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8/1195

  当时,美国做得最过分的事情就是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让欧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众所周知,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金融体系,使英国丧失了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归根结底,不是英国不够强大,也不是伦敦的影响力不够大,而是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是坚持保持独立货币,冲而无法与其他欧洲国家合作,对付金融危机产生的冲击。虽然在当时看来,英国是因祸得福,因为没有加入欧元区,避开了波及整个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且通过英镑贬值,将危机转嫁给了其他国家,但是在紧接着到来的大萧条中,英国的处境就变得格外艰难了。要知道,大萧条是经济危机,而且是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别说英国,就连美国都得通过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家利益,欧元区的欧洲国家更是拼命抵抗美国的压力,因此而倒向共和国。
  以当时的情况,英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欧元区,而是完全倒向美国。
  显然,后者的危害性更大。在2021年的时候,华尔街的几家投资银行就给英国当局开出了“解药”,即接受他们的金融改革方案,而他们则为英国当局提供融资。显然,这不是解药,而是毒药。如果英国政府采纳了华尔街的方案,结果就是沦落为美国投资银行手中的玩欧,希腊就是英国的前车之鉴。事实上,决策权不是在英国政府手里,而是在英国的选民手里。
  可以说,保守党能够在大萧条初期坚持下去,就是因为没有上当受骗。
  也就是说,英国当局选择了前者,即通过加入欧元区,利用整个欧盟的力量来对抗大萧条。
  事实上,这条路确实走对了。
  整个大萧条期间,英国的经济并没有出现严重问题,失业率一直控制在10%左右,而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期间,英国的失业率最多的时候接近15%。由此可见,共和国与欧盟在大萧条期间的相互优惠政策也帮了英国。
  问题就在这里,美国肯定不希望英国与大陆国家混到一起,最终成为真正的欧洲国家。
  受此影响,美国当局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制造丑闻,让保守党政府下台。虽然美国情报机构神通广大,加上英美维持了几十年的同盟关系,在一系列丑闻的打击下,保守党政府没能坚持到最后,但是美国当局并没完全得逞,毕竟保守党在大萧条期间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挽救了英国,争取到了足够多的选民。也正是如此,英国政局才会混乱不堪,出现三党同大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到了21世纪40年代末,没有欧洲人把美国当成真正的盟友。
  事实上,就连英国人都认为美国是靠不住的盟友。要知道,英国为了加入欧元区,不但导致保守党政府垮台、进入了政治动荡期,还因为华尔街的金融大鳄阻击英镑,损失了数万亿欧元,使英国经济在大萧条后期半死不活,从而被意大利超越,沦落为二流国家。如果不是保守党拥有东山再起的实力,迫使工党与自民党联合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经济问题,恐怕英国还会被西班牙超越。
  总的来说,在半岛电视台放出了美国有可能肢解欧盟的风声后,局势就不再平静了。
  可以说,就连颜靖宇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访问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当时,欧洲人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必要在没有英国的情况下,即以大陆国家为主来推动一体化进程。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因为英国是欧元区国家,如果把英国排除在一体化进程之外,就得担心英国利用欧元做文章。要知道,英国要想对付欧盟,办法多的是,而且根本防不了。别的不说,只要英国当局加大财政赤字,就能让欧元遭到重创,从而让整个欧盟的经济遭到重创。虽然在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英国当局不会这么做,毕竟欧盟经济完蛋了,英国经济也活不了,但是考虑到外来因素之后,就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要知道,美国的经济总量是英国的10倍。在美国的帮助下,英国至少不会跟欧盟同归于尽。考虑到美国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就算英国当局不会选择玩火自焚的蠢办法,美国也能利用其他手段,比如让华尔街的金融企业出手,通过英国来打击欧盟。
  由此可见,要把英国排除在一体化之外,难度非常大。
  比如说,在欧洲大陆国家推行新的货币体系,相当于让一体化进程倒退数十年,重新回到经济一体化时代。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陆国家主动排斥英国,不但会离心背德,还有可能导致大陆国家分裂。要知道,除了英国之外,还有像西班牙、荷兰这样的大陆国家与美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法德意向英国举起屠刀,这些国家肯定会有所顾虑,甚至因为担心遭到法德意打击报复,从而在一体化问题上拖后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大陆国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拉拢英国。
  如此看的话,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就别有用意了。
  当时,CNN就针锋相对的提到,半岛电视台受到共和国当局指使,发表了旨在破坏美欧关系的不实报道。
  问题是,这次指使半岛电视台的不是共和国当局,而是法德意等几个欧盟国家。
  在颜靖宇访问欧洲之前,法国当局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即利用共和国的渠道来影响国际舆论。
  换句话说,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是要堵上美国人的嘴,并且警示英国人。
  显然,效果非常不错。
  11月3日,颜靖宇飞往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即美国总统到达伦敦的时候,就有上万名保守党的支持者前往希斯罗国际机场抗议示威,要求美国总统滚出英国,不要蛮横插手英国内政。
  虽然英国当局出动了上千名警察去维持秩序,还在从机场到市区的公路沿线部署了上千名军人,但是因为示威者过多,而且示威人群的情绪非常激动,所以美国总统没有按照计划乘坐劳斯莱斯轿车前往白金汉宫,而是搭乘英国空军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去了郊区的空军基地,再通过英国政府建设的战略防御系统的地下通道进入伦敦,最终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白金汉宫。
  为了避免造成不利影响,英美当局都没有宣布美国总统改变行程安排的事情,而是让一名替身搭乘英国提供的防弹轿车从机场前往白金汉宫。当然,并没有发生英国安全部门与美国总统特勤人员预料的事情,车队顺利抵达了英国皇宫。
  问题是,美国总统在这个时候访问英国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根据一家英国民间机构在11月1日做的随机电话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4874名英国人中,只有不到3000人支持与美国改善关系,大约有4000人认为英国的对外政策应该与经济政策一致,即立足于欧洲,而不是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还有5000人认为英国应该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绝对不能与美国走得太近,其他人则没有明确态度。由此可见,如果由自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在对外政策上过于倾向于美国,肯定会失去选民的支持。因为英国的大选是7年一次,而上一次大选是2044年,所以下一次大选将在2051年举行。更重要的是,如果英国政府的态度过于激进,很有可能导致国会议员反水,从而被迫解散,或者被迫提前举行大选。
  显然,只要英国提前举行大选,保守党上台就成定局。
  众所周知,保守党绝对不会与美国同流合污,而会积极与大陆国家合作。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自民党与工党的联合政府稳打稳扎的推进与美国亲善的政策,那么在2051年之前,肯定无法像美国当局想像的那样,成为美国影响欧盟的重要棋子。如此一来,到2051年的时候,自民党与工党输掉大选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巨大。只要保守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英国就将跟美国说再见,至少会在基本政策上与美国分道扬镳,使美国失去控制欧盟的重要砝码。
  对美国当局来说,需要考虑的不是能不能用英国来肢解欧盟,而是在现在引爆问题与在两年后引爆问题,哪个能够对欧盟造成更为沉重的打击。
  事实上,这也是共和国领导人需要关心的问题。
  11月11日,随同颜靖宇访问欧盟9国的国务院总理阎尚隆就单独离开华沙,提前赶往布鲁塞尔,与前来参加双边合作发展研讨会的英国外交大臣进行了非正式会晤,交换了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因为颜靖宇没有打算访问英国,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共和国在替法德意拉拢英国。
  阎尚隆与英国外交大臣说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和国的态度,即共和国愿意以对待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方式来对待英国,并且给予英国平等的地位。当然,这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英国与美国划清关系。
  从这也看得出来,共和国与法德意等国确实在唱双簧。
  要知道,当时最担心英国“倒戈”的肯定不是共和国,因为不管怎么说,欧盟强大也好、衰微也好,只要无法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成为美国的帮凶就行了,共和国当局绝对不会指望欧盟成为盟友。如此一来,美国利用英国来分裂欧盟,反而是共和国愿意看到的。只是以当时的情况,为了避免欧盟集体“跳槽”,共和国当局肯定得有所防范,比如在对外政策上站在大陆国家这边。
  真正担心英国的,正是法德意这样的大陆国家。
  前面就提到过,只要英国反水,法德意等国的日子就不好过,欧盟的未来也将非常黯淡。可以说,法德意与其他支持欧盟一体化的国家的最高利益就是维护欧盟的团结统一,绝对不能容许任何势力在欧盟搞分裂,并且使用一切手段来防范与打击有可能导致分裂,甚至产生更大危害的外来势力。
  到这个时候,英国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第五十六章
领头羊
  受美国影响,共和国与欧盟的合作发展研讨会变得黯然失色。
  虽然在对外宣传上,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政府都承认,与共和国的关系是欧盟最重要的对外关系,而且是对欧盟影响最大的对外关系。用法国总统在布鲁塞尔发表演讲时的话来说,共和国不但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是欧盟的第一大投资国与投资对象国。但是欧盟成员国的政府也承认,此时与共和国谈安全合作的问题还太早了,而且欧盟没有严重的安全威胁。
  总而言之,就连法德意当局都认为,合作有必要,却不能操之过急。
  受此影响,11月底,在出席了几个重要会议之后,颜靖宇留下阎尚隆,带着其他人员回国了。因为合作发展研讨会与国防军事的关系并不大,所以裴承毅没有去布鲁塞尔,而是在此之前就返回了共和国。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在美国的干扰下,共和国的欧洲战略遇到了挫折。
  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表露出来的那么简单。
  在美国主动拉拢英国,而英国也明确表示,如果法德意等国绕过欧盟理事会,与共和国签署会对欧盟的集体安全产生影响的合作协议,英国将退出欧盟。如此一来,法德意等国领导人自然不会在布鲁塞尔与英国当局对着干,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事情。问题是,通过与共和国进行安全合作来加强欧盟的独立地位,提高欧盟的自主权是法德意等众多大陆国家的共同目的。说直接一点,如果法德意等欧盟主要成员国不能在与共和国的合作上迈出足够大的步伐,并且取得足够大的成就,希腊等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成员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让欧盟土崩瓦解。
  正是如此,在颜靖宇前往布鲁塞尔之前,裴承毅就在华沙与法德意三国的驻外武官进行了秘密结束,确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共和国当局为参加12月在法国举行的范保罗航展的国内军火企业开绿灯,允许这些军火企业将最新武器装备送去参展,并且按照正常贸易原则,为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国家提供参战军火的主要性能数据。法德意等国也承诺,只要能够解决技术输出上的问题,并且商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将从共和国购买军火。
  显然,这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自从2024年之后,共和国的军火企业连续12年没有参加欧洲国家举行的防务展与航空站。虽然在2037年的时候,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参加了范保罗航展,但是只带来了民用产品与非作战类军用飞机,并没派战斗机参展。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5年间,共和国的军火就没有进入过欧洲国家的大门,至少没有以正式渠道进入欧洲。
  这么做的现实意义并不大,要搞到一些由共和国生产的、销售到世界各地的军火不是什么难事,早在第四次印巴战争后,美国与欧洲国家就想办法从印度搞到了一些共和国武器装备的残片,还设法从一些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国家搞到了一些整件。
  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美国就从伊朗搞到了1架比较完整的J-10A型战斗机,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共和国在搞军火出口的时候偷工减料,没有在卖给伊朗的战斗机上配备最先进的设备,比如当时已经开发成功的相控阵火控雷达,用的还是多普勒雷达。
  在2028年的时候,美国还与以色列合作,成功策反了一名叙利亚的空军飞行员,搞到了一架完整的J-15A型战斗机、一整套机载设备与好几枚空对空导弹,经过全面研究后,美国当局认为,共和国出口的J-15战斗机都做了防空强化,与共和国军队装备的同类战斗机有很大的区别。
  反之也是一样。在2018年的时候,共和国就从伊朗获得了一些美军战斗机的残骸,并且判断出美国空军的F-35A的空战能力比洛马公司宣传的差得多,或者说,没有像出口的战斗机那样加强防空作战能力。半岛战争时期,共和国的特种部队还搞到了一架完整无缺的美军战斗机。到了日本战争期间,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甚至想办法策反了日本海军将领,获得了好几艘大型战舰。
  总而言之,搞到几样装备并不麻烦,搞清楚对方主要装备的性能也不麻烦。
  也就是说,共和国的军火商参加欧洲的航空展,更具象征意义。或者说,这是共和国当局表明态度的一种方式,是促成中欧在安全领域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11月底,颜靖宇回国后不久,共和国军火企业将参加范保罗航展,并且有望拿出最新战斗机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
  事实上,这也算不上泄密。
  裴承毅回国之后就在积极活动,先后找到了几位军事委员会的代表,希望全体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能够在参加防务展的问题上松口,不要管得那么严。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利用军火商的能量。要知道,军事委员会与军火商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能够给军火商带来好处,恐怕不用裴承毅操心,军事委员会就会做出让步。
  关键就是如何让军火商相信,参加欧洲的防务展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
  当初,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做出了禁止一切涉及到保密技术的军火参加受到技术禁令限制的国家与地区的防务展览,就是因为共和国的军火商认为这么做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技术,都希望对共和国的电动技术、特别是用在军火上的尖端技术有所了解。
  半岛战争前后,仅军情局与国安局破获的与窃取电动技术有关的安全案件就有100多起,上万人涉嫌,被秘密逮捕的嫌疑犯远远超过了遭到公开审判的罪犯。
  根据共和国当局在2040年解密的一些资料,2020年到2024年之间,共和国的军事技术受到严重威胁,几家主要军火企业都出现了问题,比如中重集团就有4名高级管理人员在2022年落马,另外还有7名意外身亡的高级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是因为卷入了情报泄密案而被情报机构秘密处决。
  总而言之,当时已经回到中央,并且主持中央工作的王元庆就发了狠话,如果不能解决保密问题,就只能提高军火市场的门槛,甚至将军火企业收归国有。受此影响,各大军火商不但与共和国当局签署了技术保密协议,掌握重要技术的人员都得经政府审核,还与情报机构签署了“委托服务协议”,即由各大军火商出钱,让包括军情局在内的几家主要情报机构负责为其提供情报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各大军火商就能把责任推给情报机构。因为情报机构是政府部门,而且是秘密部门,不具备与民间企业签署合同的法律权利,所以只能由情报机构秘密支持的民间安全公司为军火商服务。正是如此,在半岛战争之后,共和国的民间安全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一大批退役军人,特别是有过战争经验的特种兵非常受欢迎。
  到2037年左右,为了避免政治变动产生影响,由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为首的几家军火商利用王元庆离任前的最后机会,让全体代表大会通过旨在保护军事技术的几项法案,并且让这些法案在王元庆离任前后正式生效。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时各大军火商主要考虑的就是王元庆之后的国家领导人会不会坚持军火产业以民营为主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些军火界的超级大鳄就将受害。当时,蔺慕华在联合其他几位军火企业董事长的时候就说过,就算新政府不会改变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也有可能以垄断等名义肢解几大军火商。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之后,中重集团就遇到了“垄断危机”,当年至少有100多名代表分3次提出了根据反垄断法拆分中重集团的提案。
  与政府对抗显然不明知,要想生存下去,各大军火商只能力求做得更好。
  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样的超级军火企业来说,所谓的“做得更好”,那就是缩小规模,给别的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不要占尽好处。对整个军火业来说,“做得更好”则是要尽量避免犯低级错误,不要给政府留下把柄。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保密。
  要知道,在2037年之前,通过数场大规模战争,众多民营军火企业已经与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特别是军情局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在众多领域展开了合作。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军情局不反水,在短期之内、至少在上任的前5年间,顾卫民不可能拿民营军火企业开刀。当然,这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各大军火企业不能违背法律。如果给政府足够的理由,比如民营军火企业涉嫌倒卖技术,或者对技术管理不严,那么军情局也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帮着军火商说话。
  总而言之,当时共和国的军火商没有选择的余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