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195

  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同时也是政治交易产物。
  标榜革新的民主党一直在削弱各大财阀,政策偏向普通民众。小泽突然向各大财团提供贷款担保,名义上为了稳定股市,实际则是用纳税人的钱拯救濒临倒闭的垄断企业、为各大财团输血。
  这项政策证明,民主党与自民党携手,共同拯救日本经济。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纪佑国并不相信,凭借政党、几个政治世家、以及数十个集团企业就能拯救江河日下的日本经济。
  报告中明确提到,日本政府的担保信用非常有限。
  日本政府的赤字总额达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40%,早该申请“破产保护”了。即便因为相对特殊的政治体制,日本各大银行会给政府面子,向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贷款,也存在无钱可贷的问题。
  政府出面担保,无非是表明态度,提振国内投资者信心。
  作为精通经济的总理,庞兴龙对日本政府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救市”手段做了分析。办法无非两种,一是印钱,二是借钱。
  通过央行增发货币,也就是俗称的“开动印钞机”,解决流通性紧缺问题,虽然办法简单,但是后患无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日元对内贬值,迫使生产企业压低价格,努力扩大外销市场。在两者剪刀差的作用下,不但日本经济将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冬,日本国民生活水平也将急剧降低。如果恶性通货膨胀持续数年,民众无法忍受生活水平降低带来的影响,日本政坛将进入长期动荡期。政治动荡会对经济产生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日本陷入长期衰退之中。
  向世界银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钱,虽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是危害小得多。日本在IMF,也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数千亿美元的提款权,还能从由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对日本政府,准确的说是需要借贷的日本企业来说,应该考虑的不是能不能借到足够的资金,而是怎么偿还欠款。如果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大举向国际机构借款,必然引发偿还危机,最终使大量无力挺过经济严冬的企业破产,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从中获益。
  两害相权取其轻,庞兴龙在报告最后明确提到,日本政府很有可能在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国际热钱获利撤离日本金融市场的时候向国际组织申请巨额贷款,填补外汇缺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虽然纪佑国不太懂经济,特别是金融,但是他相信庞兴龙的判断。
  此时的日本就像行走在山道上的路人,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陡峭山崖,既爬不上去、又不能跌下去,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推一掌,还是拉一把?
  纪佑国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决策不是由他一个人制定,计划早已订下,行动已经展开,剩下的只是看日本如何跌下悬崖。
  或许,还能加速日本的败亡进程。
  合上文件,纪佑国连着抽了两根烟,直到王元庆进来开启排风扇,他才灭掉了烟头。
  “舰队出发了吗?”
  “几个小时前就已离港,快要离开专属经济区了吧。”
  纪佑国点了点头。“晚上还有什么安排?”
  “能推的我都帮你推了,你想休息的话,我帮你把国务院会议也推掉。”
  “让庞总理主持会议吧,结束后再来向我汇报情况。”纪佑国揉了揉额头,“晚饭准备清淡一点,这几天胃口不是很好。”
  “要不要请医生来看一下?”
  “我又没病,看医生干什么?”纪佑国看了眼秘书,“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会注意身体的。”
  王元庆暗暗叹了口气,也不好多说什么。
  等秘书出去后,纪佑国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军情局的号码。
  开始的谈话让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日本就是“病人”,还是病入膏肓的“病人”。所谓大病用猛药,日本政府很有可能提前救市。
  必须针对这种情况做出部署。
第二十六章
愈演愈烈
  将车停在路边,宫本健太郎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公文包,到街边的报刊亭买了一份《朝日新闻》与一瓶矿泉水,装成刚刚外出吃过午饭的上班族,急匆匆的越过斑马线,朝位于银座中心的写字楼走去。
  大厦的五楼是一家装修得金碧辉煌,主要招待外国人的西式咖啡厅。
  看到坐在靠窗第三张桌子旁的李存勋,宫本健太郎迅速观察了四周情况,将报纸夹在腋下,快步走了过去。
  “为什么选择在这里碰头?”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别乱动。”李存勋朝放在桌上的小说看了一眼,“坐在这个位置上,附近的监视设备都看不到你。”
  宫本暗暗一惊,坐直了身体。
  “听说,不久前你又高升了?”
  “只是正常职务调动,算不上升迁。”
  李存勋淡淡一笑,朝走过来的侍者说道:“给这位先生来一杯最好的拿铁咖啡,多加点糖。”
  宫本很有礼貌的露出笑容,心里也暗暗惊叹,李存勋竟然记得他的爱好!
  在印度被李存勋“策反”后,宫本健太郎回到日本。因为及时获得印度总理府新闻发布中心将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消息,使首相幸免于难,宫本成了日本情报界的“英雄”。接受为期半年的高级培训后,今年一月底,宫本升任外事情报局情报分析处情报安全科科长。按照日本情报界的惯例,除非有绝对必要,宫本将永远离开外勤岗位,有望在五十岁之前成为负责情报安全或者情报行动的高级官员。
  宫本的“成就”让军情局大感意外。
  这也反映出日本情报界非常低能,竟然没对宫本进行“隔离审核”。
  随着宫本“地位”升高,军情局加强了对他的“照顾”。三月初,在军情局的暗中帮助下,宫本顺利捣毁一个朝鲜情报网,逮捕了二十多名间谍。五月底,宫本力挽狂澜,将盗取了日本新式战舰设计图纸的韩国间谍抓捕归案。六月中旬,宫本逮住了在日本潜伏三十七年的CIA间谍,迫使美国用军事技术换人。
  三次“出色”表现,让宫本声名大噪,愈发得到重视与重用。
  为了让宫本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军情局没有急着“启动”他。
  直到东海冲突爆发,潘云生派李存勋与刘晓宾赴日执行秘密任务,才决定激活宫本,配合李存勋搜集情报。
  “最近的东京很热闹啊。”侍者把咖啡送来时,李存勋给了一笔小费。“听说,几十家企业联手抬市,又有赚钱的机会了。”
  宫本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明白李存勋的意思。
  “我们这次找你,主要有三件事情。”刘晓宾接过了李存勋的话,说道,“一是政府救市计划,二是财政预算情况,三是监察名单。”
  宫本暗暗一惊,说道:“你们要这些情报做什么?”
  “这个你不需要知道。”刘晓宾也摆起了架子,“你在月初得到首相接见,随后外事情报局开始调查流入日本的热钱。作为情报安全科科长,你是直接负责人,有足够的能力获得我们需要的三份情报。”
  “具体工作由情报分析处负责,我手里没有你们要的东西。”
  “如果你手里有,我们就叫你直接带来了。”李存勋冷冷一笑,“以你在外事情报局的地位,从情报分析处处长的保险柜里搞到几份不算太重要的情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吧?”
  宫本暗暗叹了口气,说道:“我需要足够的时间。”
  “二十四小时,明天这个时候,仍然在这里见面。”
  “太仓促了,我……”
  “完成任务后,我们可以安排你离开日本。”李存勋拿出了香烟,“当然,前提是你的身份已经暴露。如果你想留在日本,就得找个替罪羊。如果你想离开日本,我们可以提前接走你的家人。别的我就不多说了,这次行动不是‘义务劳动’,只要你完成任务,不管结果如何,下半辈子都将衣食无忧。”
  宫本咬了咬牙,点头答应了下来。
  虽然李存勋没有明说,但是宫本已经猜到,抛起金融风暴的正是李存勋,或者是让李存勋服务的人。李存勋索要的三份情报算不上绝密,却都与金融有关。一时之间,宫本也想不明白李存勋索要这三份情报的目的。
  宫本离开后,李存勋与刘晓宾坐了大概十五分钟,才结账离开。
  半个小时后,东京交易所收盘。
  日经225指数再次跌到8200点以下,日元兑美元汇率击穿135大关。
  15日的东京并不平静,上演过山车行情的日本股市与汇市让成千上万名相信政府将出手救市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两股强大势力间的搏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血腥。
  金融风暴并没有因为夜晚降临而停歇。
  当天晚上,几家欧洲电视台先后报道了一则消息:日本政府命令情报部门监视国际金融资本,秘密调查进入日本金融市场的对冲基金。
  虽然只是一则来源不明的小道消息,但是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全球哗然。
  当天半夜,日本外务大臣、财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金融及行政改革大臣、经济财政专任大臣与官房长官接连通过非正式渠道发表声明,日本政府并没监管国际金融资本、也没有非法调查对冲基金,让情报部门介入,主要针对商业间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想而知。
  16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开盘时,日经指数跌穿7500点关口。
  导致这轮暴跌的主要动力不是国际金融资本,而是大量日本中小投资者对政府失去信任、看空日本经济、纷纷割肉离场。
  日元汇率走出了一波反向行情,开盘大涨5.8%,两个小时内收复120关口。
  汇率“异常”,主要是大量国际金融资本加入炒作日元的行列,另外一部分国际金融进入日本股市抄底,从而拉高了日元汇率。
  从此开始,日经指数与日元汇率“分道扬镳”,日本金融正式进入剧烈震荡时期。
  相对上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资本,蔺彦博等人投入的那点资金根本算不了什么。顺利抛出在130到135区间买入的日元后,蔺彦博等人没有急着转战日本股市,因为他们知道,更猛烈的风暴还没到来。
  剧烈的金融震荡让宫本意识到,为李存勋服务的不止他一个人。
  宫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他必须在24小时内搞到李存勋索要的三份情报,不然他将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