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1195

  半个小时后,第二颗军事侦察卫星从冲绳列岛上空掠过。
  卫星侦察照片显示,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4架E-767、4架E-2D预警机,48架F-15J、36架F-2与不明数量的F-22J战斗机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战争爆发后转移到附近2座小型军用机场,属于美军驻日部队的24架F-15E与12架F-35A也有出动迹象。
  这一情况立即让项铤辉紧张起来。
  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安保条约》与《后勤支援协议》,就算共和国没有打击日本本土,只要美国想参战,都有充足的理由;即便美国不参战,也可以用军事援助的名义将美军的作战飞机提供给日本。
  一年前,中国以同样的方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上百架作战飞机。
  拿到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后,项铤辉变得更加担忧了。
  日本改进F-15J的时候,主要参照美军的F-15E;日本早就提出采购F-35A,只是美国一直以产能不足为由没与日本签署军购合同。去年,上百名日本飞行员前往美国接受培训,除了用F-15E替代F-15J进行训练之外,还有部分日本飞行员在美国空军装备的第一批F-35A上进行了飞行训练。
  如果美国将部署在冲绳地区的战斗机转交给日本,就算日本飞行员无法立即驾驶F-35A升空作战,也能让F-15E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24架F-15E,足以打破胶着的战局。
  最让项铤辉担心的是,日本会怎么使用F-15E。
  F-15E是多用途战斗机,虽然空战能力不比制空型的F-15C差,但是主要用途是对地打击。受到外挂点限制,F-15E的对海打击能力并不强,甚至比不上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2战斗机。
  日本准备打击共和国本土目标?
  项铤辉完全不敢相信这种可能。日本再疯狂,也知道共和国手里有几百颗核弹头。如果日本打击共和国本土,不管美国会不会参战,共和国都将用航空兵、战术弹道导弹对日本本土进行还击。随着候战争规模扩大,即便共和国按照承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仅用常规武器打击日本本土的军事设施、交通枢纽等战略目标,美国都将因为参战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有所保留。
  中国与日本爆发全面战争,最先倒下的肯定是日本。
  虽然坚信日本不会贸然扩大战争规模,但是项铤辉也不敢擅自做出决定。
  请示彭茂邦后,项铤辉的观点得到了总参谋长的支持。让项铤辉放手指挥战斗的同时,彭茂邦也强调了加强要地防空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总参谋长也不敢肯定日本会不会铤而走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项铤辉对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
  如果24架F-15E参加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此时,击落日本预警机不再是战术任务,而是“战略任务”。
  18点45分,侦察卫星再次发回照片。
  确定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2架E-767已经升空,项铤辉让空军试验飞行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
  随即,其他参战部队也收到了战斗警报。
  19点45分,第一颗雷达成相侦察卫星从冲绳诸岛上空掠过,发回了第一批雷达成相照片。
  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24架F-15J与不明数量的F-22J已经升空。
  与日本的民族性格完全相反,日本的反击行动非常清楚:空中自卫队首先出动,夺取制空权、打击东海舰队;第二舰队在黎明前到达战场,与东海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后,第三舰队支援登陆部队攻打钓鱼岛。
  如果一切顺利,日本将在21日夺回钓鱼岛。
  明确的战术,不代表最终的胜利。
  给各参战部队下达作战命令后,项铤辉获得了短暂的放松机会。
  为了不影响忙得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的参谋军官,项铤辉回到办公室,冲好一杯黑咖啡,点上一根香烟,靠在柔软的沙发上,让紧张了两天神经稍稍放松了一点。
  如果参战部队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战争将在天亮前“结束”。
  会这么顺利吗?
  大陆腹地某空军基地,刚刚接受了军情局“询问”的梁国翔与狄泊清成了第二轮作战行动的“看客”。
  被送到这座远离战场的空军基地时,两人就意识到,他们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妈的,我们又没受伤,为什么不让我们上去?”
  “梁哥,你就别抱怨了。”狄泊清拍了拍搭档的肩膀,随即朝远处跑道上的2架战斗机看去。
  梁国翔也抬起头来,看到了那2架外形独特的战斗机。
  “空军试验部队的战斗机?”
  梁国翔稍微迟疑了一下,随即点头说道:“妈的,连空军飞行试验部队都出动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分派任务?”
  2架战斗机喷出明亮的尾焰,在跑道上滑行不到500米就升入了夜空。
  狄泊清苦笑了一下。“战斗肯定打得很惨烈,不然不会让‘贾宝玉’与‘林黛玉’上阵。”
  “两个手下败将,他们都有资格,我们……”
  “梁哥,够了!”狄泊清掐了梁国翔一下,朝跑来的空军军官看去。
  梁国翔长出口气,压住了心头的怒火。
  “报告首长,朱荣辉少校与杨晋杰上尉已经找到了,都安然无恙。”
  “都没受伤?”
  “杨晋杰上尉擦破了额头,没有大碍。搜救飞机还没回到基地,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我们到基地司令部去。”狄泊清拉了下搭档,“狗日的,老朱与小杰的命比我们还硬,不但没死,连骨头都没断。”
  梁国翔一愣,随即给了搭档一拳头。
  夜空中,2架共和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已经远去。
第六十六章
十年磨一剑
  去年年底,贾宝国上校与林岱珏上校才加入空军试验部队。
  虽然两人没有参加第四次印巴战争、没有任何战果,但是他们不但是上校军官,还在空军试验部队的飞行员中拥有崇高威望,因为在加入试验部队之前,他们不是作战部队的飞行员,而是试飞部队的飞行员。
  两人到来后,在试验部队“称王称霸”的海航飞行员的日子开始难过了。
  作为海航最顶尖的飞行机组,梁国翔与朱荣辉力担重任,多次与贾宝国、林岱珏进行对抗演练。虽然演练的目的不是在海航与空军飞行员中决出雌雄,但是双方谁最厉害,早就成为了试验部队的热门话题。久而久之,海航试验部队的飞行员就以“贾宝玉”、“林黛玉”称呼两位空军飞行员。
  年过40的贾宝国与林岱珏加入试验部队的目的不是为空军争回面子。
  他们的任务是:参与J-14战斗机的定型试飞工作,完成飞行包线测试、为量产服役前的战术性能测试提供飞行数据。
  试飞新式战斗机,既是光荣的任务,又是危险的任务。
  在美国,每3名试飞飞行员中就有1名因坠机事故身亡。共和国空军的情况也差不多,试飞飞行员在服役期间因公殉国的比例在30%以上。
  能够成为试飞飞行员,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冷静的头脑与过人的胆识。
  如果没有试飞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摸清各种战斗机的飞行性能、画出飞行包线,不但会有更多的飞行员在空中遇到险情,航空兵的战斗力也将大受影响。
  不管在空军,还是在海航,试飞飞行员都备受尊敬。
  贾宝国与林岱珏除了拥有试飞飞行员的身份之外,他俩还在空军“假想敌部队”担任了5年的“蓝军飞行员”。空军试验部队的绝大部分飞行员都与他俩打过交道,知道他们的能力。
  J-14的定型试飞结束,工程师对试飞飞行员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准备量产的时候,贾宝国与林岱珏才以空军试验部队飞行员的身份,用2架J-14原形机进行战术性能测试。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俩才与海航试验部队的飞行员进行对抗演练。
  前后11次对抗中,梁国翔与朱荣辉只赢了3次。除掉打平的3次,他们仍然是输家。
  作为老资格飞行员,贾宝国与林岱珏在书写对抗演练报告的时候没有用敌对的眼光看待海航的飞行员。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不是J-13B的性能比J-14的原形机差了很多,梁国翔与朱荣辉不但不会输,还会以大比分获胜。
  报告中,主要提到J-14的性能特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共和国自行研制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J-14处于设计阶段的时候,空军就提出了五大性能要求,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隐身性能,电子与信息网络战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性与后勤保障性能。
  看上去J-14的性能指标与F-22A很相似,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隐身涂料技术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J-14更加重视“主动隐身能力”。设计师采用了最先用在“飞鹰”全电动武装直升机上的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为了使主动隐身时间达到突防所需的15分钟,J-14配备了150千克“龙翔电池”。为了不使主动干扰装置影响机载雷达、战术数据链等电磁设备,设计师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上安装了由机载火控计算机控制的时间捷变开关。经原形机测试后证明,J-14在使用主动干扰装置时的隐身能力超过F-22A,只是持续时间有待提高。
  电子与信息网络站能力主要体现在战术数据链上。通过战术数据链构成的战术信息网,所有配备了相关设备的作战力量都能及时获得其他作战力量掌握的战术信息,达到在各作战力量间共享战场信息的目的,更加有效的发挥各作战力量的战斗力。以战术信息网为平台,以往独立的作战力量演变成战术信息网上的战术打击平台,按照“谁最近谁打、谁方便谁打”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打击力量。
  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军用推力达到127千牛,最大推力达到165千牛,推重比9.5的“太行14”发动机;二是占整机质量52.6%的复合材料与28.7%的轻质合金。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太行14”涡轮风扇发动机(俄罗斯的代号为AL-51)一举解决了共和国战机无自主“心脏”的问题,9.5的推重比、1500小时的使用寿命、3.41的油耗率与F-22A采用的F119发动机基本持平。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与轻质合金,使J-14的空重仅有17850千克。虽然比F-22A略重,但是“太行14”发动机的推力更大。J-14在5500米高度、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巡航飞行速度达到了1.35马赫。
  实现超机动性的方法中,除了大推力发动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与轻质合金之外,主要借助优秀的气动外形与三元矢量喷管。因为采用了主动电磁干扰装置,设计师在设计气动外形时不需要过分考虑隐身要求,所以能够更加重视机动性要求。F-22A在拥有二元矢量喷管与更大空战推重比的情况下,机动性能仅比第三代战斗机略有提高,与外形设计必须重点照顾隐身性能有很大关系。结合性能更加出色的三元矢量喷管(F-22A没有采用三元矢量喷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照顾隐身性能),J-14的机动性能比第三代战斗机有了很大提高。在与属于“三代半”的J-13B进行格斗时,没有完全达到设计指标的J-14原形机都能占据绝对优势。
  后勤保障性能与战机的作战出勤率,全寿使用费有决定性关系。为了提高后勤保障性能,J-14采用了很多方法,比如采用标准接口,为今后升级机载设备提供基础;一次性热塑成型机翼蒙皮,降低战场维护工作量;将需要进行战场维护的主要设备舱舱口朝下,降低地勤人员的工作强度;采用分段制造工艺,使大修与战损修复变得更容易;使用标准武器接口,降低装填武器的工作难度等等。
  十年磨一剑,共和国用十五年打造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
  从立项到完成定型试飞,上万名设计师与工程师参与了J-14与相关设备的设计、研制与开发工作。仅研制经费,共和国空军就前后投入450亿。虽然比起F-22A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研制经费,J-14的这点研制经费只算得上零头,但是对并不宽裕的共和国空军来说,肯投入相当于全军官兵2年津贴的研制经费,足显空军对J-14的期望值。
  作为最先驾驶J-14的飞行员,贾宝国与林岱珏十分信任J-14的先进性能。
  接到命令后,两人就驾驶2架J-14原形机从位于柴达木盆地的空军基地起飞,与运载后勤保障设备与试验部队地勤人员的大型运输机一同前往位于江西上饶南面50多千米的空军基地。
  短短几个小时,还处于战术测试阶段的J-14原形机就完成了参战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