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95

  纪佑国拿起了电话话筒。“帮我接总参谋部。”
  过了一阵,电话里传来了彭茂邦的声音。“元首吗?我是彭茂邦。”
  “照片我已收到,这些情况怎么样?”
  “东海舰队与日本舰队刚刚遭遇。对抗很激烈,只是没到使用武器的地步。”
  “只要日方不开火,我们就不能开火。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尽快把登岛人员接回来。”
  “我已经安排了相关行动,等下向你汇报具体情况。”
  “越快越好,耽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明白,我有分寸。”
  放下话筒后,纪佑国揉了揉额头。
  王元庆来到书房,看了眼愁眉不展的元首。“赵部长五分钟后到,需要准备一下吗?”
  “直接请他过来,你去把茶水准备好。”纪佑国长出了口气,“潘云生到了,带他到书房来。”
  等秘书离开后,纪佑国用力搓了搓脸,恢复了平常神色。
第十一章
拉人入伙
  见到赵润东,纪佑国不得不感叹岁月不饶人。
  虽然只比纪佑国小五岁,但是赵润东的精神状况明显好得多。忙了近两天,国防部长不但没有半点疲惫的样子,还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落地有声。
  “潘云生给我打了电话,清晨的时候,我还跟老彭谈了一下。”
  纪佑国压了压手,说道:“正在发生的事情还是次要的,日本只是跳梁小丑,再怎么折腾也是那个样。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我非常担心美国在这起冲突中发挥的作用。”
  赵润东点了点头,顺手拿起香烟。“这件事情我也在考虑。按照潘云生的说法,即便保钓行动不是CIA暗中策划的,都与CIA有很大关系。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美国有很多理由制造东海冲突。”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做?”
  赵润东抽了两口烟,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也无法立即回答这个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纪佑国习惯性的摸了摸下巴,“不管真相如何,只要与CIA有关,我们就能大致断定美国的意图。弄清楚敌人的意图,还得搞明白我们的目的。归根结底,这起冲突与日本的关系并不大,日本只是被推上前台的小丑。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的规模多大、什么时候结束,日本都做不了主。”
  “老纪,有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但说无妨,我们又不是外人。”
  赵润东又吸了两口烟,灭掉烟头后,才说道:“在去年的印巴冲突中,我们展示了军事实力,增强了军民的信心。问题是,我们做得并不彻底,民众又无法理解政府的苦衷,导致很多人认为我们错过了收复藏南地区的最佳机会。接下来的军事改革,军队大换血,让很多军人感到茫然。这些都给别有用心份子可乘之机,给我们增添了很多麻烦。如果这次还是二不跨五,搞得不上不下,恐怕会产生更加恶劣的后果。”
  纪佑国淡淡一笑,完全明白赵润东这番话的意思。
  第四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共和国军心大振、民意激昂,纪佑国趁机大搞军事改革。随后国内出现了很多质疑声,特别是在网络上,很多人都怀疑元首在战略决策上犯了严重错误,没能趁机收复藏南地区。
  能不能收复藏南地区,纪佑国心里很有数。
  印度是有核国家,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印度保有的核弹头在两百枚左右。如果共和国贸然出兵收复藏南地区,很可能导致战争升级,逼得桑托斯孤注一掷。在建立起“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之前,共和国无法抵抗印度的战略报复。即便通过反报复,共和国能够摧毁印度的所有大中型城市、乃至所有工业基地,将印度打回石器时代,共和国也将遭受无法承担的损失。
  纪佑国放弃了收复藏南地区的打算,并不表示共和国放弃了合理的领土要求。
  军事改革对共和国造成的冲击更加明显,主要是大批将领、军官退役,数十万裁减军人需要就业。
  一年下来,军事改革遇到了很多阻力。
  按照外界分析,如果不是纪佑国在军队中拥有崇高威望,军事改革必然胎死腹中,不会取得成功。
  “你是说,我们应该趁机收复钓鱼岛?”
  赵润东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那些问题,我也在考虑。如果我们的猜测没错,美国蓄意挑起东海冲突,表明美国无暇东顾,只要我们不打击日本本土、没有与日本爆发全面战争,美国就不会参战,最多向日本提供军事援助。”
  纪佑国没有吭声,他也做出了类似判断。
  “钓鱼岛问题不同于印巴战争。”赵润东又点上了一根香烟,“战场在海洋上,不存在攻占日本领土的问题,美国也没有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只要我们打掉日本的海上作战力量,就能迫使日本接受既成事实,以停战谈判的方式结束冲突。按照潘云生的分析,美军还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好攻打伊朗的准备工作。如果我们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收复钓鱼岛的作战行动,还能收到牵制美国的效果。”
  “这么打,冲突规模不会小到哪里去。”
  “打得再厉害,也只是海上冲突。”赵润东淡淡一笑,说道,“论作战能力,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干掉一支、甚至两支‘九十舰队’。除非日本想跟我们拼命,不然就得吞下战败的苦果。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美国不想跟我们直接对抗,就不会允许日本扩大冲突规模。我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日本不是印度,我们的损失不会小到哪里去。”
  纪佑国沉思了一阵,说道:“照你这么说,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赵润东叹了口气,如果有选择的余地,就不会发生冲突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事件的真相……”
  没等纪佑国把话说完,王元庆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刚收到消息,日本外相将在五分钟后发表外交声明。”
  纪佑国微微皱了下眉头,让王元庆打开了电视。
  “黄国巍外长打来了电话,询问我们要不要立即表态。”
  “先看看日本政府的态度。”
  国泰宾馆顶层的豪华套房内,蔺彦博接到电话后,也打开了电视。叶永畿则让秘书去准备了一些酒水糕点,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
  “叶宏集团”掌门人、“叶氏家族”第四代族长叶永畿只有四十三岁,算得上年轻有为。
  与蔺彦博不同,叶永畿并不是白手起家。十八岁,叶永畿以优异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全额奖学金,主修法律专业。二十五岁,叶永畿获得法学与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叶宏集团”担任投资顾问。三十岁不到,叶永畿接替父亲,出任“叶宏集团”CEO,并且成为了当月《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接下来的十年中,在叶永畿的全力推动下,“叶宏集团”卖掉了所有副业,全力经营水利建设与生态能源。四十岁,叶永畿正式成为“叶宏集团”董事长,兼任CEO。此时,“叶宏集团”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水利设备、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能源开发企业,总资产超过了3500亿美元。
  与蔺彦博相同的是,年轻时的求学经历改变了叶永畿的人生。
  早在蔺彦博回国前四年,叶永畿就在上海成立了“叶宏集团中国分公司”,主营新兴能源,参加了数个大型水电站与风电站的建设工作。
  随着蔺彦博回国,叶永畿加快了“叶宏集团”的转型步伐。
  半年间,“叶宏集团”在共和国的新增投资增加了250亿美元,参与了十多个大型能源项目,与中科院生态能源研究所展开合作,联合开发环保能源。叶永畿还以私人名义出资2亿美元,在共和国偏远农村地区修建15万个沼气池。
  秘书把酒水糕点送进来后,叶永畿亲自去关上了门。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蔺先生专程前来拜访,不是找叶某喝茶聊天的吧?”
  蔺彦博淡淡一笑,说道:“叶先生多虑了。彦博听闻贵公司准备加大国内投资,所以专程前来寻找合作机会。”
  “没有这么简单吧?”叶永畿朝电视屏幕上的日本外相看了一眼,笑着说道,“蔺先生是元首面前的大红人,‘三坚集团’如日中天,要不了多久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类企业。我这个小小的集团公司,恐怕入不了蔺先生法眼。”
  “叶先生这么说就见外了,我们都是归国华人,都期盼民族强盛、国家兴旺。”蔺彦博也朝电视屏幕看了一眼,“数代人漂泊海外,我们的祖辈没能目睹祖国的盛况,不能不说是天大的遗憾。我们有幸目睹民族走上复兴之路,更应该尽到炎黄子孙的义务,为祖国添砖加瓦,出一份绵薄之力。”
  “局势逼人啊,蔺先生不会熟视无睹吧?”叶永畿淡淡一笑,目光回到了电视屏幕上。
  “这正是我来找叶先生的原因。”
  叶永畿微微皱了下眉头。“蔺先生的意思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蔺彦博放下了雪茄,“不瞒叶先生,当初我决定回国,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的故土。落叶归根、游子归家,走得再远,我们都要回来。民族昌盛、国家强大,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做出贡献。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不应该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实际行动。彦博不敢夸海口,只要民族需要,彦博愿意付出一切。”
  叶永畿的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蔺先生这话,是说叶某没有这份热忱?”
  “当然不是!”蔺彦博淡淡一笑,说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彦博相信叶先生也是华夏赤子,才登门拜访。”
  “我也不瞒蔺先生。四年前,永畿就决定回国发展,只是俗事羁绊,不像蔺先生这么洒脱。”叶永畿长出了口气,“与蔺先生不一样,永畿不是白手起家,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但是在民族大义上,永畿绝不含糊。”
  “能有叶先生这句话,彦博就放心了。眼前,正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
  “什么机会?”
  问完,叶永畿顺着蔺彦博的目光朝电视屏幕看去。略微迟疑一下,他露出了惊讶神色。
  凭借在商海多年搏杀的经验,叶永畿猜出了蔺彦博没有说出来的话。
第十二章
搭台唱戏
  安排好营救行动,彭茂邦动身前往元首府。
  作为典型的“好战派”,彭茂邦一直对战争抱乐观态度。在他眼里,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只是局势的恶化速度仍然超过了他的预料。
  日本外相发表的外交声明非常强硬,充满了火药味。
  彭茂邦没有收看其他新闻节目,不知道其他电视台的评论员会做出什么评价,但是他知道,随着日本官方表态,除非纪佑国在这个时候软下来,不然冲突将立马升级。以彭茂邦对纪佑国的了解,元首肯定不会示弱。
  一路上,彭茂邦暗自庆幸提前做好了准备。
  东海舰队全体动员,由2艘“现代”级驱逐舰、2艘054C型驱逐舰、2艘054B型驱逐舰、4艘多用途护卫舰与4艘反潜护卫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及时到达钓鱼岛海域。海军航空兵积极行动,除了第一批投入的12架J-13B之外,还有36架J-13、48架J-10B与24架FBC-1部署到了沿海基地,另外还有48架Su-30MKⅡ、48架J-10与24架FBC-1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作为配合力量,海航出动4架“空警2000”轮番升空执勤,12架大型加油机在地面待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两栖突击大队已经到达苍南,随时可以执行占领钓鱼岛的作战行动。空军也进行了动员,在东部与东南沿海地区部署了近200架作战飞机与20多架支援飞机。三军试验部队在天亮后完成调动,“兀鹫”侦察机率先升空,其他作战力量处于最高战备状态,随时可以执行作战任务。
  行踪最神秘的还是海军潜艇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