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1195

  如果2支增援部队分别打下了乌斯吉德苏莱曼与哈夫特盖勒,通往阿瓦士的大门就打开了。正在苦战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将遭到里外夹攻,第82空降师因为缺乏重型装备,很难在防御作战中挡住伊朗步兵师的进攻。到时候,2支攻击阿瓦士的美军快速突击部队将遭遇灭顶之灾。
  丢掉了阿瓦士,攻打霍拉姆沙赫尔与阿巴丹的作战行动将失去意义。
  只要盘活了战局,伊朗军队就能从阿瓦士方向度过卡伦河,绕到美军左翼,首先打垮第3机械化步兵师,迫使第1装甲师撤出阿巴丹。
  接下来该怎么打?
  项铤辉没有立即“出招”,而是申请了15分钟的“中场休息”。
  彭茂邦与潘云生都有点得意。项铤辉是共和国军队里出了名的战将,如果能够难倒项铤辉,不但能够让项铤辉变得更成熟,还能顺带杀杀项铤辉的气势。彭茂邦与潘云生早就想好了,即便用上“作弊”手段,也要让项铤辉栽个跟头。
第三十八章
初露头角
  15分钟休息结束,走上“指挥台”的却不是项铤辉。
  见到年纪大约25岁的中尉参谋军官,彭茂邦与潘云生都露出了惊讶神色。推演重新开始前,项铤辉将一份个人简历送到了彭茂邦的手上。
  裴承毅:1992年6月24日出生、江西南昌人,2010年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考入国防大学、主修国防军事理论学,2014年以全系第一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进入首都军区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2015年攻读国防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转到总参谋部、随同项铤辉参加东海战争。
  一份很优秀却算不上出彩的个人履历。
  “让他代你指挥?”彭茂邦一边问道,一边把简历给了潘云生。
  项铤辉点了点头。“让他试试,也许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彭茂邦笑了笑,示意推演继续进行。
  面对彭茂邦与潘云生设置的难题,裴承毅中尉首先将第101空中突击师、第3机械化步兵师与第1装甲师的所有低空机动力量抽调了出来。
  这一做法立即引来了反对声,连游鸿君都认为“太过分”了。
  “美军早就打破了部队之间的界限,采取联合指挥方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前线司令部可以从不同的部队抽调低空运输力量,统一分配与使用,达到增强空中突击能力的目的。”裴承毅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论据”,“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各参战部队就执行过类似的作战任务。别说在陆军中相互调配兵力,就算从陆战队调配兵力也不是难事。算上美军强大的信息化能力,肯定能在短期内完成兵力调配工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彭茂邦与潘云生。
  两位裁判没有表示反对,默认了裴承毅的做法。
  完成兵力调配后,裴承毅将第4山地师派了上去。因为第4山地师原本就有300多架运输直升机,加上从另外3个师调来的,总共集结了近千架运输直升机,达到了一次运送3个山地步兵营与配套武器装备的能力。
  为了增强说服力,裴承毅还拿出了美军的装备配制表。
  第4山地步兵师的主力运输直升机是CH-60K、第101空中突击师的主力运输直升机是CH-50K与CH-47J、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主力运输直升机是CH-47J,第1装甲师的主力运输直升机是CH-60K与CH-47J,两者各有627架与308架。按照一架CH-60K一次运送2个步兵班、一架CH-47J一次运送1个步兵排,两种直升机的出勤率均为80%、2/3的直升机负责吊运火炮与运送弹药,全体直升机出动,足够运送3个山地步兵营、及其所配备的炮兵连与标准基数的弹药物资。
  计算结果没有任何问题,美军直升机的出动率一直在80%以上。
  出人意料的,裴承毅没有将这些兵力投入到阿瓦士,也没有用来巩固乌斯吉德苏莱曼与哈夫特盖勒的防御,而是将2个山地步兵营分别投向了胡齐斯坦省最北端的塔莱赞格与胡齐斯坦省东面恰哈巴亚里山口中的伏赫德兹。第3个山地步兵营被留在了巴士拉附近,作为战役预备队。
  很大胆,也很疯狂的军事部署。
  走出这一步,裴承毅的“意图”也非常明显了。
  控制了北面与东面两条进入胡齐斯坦省的公路要道,除非伊朗军队冒着被美国舰队打击的风险从沿海地区前往胡齐斯坦省,不然进入胡齐斯坦省的近30万伊朗军队将成为瓮中之鳖。
  问题也出在了这里,仅仅依靠2个步兵营就能守住两座山口吗?
  争论达到了顶点,游鸿君代表的“红军”坚决认为美军依靠2个山地步兵营不可能守住2座山口,挡住数万伊朗军队。
  彭茂邦与潘云生没有“主观臆断”,而是让裴承毅拿出依据。
  “首先是地形地貌。”裴承毅很有条理,没有自乱分寸。“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都处于高原河谷之中,通往胡齐斯坦省腹地的公路建在山崖上,通行状况很不理想。美军的主要目的是切断伊朗军队进出胡齐斯坦省的地面通道。别说派出2个山地步兵营,就算派出几支小规模的特种部队,都能炸垮道路两旁的山崖,导致通行中断。在两地部署山地步兵营的主要目的是为后期围歼伊朗地面部队打下基础。”
  围歼伊朗地面部队?
  彭茂邦淡淡一笑,示意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主要打击力量不是地面部队,而是空中力量与低空突击部队。”裴承毅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交给了文秘参谋。“地面作战的主要基础是后勤保障,切断了通往阿瓦士的主要地面通道之后,胡齐斯坦省境内的伊朗军队将遭遇最严峻的考验。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条件下,阿瓦士、霍拉姆沙赫尔与阿巴丹的伊朗军队最多坚持三到五天。我们手里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伊朗在胡齐斯坦省没有囤积足够的作战物资。”
  潘云生笑了笑,表明裴承毅说的没错。
  “美军将重点攻打阿瓦士,在空中打击力量的配合下,第101空中突击师与第82空降师互换角色,由第82空降师主攻,第101空中突击师巩固外围防线。在此期间,美军通过战略空运力量,将储备在伊拉克、沙特等地的重型装备运送到阿瓦士,加强第82空降师的地面突击能力。三天之内,美军占领阿瓦士的把握在九成以上。”
  彭茂邦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表示反对。
  “占领阿瓦士之后,第3机械化步兵师与第1装甲师的战斗也基本上结束了,即便没有能够歼灭所有伊朗军队,残余的伊朗军队也会主动向霍梅尼港方向撤退,避免遭到美军围歼。”
  潘云生点了点头,表示支持裴承毅的推断。
  “到此,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美军的重点是迫使胡齐斯坦省的伊朗军队投降。在空中打击力量与低空突击力量的支援下,美军有足够的能力守住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裴承毅拿出了一份非常有力的证据。“到今天为止,美军部署在海湾地区的作战飞机超过了1500架,其中空军1100架、海军400架。按照每架战机每天出动2.5架次、出勤率80%计算,美军一天能够出动3000架次,与之前的情况大致吻合。随着地面进攻开始,除去远程遮断与战略打击之外,美军每天能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大约2000架次的空中支援,用其中800到1000架次为驻扎在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的山地步兵营提供支持并不是难事。另外,第101空中突击师还拥有一支快速低空突击力量,能够为两个方向上的地面部队提供必要的低空火力支援。”
  彭茂邦长出了口气,不得不承认裴承毅的分析有道理。
  “在此情况下,如果伊朗军队突围,或者向胡齐斯坦省增援,首先就得考虑美军的空中打击。在河谷地区,机械化部队很容易成为空中力量的打击对象。如果伊朗仅出动步兵部队,不但起不到增援效果,反而还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伤亡代价。”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胡齐斯坦省的伊朗军队向两个方向突围,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在道路无法通行的情况下,聚集在一起的地面部队是空中打击的理想目标。”
  “或许,伊朗会选择向布什尔省突围。”
  对潘云生提出的问题,裴承毅想都没想就说道:“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两栖远征部队还没出动,即便不出动陆战队,依靠舰队美军也能轻易摧毁佐赫雷河上的几座桥梁,然后用空中力量封锁佐赫雷河的各个渡口。如果伊朗军队强行突围,付出的代价将非常巨大。不管怎么样,伊朗不但会丢掉胡齐斯坦省,还会丢掉近二十万地面部队。”
  潘云生苦笑了一下,没再提问。
  “如果重新指挥这场战役,结果会更加理想。”
  听到裴承毅的话,不但彭茂邦与潘云生露出了惊讶神色,就连项铤辉都皱起了眉头。
  “如果由我来指挥,我会首先突击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裴承毅让文秘参谋换上了胡齐斯坦省的地图,“用第101空中突击师的突击部队,或者第4山地师的突击部队完成占领任务,掐死进入胡齐斯坦省的两条主要地面通道。随后,全力进攻阿巴丹与霍拉姆沙赫尔,迫使驻扎在阿瓦士与霍梅尼港等地的伊朗军队前去增援,然后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将离开驻地的伊朗军队消灭在前往阿巴丹与霍拉姆沙赫尔的路上,达到歼灭伊朗军队有生力量的目的。走到这一步,不管是占领阿巴丹与霍拉姆沙赫尔、还是进军阿瓦士与霍梅尼港,美军遇到的麻烦都将少得多。不出五天,美军就能占领胡齐斯坦省。”
  “围点打援。”
  “不是一般的围点打援。”彭茂邦点了点头,“而是在战术与战役上的围点打援,伊朗向胡齐斯坦省派遣增援力量的行动也将遭到重点轰炸。”
  潘云生点了点头,同时叹了口气。
  趁此机会,项铤辉让裴承毅离开了指挥台。表演已经结束,中尉参谋军官的表现已经引起了总参谋长与军情局长的高度重视。
  推演结束的时候,伊朗战场上的地面战斗也打响了。
第三十九章
地面战斗
  地面战争打响,美军的战术与裴承毅的推断几乎没有两样。
  5月5日凌晨,第4山地步兵师的2个山地步兵营搭乘直升机,在第101空中突击师低空打击部队的掩护下一举占领了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第3机械化步兵师与第1装甲师集中力量攻打阿巴丹,迫使伊朗军队驰援。
  短短24小时之内,美军出动了3500余架次作战飞机。
  据美军公布的数据,到5月6日凌晨3点(德黑兰时间),美军已经在战斗中摧毁了数百辆坦克与装甲战车,瓦解了伊朗军队向阿巴丹的增援行动。虽然美军在当天的战斗中损失了17架作战飞机与21架直升机,但是情况比共和国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还要糟糕。遭受承重打击的伊朗军队很快就崩溃了,5月6日天亮前,驻扎在阿巴丹的伊朗陆军向美军投降。随后,驻扎在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朗军队也竖起了白旗。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也不能怪伊朗军队。
  面对第3机械化步兵师与第1装甲师的4万多美军官兵,驻扎在阿巴丹的3万多伊朗官兵在没有重武器,坦克、装甲车几乎全被摧毁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抵抗。随着第101空中突击师占领了阿巴丹与外界的通道,在无法获得增援,连撤退都变成妄想的时候,伊朗军人要么以身殉国、要么投降。
  驻扎在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朗军队向美军投降纯属无奈之举。
  地面战斗打响后,伊朗最高指挥部在无法准确掌握战场局势的情况下做出了非常错误的决定,命令驻扎在后方的预备队前去增援阿巴丹,结果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很多部队在到达阿巴丹之前就被击溃了。随后,伊朗最高指挥部又做出了同样错误的决定,命令一线防御部队向后收缩,主动放弃一线抵抗阵地。
  到霍拉姆沙赫尔的驻军投降时,该城只剩下了不到3000的防御兵力。
  撤退的伊朗军队也没有好的结果,从霍拉姆沙赫尔撤离的大部分部队在渡过卡伦河之前就被美军击溃。
  收缩防线的行动很快就变成了溃退。
  不但霍拉姆沙赫尔的守军溃退,就连从霍梅尼港向阿瓦士撤退的部队也开始溃退。为了严明纪律,伊朗革命卫队甚至向各部队派遣了“行刑官”,在前线枪决了数名违令下达撤退命令的高级军官。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伊朗丢掉胡齐斯坦省只是迟早的事情。
  5月7日,美军再次出动了3300余架次作战飞机,除了用于远程遮断与打击战略目标的之外,至少在胡齐斯坦省上空投入了2100架次作战飞机,总共投掷弹药3500余吨,摧毁军事目标数千个。
  这一天,伊朗命令部署在洛雷斯坦省与恰哈尔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的地面部队向胡齐斯坦省进发。结果可想而知,2支增援部队在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遭遇了美军的“顽强”阻击。
  一天之内,伊朗军队向美军占领的制高点发动了20多轮突击。
  为了支援第4山地步兵师,美军不但出动500多架直升机轮番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与补充兵力,还调动了近400架作战飞机轮番轰炸进攻的伊朗军队。
  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伊朗军人几乎是踏着战友的尸体冲向美军阵地。
  不得不佩服伊朗军人的勇气与意志,可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勇气与意志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
  在塔莱赞格战场上,伊朗军队击落了9架美军战斗机,付出了近2000名官兵阵亡的代价,仍然没能歼灭盘踞在道路西侧山头上的美军地面部队。在伏赫德兹战场上,伊朗防空部队不但打掉了7架美军战斗机,还击落了12架美军直升机,结果在付出了1500余名官兵阵亡的代价之后,仍然没能通过狭窄的山间公路。
  美军也在战斗中体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一天下来,美军在两个战场上总共付出了217名官兵阵亡,598人负伤的代价,最先到达的2个山地步兵营几乎轮换了一遍。还付出了16架战斗机与12架直升机被击落的惨重代价,至少有17名飞行员与搭乘的100余名地面部队官兵阵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