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1195

  胡志诚淡淡一笑,没有反驳。
  “你必须尽快离开越南,最好的去处就是中国。”张孝珑点上了烟,“把你的身份与情况发回去,军情局才能帮你安排善后工作。”
  “我要得到属于我的钱。”
  “钱?军情局的那笔钱?”
  胡志诚点了点头。
  张孝珑笑了笑,说道:“如果我没算错,加上这次,应该是四十五万美元。你认为这是很大一笔钱吗?”
  胡志诚愣了一下,说道:“难道还不多吗?”
  “不算太少,但算不上多。”张孝珑看了眼越南特工,“四十五万美元在共和国最多供你生活十年,如果你有点生意头脑,也许可以用来做点小买卖,下半辈子不愁吃喝,大富大贵就别想了。”
  “只能做笔小买卖?我还以为四十五万美元不少了呢。”
  “以越南的物价计算,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张孝珑淡淡一笑,说道,“你也不用担心,以你的才能,到哪都能过上好生活。如果你愿意跟我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说不定局长会给你一笔额外的奖金。”
  “能有多少?”
  “没两百万,也有一百万吧,而且是欧元,不是美元。”
  胡志诚迟疑了一下,说道:“后面是什么任务?”
  “阻止阮良玉做蠢事,如果来不及,帮我联系黎明杰。”张孝珑稍微迟疑了一下,又说道,“另外,你要提供黎明杰的所有资料,包括我们知道的与不知道的。如果阮良玉跟武三明同归于尽,黎明杰将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胡志诚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我们马上回去,黎明杰的资料在我的藏身地点。至于阮良玉会不会做傻事,我也不能保证。”
  轿车再次启动,朝市区驶去。
  张孝珑并没关闭通信装置,锅盖天线只是拿来做做样子,他与胡志诚的谈话已经通过军事通信卫星传给了潘云生。
  收到消息后,潘云生立即给项铤辉打了电话,让项铤辉启动作战行动。
  听完两人的对话,潘云生也很是感慨。
  “南阳一号”果然是越南高层官员身边的人,而且是越南陆军军事情报局内卫部的二号特工。虽然其身世遭遇可以作为与军情局合作的理由,但是胡志诚出卖情报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钱。让潘云生有点意外的是,胡志诚似乎对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认为45万美元是很大一笔财富。
  真正让潘云生感到担心的还是阮良玉的愚蠢举动。
  从根本上讲,阮良玉是一个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的“爱国者”。为了国家与民族,阮良玉甚至可以牺牲生命。问题是,像阮良玉这样的“爱国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做出最愚蠢的事情来。
  武三明早就把阮良玉挤出了决策层,肯定会对阮良玉有所提防。
  如果阮良玉是训练有素的刺客、或者是懂点技能的恐怖份子,还有可能在舍身一搏的情况下与武三明同归于尽。可惜的是,阮良玉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个连枪都没有摸过的文职官员。别说武三明身边有成群的警卫,就算单独面对武三明,阮良玉都没有多少机会。
  如同张孝珑所说,如果阮良玉死了,黎明杰将是唯一选择。
  潘云生不得不庆幸派了张孝珑过去,如果是普通间谍,很可能在此时打道回府。只是,潘云生并不抱多大的希望,因为黎明杰与武三明一样,军人出身、奉行强硬政策,几年前还是武三明的“得力干将”。如果让黎明杰上台,越南不见得会立即停止战争,甚至会使战争规模扩大。
  对这样的结果,潘云生也很无奈。别说潘云生,几乎没人相信一个文职官员有如此巨大的胆量!
  思考了一阵,潘云生再次给项铤辉打了电话,详细解释了情况。
  目的无二,尽量让阮良玉活下来!
  安排好一切,潘云生离开了军情局,径直赶往元首府。
  几个小时后就有结果,无论阮良玉有没有活下来,都应该向赵润东汇报,让政府做好相关安排。
第三十二章
箭在弦上
  飞机轻微震动几下,苏铭谨看了眼坐在对面的闵瑞麟。注意到中队长的眼神,闵瑞麟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一切正常。苏铭谨笑了笑,把目光转向了舷窗外的夜空。
  完成攻占南沙群岛的任务后,苏铭谨的中队转移到海南岛陆战队基地。
  接下来3天,苏铭谨这支中队的主要任务是营救落在越南境内的飞行员。因为第四次印巴战争后,所有配备了电动设备的战机都安装了自毁装置,所以不再需要特种部队冒险炸毁战机残骸。
  安排任务的时候,卢诚闻故意给苏铭谨的中队安排了较轻的任务。
  参战的另外2个中队执行的都是战场引导任务,需要深入敌后,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机指引目标。
  苏铭谨知道卢诚闻在为他考虑,毕竟苏铭谨是未来的大队长。
  吃过晚饭后,苏铭谨接到了新的任务。
  因为另外2名中队长都去执行作战任务了,所以卢诚闻只能让苏铭谨执行项铤辉安排的最新任务,前往越南宁平,甄别敌国重要目标。
  苏铭谨没有决绝,随即就与闵瑞麟登上了空军派来的“专机”。
  在万米高空,Y-14抖动得非常厉害。作为共和国空军的第一架全电动运输机,Y-14的最大升限达到15000米,超过了几乎所有运输机。
  “中校,快到了!”
  听到喇叭里传来的声音,苏铭谨摁下了通话器的开关。“明白,五分钟后离机。”
  机舱内亮起了红色灯光,2名身负着高空滑翔跳伞服的特种兵起身来到舱门边,相互检查了身上的设备与武器装备。
  “中校,到达跳伞点上空,三十秒后开启舱门!”
  “明白!”
  苏铭谨与闵瑞麟迅速戴上头盔,打开呼吸器的开关。含氧量高达35%的高压空气注入全封闭头盔内,形成了独立循环系统。
  随着舱门打开,机舱内的空气立即涌了出去。
  外面的气压非常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低到足以让任何人窒息死亡。
  气流平静一点后,闵瑞麟首先站到了舱门边,苏铭谨再次检查了搭档背上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折叠滑翔翼。
  随着绿色灯光亮起,闵瑞麟首先跳出机舱。
  等了约莫5秒钟,苏铭谨也飞身跃入空中。
  Y-14没有继续向西飞行,机长确认2位“客人”已经离机后,一面关上尾部舱门,一面调转航向返回海南岛航空兵基地。
  夜空中,2名特种兵展开身体,让下坠速度减慢。
  在全封闭跳伞服的保护下,苏铭谨与闵瑞麟不需要担心外界极低的气压与零下60度的严寒。
  随着别在手腕上的速度仪上的数字减少到340以下,苏铭谨摁下了手中的开关。
  背负在背上的滑翔翼迅速展开,形成了一副翼展超过4米的飞翼。按照单兵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飞翼上的4块气动翼面控制着飞行方向与滑行速度。
  非常先进的特种作战装备。
  这种被称为“飞翼”的特种装备是2018年底才研制成功,战争爆发时生产了不到100套,全部提供给了总参特种部队。年初的时候,苏铭谨等中队长、各中队的小队长进行了基础技能训练,基本上掌握了飞翼的性能。在载重120千克、从10000米高空跳伞的情况下,飞翼的最大滑翔距离超过了60千米。唯一的遗憾是,飞翼的最大载重量只有135千克,特种兵不能在使用飞翼时携带太多的“重武器”。
  苏铭谨与闵瑞麟都没有携带“重武器”。
  2人各带了1支狙击步枪与1把自卫用的小型冲锋枪,加上必要的给养、通信设备、引导设备与定位设备,装备总重量不到30千克,加上2人65千克的体重,总共只有95千克。在此情况下,飞翼的滑翔距离超过了70千米。
  为了避免让Y-14进入越南防空部队的打击范围,2人在宁平东面65千米处、红河河口上空跳伞。因为飞翼由复合材料制成、高空跳伞服的外面料与武器装备的携行袋也是可以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所以越南的防空雷达很难发现空中的特种兵。飞翼没有动力装置,外表面是深灰色,不会发出红外辐射、不会反射可见光,地面人员很难用被动探测仪与肉眼看到空中的特种兵。
  可以说,飞翼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秘密潜入”。
  在飞翼诞生之前,特种兵要想迅速进入敌国境内,要么让运输机飞到目标上空、要么搭乘直升机,危险都很大。总参谋部花费数亿元研制经费,采购250万元一套的“飞翼”,就是为了给特种部队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潜入手段。
  如果没有战争,在空中滑翔的感觉能让任何人流连忘返。
  第一次使用飞翼的时候,苏铭谨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任何词汇都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只有把自己想像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苍鹰,才能真正明白从高空俯瞰大地、迎着凛冽的狂风、无拘无束飞行的感觉。
  此时此刻,苏铭谨没有时间享受这样的感觉。
  他们的目的地是驻扎了数千军人的越南空军基地,目标是敌国首脑!
  接受任务的时候,苏铭谨就知道这是一次“斩首行动”,他们将作为打击部队的眼睛,确认目标、提供引导,或许,还会让他们干掉目标。
  危险性不言而喻,最让苏铭谨感到不爽的是,他们只有2个小时!
  从出发到进入潜伏地点,前后仅仅2个小时!
  在空中飞行了大约10分钟,苏铭谨再次摁下开关。在小型爆炸螺栓的作用下,飞翼从他背上自动脱落。重新缩成一团之后,飞翼内部的自毁装置将在30到35分钟之内引爆,不让飞翼落入敌人手中。也就是说,飞翼是“一次性”装备,250万元将在硝烟与烈火中化为灰烬。
  凭借惯性飞行了大约200米,苏铭谨拉开了降落伞。
  在他前方,闵瑞麟也拉开了降落伞。
  苏铭谨着陆后,闵瑞麟快步赶了过来。
  “着陆地点偏差不到二百米。”闵瑞麟拿出了卫星定位仪,“向西北大概一千五百米就是宁平空军基地。”
  “空袭还有多久?”苏铭谨一边说着,一边将溶解药水洒到裹成一团的降落伞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