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1195

第七十三章
从政治家到政客
  中日冲突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愈演愈烈,大有“从头再来”的趋势。
  23日,一直站在幕后看“热闹”的美国总统罗迪克沉不住气了。上午,会见美国工会代表时,罗迪克表示,中日东海冲突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美国不但有支援盟国的责任,也有维护全球利益的义务。中午,国务卿林奇在出席美国金融企业联谊会的时候,按照总统的授意,向记者表示,美国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调解中日冲突,努力促成中日两国以谈判方式解决争端。
  美国政府模棱两可的态度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
  以CNN为首、高举“和平旗帜”的西方媒体一致宣称,美国总统与国务卿没有明确支持具有同盟关系的日本,而是以中立者的身份出面调解中日冲突,既表明美国真诚希望冲突双方以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又表明美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明确立场。
  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内发动了三场战争的美国,一时间就变成了“和平天使”。
  西方舆论界的矛头直指中国,仿佛破坏和平、制造动荡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国。
  直到半岛电视台发布了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美国在中日冲突期间将部署在冲绳地区的24架F-15E战斗机转交给日本,其中17架被中国空军击落,3架严重损毁——西方舆论界才闭上嘴,不再提“美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事情。
  谁在维护和平,谁在制造战争,一目了然!
  看完相关报道,罗迪克关掉电视机,将目光转向了CIA局长纳伊德。
  “半岛电视台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纳伊德耸了下肩膀,“自从中日危机爆发,一直在为中国说话。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通过巴基斯坦,中国故意向半岛电视台透露了这些消息。”
  “有证据吗?”
  “搜集证据并不难,只是,”纳伊德迟疑了一下,说道,“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罗迪克微微皱了下眉头,朝坐在纳伊德旁边的林奇看去。
  “纳伊德说得没错,我们没有必要对付一家不入流的电视台。”林奇显得很冷静,“如果我们出手对付半岛电视台,中国的情报部门肯定会报复CNN等新闻媒体,事情只会越闹越大,对平息冲突没有任何帮助。再说了,半岛电视台正愁没有出名的机会,如果被他们咬上,我们不好收场。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平息冲突,阻止事态扩大。”
  听到林奇的话,罗迪克不由自主的点头表示认同。
  对大发战争横财的利益集团来说,事态闹得越大越好。对美国总统来说,却不是这么回事。
  大选已经开始,罗迪克必须为继续在白宫居住四年努力奋斗。
  作为“半路上船”的总统,从入住白宫的那一天开始,罗迪克就在为下一界任期奋斗。
  借助“戴维营爆炸案”,将矛头指向伊朗,再次举起“反恐大旗”,罗迪克达到了一举三得的目的,既拉拢了军火、石油、金融、制造业等利益集团,又在美国选民心目中塑立了一个高大、勇敢、负责任的领袖形象,最后还改变了贾培尔执政时期、政府过于软弱对民主党在右翼选民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年来,罗迪克被媒体称为“二十一世纪的肯尼迪”。
  高涨的声望让罗迪克坚定了赢得大选的决心,只是击败蓄势待发的共和党竞选人并不容易。
  长期低弥的美国经济使一向以治理经济见长的民主党饱受非议。
  摆在罗迪克面前的问题多不胜数,比如高达8.9%的失业率,越改越畸形的医疗保障体系,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萎靡不振的国内消费,混乱不堪的金融投资市场,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任何一个问题,都能耗费一界、甚至数界政府的全部力量。罗迪克却要在一年多之内解决这些问题,给选民把选票投给他的理由。
  论治国能力,罗迪克确实比贾培尔出色,可他不是超人。
  年初,成立竞选团队的时候,罗迪克就把“降低失业率,刺激国内消费与缩小贫富差距”当作竞选口号,与国会两院软磨硬泡,陆续推出多项与之相关的政策。6月底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民主党的支持率从罗迪克上任时的不到30%提高到了43%,接近贾培尔第二界任期时的最高点。
  中日关系紧张,使美国国内情况出现了微妙,且非常关键的变化。
  在共和党的暗中支持下,美国右翼势力代表人物纷纷出面指责总统在对外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严重低估中国的野心与实力,将至关重要的力量放到意义不大的海湾地区,忽略了中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必然导致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彻底丧失话语权。
  擅长利用国际局势的共和党给罗迪克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真正的政治家都清楚,作为“世界十字路口”的中东地区,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要点。谁控制了中东,谁就控制了世界。
  罗迪克上任后大打“伊朗牌”,意图同时牵制住中国与俄罗斯,为美国完成战略调整创造机会,最大限度的保护美国国家利益。共和党的政客不可能不清楚罗迪克的意图,可是在成为白宫的主人之前,他们才不会关心美国的国家利益。
  选民不是政治家,没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他们只相信舆论宣传。
  了解这些情况后,就不难理解美国的态度为什么会变化无常。
  为了让选民相信民主党政府有能力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有能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罗迪克不得不暗中支持日本以强硬态度应对中国的挑战,全力说服国会修改立法、允许向日本出售包括F-22J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默许CIA与日本联合策划“钓鱼岛危机”,意图通过中日冲突让中国放弃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行动。
  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局势发展就不再由罗迪克做主了。
  中日冲突爆发后,罗迪克看到了一点希望,只是日本的拙劣表现很快就让他感到绝望。
  金融风暴使日本成为全球金融“大鳄”的天堂。随着以各大财团为首的美国金融资本杀入日本,成为金融风暴的主要推手,罗迪克彻底沦落为“旁观者”。
  WB与日本的贷款谈判,罗迪克没有任何发言权,做主的是美国财团代表的利益集团。
  签署贷款协议、以平常难以想像的速度放款,都是美国金融利益集团在做主,罗迪克甚至连过问的资格都没有。
  罗迪克知道,美国金融利益集团才是中日冲突的最大获益者。
  WB贷给日本的8500亿美元,只是美国各大财团在日本金融市场上掠夺的战果的零头。实际上,就是将掠夺到手的利润以贷款的形式返还给日本。更绝的是,WB向日本提供的8500亿美元不足以平息金融危机。如果日本将这笔贷款投入金融市场,意图平息金融风波,不但这笔钱将再次流回美国财团的口袋,大批用做抵押担保的日本企业还将按照贷款协议落入美国财团手中。通过变卖日本企业,美国财团将获得第三份回报。
  最终倒下的不仅仅是日本经济,还有整个日本!
  日本倒下,美国的国家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吗?
  显然不可能,不管是一个沦落为三流国家的日本,还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日本,最后都将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面对最糟糕的结局,罗迪克却无能为力。
  势力庞大,与军火、石油、制造业等利益集团有着密切关系的金融利益集团在乎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获取的利润。如果罗迪克成为他们获取利润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们会毫不迟疑的除掉罗迪克。
  戴维营的爆炸声刚刚散去,在利益集团扶持下上台的罗迪克不会忘记贾培尔的结局。
  从这一刻开始,罗迪克从一个拥有理想的政治家变成了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政客。
  将美军的战斗机转交给日本,为日本提供情报,全是罗迪克为了讨好利益集团做出的决策。
  随着日本在军事上遭受惨败,罗迪克来到了三岔路口。
  全力支持日本,美军必须调整战略部署,冒着与中国爆发全面冲突的危险顶替日本,成为“冤大头”。显然,这是下下策。
  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承认战败,继续进行攻打伊朗的战略行动,美国国家利益能够得到保证,罗迪克的政治生涯却将就此结束。对罗迪克本人来说,这也是下下策。
  为日本提供有限支持,以不参战的方式支持日本扩大军事冲突,使中国陷入与日本的长期对抗之中,不管是美国国家利益,还是罗迪克的个人利益,都能得到保证。只是,长期持续与不断扩大的战争必然导致世界动乱,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显然,这只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中等策略。
  思前想后,罗迪克都没有想到上上之策。
  面对两个才华出众的幕僚,骑虎难下的美国总统蓦然觉得,白宫,并不是常人想像的那么舒适。
  如同六年前的贾培尔一样。
  茫然无措间,罗迪克觉得上帝抛弃了美国,抛弃了美国人民。
第七十四章
切中要害
  在令人尴尬的沉默中,林奇一直在观察罗迪克的神情变化。
  作为在两界政府中先后为两位总统服务的国务卿,林奇是本界政府中资历最深、见识最广、也最睿智的幕僚。
  想到大半年来发生的事情,林奇不得不心生感叹。
  与贾培尔搭档参选时,罗迪克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与能力。甚至可以说,贾培尔能够第二次入住白宫,罗迪克居功至伟。
  成为副总统后,虽然罗迪克仍然锐意进取,但是美国的政治制度让他黯然失色。
  不说别的,贾培尔从住进白宫那一刻就努力推行、后来因为肯尼迪参议员病逝而遭受重创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能在他的第二界任期内重新启动,并且在重重阻力中艰难前行,起主要作用的就是罗迪克。结果,在美国政治体制下注定没有多少权力的副总统,只能让原本就非常尖锐的利益冲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为各方利益斗争的牺牲品、变得面目全非。
  成为总统后,罗迪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看到总统沉默寡言的样子,林奇就知道,罗迪克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或者说,美国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
  林奇敢肯定,罗迪克正在考虑的不是中国与日本的冲突,而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作为一个胸怀抱负、理想主义色彩浓烈的总统,罗迪克不会置美国国家利益于不顾。如果中日冲突持续下去,演变成金融战争,必将引发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刚刚从全球金融危机中缓过气来的美国必将受到影响,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为了国家利益,必须尽快平息中日冲突,将日本金融危机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与中国、欧盟等国共同应付可能到来的全球金融海啸。
  作为一个希望继续留在白宫、把现实利益放在首位的总统,罗迪克不能无视国内的利益集团。如果美国出面化解中日冲突,正在摩拳擦掌、整备大干一场的军火集团肯定会把罗迪克视为眼中钉。随着战争结束,日本金融危机得到控制,正在兴风作浪、大发战争横财的金融集团将把罗迪克当作肉中刺。为了平息中日冲突,美国必须向日本施加压力,早已对民主党政府不满的右翼集团将成为罗迪克留在白宫的最大障碍。
  理想与现实就是这么矛盾。
  林奇是聪明人,去年上任的纳伊德也是聪明人。正是看清了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人才保持沉默,没有一腔热血的向总统提出建议与意见。
  “林奇,你觉得我们应该向日本施加压力吗?”
  罗迪克打破了沉默,林奇却陷入了困境。
  思索一番后,国务卿说道:“这得由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任举措都没有实际意义。”
  罗迪克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林奇没有开口,这个问题不应该由国务卿来回答。
  “纳伊德,说说你的想法。”总统把话题抛给了CIA局长。
  “我与林奇的观点一致,没有目的,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