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1184

  “罗教授,杨总让你过去。”
  “好,我马上过去。”罗晋勇转过身来,又对丁明聪说道,“对荒岛龙之健的研究暂时终止,让他好好活着。”
  “这……”
  “他是唯一的活体研究对象,对吧?”
  丁明聪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罗晋勇来到杨方烈的办公室,参加总参谋长会议的人员都在等着他,提出请他参加会议的是伯克。
  杨方烈故意引开了话题,让罗晋勇有时间了解最新情况。
  球形物体已被美国宇航局命名为Y天体,因为速度远低于2014X1天体,还在减速,所以一直在哈勃2号太空望远镜的监视之下。通过拍下的照片,伯克初步断定,Y天体的表面绝对光滑。在一幅高分辨率照片上,甚至能够清楚辨认出了哈勃2号望远镜、国际空间站与天宫空间站的倒影。
  绝对光滑,意味着什么?
  也许,常人无法理解这个概念,但是罗晋勇非常清楚这个概念的含义。
  在常人看来,镜子是绝对光滑的,但是即便是哈勃2号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镜面,也不是绝对光滑。在高倍数显微镜下,哈勃2号望远镜的反射镜面依然凸凹不平。人类制造出来的任何一个表面,都不是绝对光滑。从理论上讲,如果球体表面是物质,除非是紧密排列的基本粒子,不然也不会是绝对光滑。
  显然,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首先,基本粒子是什么?以人类现有的技术,也就只知道电子、质子与中子并不是基本粒子,这三种微粒仍然能够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其次,如果由基本粒子紧密排列,别说是直径百米的球体,哪怕只是一粒尘土那么渺小,质量也大得惊人。宇宙中,除了黑洞,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一亿吨,是水的一百万亿倍。一颗直径为二十二米的中子星,质量就与地球相当。构成中子星的只是简并态中子,由中子紧密排列形成,密度根本无法跟由基本粒子排列形成的物体相比。虽然没有相关理论支持,但是罗晋勇有理由相信,如果球体是由基本粒子排列构成,密度肯定比中子星高得多,具备了形成黑洞的引力条件。
  问题是,球体不是黑洞。
  如果球体是黑洞,别说地球,整个太阳系都完蛋了。
  伯克的这个断定,变相证明了罗晋勇之前的推测,即球体不是由物质构成,而是由一种具有形态的能量构成。
  显然,罗晋勇的这个推测,没有任何物理理论能够支持。
  虽然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证明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核能的实现,也证明了可以把质量转变为能量,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把能量转化成质量,或者说让能量以有形方式存在的办法。
  人类所知道的一切能量,都是无形的,即没有具体形态。
  有形态的,都是物质,即质量。
  只是,人类不知道的,不等于不存在。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证明,很多事物早已存在,就在人类身边,只是人类还没有发现而已。
  也许,具有形态的能量早已存在,只是人类没有发现。
  罗晋勇率先以“能量体”来称呼这种能量的存在方式,伯克沿用了这个称呼,也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认同。
  伯克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给罗晋勇的帮助不是很大。
  罗晋勇只能做出假设,即能量体是一种受到约束的能量,约束力让强大的能量以形态方式存在。
  问题就在这里!
  不管用何种方法约束住了能量,当这种方法突然消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理论上的空白,让罗晋勇无从下手。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带进3D立体电影院的原始人,根本分不清现实与影像,无从辨别真假。
  “罗晋勇教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斯塔克没给罗晋勇更多的时间。
  罗晋勇长出口气,说道:“各位,我跟你们一样,对球体一无所知,就像第一次见到欧洲殖民者带来的镜子的印第安人。”
  “这么说,你也无能为力了?”看上去,斯塔克对罗晋勇的回答非常满意。
  杨方烈有点焦急,斯塔克摆明了不想让罗晋勇继续发挥作用,削弱中国在行星防御理事会的影响力。
  “虽然我们与四百多年前的印第安人同样无知,但是我们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未知事物。”罗晋勇知道杨方烈把他找来的原因,更知道伯克为什么提出请他出面。“这是我们首次与地外文明接触,Y天体肯定与地外文明有关,而我们对其知之甚少。虽然暂时没有其他科学佐证,甚至连相关的基本理论都没有,但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即Y天体是一种受到强制约束的能量。”
  没人感到惊讶,伯克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之前,杨方烈在总参谋长会议上威胁斯塔克,让斯塔克做出让步,也正是因为斯塔克知道Y天体是能量体。
  “我们必须注意一点,任何扰动都有可能导致约束能量的强制性实效,让受到约束的能量释放出来。”
  “是吗?”斯塔克的态度仍然很冷淡,只是不再小瞧罗晋勇。
  “我们不知道受到约束的能量有多么强大,也不知道强制性约束实效之后,能量会以何种方式扩散。我只能给出建议,千万不要试图获取或者是使用Y天体的能量,最好与之保持距离。”
  “现在的问题是,Y天体即将降临地球,我们该怎么办?”雷诺问了一句。
  屏幕左上角有几个红色数字,那是Y天体降落到阿姆斯特丹岛上的倒数计时,还有七分二十七秒。
  “什么也不做,尽最大可能避免破坏Y天体自身的平衡性。”
  显然,罗晋勇的建议不会被总参谋长会议采纳。别说是包藏祸心的斯塔克、暗中觊觎的谢尔盖耶夫,即便是杨方烈,也不会甘心错过首次与地外文明接触、而且是最有可能获取地外文明科学机会的机会。
  接下来的讨论,自然与罗晋勇没有多大关系了。
  当倒数计时为一分钟的时候,讨论结束,屏幕上出现了由美国空军出动的一架搭载了光学天文望远镜的运输机拍下的画面。
  Y天体已经进入大气层,高度大约一百一十七千米。Y天体的速度已经非常慢了,只有每秒三千多米。Y天体仍然在做匀减速运动,似乎大气阻力没有对其产生影响。所有人都注意到,Y天体在进入大气层之后,没有产生烧融现象,甚至没有因为与大气层摩擦而产生热量。
  短短几十秒后,Y天体降落到了阿姆斯特丹岛上,而且在岛屿中央。
  紧接着,Y天体消失了。准确的说,是从那架美军运输机的望远镜里消失了。
  很快,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
  Y天体没有消失。降落点出现了一个直径超过一百米的天坑,Y天体就在天坑底部,通过阳光照射到Y天体上的面积,可以计算出,Y天体顶部离天坑顶部的高度大约为一百五十米。
  很快,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数据,降落点的海拔高度为二百零四米。
  Y天体的球心刚好在海平面上!
第五十五章
展示实力(上)
  十多分钟后,伯克拿出了精确测量结果。
  利用遥感卫星,测得Y天体所在天坑的直径为两百米,横截面呈圆形,各项半径完全相同,测量误差为正负零点一米。Y天体的最高点离海平面五十米,如果Y天体的直径没有发生变化,其球心就在海平面上,测量误差也为正负零点一米。伯克格外强调,误差只是测量的系统误差。
  显然,Y天体的球心很有可能就在海平面上,而且丝毫不差。
  会议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斯塔克才宣布暂时休会,好让早已疲惫不堪的总参谋长们休息一会。
  “教授,你怎么看?”杨方烈没有休息,现在也不是休息的时候。
  罗晋勇摇了摇头,虽然他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但是他知道,他说的话肯定会对杨方烈产生很大影响,也就不敢乱说。
  “杨总,记得三年前的东海冲突吗?”张小刚看出罗晋勇正在思考,主动转移到了别的话题上。“当时,小鬼子嚣张跋扈,不断的挑战着我们的忍耐极限,似乎认为有美国佬在背后撑腰,就能吃定我们。结果呢?等我们的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到东海上巡游一圈,小鬼子立马就老实了。”
  杨方烈笑了笑,这是行星防御理事会成立之前的事情。
  仅仅一年之后,中国与日本就达成谅解备忘录,维持东海局势不变,而且双方的执法船只都定期前去巡逻。
  “还有一个故事。”张小刚没有笑,表明他不是在说笑。“当年,班尼迪克教皇让吉奥托证明做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价值,吉奥托没有作画,只是画了一个圆,一个完美无缺、没有半点瑕疵的圆。”
  “这能说明什么?”
  罗晋勇猛的一惊,立即说道:“老张说得没错,我怎么没想到呢!”
  “教授?”杨方烈跟罗晋勇在一个房间里,没有隔着十万八千里。
  “班尼迪克教皇与吉奥托的故事就是关键所在!”罗晋勇使劲揉了揉额头,说道,“吉奥托用那个圆,向教皇证明了他是当世最伟大的艺术家。同样的道理,地外文明用这个球体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什么信息?”
  “实力!”
  罗晋勇点了点头,说道:“在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即人类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外形人留下的一块石碑,就算用最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石碑的边长也是分毫不差。”
  “这……”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即便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即便是双胞胎,都有细微差别。关键就是,我们有没有合适的测量工具。只要测量工具的精度足够高,就能发现即便是两把刻度相同的直尺,也不是一样长,总会有一些差距。”罗晋勇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敢打赌,就算用纳米激光尺去测量,Y天体的各向半径都是五十米,不会有一点误差。此外,就算用上能够看清分子结构的电子显微镜,Y天体的表面也是绝对光滑。”
  杨方烈锁紧了眉头,张小刚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还有,Y天体的球心肯定在标准海平面上,不会有丝毫误差。”
  “问题是,地球各个点的海平面高度不一样,地球不是标准球体,而是一个接近球体的椭球体。”
  “即便如此,全球各个点的海平面也有一个平均值。”
  “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