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6/1195

  总而言之,在进入中央政府的那天,裴承毅就拥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在担任国防部长的7年间,裴承毅也参加过很多涉外工作。要知道,从他开始,共和国的所有军火贸易都得以涉及国家安全未由经国防部批准。也就是说,这项之前由外交部与商贸部掌握的权力回到了国防部的手中。当然,这也算得上是“物归原主”吧。虽然主权国家间的军火贸易属于贸易范畴,只有涉及到对外援助与秘密交往,才应该由掌握了主要军事情报资源的国防部插手,但是在任何一个大国,特别是掌握了尖端军事技术的大国,军火贸易绝对与国防部有关。比如在美国,任何一家军火企业要想把武器装备卖给别的国家,首先就得与国防部的许可清单做对比,并且得到国防部的支持,然后才提交给国务院与国会,如果连五角大楼都过不了,根本就不用劳烦国会的议员了。
  通过这些工作,裴承毅进一步熟悉了与国防安全有关的对外工作。
  问题是,对裴承毅来说,此次欧洲之行肯定不轻松。
  虽然在元首府新闻发言人宣布颜靖宇将访问欧盟9国与参加研讨会的消息前,裴承毅就知道美国会采取积极行动。事实上,元首府拖到10月11日才发布消息,就是不想给美国当局太多的准备时间。但是在美国国务卿去了巴黎、柏林与罗马之后,裴承毅在这三个地方遇到的麻烦肯定大得多。
  10月17日,军情局就把美国国务卿在巴黎与法国总统见面会谈的情报送了过来。
  裴承毅并不关心军情局是用什么办法搞到这些情报的,他只需要知道,由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的准确率在90%以上,而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军情局还没有犯过严重错误。也就是说,裴承毅没有理由怀疑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欧洲之行的第一站就是个大麻烦,因为美国国务卿已经在巴黎做出承诺,只要法国能够按照美国在两年前的提议,在欧盟的集体安全框架中为美国留个位置,并且承认美国仍然是欧洲战略安全的主要保障,美国就将与法国进行更加深入的技术合作,提供包括12级复合蓄电池生产工艺在内的众多关键技术。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务卿还暗示了法国总统,美国已经在16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工艺上取得了突破,并且会考虑与欧洲盟国分享这项技术。也就是说,美国不但钓起了法国的胃口,还让法国变得更加贪婪。
  毫无疑问,美国国务卿的保证基本上不靠谱。
  前面提到过,美国的科技开发即有政府因素,又有民间成分。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的国家体制中,政府只不过是一家由全体公民选出来的、专门负责管理国家与社会的企业,因此政府也不能违背法律,更不能把其他企业踩在脚下。
  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在对内问题上一直没有多大权威。拿金融体系来讲,早在19世纪末,以摩根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家就通过经济危机迫使美国联邦政府交出了铸币权,并且成就了美国投资银行的辉煌史。虽然在此之后,有数位美国总统妄图收回铸币权,即将联邦储备银行收归国由,由联邦政府来发行与担保美元,但是这些美国总统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肯尼迪与克林顿,一个被暗杀,另外一个被搞得声名狼迹。
  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特别是众多大企业根本利益的关键技术上,真正其主导作用的也是美国的企业,特别是由企业背景的利益集团,而不是联邦政府。如此一来,就算美国国务卿在巴黎做了再多的保证,哪怕这些保证都以立法的方式得到了肯定,只要最终违背了美国的利益,或者说失去之后不会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企业都能以再立法、或者废除立法的方式来收回承诺。
  美国不是没有这么做过,而是经常这么干。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前,美国就承诺,所有出兵的盟国都有机会分享战胜伊拉克、帮助科威特复国之后带来的好处,而且这也是其他国家出兵的主要动机,可搞到最后,为了不让其他国家分享战果,美国没有一气呵成的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是等了十多年,才用第二场战争把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而那些在海湾战争期间出钱出力出兵的众多欧洲国家没有一个能够捞到好处。
  所谓吃一亏长一智,法国不是没吃过亏,而是吃过很多次亏。
  任何智商正常的政治家都应该知道,美国的保证当不了数,而且美国是世界上最擅长玩弄手段的国家。
  问题是,法国总统非常重视美国国务卿的建议,而且表达出了合作意向。
  事实上,这就是关键。
  作为情报机构,军情局绝对不会在提交给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的情报书中提到任何主观意见。即便某些时候,像裴承毅这种与军情局有关系的官员会要求军情局在情报报告中提出建议或者意见,刘晓宾也会非常小心,绝对不会提出过于尖锐,而且带有明显偏见的建议。
  可以说,在保持客观公正上,刘晓宾与李存勋完全一样。
  如此一来,在报告措词上,刘晓宾显得非常小心,比如在提到法国总统回答美国国务卿提议的时候,他用的就是“感兴趣”这个模棱两可的词。虽然在前面还有一个定语,但是这个词本身就表示法国总统并没采纳美国国务卿的建议。
  准确地说,是法国总统不打算采纳美国国务卿的建议。
  毫无疑问,法国总统的想法非常直接,那就是利用美国来制衡共和国,迫使共和国元首在巴黎做出更大的保证,并且拿出实质性的东西来,而不仅仅是一句话。换句话说,在此之前,法国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不要提供技术,是共和国与美国说了算的事情。
  因为共和国与美国一直认为欧盟是一个长远威胁,所以在技术输出上采取了非常一致的态度。甚至可以说,共和国与美国积极推动全面核裁军,并且向几乎所有国家施压,让《伦敦条约》成为了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性裁军条约,就与打压欧盟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随着该条约生效,作为欧盟唯一的核国家,法国的国际将一落千丈,更加没有能力团结其他欧盟成员国,也就无法使欧盟实现一体化。
  随着共和国发出了打破僵局的信号,法国终于获得了选择权。
  即便这只是个假像,因为法国当局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法国政府也要借美国的影响力来获得更大的好处。事实上,就算美国愿意、而且能够为法国提供先进技术,法国当局也得考虑一下有没有必要从美国引进这些先进技术。仍然拿至关重要的复合蓄电池来说,就算美国愿意把12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工艺卖给法国,并且帮助法国的企业掌握,共和国也能够通过提前推出16级复合蓄电池的方式,让法国企业的巨额投资全都白费掉。要知道,就在20年前,大萧条的规模大到巅峰的时候,共和国就通过提前将8级复合蓄电池投入国际市场的方法,迅速占领了高端电动产业,一举成为高端工业国,并且一直将这个优势保持到现在。
  换个角度,法国当局还得担心美国别有用心。
  众所周知,大萧条结束前,美国就仿照共和国的方式,以5年为一个周期,用推行新工艺与全面推广新产品为契机,轮番推动技术进步。也就是说,基本上每过10年,高端领域的工业生产技术就将革新一次。共和国是在2045年将12级复合蓄电池推向市场的,那么到2055年,16级复合蓄电池就将进入民用市场。按照一般的发展规模,共和国的企业将在2050年左右开始为16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工作做准备。也就是说,如果有必要,共和国完全可以在2050年推广16级复合蓄电池。事实上,已经有足够多的消息证实,美国的16级复合蓄电池生产工艺将在2050年左右成熟,预计在2055年左右量产。即便实际情况不会如此乐观,因为美国从来没能按照计划完成高端科研工作,乐观估计,至少也要到2057年才能让16级复合蓄电池量产,在2060年前扩大产能。如此一来,美国也存在着淘汰落后技术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与美国签署了协议,而且美国当局履行了协议,法国也要在数年之后才能拿到12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工艺,而投入量产将是更晚的事情。到时候,不但新技术无法改变法国的处境,反而会让法国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美国企业不但不会因此损失什么,反而找到了处理落后产能的新途径。
  总而言之,只要法国总统不是笨蛋,就不会把美国的甜言蜜语当成真心话。
  也就是说,法国当局的意思只是希望向共和国施加压力,让共和国能够在技术输出上做出更大限度的让步。
  问题就在这里,共和国到底应该做出多大的让步?
  也许有人认为,这么重大的事情,应该由元首考虑,轮不到国防部长为难。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哪怕在纪佑国与王元庆时代,元首也不会事必躬亲。在很多时候,元首的主要工作就是从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在内的智囊团提供的建议与意见之中,选出最好的,最能维护国家利益,也最有可能落实的一个,并且安排具体的人员,将其变成行动。显然,裴承毅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因为拉拢欧盟是由他提出来的,而且也是他在支持,所以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自然得由他出大力。
  按照颜靖宇的安排,只要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都由裴承毅决断。
  当然,这里还牵扯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裴承毅是“炎黄计划”的知情者,甚至是参与人员。要知道,即便是颜靖宇,也只是知情者,而不是参与人员。如此一来,在众多关键技术上,裴承毅的发言权甚至超过了颜靖宇。
  关键是,能够向法国提供什么样的先进技术呢?
  20日,裴承毅单独去了元首府,得到的答复却是让他自行决断。
  颜靖宇不是在推卸责任,毕竟他对技术的了解远不如裴承毅,也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拿主意。
  当然,除了裴承毅之外,另外一个拥有重大发言权的人就是刘晓宾。
  正是如此,在离出发不到10个小时的时候,裴承毅找到刘晓宾,两人单独谈了好几个小时。
  按照刘晓宾的说法,法国至少希望共和国能够提供包括12级复合蓄电池批量生产工艺在内的众多成熟技术,而且要求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法国企业在2到3年之内掌握、并且具备实际生产能力。因为美国当局很有可能以联合开发的名义,引诱法国,所以在与法国当局谈判的时候,共和国必须做出让步。
  严格说来,提供12级复合蓄电池的问题并不大。
  用刘晓宾的话来说,就算共和国不卖技术,美国也会卖技术。更重要的是,随着16级复合蓄电池将在2050年之后陆续投入民用市场,12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工艺算不上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尖端技术。
  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不要向法国提供16级复合蓄电池的生产工艺。
  毫无疑问,共和国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已经掌握了生产工艺,没有急着投放市场,一是军事采购占用了绝大部分产能,而是配备12级复合蓄电池的产品仍然是“奢侈品”,还有足够多的利润空间,那些主宰全球高端电力产品的共和国企业都没有更新产品结构的想法,也就没有必要急着推广新工艺。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刘晓宾没有给出建议,而是让裴承毅“见机行事”。
  显然,刘晓宾能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上飞机前,裴承毅一直在考虑刘晓宾的话。因为到了巴黎之后,他就将与法国国防部长进行第一次非正式接触,所以在专机起飞之后,裴承毅强迫自己忘掉工作上的事情,去高级乘客舱睡了一觉。
  等他醒来的时候,专机已经降落在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的跑道上。
第五十三章
高起点
  10月21日夜间,法国总统让埃尔与共和国元首颜靖宇共同品尝了非常有特色的法国大餐后,法国总统府新闻发言人就对外宣称,两位国家领袖已经在晚餐上讨论了双方都感兴趣的几个话题,比如土耳其的战后重建工作、库尔德斯坦占领区的移民问题、共和国与欧盟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等等,并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双方将在22日举行第一轮正式会晤。
  事实上,第一轮正式会晤已经在当天晚上开始了。
  当天下午,裴承毅与法国国防部长见了面,就之前相互转达的几个重要话题交换了意见,确定了首先谈什么,接下来再谈什么。晚上参加了由法国总统亲自为来访贵客举行的晚宴之后,也就是法国总统府新闻发言人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裴承毅与法国国防部长进行了第一次正式会晤。
  因为颜靖宇访法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法国商讨深入合作的问题,关键就是共和国肯不肯向法国转让一些重要、而且敏感的技术,而共和国负责这些问题的是兼任了国防部长的安全副总理,所以在访问前的活动安排上,法国提出了由双方国防部长首先进行会晤,以军事合作来提高谈判起点,从而降低谈判难度。
  理论上讲,这么做确实有可能降低谈判难度。
  要知道,军事技术就是最敏感的安全技术。如果共和国肯与法国加强军事合作,那么向法国转让一些民用领域的高端技术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当然,出售军火不等于军事技术上的合作。
  早在20世纪末,随着电子装备在武器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掌握了先进电子技术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就通过“硬件锁”与“软件锁”等方式来保证先进技术不会随着军火落入敌对国家的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批当时非常先进的F-16A/B型战斗机,以及配套的武器弹药,而共和国花了20年的时间,都没能掌握F-16的核心技术。反而是在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发射的几枚“战斧”巡航导弹因为机械故障落在了巴基斯坦境内,并且落入了共和国手中,短短5年之后,共和国就开发出了外形与“战斧”非常相似,射程也非常接近的远程巡航导弹,巴基斯坦也“独立研制”出了射程达数百千米的巡航导弹,而共和国与巴基斯坦能够在巡航导弹上取得突破,就是因为限制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发展远程巡航导弹的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而巡航导弹所需要的电子设备,以及导航软件,都没有多大问题。
  到了21世纪中叶,由先进技术堆砌起来的先进设备更是难以仿制。
  拿复合蓄电池来说,别说法国仿制不了,就连美国都仿制不了。早在2020年左右,美国的情报机构就通过第三方,搞到了一些军用级复合蓄电池的样品,并且想办法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甚至因为操作不当发生过数次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严重事故。直到2045年,美国才放弃了仿制共和国军用复合蓄电池的方法,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美国不可能仿制共和国的复合蓄电池,因为复合蓄电池的内部机构过于复杂,结构尺寸为原子级,按照薛定鄂测不准原理,任何测量手段都将导致测量数据失真,所以无法对复合蓄电池的内部结构进行准确测绘。美国的科研机构能做的,就是用光谱仪来分析复合蓄电池的原料成分。问题是,复合蓄电池由数十种元素组成,而在微观尺度上,哪怕是一个仅有数微克的电池单元里的各种元素也存在无穷多种组合方式。用美国科学家的话来说,搞清楚共和国生产的复合蓄电池的内部结构,比反向编译一个大型程序的难度还要大得多。要知道,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通过反向编译的方式来获得大型软件的原代码的。
  事实上,这就是裴承毅与法国国防部长要谈的事情。
  对法国来说,要的绝对不是几件先进武器。
  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在英国投了弃权票的情况下,法德意等国顺利推动欧盟废除了针对共和国的军事禁运政策,放开了针对共和国的军火出口管制。问题是,欧盟到这个时候才接触军事禁运,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如果在40年前,共和国不但会大呼痛快,甚至有可能与欧盟进行全面合作。
  要知道,21世纪前10年,共和国想了很多办法,希望欧盟能够解除军事禁运。比如在2002年的时候,共和国的领导人就在访问欧洲的时候宣布,希望欧盟各国领导人能够切合实际的考虑欧洲的实际利益,做出对欧洲人民有利,积极推动中欧双边合作的举措。共和国领导人甚至向法国当局做出了承诺,只要欧盟解除了军事禁运,共和国就用数百亿美元,从法国等欧盟国家采购包括战斗机、常规潜艇与大型舰艇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
  事实上,早在20世纪末,共和国军队就通过军情局派了几名高级飞行员前往法国,体验了“阵风”M1战斗机的性能,并且了解了后继几个发展型号的详细情况,2000年左右的时候,共和国军方提出采购“阵风”战斗机的想法,并且表示可以按照法国空军采购价的150%从达索公司购买300架“阵风”,用150亿欧元购买300架的生产许可证。
  对达索公司来说,这绝对是一笔救命钱。要知道,直到停产,“阵风”战斗机也没有能够拿下一个海外客户,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败给了所有竞争对手。当时,欧洲多国研制的EF2000型战斗机拿下了阿联酋空军的订单,有过出口记录。更让法国人受不了的是,在“阵风”之前,“幻影2000”、“幻影F1”与“幻影Ⅲ/Ⅴ”等众多由达索公司设计生产的战斗机不但装备了法国空军,还卖给了数十个国家,就连专门为法国海军开发的“超级军旗”攻击机都有外销记录(1982年的第一次马岛战争中,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国驱逐舰与运输船的就是阿根廷从法国购买的“超级军旗”攻击机)。
  作为法国空军、海军与达索公司的倾心之作,“阵风”却在海外市场上屡屡碰壁,绝对是一件让所有法国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能够把“阵风”卖给另外一个大国,而且一次性出口数百架,肯定具有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就算不看产生的影响,光是销售收入就足够让法国人动心了。法国空军是以7500万美元的单价从达索公司采购“阵风”M1战斗机的(包括配套设施),而M3型的单价肯定在1亿美元以上,而共和国按照150%的价格采购300架M1的话,合同金额接近400亿美元,而采购M3的话,合同金额将接近500亿美元。
  虽然在2000年的时候,达索公司的日子还不算很难过,因为当时不但拿到了法国空军与海军的订单,还通过为众多国家升级“幻影”系列战斗机,赚了不少钱,比如帮助印度空军对“幻影2000”进行改进升级就为达索公司创造了数十亿欧元的巨额收入。但是当时“阵风”的出口工作已经遇到问题,在参与阿联酋、沙特、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先进战斗机竞争时,不但败给了性能稍优的EF2000,甚至败给了波音公司的F-15K与F/A-18E/F。如果达索公司不能打开出口市场,损失将难以估量。
  事实上,当时最希望欧盟接触军事禁运的就是达索公司。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在2010年之前,法国政府在欧盟发起的“解禁行动”几乎都与达索公司有关。为了推动“解禁”行动,达索公司不但向法国议会派去了众多说客,还花巨资收买欧盟理事会成员。当然,“解禁”的决策权在欧盟各成员国手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国拒绝接触禁令,就算其他国家都支持,也不可能解除禁令。如此一来,真正的决策权不在欧洲国家手中,而是在美国手中。要知道,欧盟最终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就是因为英国在表决中投了弃权票,而不是否决票。
  由此可见,法国在2040年左右推动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目的不是把法国生产的武器装备卖给共和国。要知道,在2040年左右,共和国的军事技术已经全面超过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此一来,需要购买武器的不是共和国,而是法国。
  当时,法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共和国以对等的方式,降低对欧军火贸易门槛。
  实际情况与法国想的大相径庭,在2040年底,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就通过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法案,即所有针对非盟国的军火贸易,只要涉及到了保密技术就得经过全体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因为没有哪种先进军火不涉及保密技术,所以只要共和国向没有缔结同盟条约的国家出售军火,就得先通过全体代表大会这一关。也就是说,共和国不但没有降低对欧军火贸易门槛,反而提高了门槛。
  其实欧盟在军事禁运这件事情上非常“冤枉”。
  当年,美国发起军事禁运的时候,以欧盟涉及到美国的关键军事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复杂条约,最终把欧盟绑在了一起,加入了对华武器禁运的行列。可惜的是,当时的欧盟非常弱小,还不具备后来的影响力,也就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对着干,成了美国的帮凶。
  到了21世纪40年代,情况却反了过来。当初是美国担心共和国通过欧盟获得美国的先进军事技术,现在却是共和国担心美国通过欧盟获得共和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因此在对欧军火贸易上管得非常严密。要知道,直到2045年,共和国都没有向几个关系友好的欧盟成员国提供超过其他非盟国的武器装备。比如希腊早在2027年的时候就希望从共和国引进电动潜艇,直到2037年,也就是共和国率先向没有签署“友好互助条约”的也门出口了1艘电动潜艇之后,才答应把配备了6级复合蓄电池的电动潜艇卖给希腊,而当时共和国卖给盟国的潜艇配备的全是8级以上的复合蓄电池,卖给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几个主要盟国的潜艇上甚至采用了12级复合蓄电池。到了2046年,即希腊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与共和国的友好关系之后5年,共和国当局才以“特批”的方式,把包括4艘配备了16级复合蓄电池的电动潜艇、48架J-16C型战斗机、240辆DZ-31D型主战坦克与12套电磁炮系统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卖给了希腊,使希腊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国防实力远远超过了夙敌土耳其。事实上,希腊能够买到共和国的先进武器,不是因为与共和国的关系特别好,而是在此之前已经承诺,不会单方面向土耳其开战,也不会在双方重点争夺的塞浦路斯采取破坏现状的实质性行动。也就是说,希腊采购这些先进武器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强敌土耳其,而能不能动手,得由共和国说了算。
  显然,法国当局不可能不知道共和国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国积极推动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只是希望借此表明态度,为双边军事合作打开一扇通话的窗户。至于什么时候才能与共和国进行深入军事合作,还得看双方能够找到多少共同利益。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迈出关键一步,不是看双方是否努力,而是看时机有没有成熟。
  等了10年,法国终于等来了翘首企盼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