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1195

  2016年,中央政府的税收仅为91674亿元,比2015年的107689亿元减少14.87%;其他非税收性收入146542亿元,比2015年的36548亿元猛增300.95%;中央政府总收入238216亿元,比2015年的144237亿元增加65.16%。
  税收收入减少,主要是国家降低了针对民营企业的营业税、针对消费者的消费税的征收额度,降低了流通环节增值税的比例。国内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受到金融危机与东海战争的影响有所下滑,也是导致税收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
  其他非税收性收入增加,不是国家卖了更多的土地,也不是国营企业业绩猛增,而是在2016年9月底结束的廉政风暴中,中央政府总共查没了121764亿元的非法所得。扣除这部分,实际非税收性收入反而比2015年降低了32.20%。
  真实收入降低,表明国民经济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与收入情况相比,支出情况更容易让人感触。
  总共238216亿元的财政收入中,除掉直接与间接投入东海战争的2147亿元,中央政府开支196452亿元,仅余39617亿元,盈余16.63%。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实际支出实际上远大于税收收入与实际非税收收入。
  196452亿元开支中,刚性开支为94821亿元,其中军费10648亿元、全民医疗保障9261亿元、全民社会福利保障17429亿元、教育科研支出11423亿元、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维护2917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13278亿元、其他3609亿元,总体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中申请的94800亿元相差不大。非刚性开支为97884亿元,其中中央政府行政费用39827亿元、公共事业单位补助21768亿元、国有企业补贴16374亿元、日常行政额外开支11572亿元、其他8343亿,总体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中申请的98000亿元有所减少。除刚性与非刚性开支外,其他开支3747亿元。
  国务院总理交出的“账单”确实触目惊心,其中几项开支老百姓尤为关注。
  刚性开支基本上与国家基础有关,问题不是很大。非刚性开支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更加明显,也更受关注。
  在39827亿元的中央行政费用中,常设外事机构开支、外交活动开支、行政部门公务员薪水与行政部门日常维护费用都算正常,可其中一笔4277亿元的“行政管理费用”却让很多百姓不解。
  公共事业单位补助主要用于电力、城市供水、城市环卫、城市公共交通、自然保护区维护、航道与交通维护等支出,除了引起热议的“电力等事业单位工资水平过高”之外,其他指出都得到了认同。
  国有企业补贴引起的反向更大。仅投入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国有企业的补贴资金就达到了4219亿元。众所周知,这些由国家垄断的行业在2016年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仅石油行业就盈利3784亿元。国家为什么还要给巨额补贴?
  日常行政额外开支更是受到了百姓的广泛质疑,因为在这笔开支中,公用车辆采购与维持费用高达4219亿元、日常性公共支出(也就是应酬)达3174亿元、政府部门出国考察费用2219亿元。除掉这三部分,仅有1960亿元用于日常行政额外开支!
  政府收支透明化之后,老百姓算了一笔账。
  如果2017年无法获得“额外收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肯定超过3万亿。要想缩小财政开支,就得设法缩减政府开支,将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养大批官员。根据2016年的支出情况,如果能够砍掉“三公”费用,就能节约近万亿元,如果合理规划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与建设工程,还能节约上万亿元。两者相加就有2万亿元,能够有效的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这笔账,使更多人看到了纪佑国让国务院总理公布详细收支情况的真正目的。
  廉政风暴刚刚结束,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与民众拥戴政府的热情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只是廉政风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众企盼中央政府出台更有力的措施维护人民的利益。在此情况下,纪佑国首先抛出中央政府收支清单,既在向民众表达坚决推行政府改革的意图,又在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
  毋庸置疑,纪佑国将在本届全体代表大会上出重拳。
  接下来2天,代表重点审议了中央政府2016年度财政收支情况,提出了许多意见。比如公布更详细的收支数据,对某些“其他项目”的情况做出详细解释,公开39617亿元盈余的具体去向与安排。
  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庞兴龙一一做了解答。
  当然,事关国家绝密的东西庞兴龙无法向代表解释,因为在总计15699亿元的“其他项目”开支中,有近12000亿元是“炎黄计划”的科研经费。
  在此期间,纪佑国接受了共和国电视台的特约采访。
  记者问到为什么要选择此时公布中央政府的详细开支情况时,纪佑国的回答非常简短:向人民负责。
  这5个字,包含了纪佑国坚决推行政府改革的核心思想。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选出来的政府、是用人民税收维持的政府,就得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纪佑国的这句话,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成功收复钓鱼岛群岛,已经使纪佑国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与威望无以复加。作为共和国建国以来,除开国元勋之外,最为强硬的国家元首,纪佑国的对外政策足以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与自豪。廉政风暴让人民看到了纪佑国整治国内问题的坚决态度与强硬手段,更让人民相信纪佑国有能力率领共和国迈向更光明的未来。
  大会期间,数万名来自国内各地的民众自发进京,要求纪佑国连任!
  首都各界群众还发起了“联名请愿活动”,数十万百姓在“请愿书”上签名,希望纪佑国能够再次当选共和国国家元首。
  由此可见,纪佑国不但有威望,还受到了广泛爱戴。
  关于纪佑国会不会打破“惯例”,谋求第三界任期,国内新闻媒体在政府的“关照”下没做任何报道,国外媒体却把此事炒上了天。
  几乎所有西方媒体都认为,纪佑国很有可能谋求再次连任。
  共和国的改革正在最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推动,政府改革、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等重大改革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纵观共和国,除了纪佑国,不管是国务院总理庞兴龙、还是最有可能接任的国防部长(兼国家副元首)赵润东都没有这个能力。
  即便一向对共和国比较“温柔”的半岛电视台也认为,就算纪佑国不谋求连任,也会在离任之后继续发挥影响,成为共和国的“影子元首”。
  在此期间,西方电视台在国内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国内电视台。
  显然,绝大部分民众希望纪佑国连任。
  作为“当事人”,纪佑国一反常态的保持沉默,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没有回答任何与“连任”有关的问题。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纪佑国保持沉默的唯一原因是维护国内稳定。
  国内电视台没有对此进行报道,也是不希望让“连任问题”对新一届政府产生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纪佑国在要不要连任的问题上早已做出决定。
  以纪佑国的性格,没人能够让他改变决定。
  猜测与流言终究会得到澄清,随着全体代表大会对中央政府2016年度财政收支审核工作结束,议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离纪佑国是否谋求连任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第二十四章
四法案
  2月16日,全体代表大会进入到第二阶段。
  按照往年的会议日程安排,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为审议国务院2017年度财政预算。进入会场的时候,全体参会代表接到消息,今年的会议日程安排做了调整。
  8点30分,纪佑国走上讲台。
  在元首做国情咨文的时候,数百名工作服务人员将装订好的几份法律草案送到了每一位代表的手上。
  与往年相比,纪佑国的国情咨文重点强调了国家发展所要遇到的困难。
  因为《国情咨文报告》已经在前2天发放给了所有代表,所以在听取报告的时候,大部分代表都在关注刚刚拿到的法律草案。
  “……国家民族的未来系托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数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为建立文明、民主、富裕与强大的共和国努力奋斗。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只有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共和国,才是强大的共和国。”纪佑国的目光离开讲稿,投向了在座的上万名代表,“在此,我郑重向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提出《政府行为规范法》、《政府结构调整法》、《行政开支审核法》与《代表选举法》等四部法案,请各位审议表决。”
  会场里非常安静,连呼吸声都听得见。
  在纪佑国说出最后一番话之前,大部分代表都看完了4部法案的大致内容,心里早就震惊不已了。
  《政府行为规范法》从根本上约束了政府行为,为国有企业改革打下了基础。《政府结构调整法》是廉政风暴的后继行动,为精简政府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开支审核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必须按时公布财政开支明细,接受代表审核与民间监督,为约束政府财政支配提供了法律依据。《代表选举法》则明文规定了各级代表大会成员的构成比例,从法律上限制了政府官员与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在代表大会中占的比例。
  与以往的法律相比,纪佑国提出的4部法案还详细明确了惩罚条款。
  以《行政开支审核法》为例,如果政府开支超过了预算,当级政府负责人必须做出合理解释,得到代表大会的认同。如果被否决,当级政府必须在次年度财政预算中“补缺”,当级最高行政官员按照相关条款接受行政处罚。
  4部法案,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制订得最为详细的《政府行为规范法》中不但明确规定了政府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还明确规定了政府不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法案中还规定了必要的惩治性条款,即政府违反了法律,该接受何种方式的惩罚。按照规定,利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与行政诉讼,要求政府赔偿所受到的侵害;得到国家承认的民间团体,比如工会、行业商会、自然环境保护组织等,可以提起集体行政诉讼,要求政府撤消相关行政命令、赔偿当事团体的损失;公共检察机关也可以代表当事人与当事团体提出行政诉讼,要求政府撤消相关行政命令、赔偿当事人与当事团体的损失。
  最得人心的是《政府结构调整法》。在该法案中,不但明确了各政府部门的人事结构、人员配制与职权范围,还明确规定了各行政部门的“公权力”。最受老百姓赞扬的是,该法案明确规定只有国家领导人、社会公共安全部门(警察、消防、武警等)、社会医疗救助部门(医院、养老院等)拥有配备与使用公车的权利,所有公车只能用于工作与公共活动,不得挪作私用。仅仅这一点,每年能节约上万亿行政开支。作为补偿,国家公务员享受公共交通补贴。在随后由庞兴龙提出的行政规范中,对国务院各部委各级公务员的公共交通补贴做了明确规定,并且要求各地方政府按照各地方与北京市的物价比例出台相应规定。除此之外,该法案还对公共应酬、公务旅游的范围、性质与具体花费做了明确规定。
  《行政开支审核法》的核心思想是加强各级代表大会对政府的审核与监督权,明确了民众监督政府的权力。
  若论长远影响,《代表选举法》才是重头戏。
  在这部法案中,明确规定了行政人员、军队与武警官兵、国有企事业职工与普通民众在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其中,行政人员的比例仅有21%、军队与武警部队为12%、国有企事业职工为16%、普通民众占到了51%。与实际情况相比,这个比例明显偏向普通民众。在本届全体代表中,行政人员、军人与国有企事业职工占了全部代表的72%、其中行政人员就有43%,普通民众只有28%。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向人民负责”这5个字的含义。
  任何一部法律,不是草案是什么样,结果就是什么样。
  接下来几天中,除了国务院总理庞兴龙先后向全体代表提出了几项行政规范之外,代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纪佑国提出的四部法案进行辩论,详细审议每一条法规,对部分法规做出修改。
  作为代表,纪佑国全程参与了辩论与审议工作。
  随着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4法案”,国内民众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到2月18日,短短两天之内,国务院信访办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条建议与意见。为此,庞兴龙不得不向几个情报部门求助,让情报部门参加信息的处理与汇总工作,减轻国务院的负担。
  2月17日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首都数十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自发对“4法案”的具体条款进行民间辩论,以此向全体代表大会施压。
  辩论的重点就是《代表选举法》。
  按照大学生的辩论结果,“分配”给民众的代表份额不应该是51%,至少应该超过67%,才能保证普通民众在国家事务中有发言权。
  当天,人民大学教授叶致胜在几家主要报纸上发表了《论“向人民负责”》的评论。
  如同他发表的前两篇评论一样,该评论一经发表就引起热议。议论焦点就是:什么才是“向人民负责”,怎样才能“向人民负责”。
  叶致胜发表评论后,众多社会学家陆续发表了类似的评论。
  关键还是一个:怎样才能“向人民负责”。
  短短一天之内,“向人民负责”成为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话题。
  在舆论与民意的推动下,审议与表决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