力毋庸置疑,两年前就得到了证明。问题是……”潘云生迟疑一下,叹了口气,说道,“这两年,老赵的身体状况一直在恶化。”
  王元庆暗暗一惊,说道:“元首的健康……”
  “胰腺炎。”潘云生苦笑了一下,说道,“尽管发现很及时,经过我们最好的专家的努力,算是死里逃生,但今后到底会怎样,谁也不敢打包票。按照专家的吩咐,老赵不能像以往那样拼命,得注意休息。虽然有些事情不好说,也不能说,但是你应该清楚,如果关键时刻没人出来顶替老赵,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元庆长吸了口气,神色严峻了许多。
  “其实,这些事情我应该去找老纪。”潘云生叹了口气,“问题是,老纪离任后,再也不过问国家大事。前几天他还回来了一趟,没坐几个小时就走了。”
  “老潘……”王元庆迟疑了一下,说道,“老赵的病情……”
  潘云生摇了摇头,说道:“庞兴龙明年就要离任,老赵的意思是让顾卫民出任国务院总理。顾卫民的能力如何,我不便多说,我只觉得在关键时刻,他缺乏率领国家渡过难关的魄力。老彭明年也要退役,我最多在军情局帮助李存勋。说实话,我真希望有人能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可是……”
  “我跟老彭的意思是让你出任国务院总理,老赵却提出增设国家副元首。”潘云生叹了口气,说道,“具体还没定,不过我觉得,不管是国务院总理,还是国家副元首,你都应该留下来。”
  王元庆咬了咬牙,说道:“如果这样,我希望调几个人回中央。”
  潘云生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叶致胜?”
  “对,还有另外几个广西的干部。”王元庆苦笑了一下,“中央的局势你比我清楚,如果我空手回来,就算你在幕后支持,没几个帮手,我也难以施展拳脚。当然,不需要什么特殊位置,反正身边有几个信得过的人总不是坏事。”
  潘云生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事我亲自去找老赵谈。”
  “不用太急,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不管怎么说,也要等到明年换届才能做出决定,是不是?”
  潘云生愣了一下,随即就笑了起来。
  王元庆确实是纪佑国带出来的学生,不但有魄力,在处理关系上拿捏得非常准。如果潘云生急着向赵润东施压,反而会使赵润东产生反感,认为是王元庆在幕后搞鬼。拖到明年换届的时候,中央需要提拔人员填补空缺,到时候再提出来,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第四十七章
范本
  庞兴龙在平壤呆了2天,与金哲男进行了3次正式会晤。
  23日,金哲男设国宴招待庞兴龙。次日上午,朝鲜内阁总理金俊英与外务相卢哲斗发表联合声明,宣称朝鲜已与共和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条约与协议,共和国是朝鲜“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朝鲜高调表态,无疑是借共和国“壮胆”。
  按照共和国外交部随后公布的消息,庞兴龙在访问朝鲜期间,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哲男商讨了东北亚局势与日本核问题、增进了双边友谊与互相信任,随后与朝鲜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追加条款)、《经济合作备忘录》、《双边贸易谅解协议》、《中朝经济与民间交往互信协议》等以经济贸易交往为主的双边文件。
  毫无疑问,共和国的态度“低调”得多。
  《友好互助条约》(追加条款)主要涉及到在不对第三方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共和国向朝鲜提供防御性武器装备,帮助朝鲜完善国防力量,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作为交换条件,朝鲜向共和国核查机构单方面开放国内核设施,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将核武器瞄准共和国。没有对外公开的内容是,共和国向朝鲜提供核保护伞,培训朝鲜空军的飞行员与技术类人员,朝鲜将已经生产出来的核弹头与核装置交共和国进行改造,保证在未得到共和国允许的情况下绝不使用核武器。
  可以说,这是庞兴龙在平壤的最大收获。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金哲男做出了对朝鲜最有利的选择。后来证明,朝鲜仅仅只有3具重量达到数吨、还不怎么可靠的核装置。这些核装置全部埋设在朝韩停火线附近,准备用来抵抗美韩军队的大规模地面进攻,几乎没有实战价值。也就是说,朝鲜实际上不具备核威胁能力。
  交出数量少得可怜的核装置,朝鲜得到了共和国的全面国家安全承诺与保证。
  《经济合作备忘录》主要是共和国帮助朝鲜发展经济,基本是单方面的援助协议。按照相关规定,共和国将在未来10年内向朝鲜投资数百亿元,帮助朝鲜建设与完善国家基础设施;以国家担保形式鼓励国内资本前往朝鲜投资,朝鲜为共和国资本提供最优惠的税收政策;共和国每年以国内价格向朝鲜提供150万吨大米与面粉,向朝鲜提供先进农业技术,帮助朝鲜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等等。
  严格地说,“备忘录”是“金氏家族”保命护身符。
  虽然朝鲜经济非常封闭,对外贸的依存度并不高,但是朝鲜离不开外界的援助,更需要用外汇购买维护政权与国内稳定、包括武器装备在内的必需物资。以往,朝鲜主要依靠向其他国家出售军事技术、特别是弹道导弹技术与核技术换取外汇。按照非官方统计,仅在21世纪前5年,朝鲜就通过出售弹道导弹技术从伊朗等国获得至少50亿美元外汇。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伊朗战争打响、大量反导武器问世,朝鲜的“导弹外汇”剧减。如果朝鲜政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外汇减少,无法进口维持国家稳定的必须物资(其中包括很多在其他国家非常普遍的药品),“金氏家族”必然完蛋。
  共和国的援助,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朝鲜面临的问题。
  比如,朝鲜提出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中,既有公路、铁路、桥梁、机场、通信网络、水利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等等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还有包括医院、学校、制药厂、化肥厂、食品加工厂、水电站等等以往属于“工业设施”或者“公共设施”的非传统“基础设施”。
  再比如,朝鲜与得到政府担保的民营企业的主要合作项目,主要为共和国已经淘汰的纺织、皮革加工、造纸、矿业等等既需要大量劳动力与能源,又会造成严重污染,还没有多少附加值的低端工业。朝鲜没有引进高科技企业,除了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的生活问题、提高国民的生活保障之外,主要与朝鲜教育落后、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有关。
  毋庸置疑,朝鲜成为了共和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者。
  按照朝鲜与共和国政府、民营企业签订的协议,除了保证朝鲜民众的日常需要的产品之外,大部分由朝鲜生产的工业产品均将销往共和国,满足共和国市场对低端产品的需要、为朝鲜创造外汇收入。
  《双边贸易谅解协议》就是双方相互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解除贸易壁垒。
  短期来看,这项协议对双方都有好处。朝鲜可以从共和国获得大量廉价商品,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共和国可以获得一个2000多万人的大市场,解决上千家外贸型企业的生存问题,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长远来看,双方仍然能从中获益。朝鲜可以将大量低端产品输入共和国的庞大市场,不用担心出口问题;共和国可以获得大量廉价低端产品,向购买力增强的朝鲜消费者出售高端产品,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朝鲜。
  因为贸易协议不属于战略性协议,所以该协议必定根据时局的变化做出调整。
  《中朝经济与民间交往互信协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经济开发区,二是人员往来签证,三是滞留人员安置工作。
  朝鲜将在新义州、江界、惠山与清津开发4处经济特区,允许共和国商人与企业家在4地开设工厂、商会与办事处,在经济特区内向共和国商人提供最优惠待遇,在约定的时间内减免税收等等。后来,随着朝鲜经济逐步发展,国内消费能力增强,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先后与朝鲜签署了类似的协议,被准许进入经济特区。
  为了增进相互交流,朝鲜简化赴朝投资与旅游的共和国人员的签证手续。
  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即滞留在共和国境内的朝鲜人员的安置工作。
  21世纪初,朝鲜连续3年遭遇自然灾害,数以百万计的朝鲜难民涌入共和国境内。这不但给共和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影响了共和国的社会治安,还导致共和国与朝鲜的外交关系一度紧张。
  高峰时,滞留在共和国境内的朝鲜难民超过了300万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