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7/1195

  两个字的差别,代表着战斗力上的巨大差别。
  作为空中突击师,不需要过于强大的地面作战能力,其主要战术就是以机降的方式夺取敌人战线后方的重要据点,并且利用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打击敌人,等待己方进攻部队到达。也就是说,步兵完全依靠空中机动,只有在上下直升机之间参加地面作战行动,最大限度的利用直升机的战术机动能力。
  这种战术在面对弱敌的时候屡试不爽,可是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管用了。
  半岛战争中,第101空中突击师就在共和国陆军面前吃了不少亏。特别是在解救2个陆战师的战斗中,因为无法突破共和国陆军的防空网,所以第101空中突击师形同虚设,不但没能做出贡献,还差点成了2个陆战师的陪葬品。
  改编之后,第101突击师的编制更像共和国的空降军,即更加重视地面作战能力。
  当然,改编的前提是新战术,而新战术的前提是新装备。
  如果不是美国成功研制出了VC-22的替代品,也就是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VC-31型垂直起降运输机,美国陆军也不可能改编第101突击师。要知道,VC-22“鱼鹰”最多只能运载战斗重量在10吨以下的军用吉普车,无法运送战斗全重20多吨的轮式战车,更不可能运送30多吨重的步兵战车。不能向前线投送装甲力量,地面部队也就没有什么进攻力,也就无法加强部队的战斗力。事实上,在DZ-25C之前,共和国陆军的空降部队也没有实质上的装甲突击能力。
  虽然与DZ-25C相比,VC-31因为采用的是涡轮发动机,需要消耗航空燃料,所以在性能上,特别是在持续出动能力与可维护性上差了许多,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运载能力,作战半径等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美国在螺旋磁感应推进系统上取得突破之前,充分利用在涡轮发动机上的优势,也是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美国陆军的第一种采用螺旋磁感应推进系统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已经完成了设计与试制,正在进行试飞,预计在2045年前就能投产。
  不管怎么说,利用VC-31型垂直起降运输机,美国陆军能够为第101突击师配备战斗全重在30吨左右的步兵战车。虽然M32A1的设计比较失败,在不减重的情况下,战斗全重超过了VC-31的最大运载能力,但是在大部分战斗中,特别是在突击师这样的轻型部队参与的战斗中,步兵战车、以及由步兵战车演变而来的其他作战车辆,比如火力支援车、反坦克战车等等,能够执行大部分的作战任务。
  当然,作为突击师,最厉害的还是空中突击与打击能力。
  大概是没有合适的主战坦克,所以第101突击师的3个旅中,只有1个突击旅,其他2个旅都是空中打击旅,装备了与VC-31采用同一平台、性能与DW-26B旗鼓相当的AV-31A型垂直起降武装攻击机。
  与共和国陆军不一样,美国陆军从来没有主导权。为了避免与空军发生摩擦,美国陆军在研制VC-31与AV-31A的时候,就对其性能与战术使用做了明确界定,即VC-31是用来取代VC-22与H-60系列、H-53系列与H-47系列直升机的,只适合于战术空运的垂直起降运输机,而AV-31A是用来取代AH-64系列武装直升机与AV-22系列垂直起降武装攻击机的陆军型作战飞机。也就是说,两者都是直升机的延续。
  实际上,从两者的命名上就看得出来,美国陆军在发展航空兵的时候非常小心。
  不管怎么说,谁也不能否认AV-31A的性能。事实上,这种低空攻击机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共和国陆军的DW-26B,甚至可以说,DW-26B在印度战争中的精彩表现是促使美国陆军研制AV-31A的主要原因。虽然在30年代初,也就是DW-26B刚刚在藏南冲突中崭露头角的时候,美国陆军就提出了研制一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对后勤保障与地面维护没有太高要求的低空攻击机,以全面取代服役了40多年的AH-64系列武装直升机,以及故障率搞得出奇的AV-22系列攻击机。但是在印度战争之前,这个项目一直排在其他几个主要地面武器项目之后,并没受到美国陆军的高度重视,直到2035财年度,美国陆军才为该项目争取到了一笔价值高达175亿美元的追加拨款,并且明确了在VC-3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提高后勤保障效率。由此可见,美国陆军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用不太情愿的方式完成了AV-31A的开发工作。按照美国陆军最初的设想,这种攻击机不但应该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还应该拥有非常好的后勤保障效率,必须采用螺旋磁感应推进系统,而不是传统的涡轮发动机。
  万幸的是,开发该装备的波音公司没有让美国陆军失望。
  从对地打击能力上来看,AV-31A不比DW-26B差多少。因为同样采用了垂直起降运输机的机体结构,所以AV-31A的后勤保障能力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糟糕,完全达到了美国陆军提出的标准。
  总的来说,AV-31A是一种比较成功的低空攻击机,也是DW-26系列之后,第二种在低空活动,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的作战飞机。当然,与DW-26B一样,在携带对空弹药的情况下,AV-31A也能执行争夺低空制空权的作战任务,也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垂直起降运输机。
  在很多人看来,VC-31与AV-31A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采用电力推进系统。
  事实上,这既是遗憾,也是一个优点。
  在使用传统动力系统的情况下,VC-31与AV-31A可以在加油机的支持下,完成跨洲飞行,即自行前往战场。虽然这么做的效率不是很高,但是不用看空军的脸色,也不会占用宝贵的战略空运力量与快速海运力量。
  正是如此,在其他部队都得排队前往战场的时候,第101突击师单独踏上了征途。
  虽然转移过程并不轻松,机群飞越北大西洋的时候,就有2架VC-31与1架AV-31A在海洋上空坠毁,还有6架VC-31与2架AV-31A在亚速尔群岛迫降。到达大西洋对岸的英国之后,第101突击师停歇了2天,让勤务人员对作战飞机进行检修维护。因为希腊不肯让美军飞机过境,罗马尼亚也没有开放领空,所以第101突击师不得不借道马耳他,再从地中海上空飞往土耳其。经过数日周折,终于在7月9日夜间全部抵达土耳其的安塔利亚。与之前到达英国一样,持续飞行之后,该师不得不休整24小时以上。
  如果不是第十战斗单位强攻迪亚巴克尔的话,杜奇威很有可能在11日下午让第101突击师的突击旅火速增援迪亚巴克尔,协助第7步兵师与第82战略师,并且让2个打击旅前往马拉蒂亚,以突前的低空打击力量的身份参加战斗,专门对付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
  在迪亚巴克尔肯定会沦陷的情况下,杜奇威自然不会让1个旅的数千名官兵去送死。
  正是如此,杜奇威调整战术部署的时候,把第101突击师的突击旅派往锡韦雷克,要求该师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2个打击旅的部署没有变,仍然前往马拉蒂亚,只是作战任务发生了变化。按照杜奇威的安排,2个打击旅在对付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的时候,还得打击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协助突击旅守卫锡韦雷克,并且帮助土军巩固埃拉泽方向上的防线。
  总的来说,第101突击师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突击能力。
  这就是第十战斗单位强攻迪亚巴克尔带来的坏处。从整个战局来看,随着第101突击师的打击部队进驻马拉蒂亚,别说迪亚巴克尔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会受到影响,就连南面马尔丁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也会受到影响。
  不管裴承毅有没有想过要向北进攻,在继续向西挺进的时候,都得做好与一支实力不俗的低空打击部队交手的准备工作。
  当然,谁也不会忘记,第十战斗单位的前身是15军。
  如果说第101突击师是美国陆军中的精锐突击力量的话,那么第十战斗单位就是共和国陆军中的王牌突击力量。要知道,在共和国陆军的10个战斗单位中,只有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拥有固定编制的航空作战部队,而且是3个运输营与3个攻击营。如果不是在此之前需要支持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让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无法集中行动,恐怕战局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随着第101突击师到达战场,一场由低空攻击机唱主角的空中决战在所难免。
第一百二十七章
空中反击
  杜奇威在调兵遣将,袁晨皓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变化。
  确认第101突击师的低空打击部队到达马拉蒂亚之后,袁晨皓立即联系了李东石,让他把指挥攻打迪亚巴克尔的工作交给凌云霄,去负责低空作战的指挥工作。当然,袁晨皓没有忘记更重要的事情,让参谋给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3个打击营发送备用作战计划,并且让这些分散在战场上的空中部队向马尔丁、锡尔特与巴特曼集中。忙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为了保险起见,袁晨皓联系了梅乐驰,让他在上半夜安排空军或者海军的战斗机重点轰炸马拉蒂亚的美军航空兵基地。
  必须承认,在心狠手辣这一点上,袁晨皓很像裴承毅。
  与裴承毅相比,袁晨皓更喜欢玩弄手段。
  从这番部署上就看得出来,从一开始,袁晨皓就没有把攻打迪亚巴克尔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或者说并不认为攻打迪亚巴克尔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第101突击师在9日夜间就到达了土耳其,所以袁晨皓在采纳李东石的建议前就锁定了目标。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杜奇威会让第101突击师参加围攻第八战斗单位的作战行动,从而迅速消灭西面战场上的共和国军队,但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杜奇威不可能这么做。原因有两点:一是第101突击师是擅长打运动战的突击部队,而不是擅长打阵地进攻战的装甲部队,让它去攻打巴赫切的第八战斗单位,简直就是在送死;二是干掉第八战斗单位后,还得干掉第五战斗单位,杜奇威才能让美军挥师东进,对付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而美军根本不可能赶在迪亚巴克尔沦陷之前吃掉2个战斗单位,也就不应该在西面战场上浪费太多的兵力。
  因为杜奇威已经接受了在东面战场上战败的事实,只是想拖住共和国军队的步伐,为在西面战场上取得胜利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所以不会把第101突击师放在西面战场上,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该师的强大战术机动能力,让其在迪亚巴克尔西面构筑一道新的防线,挡住共和国军队的进军步伐。
  综合这些因素,袁晨皓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第101突击师会迅速赶过来。
  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在第101突击师的威胁下,让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去攻打迪亚巴克尔,就是最低级的错误。
  采纳李东石的作战计划后,袁晨皓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之前分散在战场上的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低空作战力量逐步结束作战行动,并且有秩序的向马尔丁、锡尔特与巴特曼靠拢,做好参加空中作战的准备工作。
  袁晨皓没有让低空部队迅速集结,只是不想打草惊蛇。
  设想一下,如果杜奇威发现共和国陆军的低空打击力量开始集结,在调动第101突击师的时候,他肯定会有所顾虑,从而让袁晨皓错失歼灭美军唯一突击部队的机会,也就错失了扩大战果与奠定胜利的机会。
  为了做得逼真一点,袁晨皓甚至在其他方向上发起了几次无关紧要的进攻。
  比如在马尔丁方向上,袁晨皓让表现还算不错的伊拉克军队攻占了克孜勒泰佩,让裴承毅派来的部队做出向西进军的样子,摆出了准备在叙土边境地区大打出手的样子,并且以此为诱饵,让运输第十战斗单位的1个低空打击营赶了过去,协助伊拉克军队作战。由比如在凡城方向上,袁晨皓让负责防御工作的伊朗军队向北发起进攻,看上去是在为进驻该地区的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提供掩护,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凡城北面的土军根本没有能力南下,为此袁晨皓也派了1个低空打击营过去。最后在塔特万方向上,因为土军一直在骚扰驻扎该地的伊朗军队,所以袁晨皓将计就计,把第十战斗单位的最后一个低空打击营派了过去。
  也许有人认为,袁晨皓这么做,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共和国陆军的低空打击部队有多厉害,恐怕杜奇威比袁晨皓还要清楚。让3个低空打击营去执行“打酱油”的任务,除非指挥官脑子进了水,不然就是别有所图。问题是,第十战斗单位的空中部队一直没有完成部署。从参战到现在,第十战斗单位的空中部队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前线作战部队运送作战物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土耳其东南地区的交通设施太糟糕了,又没办法动用战略空运力量,也就只能让战术空运力量担负起后勤保障的重任。因为前线基地的部署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增加了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的作战负担之后,很难部署低空攻击机。事实上,在前线作战的3个低空打击营的兵力都不满,大部分部队都在后方看热闹,只有少数部队在战场上活动。
  不管杜奇威是否重视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实力,他都不会忽视客观存在。
  当然,实际情况已经悄然转变。
  随着通往凡城的铁路线通车、马尔丁的野战机场投入使用,锡尔特机场的基础设施基本修复,再算上一直在使用的巴特曼机场,不但物资运输问题得到了解决,也有足够的地方部署3个低空打击营。
  袁晨皓一直忍着没有让低空攻击机上场,等的就是与第101突击师的决战机会。
  要知道,第十战斗单位的低空打击营的战斗力绝对不是吹出来的。因为只有3个营的编制,所以从规模上讲,3个营都超过了以往的加强营。根据共和国国防部在2040年公布的国防蓝皮书,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编有DW-26D型低空攻击机192架。由此可以大致推算出,3个打击营各有64架DW-26D,也就是每个营有8个连。而在正常编制下,1个营只有4个连,加强编制时也就6个连。也就是说,3个打击营的规模,相当于正常编制下的6个营。
  在部队的作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规模扩大等于战斗力增强。
  更重要的是,DW-26D的性能比DW-26B有了很大提高(DW-26C是出口型号),还是第一种装备了主动防御系统的低空攻击机,所以可以在敌方防空火力的威胁下作战,并且完成作战任务。因为美军的AV-31A在DW-26D之前开始设计,而且美国陆军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具备低空制空能力,也就是具备一定的超低空空战能力,所以共和国陆军也对DW-26D的作战能力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挂上对空武器,与敌人的低空作战飞机争夺制空权。
  由此可见,AV-31A与DW-26D都没有考虑与战斗机交战。
  印度战争期间,DW-26B就用实战行动证明,在距离地面250米的低空范围内,空军的战术战斗机很难对低空攻击机构成威胁。准确地说,只要低空攻击机的飞行员能够充分利用地形、以及攻击机的敏捷性,就能避开战术战斗机的攻击。因为在超低空的战斗中,受地形与作战空域影响,任何飞行器都难以发挥速度优势,所以速度快得多的战斗机反而不是更加敏捷的攻击机的对手。按照共和国陆军公布的战果,DW-26B在印度战争期间至少击落了27架印度空军的战斗机,而且其中25架是用机关炮打下来的,另外2架则是在起飞的时候被DW-26B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击落的。
  因为低空攻击机都有厚实的装甲,所以不太惧怕小口径高射炮。DW-26D采用了动力引射技术,把2台螺旋磁感应推进器放到了机身背部,从而解决了推进装置暴露在外的致命缺陷,并且在机身腹部采用了整体盒式装甲,将防护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截。按照共和国陆军做的内部测试,在30毫米口径以下的高射炮面前,DW-26D基本上不用规避。因为配备了主动防御系统,所以在遇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时候都不需要规避。
  用共和国陆军的话来说,DW-26D就是飞行的坦克。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辆非常灵活的“飞行坦克”。
  虽然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第101突击师的2个打击旅总共装备了近400架AV-31A低空攻击机(加大装备量,也就是为了弥补AV-31A在打击能力上的差距),但是军情局已经证实,AV-31A肯定没有配备主动防御系统。事实上,作为一种采用传统推进系统的低空攻击机,也很难配备对电力供应要求非常高的主动防御系统。虽然美国陆军在AV-31A服役后不久,就要求采用空军的方式,为其增添一组高能复合蓄电池,配备主动防御系统,但是作为一种本来就相对廉价的低空攻击机,不但内部改进空间有限、能够增加的可用重量也非常有限,价格问题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没有出现低空攻击机之间的空战,没人知道主动防御系统在以航炮为主要武器的超低空空战中的价值,所以美国陆军在衡量了各方面的因素后,放弃了改装AV-31A的想法。
  11日夜间,3个低空打击营集结完毕。
  这个时候,李东石也知道了袁晨皓的真实企图。虽然袁晨皓利用了他的战术,但是李东石没有胡思乱想。不管怎么说,击败敌人是首要任务。
  因为第十战斗单位在组建的时候就被确定为一支以突击能力为主的作战部队,而且项铤辉早就决定让李东石去指挥这支部队,所以早在2036年,李东石就去参加了相关方面的培训,专门学习了低空作战的战术。第十战斗单位成立后,在西南地区持续集训,而训练的主要课题就是如何充分有效的发挥低空部队的作战力量。事实上,选择在西南地区训练,就是因为该地区的崎岖地形最能考验低空部队的作战能力。
  作为空降兵出身的指挥官,李东石也深知低空作战的重要性。
  接到袁晨皓的命令后,李东石有条不紊的给3个打击营安排了作战任务。
  这个时候,第101突击师的低空打击部队已经出发了。
  相对而言,美军更加急切的需要空中支援。事实上,正是美军需要空中支援,杜奇威才会把第101突击师派过去,也才会有11日夜间的那场低空决战。
  与美军相比,第十战斗单位的打击营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不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按照袁晨皓制订的作战计划,在打垮美军的低空打击部队之前,都不需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也就是说,3个营的近200架低空攻击机将全部扮演“低空战斗机”的角色,全力夺取超低空制空权。
  11日夜间的这场战斗,注定会载入史册。
  站在美军的角度,只能用“出师不利”来形容。
  机群正在准备出发的时候,马拉蒂亚的美军基地与被美军征用的机场就遭到了共和国战斗机的打击。虽然受实际情况的限制,梅乐驰只派来了2个大队的40来架J-17E多用途战斗机,而且全部都在几百千米外的伊朗领空使用远程弹药发起攻击,但是这次来得非常及时的轰炸行动迫使第101突击师的AV-31A机群不得不分成几个批次投入战斗,从而让美军失去了唯一的优势,最终改变了当天晚上的战斗结果。
  设想一下,如果400架AV-31A同时投入战斗,以2打1的方式与DW-26D交战,恐怕完蛋的就是第十战斗单位的打击营了。要知道,在低空空战中,导弹几乎派不上用场,真正管用的就是航炮。也就是说,低空空战都发生在目视范围之内,没有超视距空战的说法。在这种战斗中,决定胜负的绝对不是性能,而是数量。这就好比一个神箭手能够在百步之外放倒好几个敌人,而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除非实力差得太大,不然一个人根本打不过两个人。这就是双拳难敌四掌的道理。
  没有了数量优势,美军就不会有多大的胜算。
  第一轮战斗中,美军就损失了数十架AV-31A。虽然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也击落了10多架DW-26D,但是所有执行打击任务的AV-31A都没能到达战场上空,更不可能完成对地打击任务。
  等到美军指挥官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改变局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