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1195

  潘云生点了点头。“意向性的问题已经解决,后面将是实质性谈判,曹雪华的级别不够,必须由我亲自出面。”
  “我们得尽快做好相关准备。”李存勋长出了口气,“我跟小刘尽快去曼谷,确定会面地点后决定怎么办。”
  “这些事让曹雪华负责,你们留下来看住军情局。”潘云生灭掉烟头,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得尽快解决问题。换个角度看,美国与我们一样,也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前几轮接触表明,美国不但想与我们进行技术交易,还希望我们尽快出手解决日本核问题。在此情况下,只要我们做出承诺,美国就会做出让步。”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要不要把003与005从日本召回来?”
  “暂时不用,我们还没有掌握日本核计划的详细情况,他们必须留在日本。”潘云生呵呵一笑,说道,“放心吧,美国真心诚意的与我们交易,不会对我怎么样。再过几个月,我就要退休了,算是最后一次为军情局做贡献吧。”
  “老潘……”
  见到两人的惊讶反应,潘云生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什么。
  9月23日,曹雪华与CIA代表在吉隆坡进行了第八次秘密接触,确定了高层接触的时间、地点与商讨的主要问题。
  当天,特雷杜伊前往白宫,向弗雷德里克汇报工作。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特雷杜伊很少在总统面前夸赞CIA的功劳。“中国相信了我们提供的情报,认为日本能够在短期内具备战略威慑能力。”
  弗雷德里克皱起眉头,显得有点不耐烦。
  “总体来说,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特雷杜伊没再罗嗦,说道,“中国军事情报局主动提出进行高层接触,还提出了具体磋商事项。”
  “具体事项?”
  特雷杜伊点了点头,说道:“与我们预测的一样,中国要求我们提供ABL的一些关键子系统。由此推断,中国在空基激光拦截系统上遇到了技术瓶颈,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才不得不提出这些要求。”
  弗雷德里克沉思了一下,说道:“有没有风险?”
  “肯定有,只是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特雷杜伊迟疑了一下,说道:“会面地点订在曼谷,会面时间为10月3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
  “中国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具体的会面地点由我们确定。”特雷杜伊呵呵一笑,说道,“也就是说,安全由我们负责。”
  弗雷德里克微微皱了下眉头。“技术方面有没有风险?”
  “问题不是很大。”特雷杜伊拿出一份文件,放在了弗雷德里克面前,“这是我们的分析报告。中国要求的几项技术我们在十年前就掌握了,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即便我们不与中国合作,五年之内,中国都能掌握这些技术。”
  “也就是说,中国加快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速度。”
  “正是如此,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关键一环。”特雷杜伊点了点头,说道,“虽然中国也在推进海基与陆基导弹防御系统,但是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作战效能最好,拦截能力最强大。按照我们早先获得的情报,中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第一阶段工程将在2026年底完成,也就是五年之后,其技术开发进度与系统建设进度基本吻合。中国急于获得几项关键技术,足以证明中国相信了我们提供的情报。”
  弗雷德里克沉思一阵,说道:“也就是说,中国获得这几项技术之后,能够在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这么做,会不会对我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危害?”
  “短期影响比较明显,但是从长远看,影响并不大。”
  弗雷德里克迟疑了一下,示意特雷杜伊继续说下去。
  “中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与我们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非常相似,初级阶段主要采用陆基与海基反导导弹与空基激光拦截系统。进入中级阶段之后,主要的拦截手段将全面转化为能量武器,以天基拦截系统为主要力量。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提供给中国的技术,只能用于初级阶段的拦截平台,对中级阶段的建设工作没有多大意义。从2030年开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中级阶段建设工作就将展开,我们仍然能够在关键技术上保持五年到十年的领先优势。”
  “确定?”
  特雷杜伊点了点头,说道:“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便我们不提供技术,五年之后中国也将在相关技术上取得突破。以中国的发展状况,同样有能力在2035年之前启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第二阶段建设工程(按照共和国的划分,应该为第三阶段)。我们用只具有短期意义的技术与中国交换复合蓄电池的生产技术,绝对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问题是,中国会不会用做这样的交易?”
  特雷杜伊迟疑了一下,说道:“总统的意思是?”
  “复合蓄电池技术是中国最重要的技术,中国会用如此关键的技术与我们交换一些没有长远战略价值的东西吗?”
  “总统是说,中国会耍欺骗手段?”
  弗雷德里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可能。”特雷杜伊笑了起来,说道,“我们也掌握了复合蓄电池的基础技术,欠缺的只是一些窍门。谈判时,我会提出验货的要求。如果中国拿假东西欺骗我们,最多终止交易,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失。”
  “中国会答应我们的要求吗?”
  “如果中国不答应,最多放弃交易。”特雷杜伊冷冷一笑,说道,“欧洲国家已经被我们驯服,选择权在我们手上,不是在中国手上。只要中国不想遭到日本的核打击,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小动作。”
  弗雷德里克点了点头,说道:“必须确保安全与可靠性,不能便宜了中国。”
  “我亲自去曼谷与军情局局长会面。”特雷杜伊长出了口气,“中国军事情报局局长从未暴露过身份,他肯亲自与我会面,表明中国非常急切的想获得我们的技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问题不会太严重。”
  见到CIA局长信誓旦旦的样子,弗雷德里克没有多说什么。
  即便特雷杜伊不坚持,弗雷德里克也会批准CIA与军情局交换技术,因为这正是美国选择的战略。
第二十九章
别无选择
  虽然中国与美国磋商交换战略技术属于绝密行动,别说新闻界,中美两国的高层官员都不清楚,但是中国情报人员在欧洲国家频繁活动、美国要员突然出访英国、美国在北约首脑会晤上向法德施压、中美两国情报人员连续会面,仍然引起了日本政府、特别是村上贞正的高度重视。
  8月10日进行了X-1导弹的第一次试射后,村上贞正就在关注中国与美国的反应。
  随后,中国与美国在安理会发出制裁日本的提议、要求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国内核设施等等事情,都在村上贞正的预料之中。日本迟迟没有做出回应、不发表态度,正是村上贞正想搞清楚中国与美国的真实态度。
  相对而言,村上贞正更加关注中国的态度。
  在发展核武器与战略武器的策略上,村上贞正非常有分寸。做出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决策时,村上贞正就把重点放在了中美关系上。可以说,村上贞正非常有头脑。利用未没正式解除的日美同盟关系、中美两国的现实矛盾,日本借助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封锁的机会,不但获得了美国的先进军事技术,还在核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对日本来说,继续维持日美同盟关系,采取“借力打力”的方法是唯一选择。
  当然,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村上贞正必须把握好分寸。
  确定X-1导弹的技术性能时,东机谷胜代表的军方要求将导弹的最短射程定为8000千米,村上贞正力排众议、全力说服军方,最终将导弹的最大射程订为4500千米。不是日本不具备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实力,而是8000千米的射程将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将美国“拖下水”。将射程限制在4500千米以内,不但能够覆盖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还能打到阿拉斯加州,既表明了日本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假想敌的意图、又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了不希望美国干预的意愿。
  在其他核武器载具方面,村上贞正的态度同样非常“审慎”。
  最初,东机谷胜要求一次性建立“三位一体”的战略武器系统,除了X-1弹道导弹之外,还有用来运载Y-1空射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与ZX-1潜射弹道导弹配套的战略核潜艇。
  以日本的技术实力,研制战略轰炸机与战略核潜艇的难度都不大。
  经过慎重考虑,村上贞正首先否决了战略轰炸机。原因有两点:一是技术上难题,即便能够研制出作战半径在7000千米以上的战略轰炸机,性能也不会超过B-2,研制周期长达15年以上,实际意义并不大;二是战略轰炸机属于进攻性战略武器,不是防御性战略武器,很容易引起美国的猜疑。
  随后,村上贞正让防卫省放慢了战略核潜艇的建造速度。
  虽然战略核潜艇属于防御性战略武器,主要依靠出色的生存性能进行战略核反击,但是战略核潜艇的部署非常灵活,即便配备的导弹射程相对较短,也能在抵近敌国沿海地区的情况下打击敌国本土目标。显然,日本建造战略核潜艇将使美国非常不安。
  由此可见,村上贞正的战略政策几乎与美国有关,在竭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
  不得不承认,村上贞正非常巧妙的利用了中国与美国的“心态”。
  只要美国不肯用武力手段解决日本核问题,中国就不会为美国火中取栗,单独对日本发动战争。
  唯一让村上贞正担心的是,中国很有可能在最后关头发动“绝地反击”。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防政策明显偏向进攻,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解决对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的周边问题。是否使用武力不再是中国高层领导人重点考虑的问题,只要有必要,中国肯定会使用武力。
  如果日本发展核武器对中国的安全、乃至生存构成了威胁,中国将别无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内阁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分歧。
  军方坚决主张发展核武器,认为只要日本拥有核武器,中国就不敢对日本怎么样。包括外务大臣在内的众多文职官员则认为日本应该在发展核武器上放慢速度,先试探中国的反应,确定中国不会采取过激行动后再扩大核武库的规模。
  作为一个拥有“主见”的首相,村上贞正没让自己的观点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村上贞正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态度,先进行弹道导弹试射,而不是先进行核武器试爆,就是为了摸清中国的底线;主张尽快具备足够的战略威慑能力,使中国不敢轻易采取军事行动解决日本核问题。村上贞正做出这一决策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速度比日本核军备的建设速度慢了2年以上!
  如果说核武器是大国手中的矛,战略防御系统就是大国手中的盾。
  在双方都拥有足够致对方于死地的矛之后,盾的“质量”决定了战略平衡。
  虽然日本在短期内无法拥有真正的“盾”,但是日本有能力在短期内拥有足够多的“矛”。
  只要中国的盾不足以抵抗日本的矛,中国就会在对日政策上有所顾忌。
  看清问题的一面,还需要看清问题的另外一面。
  日本拥有“矛”之后,中国肯定会加快“铸盾”的速度,争取尽快拥有一面足以抵挡日本“矛”的坚盾,使日本的努力全部白费。
  中国情报机构的积极行动,中美情报机构秘密接触,让村上贞正感到了巨大压力。
  美国肯向日本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就是想利用日本牵制中国。随着日本拥有了核武器与战略威慑能力,不会继续充当美国的“马前卒”。美国会不会调整策略,“唆使”中国以武力手段消除日本的核威胁?
  在村上贞正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即便中国使用常规武器,以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摧毁日本的核能力,尽量缩小打击范围,也必然轰炸包括核电站在内的日本核设施,造成核污染,迫使日本全力反击。走到这一步,中日将爆发全面战争。不管胜负如何,中日两国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美国成为最终的赢家。
  为了鼓动中国使用武力,美国必须满足中国开出的条件。
  中国使用武力解决日本核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的国家战略防御能力,能够有效拦截日本的战略武器。
  8月中旬,村上贞正给国家情报厅长官高野那智安排了一项新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