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195

  这就是双方在2050年扩大国防开支,在2051年大搞金融风波的主要原因。
  虽然受大萧条与国际势力变化影响,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也就是印度战争结束之后,以美国为主的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体系就分崩离析,地区性经济共同体与区域性自由贸易区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约集团、以及以共和国为主导的集约集团是新的国际金融与贸易秩序的典型代表。但是谁都不能否认,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或者其他希望问鼎霸主地位的国家与集团,均与竞争对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与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以欧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根据联合国在2045年做的一次调查,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共同体与自由贸易区,即共和国主导的集约集团与美国主导的西约集团的交往程度在40%左右,即两大贸易区之间的经济往来相当于其内部流通的40%。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指标。如果算是由法德意领导的欧盟主导的“欧非集团”(即欧盟与北非经济安全集团)、由俄罗斯主导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由巴西主导的“拉美自由贸易区”、由南非主导的“非盟”、由埃及主导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实际影响并不大),全球各主要经济共同体与自由贸易区的交往程度在50%以上,世界经济仍然具有足够高的流动性。
  正是如此,共和国与美国当局都知道,在金融上下狠手,肯定会给对方造成影响。
  事实上,在进入50年代之前,共和国与美国都在避免制造金融动荡。要知道,在多方争霸的时候,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足以主导整个国际金融秩序,也就不可能采取独霸政策来打压与剥削其他国家。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除了共和国、美国与欧盟之外,包括俄罗斯这种准大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了相对灵活的对外金融政策。拿埃及来说,在2045年的时候,埃及持有的外汇中,人民币占41%,美元占22%、欧元占31%,埃及央行会根据三种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来调整所占比例。如此一来,如果人民币贬值,埃及央行就抛掉人民币,换进美元或者欧元,如果美元贬值,则换进人民币或者欧元。因为共和国与美国的政策往往相互对立,而且国际金融市场也会根据共和国与美国的政策发生波动,所以人民币贬值往往意味着美元升值,而美元贬值则往往等同于人民币升值。如此一来,共和国与美国当局都不会轻易让货币贬值,因为这会让地方获得好处。
  可以说,这也正是2035年之后的10多年间,在两强相争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能够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这也正是冷战的一大特点。在美苏冷战期间,双方货币的币值也相对稳定,为了使货币汇率保持稳定,双方甚至会牺牲部分国家利益。比如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经济就出了问题,美元就应该贬值,但是直到70年代中期,即阿拉伯国家发起针对西方世界的石油战争,引发了经济危机之后,美元才大幅度贬值,而在此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在维护美元的币值。
  正是如此,当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在金融上做文章的时候,才会有人认为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换句话说,只有在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情况下,两国才会在金融领域展开厮杀。要知道,只要美元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即便双方改变初衷,不再认为战争能够解决问题,希望避免战争,也无法挽回金融上的损失。也就是说,走到这一步,不管双方是否愿意,别说后退,即便停止前进,都将输得一干二净。
  由此可见,欧盟确实在为阻止战争做最后的努力,而且找对了方向。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与共和国当局有避免战争的想法,只要能够挽回双方在金融领域的损失,就有可能让双方回心转意,不再把战争当成打垮对手的唯一方法,而具有这个能力的也就只有欧盟。
  峰会上,欧盟轮值主席意大利总理明确表示,欧盟愿意与其他任何国家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问题就在这里,共和国与美国当局有避免战争的想法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之前,共和国与美国的领导人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欧盟身上,也就不会想到欧盟会出面阻止战争,也就不可能在已经启动了战争计划的情况下,或者说在达到希望通过战争达到的目的之前,双方不会接受欧盟调停。
  正是如此,在到达布鲁塞尔之前,共和国国家元首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的时候表示,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是应对美元霸权地位的唯一办法,而要改变现状、阻止国际金融市场恶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美元主动交出霸权地位,建立更能体现共和国、以及其他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秩序。
  这番话,并不表示共和国的最终目的是让美元完蛋。
  因为美元一直是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的工具,所以美元也成为了维持美国繁荣,特别是维持浪费型美国社会的支柱。用共和国社科院院士、金融学家林泰升的话来说,如果没有由美元支撑起来的金融霸权,美国不但不可能称霸全世界,占人类总量不到5%的美国人也不可能消耗掉近60%的资源。要知道,直到2050年,共和国的人均资源消耗量仍然不到美国的一半,总消耗量也仅与美国持平。由此可见,所谓的“美国式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以掠夺、奴役其他国家建立起来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绝对不是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
  美元完蛋,实际上就是美国沦落为二流国家的主要标志。
  这一点,英国就是美国的前车之鉴。在“日不落帝国”时期,英镑是全球最强势的主流货币,而且是流通最广泛的货币。随着英国国力衰微,沦落为二流国家,英镑的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最终成为了历史。
  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可能通过打垮美元来打倒美国。
  准确地说,应该是美国沦落为二流国家之后,美元的霸权地位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如此一来,共和国肯定不可能接受欧盟的调解。
  当然,美国的态度也差不多。
  虽然碍于与欧洲国家的传统关系,在从华盛顿飞往布鲁塞尔的途中,美国总统并没有像共和国元首那么直接,只是委婉表示,美国已经为维持美元的币值付出了巨大代价,美元适度贬值既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但是从这番话就看得出来,美国总统对欧盟的提议没有任何兴趣,不会因为欧盟而停止金融战。
  受此影响,布鲁塞尔峰会的成果非常有限。
  在持续了11天的首脑会晤后,共和国与美国仅接受了意大利总理的一个提议,即共同发表一便旨在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声明,没有签署任何具有约束力,特别是强制约束力的国际金融协议。
  显然,这样的结局改变不了什么。
  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人对布鲁塞尔峰会抱希望。
  在峰会结束之前,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认为,即便共和国与美国在布鲁塞尔采纳了欧盟的建议,就国际金融秩序达成了新的协议,也不可能是具有强制约束力,而且是具有实际可行性的协议。也就是说,这样的协议,最终肯定会变成一纸空文。
  显然,欧盟阻止战争的努力失败了。
  布鲁塞尔峰会结束之后,共和国与美国先后在集约集团与西约集团内部召开了部长级会议,专门商讨金融问题。也就是说,共和国与美国均把重点放在了集团内,不会承担全球金融的责任。
  对两大集团的成员国来说,也没有其他选择。
  事实上,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国,两大集团的成员国都获得了安全保证,也获得了足够多的好处。拿巴基斯坦来说,作为集约集团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共和国最早的盟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巴基斯坦仅用了20年就完成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成为了第一个拥有完善工业体系的伊斯兰国家,并且在印度战争之后不到5年就成为了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到2050年的时候,巴基斯坦已经是南亚地区最发达的国家,综合国力仍然在印度之上。
  有收获,就得有贡献。
  在战争即将到来的时候,两大集团的成员国必须做出贡献。
  根据后来披露的一些资料,在2052年上半年,共和国与美国先后通过集约集团与西约集团,与所有盟国签署了新的同盟协议、或者做出了新的承诺。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争取更多盟国!
第六十七章
同盟体系
  对共和国来说,首先要争取的就是印度尼西亚。
  前面已经提到,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都将战略安全放在首位,以确保本土安全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共和国的战略安全处境仍然不如美国。即便不考虑北面的俄罗斯,共和国的东面也有死灰复燃的日本,东南有蠢蠢欲动的菲律宾,南面还有不太安分的印度尼西亚,西南的印度洋上有迪戈加西亚。也就是说,共和国要想确保国家的基本战略安全,就得在周边地区下更大的功夫。在整个安全环节中,印度尼西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地图上就看得出来,印度尼西亚是包围菲律宾与威胁澳大利亚的天然跳板。
  虽然在2019年的南海战争之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就不温不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共和国当局甚至不鼓励国内企业去印度尼西亚投资,至少不鼓励在印度尼西亚开设加工工厂。但是对共和国的领导人来说,印度尼西亚是一颗绝对不能丢弃的棋子,所以早在2050年之前,共和国的情报部门就为控制印度尼西亚展开了秘密行动。
  2052年3月,印度尼西亚爆发政治丑闻,埃斯皮拉诺总统被指责涉嫌通过操控国防采购获取非法利益,牵涉其中的还有财政部长、贸易部长、矿产部长、国防部长、海关总署署长、陆军司令、海军参谋长与空军参谋长,涉嫌金额高达78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8000亿印尼盾)。除此之外,共和国的3家军火企业与2家军火贸易代办公司受到牵连,被指控向印尼国防部高级官员与总参谋部高级将领行贿。
  如同所有与政治斗争有关的丑闻案,最先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共和国的企业涉嫌在军火贸易中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行贿,所以在新闻媒体披露了消息之后,共和国当局立即表示将彻底清查,随后就由全体代表大会的军事委员会、司法委员会与贸易委员会牵头,加上国务院的国防部、商贸部与司法部,以及最高检察院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到3月底,不但让调查小组向涉嫌企业派遣了调查员,还又全体代表大会司法委员会出面,要求5家企业的董事长到全体代表大会进行事实陈述,以协助调查。
  显然,这下事情搞大了。
  虽然在全体代表大会做陈述的时候,5家企业的董事长都表示不知情,并且会积极配合调查工作,绝对不会包容违法的员工,但是在新闻媒体看来,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与军火贸易公司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行贿,绝对不是偶然事件。
  用半岛电视台在报道中提到的,过去数十年间,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打入更多的国家,向军火采购国的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行贿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在2050年之前披露的,而且被当事国定罪的与共和国军火企业、以及军火贸易有关的行贿案件就多达119起,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霞光内队偏远的国家。比如早在2022年,共和国向苏丹出口第一批J-10A型战斗机的时候,成都飞机公司的公关人员就以各种方式,向苏丹国防部官员与空军军官提供了相当于1500万人民币的好处费,并且以邀请参观的名义,为苏丹国防部官员与空军军官在共和国的考察活动提供了大约200万人民币的活动经费,后来接受贿赂的官员与军人都受到审判,并且被定罪,成都飞机公司的公关人员也被解职,公司则支付了相应的罚款。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军火贸易贿赂案的影响更大一些而已。
  共和国的调查工作在4月底结束,涉嫌的中重集团、中航集团与江南船舶与航海设备集团(实际上就是江南造船厂合并了长三角地区的20多家相关企业之后,成立的一个大型船舶建造企业)总共有211人受到隔离审讯,其中98人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另外113人则因行为没有构成犯罪而不接受司法审判。
  与之同时公布的,还有调查的详细结果。
  到这个时候,外界才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次突发事件。
  按照联合调查小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早在2043年,中重集团在向印度尼西亚推销包括DQ-25F垂直起降运输机与DQ-26S低空攻击机(受技术出口管制,无法向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出售配备了先进推进系统的垂直起降运输机与低空攻击机,所以中重集团只能在倾斜旋转翼飞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发出专门针对出口市场的机种)在内的总价值1100亿元人民币的军火时,就向上百名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提供了相当于合同价值3%的贿款。在随后几年间,中重集团连续拿下了印度尼西亚的多份军火订单,每次都按照相同比例提供贿款。因为中重集团东南亚分公司的市场部将行贿操作交给了一家叫远景贸易的军火贸易公司(也是涉嫌公司),而该公司在东窗事发之后,销毁了所有保存的档案,所以无法确认到底有哪些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接受了恢复,以及接受了多少贿赂。可以肯定的是,到东窗事发的时候,仅中重集团交给远景贸易的贿款就超过了120亿元,而远景贸易会从中抽取大约25%的劳务费,所以落到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手中的贿款应该在90亿到100亿之间。
  事实上,在这次军火贿赂案中,中重集团绝对不是主角。
  真正的行贿大户是中航集团,毕竟印度尼西亚当局花在航空兵上的军费最多,而中航集团又是印度尼西亚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供货商。
  大概是问题过于严重,在公布的调查结果中,与中航集团有关的部分非常少。只简单提到,在2051年之前的近20年内,中航集团向印度尼西亚出售了总价值近8000亿元人民币的军火,即便仍然按照3%的比例,以及中间商收取25%的手续费计算,也有近200亿元的贿款落入了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的手里。因为公布的是调查结果,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联合调查小组以时间仓促,掌握的证据不够充足为由,没有给出一个足够明确的调查结果。按照外界估计,因为航空装备的利润率要比地面装备高得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的选择也多得多,所以中航集团的贿款肯定要比中重集团高得多,大概在400亿到500亿之间,绝对不是200亿。
  当然,真正引人瞩目还是江南集团。
  虽然在船舶与航海设备制造领域,江南集团的名声非常响亮,不但在共和国规模最大与实力最雄厚,即便放在全世界,也数一数二,能与之相比的,只有美国的通用电气船舶公司与欧洲的CHK公司(由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数家造船厂与航海设备制造企业合并而来的超大型航海装备制造企业)。但是在军品市场,特别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江南集团的名声却不够响亮。原因非常简单,江南集团在军品方面,主要承担共和国海军的大型舰艇设计与建造工作,比如共和国海军的几种航母都与江南集团有关,而且其中3种是由江南集团设计与系统建造的,所有巡洋舰都是在这里设计,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在这里建造,还有所有的战略弹道导弹潜艇也是在这里建造的。显然,这些大型舰艇都不在共和国的军火出口目录内,也没有几个国家有能力从共和国采购大型舰艇。
  相对而言,反而是几家建造中小型舰艇的造船厂在国际上很有名气。比如武汉造船厂就以生产电动潜艇为闻名,广州造船厂则以建造大型护卫舰与多用途驱逐舰闻名,还有大连造船厂专门为出口设计的防空驱逐舰。总而言之,在国际舰艇市场上,江南集团的名声还比不上几家规模小得多的造船厂。
  此次江南集团牵涉其中,与军火贸易贿赂案基本没有关系,而且是陈芝麻的老事。
  按照联合调查小组公布的调查结果,在2023年的时候,当时的江南造船厂就以行贿的方式买通了印度尼西亚国防部官员与海军将领,派了一批高级技术人员,对印度尼西亚海军从美国引进的几艘舰艇、以及从法国采购的几艘潜艇做了详细考察,甚至做了精确测量,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当时,江南造船厂的公关人员甚至花钱从印度尼西亚海军买到了几条由意大利白头公司生产的潜用重型鱼雷。
  总而言之,这是为了获得技术搞的贿赂。
  相对而言,江南集团贿赂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的钱并不多,即便把购买鱼雷的钱算上,也就大约2亿元人民币而已,由此产生的影响却非常大。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30年,任何先进技术都过时了,但是CNN在报道相关新闻的时候就提到,正是由于从印度尼西亚获得了美国与欧洲的先进军事技术,共和国的军火企业在能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在众多军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在重型鱼雷的制导技术上,共和国从那几条意大利生产的鱼雷上肯定获益匪浅。
  按照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相关协议,涉案的共和国公民只需在共和国受到审判,不会移交给印度尼西亚,而共和国也没有资格审讯印度尼西亚的涉案人员。当然,共和国有义务将调查报告提供给印度尼西亚,协助印度尼西亚完成调查。
  问题就在这里,在印度尼西亚的调查会有好的结果吗?
  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既然是丑闻,挖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东西。
  更重要的是,在共和国当局已经公布了调查结果,哪怕只是公布了部分调查结果的情况下,即便与印度尼西亚总统有关,印度尼西亚的司法机构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
  印度尼西亚司法部门展开行动的时候,就是政局动荡开始的时候。
  到6月份,包括国防部长、贸易部长、财政部长在内的7名部长级官员,以及陆军司令、海军参谋长与空军参谋长在内的22名军队将领先后宣布辞职或者退役,只有一直受到关注的埃斯皮拉诺总统迟迟不肯宣布辞职。发展到7月初,在埃斯皮拉诺坚持自己是清白无辜的,绝对不会因此辞职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在野党与反对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针对总统的游行示威活动。
  对一个由上万个岛屿与4亿多人组成的国家来说,动荡的后果难以想像。
  7月11日,共和国的3支航母战斗群南下进入了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与班达海,随后宣布印度尼西亚为旅游限制国,即共和国公民在前往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虽然在任何人看来,印度尼西亚不大可能发生大规模排华与反华事件,更不可能爆发针对华人的暴动,毕竟共和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几支航母战斗群就停在印度尼西亚的国门外,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评论来说,如果战争爆发,共和国的航母战斗群能在24小时之内摧毁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战略设施,并且在接下来的1周之内打垮印度尼西亚,迫使印度尼西亚当局承认战败。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谁都知道,共和国通过此举向印度尼西亚总统施加压力,如果印度尼西亚的国内动乱演变成针对华人的暴动,共和国军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印度尼西亚了。
  对埃斯皮拉诺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7月13日,埃斯皮拉诺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随后宣布辞职,由副总统基切拉西亚暂时行使国家大权。
  到这一步,共和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白了。
  更重要的是,这其由军火贸易贿赂案引发的事件,肯定不是表现得那么简单。
  要知道,埃斯皮拉诺在2050年上台之后就以“独立发展”与“民族振兴”为口号,让几乎所有印度尼西亚人相信,凭借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印度尼西亚不但能够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还有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毫无疑问,埃斯皮拉诺这样的总统绝对不合共和国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在与共和国的经济合作中获益,所以埃斯皮拉诺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亲华的基切拉西亚组成了竞选搭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埃斯皮拉诺为自己买的保险,也是葬送他的祸根。
  从这个角度看,搞掉埃斯皮拉诺就是共和国的目的。
  在报道印度尼西亚政局变动的时候,CNN就提到,在共和国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分别替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服务的2家军火贸易公司的身份非常值得怀疑。首先是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都有军火进出口资质,没有理由让贸易公司插一脚。其次是从安全考虑,没有理由让第三方加入。最后就是这2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非常少,根本没有资格承担价值数百亿元的贿赂行为。唯一的解释就是,这2家公司与中重集团、中航集团的关系非同一般,或者得到了其他强大力量的支持,比如共和国的情报机构。按照CNN的说法,军情局从来就不缺乏如同军火贸易公司这样的“对外机构”,而且军情局与共和国两家最大的军火企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场闹剧的幕后策划很有可能就是军情局,而其根本目的不是搞臭两家军火企业,而是让印度尼西亚总统下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